《创新方案》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名师章节精讲:第1课 沁园春 长沙(16页,领读、深度、精读)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方案》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课堂名师章节精讲:第1课 沁园春 长沙(16页,领读、深度、精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06 21:5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悦读主题 吟诵青春      应用指数:☆☆☆☆☆
青 春
塞缪尔·厄尔曼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追求;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一、人物档案
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作品
  代表词作有《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忆秦娥 娄山关》《念奴娇 昆仑》《清平乐 六盘山》《采桑子 重阳》《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评价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二、人物颂歌
词之盟主、诗之航母、人民领袖——毛泽东
你,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多了份执著与坚定,比“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苏轼多了份武功与才智,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多了份主动与豪气,比“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多了份方法与谋略,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多了份至诚与方向……
你大气雄伟,才有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洒脱与轻松,才有了“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坚定与从容,才有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大度与豪气,才有了“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势与辉煌,才有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和“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超人想象,才有了“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动人画卷,才有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的惊人描写……
在词的王国里,你的词是盟主;在诗的海洋里,你的诗是航母;在现实世界里,你是人民的红太阳……你,就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一、字音认读
(一)单音字
1.沁园春(qìn)      2.橘子洲头(jú)
3.百舸(gě) 4.寥廓(liáo kuò)
5.峥嵘(zhēng róng) 6.百侣(lǚ)
7.挥斥方遒(qiú) 8.浪遏飞舟(è)
(二)多音字
1.看      2.空
3.曾 4.当
5.中 6.尽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
3.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4.万户侯:食邑万户的侯爵。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二)熟语运用
根据上面解释和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
1.近日,荆州美术家曾本厚展出了周恩来30 幅头像剪纸,这些头像剪纸或抒怀大笑,或静默沉思,或眉头紧锁,从风华正茂时的意气风发、革命年代的挥斥方遒,到居庙堂之高的忧国忧民,再现了周恩来一生的峥嵘岁月。
2.2013年两会期间,中央常委和各地代表一起指点江山。
四、词语辨析
1.意气·义气
辨析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由于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气概或指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例句
  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气,这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拼搏中最具优势的人文与个性特点,再加上温州人具有或薄利多销、或大大让利的聪明和气量,都使他们在商场上屡屡得手,意气风发。
2.寥廓·辽阔
辨析
  “寥廓”:(天空等)高远空旷。
“辽阔”:辽远广阔;宽广空阔。多指地域广阔,空间的宽广。
例句
  中考结束后,我和同学们来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仰望寥廓的蓝天,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本课考点提炼]
考点一
通过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考点二
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描写角度、描写方法、情景交融、对比等
考点三
品味词中的关键词句
一、相关知识
1.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为长调。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2.词牌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即一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句数、平仄、押韵等),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容,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词题表明内容。如《沁园春 长沙》《沁园春 雪》。
二、背景链接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形势高涨,革命的发展势头异常迅猛。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遍及十几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正风起云涌地开展着。这时候,一方面是工农革命运动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镇压。那么中华民族的命运将走向何方,是继续维护黑暗衰退的反动统治,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面的力量,这些问题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从韶山到长沙,9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沁园春》。
三、主旨领悟
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的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四、行文脉络
一、阅读《沁园春 长沙》的上阕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1.在上阕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来表现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这些意象都有什么特点?
