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28(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28(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3 06:4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28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刺猬理念”是一个值得参考的理念。
英国学者伊赛亚·柏林引用古希腊谚语“狐狸多机巧,刺猬仅一招”,将学者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对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和体系,并以这一结构来解决问题(刺猬);而另一类则会动用广泛而多样的经验、方法来阐释和解决问题(狐狸),却没有一个框架或统一的观点。
虽然没有优劣,但在古希腊寓言中,二者高下立见:狐狸很聪明,会很多技能,也善于观察、筹划,能够设计很多复杂的策略向刺猬发动进攻,并且行动迅速,看起来肯定是赢家;刺猬看似笨拙,行动迟缓,但它有拿手的一招——一遇到攻击,就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立起来,让敌人无从下口。所以,每一次攻防,都是刺猬取胜。
基于类似的寓言,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指出,一些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跨越式发展的公司,都坚持了简单而深刻的所谓“刺猬理念”。
具体来说,它们将战略建立在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深刻理解之上:
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柯林斯认为,实现跨越的公司将这三个方面的理解转化为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理念,来指导所有工作,长期坚持,就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虽然柯林斯在这里说的是公司,但我认为这个道理对于个人也是适用的。
首先,很显然,哪怕你不能在某些方面做到世界最优,就算做到超过大多数同行,你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口碑和优秀的绩效,这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其次,你所擅长的能力应该可以给你带来丰厚的回报,创造出持久、强劲的现金流和利润。如果你的能力不能创造价值,仅凭爱好和热情,也是不可持续的。
最后,也可能是最根本或最为重要的是,你对什么东西充满热情?如果你对那些东西充满热情,你就可以全力以赴,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产生“废寝忘食”的“心流”体验,也更容易发展出超出同行的专业能力。
(摘自《新浪财经》,有删改)
材料二: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想要在某方面成为最优秀的,然而事实上,很少有人能有穿透的洞察力和摆脱虚荣心的清醒认识。
意识到自己能在什么方面成为最好,同样重要的是,必须要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不能成为最好的。这就是优秀的个人或公司和那些卓越的人和企业之间的差别。
经过调查,一家企业想要跨越转型,平均需要4年时间,才能阐明刺猬理念。刺猬理念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从而帮助人们更明智地做决策。这个理念看起来很容易懂,但是想要彻底理解它却异常困难,而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每个人都想成为最好的,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在哪里,不知道怎么把潜力化为现实。
很多企业并没有严格的规范,去探索他们自身的刺猬理念,就算有规范,能够严格执行的企业也非常少。如果一个企业越是按照刺猬理念严格规范,那么企业获得成功的机会越大。
刺猬理念在于让人们按照自身的才能、天赋和热情,在众多的选项中,选择出能创造持久利润的最佳选择。如果选择不符合自身发展的优势,就算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应该理智地拒绝。
巴菲特曾说,如果拿一张考勤表记录你的投资,这意味着你一生中只能够投资20次,按照这个方法,你将认真审视你做的每一次决定。
另一位投资家利弗莫尔也有相似的名言:知道不该做什么比知道该做什么更重要!
优秀是卓越的敌人。很多人觉得自己已经很不错,满足于已有的成就,于是停下努力的步伐,他们永远也不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如果你想问:为什么要努力成为卓越,难道成功还不够吗?那么极有可能,你从事的工作并不适合你。
人们真正应该询问的是:什么样的工作会让你有一种迫切感,让你能够兴奋地投身于其中,然后努力去创造卓越。
(摘自《<从优秀到卓越>:解读刺猬理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多样的经验和方法来阐释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企业一般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式发展。
B.刺猬遇到攻击就缩成一个圆球,用这一个统一的框架和体系对待外界,并以这个来解决问题
C.材料二作者认为,如果企业坚持用“刺猬理念”来指导工作,那么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大。
D.“刺猬理念”能帮助人们按照自身的才能、天赋和热情,选择出能创造持久利润的最佳选择。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用刺猬理念的框架和体系,始终利用自己的优势对待外界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解决问题时就能占有绝对的主动地位。
B.每个人在创造价值、求得回报、获得利润的时候只要坚持自己的爱好和热情,即使自己能力不够,也是会持续有收获的
C.如果想要在某方面成为最卓越的,必须具有穿透的洞察力和摆脱虚荣心的清醒认识,能意识到自己在什么方面可以成为最好的。
D.如果选择不符合自身优势,即使能创造持久利润,用“刺猬理念”来选也是最佳选择,就算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应该理智地拒绝,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两则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诺基亚华丽转身,在剥离手机业务后,形成了三个完全不同的组合,网络基础设施、地图服务和技术与专利许可业务,市值增长超过5000%。
B.黑莓公司推出PlayBook这款操作系统配置很好的设备,但售价却非常昂贵,为了迎合市场,不得不降低这款设备的价格,导致公司亏损加剧。
C.富国的管理团队认识到他们在全球银行业务上无法超过花旗银行,就停止了绝大部分的国际业务,转向能够做得最好的业务,集中于西部地区。
D.吉列公司决策层决定建立相对昂贵的先进剃须产品体系,而不是生产利润低的一次性产品,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廉价的一次性剃须刀不感兴趣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根据材料二,分析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需要什么条件。(4分)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大雪歌
那守箴
重甸甸、毛茸茸的雪团互相拥挤着、碰撞着、粘连着、分裂着,从阴沉而莫测高深的天上翻动着落下来,天地间一片迷蒙。
这是雪的世界,生命消失了。贺兰山在哪里?黄河——在哪里?
这支队伍下井了,顺着三百米斜井的人行道往下走着,井筒里的冷风掀动着他们的各色衣衫。
领头的当然是老丘,这是毫无疑义的。就凭他与众不同的胶壳帽,就凭他全矿唯一的一双红靴子,谁能不承认他的老资格,,谁敢不承认他的老资格!这个五十三岁的山东大汉,光井下工龄就有四十二年。这还不说,他身上的“零件”全都齐整,没叫窑神爷咬去一样,这才叫厉害哪!这才令人佩服哪!
他们行进着,一道道光柱闪射着,一件件衣衫飘拂着。
在难忘的1960年,在风狂雪猛的宁夏川上,在黄河边一个新建的新型矿井里,行进着这支沉默的队伍,像一条流动的黑河。他们将与别的黑河汇集在井底,变成一阵阵汹涌的激浪,化进那无边无涯的煤海。
丘队长停住了脚,到地方了。在大巷出煤口溜子头旁边,蹲着打眼工徐垫路。他谁也不看,冷静而傲慢。
徐垫路是河北人,四代单传,爷爷怕他不能传下香火,给他取名垫路,意思是这孩子不稀罕,据以消灾祛病。垫路长成人,果然虎背熊腰、臂力过人,他种过地,当过兵,又下了井,去年支援新区来到贺兰山下。论技术,他仅次于队长;论政治,他是队里唯一的党员,就因为老丘压他一头,所以眼下不得志。虽说领着几个大工打眼放炮是采煤队的关键活,可到底不算个领导。徐垫路对矿上的人事安排是不满意的。
老丘和老徐的关系总是凉凉的。
“放完炮啦?”
“嗯。”老徐爱搭不理的。
“情况咋样?”
“掌子面电溜子压了。”
“开不动吗?”
“……这还用问吗?”
“顶板呢?”
“上顺槽口有点来劲。”
这时间,小电工和工作面电溜子司机早从老徐身边挤了过去,登上上山溜子。他们要赶快检查机械,就要出渣了。
人们挤挤拥拥地站着,等队长发话。
老丘咳嗽了一声:“常大年,邵文斌,在大巷装车,其余的都上!”
从上山经顺槽到工作面,要三部电溜子垂直搭接才能把煤运送到大巷装车。小电工正在工作面电溜子机头旁边忙乱着。他和司机丁自立正把电动机、减速机和传动链条从煤堆里扒出来。从这往上看去,顺着三十度倾斜底板起伏着松软的煤堆,因为刚放完炮,煤堆顶部离顶板只有二三尺高。和工作面一样长的七八十米溜槽完全淹没在高高低低的煤丘中。
丘队长走过来时,小电工愁眉不展地叫了他一声,老丘不高兴地问:“咋了?”
“开不动。叫人把溜槽上的煤往外扒点!”