提示:万山、层林、满江、百舸、鹰、鱼等意象,这些意象都有“竞自由”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百科 
诗歌的意象就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烂多彩的秋色图的?在描绘这幅绚烂多彩的“湘江秋色图”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
提示: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观察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还有色彩的变化。
动静结合和点面结合的手法。“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静景,是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是动景,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百科 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角度与动静的描写方法
A.景物描写的角度:(1)观察环境的视角,如远眺、近观、仰视、俯察等。
(2)运用色彩的角度:明暗对比、红绿搭配、冷暖色调等。
B.动静的描写方法:动静描写是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又可分为:
①以动(声)衬静,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②动静结合,如 “凉月如眉挂柳弯,月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③以静写动,如“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④化静为动,如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诗词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就能生动活泼,形象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试仿照示例完善下面的表格。
精妙用词
分析鉴赏
万山红遍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
  “百”字写舸之多,“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翔”字本形容鸟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鱼在水中自如游动的神态,形象生动。
提示:“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 “击”字准确地描写了雄鹰展翅的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
4.试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上阕。
提示:词的上阕,虽然也是一般的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之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等。(找出诗中景)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萧索悲凉的秋景,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场面。(分析景的特点)因为诗人要抒发的是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这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本诗就是这样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知人论世,把握诗歌情感)
鉴赏诗词的情景交融手法
本词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景语即情语,物我同一。作者咏来自寒秋的这勃勃生机,在于“竞”。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
解读:所谓情景交融类诗词,通常是全诗字面上没有写人叙事的内容,更没有直接的感情表白,字面上全是对景物的描写,而描写景物的同时寄予着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结果使全诗的情和景融为一体,不可分离。情景交融类诗歌一般是选择一个一个的“景”组成一幅“画面”,然后,靠这幅“画面”说话,靠这幅“画面”传情达意。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交融的最大好处是赋予抽象的情感以形体,并再现大自然的美,从而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
指津:找出诗中景(意象)→分析景(意象)本身特点→知人论世,把握诗歌情感。
应用: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第8、11题。
二、阅读《沁园春 长沙》的下阕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起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
6.“恰”字总领到下面哪句话?其中这些“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特色?
提示:“恰”字总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富有激情,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7.“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句的大意是什么?这一设问句与上阕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这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这一设问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这首词上下两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探究思路]
[探究结论]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情景合一。
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独立寒秋图”以江洲为背景,以词人
为主体构成画面,流露出激荡的思潮。“湘江秋景图”生机盎然,绚丽壮美。“红”,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憧憬。“鹰击鱼翔”也不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还蕴涵着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使词人由眼前之景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引发深思,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直接转入抒怀。
下阕,以叙事为主,虽着重抒发革命豪情,但情中不乏景物:“恰”字所统领的七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中流击水图”为我们展示了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大场面,从而艺术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问题——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诗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表达。
?写法归纳
1.写壮景,抒豪情