老丘轻蔑地斜了一眼:“什么开不动!”说着,抬起大脚,一脚将开关把手踩了下去。
电动机痛苦地呻吟起来,叫人听了心里难过,就像一头瘦弱的牲口要拉动一大车粮食。嗡嗡了一气,根本带不动长长溜槽上如山的煤堆。
在残酷的驱使下,电动机使出了最后的力气,它声嘶力竭地吼着,居然慢慢地把那沉重的负荷带动了。它一阵一阵发着狠,宣泄着不满,艰难地达到了预定的转数。
“下货—-!”随着老丘刚愎而宏亮的喊声,顺槽和上山溜子都开动起来,几十把大锹在工作面上下翻飞,几十条汉子绷紧了全身的肌肉。在忽高忽低的矿灯光柱的闪动中,依稀看得见工作面上一字儿排开的采煤工。他们把两腿有力地岔开,把大锹深深插进煤丘之中,然后用胸腹顶,用大腿拱,用全身的力气把大铁推向电溜子。好样的采煤工一锹能攉出近半吨煤,力气不济的也攉得二三百斤。工作面电溜子这时哪看得清形状,只见一条乌龙从煤丘边爬下去,爬下去,发出沉重的“嘶嘶”的响声
煤像瀑布,从溜子头上倾泻而下。低而窄的溜子槽早已容不下这奔涌的煤流,煤炭从溜槽两边高高地溢出去,像海潮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淹没了电机。小电工和丁自立拼命挥动手中的短锹,把埋没电机的煤炭飞速扒开。煤渣在电机风扇里“嗄嗄”直响,电机的热度不断上升。快扒!不要说什么,顾不上说什么,也想不起说什么,人的转数能和电机一样才好呢。
大块煤滚动着,互相挤压着,随煤流倾泻到顺槽溜子上,又被顺槽溜子送到上山溜子上,然后“咣当”一声,从上山溜子头掉到下面的空车里。瞧,装车的并不轻快,“咣!”空车把重车顶走了,两车之间“呼拉拉”洒下一大片煤。赶紧划拉开,快点!“咣!”空军又把重车顶走了,快点,干什么吃的!“咣”“咣!”……
(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960年,正处于我国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宁夏川上的黄河边一个新建的矿井里,挖煤的工人们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努力奋斗着。
B.叙述老丘四十二年井下工龄,身上的“零件”全都齐整,没叫窑神爷咬去一样,笔调充满自豪感、称赞老丘技术过硬,经验丰富。
C.老丘抬起大脚,一脚将开关把手踩了下去,动作粗鲁,电动机超过负荷,很是危险,作者对这种不按科学规律的做法极力否定。
D.小电工的愁眉不展,司机丁自立拼命挥动手中的短铁,把埋没电机的煤炭飞速扒开,都表现出他们是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西北的风雪浓重阴沉,营造出一种雄浑旷远的意境,在这样的博大的背景里塑造出来的挖煤工人,必定是粗犷而豪放的。
B.故事开端写老丘的胶壳帽,全矿唯一的一双红靴子,表明他与众不同,作者通过外貌描写显示出老丘脾气暴躁、狂傲不驯。
C.“下货——!”老丘刚愎而宏亮的喊声符合人物特征,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蕴含着决断和命令的力量,表现他的领导力。
D.作者塑造的老丘是大西北煤矿工人的代表,小说通过典型的个体人物,突出群体形象,赞颂了大西北煤矿工人们顽强勇敢的精神和力量。
8.冷静而傲慢的徐垫路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9.挖煤的场面富有特色,令人难忘,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我们的同胞无论生活在哪里,身上都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烙印,中华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希望大家继续弘扬中华文化,不仅自己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而且要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
(摘自《习近平谈文化自信》)
材料二:
中华民族神话作为人类古老的综合性艺术,不仅孕育着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众多学科,而且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通过世代口耳相传而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审美、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
神话出现在史前文明时代,是文字产生之前民间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人类最早的生存智慧与文化记忆。丰富多彩的古老神话对文化自信的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时间的冲刷而流传至今,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不仅蕴含着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感意志,也表现探索担当、不屈不挠的中国力量,积淀着鼓舞后人自强不息的文化自信。
不怕事,也能担事,这种民族意志在古老的神话中有着充分体现。《淮南子》中描述,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女娲作为中华民族尊崇的创世女神,在人类面临多重灾难时,没有退缩,知难而进。而担当的背后则是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精神。同样,在洪水、干旱、瘟疫、虫灾、战争等种有关灾难的神话中,这类担当大义的形象更是人们心中扭转危难局面的典范,他们用勇气与生命续写出“为有牺牲多壮志"的壮美诗篇。
能够展现创新精神的中国神话极其丰富,既有对混沌世界的颠覆,也有对旧秩序的破除和在文明进程中的自我革新。中国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可作为典型案例,如汉族、苗族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阿昌族的遮帕麻与遮咪麻,侗族的萨天巴等。这些神话形象源于人的自我观照,无论是他们的产生、特征,还是功泽后世的业绩,都表明他们是接地气的创世者,是中国各民族按照自己的本土文化创造出来的具有创新品格的人民群众的代表。
中国神话中不乏勤于创造的典型。如被汉族和众多少数民族视为文化祖先的黄帝,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神话中不仅有关于黄帝统一天下、勤政爱民以及探讨治国理政之法的叙事,还有黄帝发明制陶、黄帝制衣裳、黄帝创新饮食等一系列事迹。他是一个时代一个群体发明创造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中的光荣与骄傲。