这首词写的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作者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壮丽的。原因在于越是写山河壮丽,就越能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感到革命的必要。作者正是从这种矛盾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2.妙用对比
本词含有多种对比:
?写法精讲
如何运用对比手法写景状物
上面我们已经对本课“如何使用对比手法来写景”做了阐释,下面我们将就“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写景”做一讲解和训练。
运用对比手法写景的三种方式:
1.不同景物的对比。如本诗中“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就属于此类方式。
2.同一类事物的对比。例如台湾散文家张晓风在《行道树》一文中将行道树的生存环境与其同类作对比。同伴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而行道树“堕落”在双线道的马路边,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3.景物自身的对比。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通过景物自身色彩、高低、形状等方面的变化,来揭示某种道理。
?针对练笔
请运用对比手法来描写你所观察和感受的秋天。(100字左右)
 参考示例:秋天是大自然色调的真实展现。冬春以白、绿为主,虽清新淡雅却不乏单调;夏季虽是五彩缤纷,但毕竟只是花的海洋。唯独秋季,果实成熟,火一般的高粱穗,把大地染得鲜红;黄澄澄的稻谷,使田野洒满金色;雪白的棉花瓣,汇成白色的海洋;那赤色的枫叶,犹如血染的风采……秋天的色彩丰富,让人向往,令人陶醉。这就是秋天的魅力,一个胸怀博大、充满感情的季节。她没有冬天的冷酷,却有冬天的坦荡;她没有夏天的火爆,却有夏天的热烈。
?素材发现
课内素材
相关素材
  毛泽东“独立寒秋”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活泼、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唱出了一曲秋的赞歌、自由的赞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他们的万丈豪情,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胆识与志气,横空出世,他们有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在这里毛泽东又唱出了一曲风华少年的赞歌、斗志昂扬的赞歌、立志拯救中国的赞歌。
  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和首位非洲裔总统。1983年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文学学士之后,他在国际商务公司工作了一年,于1985年成为芝加哥一名年薪仅1.3万美元的社区组织者,负责与芝加哥教会合作搞慈善活动。在芝加哥当了3年义工后,奥巴马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199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回到芝加哥专门从事民权诉讼,开始了多年的“穷人代理人”生涯。
1996年,奥巴马凭借其社区工作经验和这些工作给他带来的社会影响,从芝加哥第13区被选入伊利诺伊州议会。2004年10月,他高票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五位非洲裔参议员。2007年2月,在国会100名参议员中排名仅第98位的奥巴马宣布竞选2008年总统,并获大胜。2012年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
共性发掘
  今天的中国青年,应该借鉴毛泽东和奥巴马的成功之道,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志向,毛泽东如此,奥巴马也如此。在国会100名参议员中排名仅第98位而敢于竞选。同时,还要敢于和乐于把自己与民众的命运连起来,让自己肩负起更多的历史责任。奥巴马也走了毛泽东创造的中国式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获得学士学位后,奥巴马本来有很体面的工作机会和优厚薪水,但他不为眼前利益所动,毅然投身社区,从一名义工做起。正是这几年社区工作的经历,让奥巴马深刻理解了美国的底层社会和民众,培养了一种亲民思维。
上述素材可以运用到“勇气”“志向”“责任”“团结”等话题的作文中。
?运用范例
九十年前,他们,一代书生,在时代的压力下,不得不挑起革命的栋梁,用镇定面对风云变幻,用坚强回复冤屈耻辱,用意气挥洒爱国豪情。“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那是一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时代,那是一个“满耳是大众的嗟伤,一年年国土的沦丧”的国家,而作为那个国家的一代书生,面对“赂秦而力亏”的局势,又怎能按捺住心底愤懑?又怎能平复心里的怒火?当所有的怨气都幻化成“我主沉浮!”那一句惊世骇俗的呐喊的时候,浩浩长空,巨浪滔天。
九十年前,他们在浪尖上静观大海的壮阔,在刀尖上怒斥时代的丑恶,在笔尖上笑谈革命的成果。杜甫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他们是“笔落惊西方,文成骇军阀”。
九十年前,西风惨烈,马蹄声碎,而他们却拿出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概,直面惨淡的人生,直视淋漓的鲜血。“但使神州书生在,不教列强分中华。”他们选择在凄风苦雨中奋斗拼搏,用自己纤弱的臂膊,擒住革命的巨轮,改变它的航向。“巴黎耻,犹未雪,青年恨,何时灭”,“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便是书生的意气,风华正茂的年代,就应气宇轩昂,挥斥方遒。
九十年前,站在二十世纪的入口,他们选择用奋斗来承担责任。
九十年后,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入口,我们也将选择用拼搏来担起责任。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九十年前的他们经受了革命洗礼,而今的90后的我们,也将经受大浪淘金,九十年前是政治风云,而今是金融变幻;九十年前是真枪实弹,而今是唇枪舌剑;九十年前是人祸不可驱,而今是天灾不可挡。所以九十年前,是他们的翅膀划破覆盖了一个世纪的浓云;九十年后,是我们的翅膀将载起中国走向腾飞。
九十年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九十年后,在光明中寻找希望。“五四”一别后,茫茫九十年,精神永不灭,携手造辉煌。书生们千淘万漉,呕心沥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为了龙的腾飞,就为了中华的崛起。
是啊!同是书生,同有意气,在苍茫大地上,就应同为!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上阕(jué)  挥斥方遒(qiú)
 执著(zhuó) 言简意赅(ɡāi)
B.橘子(jú) 峥嵘岁月(zhēnɡ)
 结束(shù) 同仇敌忾(kài)
C.稠密(chóu) 浪遏飞舟(jiē)
 切磋(qiē) 咄咄逼人(duō)
D.寥廓(guò) 慷慨激昂(kǎi)
 暂时(zàn) 引吭高歌(hánɡ)
解析:A项,“阕”应读què;C项,“遏”应读è;D项,“廓”应读kuò。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丰功伟绩 变本加厉
B.苍海桑田 苍茫大地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
C.百舸争流 绵里藏针 待价而沽 虎视眈眈
D.鱼翔浅底 层林尽染 篷荜生辉 流言飞语
解析:A项,慢—曼;B项,苍海—沧海;D项,篷—蓬。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当我们几个都站在牛鼻寨的一个山尖时,脚下是茫茫云海,眼前是________天空,此刻的我们,已经情醉崀山,魂系崀山!
(2)当地时间3月28日,________风发的英国皇家骑兵团在伦敦海德公园内接受了骑兵团指挥官乔治·诺顿少将的检阅,他们将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出席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路上参与保卫工作。
(3)容琪________经营了一家服装设计公司,因此熟悉她的人都说她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强人。
A.寥廓 义气 独立     B.辽阔 义气 独力
C.寥廓 意气 独力 D.辽阔 意气 独立
解析:“寥廓”,天空高远且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语境指天空,所以选用“寥廓”。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如:意气昂扬、意气相投。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义气凛然。根据语境可选用“意气”。“独立”:指不依靠别人或单独地站立;“独力”则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语境指容琪依靠自身的力量独自承担了经营服装设计公司的任务,所以选用“独力”。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作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解析: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B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项,“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形容人。
答案:C
5.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 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解析:B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 长沙》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A、C、D则比较感伤肃杀。
答案:B
二、类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6分)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1965年5月
6.依次写出这首词押韵的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寻找诗词中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答案:山、颜、端、看、寰、间、还、攀。
7.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4分)
(1)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景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景物特点应根据所写意象并联系诗句的内容作概括。
答案:(1)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2)生气蓬勃,充满活力。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8~9题。(8分)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8.词中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中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倾注了词人对人民大众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
9.“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你是怎样理解“挥鞭”一词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断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注]声。
[注]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0.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须联系整首诗歌的内容:作者写江上夜行之景,通过描写一系列极富感伤色彩的景物,寄寓了客居在外,有家不能回的羁旅之情。长期的奔波生活,早已使诗人厌倦。明白这点,答案不难答出。
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漂泊的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1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题干中已经提示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答题时就要分析诗中的“景”(重点是分析诗中所用的意象)是什么,蕴含的“情”是什么。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三、语言运用(15分)
12.依照横线上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要求引用毛泽东的诗词。(4分)
诗词,如一束空谷幽兰,沁人心脾;诗词,如一声冲霄舒啸,豪迈坦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仿佛看到了陶渊明的境界超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志向远大。(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领略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激情奔放。)
续写句子
句子续写题是一种“造句”新题型,是句子仿写的一种。在解答这类题时应遵循两个原则:形似与意谐。形似,即句子结构与前句一致;音谐,即句子意义与前句连贯。
13.仔细揣摩《沁园春 长沙》的意境与情感,展开想象,把“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扩写为一个写景抒情片段,100字左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远望那苍苍莽莽的岳麓群山,山上那高高低低的一层层枫树林,经过秋风的吹拂和严霜的侵蚀,已经变成红色,似无尽的丹砂在缓缓流动,又似一团团炽烈的火焰在霍霍燃烧。近看那滚滚滔滔的湘江,一片碧绿,清澈见底,秋水与长天浑然一色。无数船只在湘江中南来北往,竞相行驶,船头剪开万朵梨花,船尾抛出千条白练,船驱浪涌,浪助船行,好一幅美丽壮观的“湘江扬帆图”!
14.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意趣贯通的两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对仗,如“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下面哪些句子可以组成对仗句?请选出来。(5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二水中分白鹭洲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 ⑤山雨欲来风满楼
⑥入山深处闻鸟啼 ⑦乌蒙磅礴走泥丸 ⑧三山半落青天外 ⑨近水浅时听鱼声 ⑩晴川历历汉阳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⑦ ⑧② ⑩③ ④⑤ ⑥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