在中国神话中,面对挑战、敢于胜利的形象非常多见,有衔微木填沧海的精卫,有死后“猛志固常在”的刑天等。中国古代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生存境遇的同时,一般不渲染神与神之间错综复杂的血腥斗争,而是把人的生命和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充分表达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怕艰险、敢于攻坚克难的文化精神。
在当今文化实践中,挖掘并传承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的科学态度,辩证取舍、推陈出新,继承积极思想,摒弃消极因素。培育文化自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历史事实和艺术真实为依据,以文化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人类进步为主导。
总之,中国各民族神话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具体体现,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一致的。这些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也在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知常达变、建功立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文化基因与自信,对激励中华儿女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必将发挥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力。
(摘编自王宪昭《在古老神话中解读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挖掘并传承中国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是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行动体现。
B.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国情,因而其发展道路必然具有不同的特色。
C.中国神话之所以能历经沧桑流传至今,源于人们向上的情感意志和历史积淀的文化自信。
D.中国神话表达的文化自信,对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具有民族特色,讲好中国神话故事,有利于阐释中国特色,推动中外文明互鉴。
B.文化自信由中华民族世代积淀形成,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融合形成了民族的独特标识。
C.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中国神话中的文化基因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积极影响力。
D.优秀民族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要强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下列选项,可以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吴刚伐桂 玄鸟生商 B.伏羲画卦 炎黄之战
C.仓颉造字 夸父逐日 D.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学校论坛拟开展“如何使中国神话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文化自信力”主题活动,你要参与讨论,请结合材料列出发言要点。(4分)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丁玲
天慢慢地亮了,没有太阳,愁惨的天照着黄色的滔滔的大水,那一夜淹了汤家阙,又淹了一渡口的一片汪洋的大水,都吞灭了一切的怕人的大水,那还是逞着野性,在向周围的斜斜的山坡示着威的大水,而且还照着稀稀残留下的几个可怜的人类,无力的,颜色憔悴的皮肤,用着痴呆的眼光,向四方爬去。
经了那么一个夜晚的一渡口,也还逃出了一些人,赵三爷和侄儿大福也踉踉跄跄逃了出来,又在一个路口遇着了,还遇着了一群又一群已经逃散了,又集合了的那些邻近茅棚里的人,也有一些女人,也有一些小孩。大家看见了都抱头大哭,都为过分的悲痛和恐慌压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大家都更觉得亲切了,都不愿分开,都集在一团,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
水在他们后面,有的房屋还半睡在水里,大树的梢也从水里伸出来映在太阳底下,摇摆着茂叶,而且还有一些人的声音从那里传出来,一些求援的声音。他们也涉过几处渍有浅水的地方,一群人这么慢慢地走去。
沿路也有一些人家,都走出来担心地絮絮叨叨地问。也有一些不说话,只沉重地将怜悯的眼光落在他们身上。他们走了一会,因为几个女人和孩子都嚷着走不动,于是便停了下来,坐在一块有坟的乱岗上。
天空没有云,蓝粉粉的,无尽止地延展开去。下面是水,黄滚滚的,无穷尽地涌了来。剩下的地方,剩下的人,拖着残留的生命,无力地爬着又爬着。
这坐在乱坟岗上的一群,约莫有三十多个人,一半女人和小孩,一半是男人。坐了一会又向前走,沉默的时候比说话的时候多,女人们啜泣的时候是更多,小的小孩不懂事地时时吵饿;
“妈呀!胜子饿!…….”
“我走不动了呀……”
“快到了!没有好远了!到了买馍馍给毛毛吃……”
吵饿的被哄住了,又有一些哭着要妈要爹的,这些情景真能使一个强壮的人听着也伤心,何况这都是些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从死的唇吻上逃去的一些男人。他们心痛,却又得忍着,而且有几个还得用希望鼓着大家的勇气:
“狗狗!妈妈在前边,妈妈替狗狗买粑粑去了。乖的狗狗不要哭……”
“张大哥!你抱抱王和尚吧,他妈抱不起他了……”
“唉,三爷!你放宽心些吧。我看见你家三姆早就带着龙儿走了的,她们一定朝她娘家走去了……”陈大嫂看见赵三爷那么一个强壮的农人会一句话也不说,只悄悄不断地叹气和揩眼泪,不觉忘去了自己也离去家里其他的人而安慰着别人起来了。
这里面有一个年轻的汉子王大保,和一个四十多岁,在三富庄上做了二十年的长工的李塌鼻。他们没有失去一点勇气,也没有失去理智,平时并不能得人信仰,这时却自自然然都依着他们的话起来了。
“哭有什么用,死的死去了,哭得转来吗?不死的总得鼓着气想法,未必也让他死去吗?”
“不要哭,跟着我来,到了长岭岗愁他们不给我们吃。这几个,吃得起的,那里有三条街,有一百多家铺子,三富庄、马鞍山的大户都有人在那里,有县里派来的镇长,有分局长,有兵警,有学堂。哼,老子们家破人亡了,老子们就得留下这条命,还得算算账呢!……哭什么,不要哭了,男子汉!日子还长呢,哭成得个什么事……”
“别处我不晓得,三富庄我就清楚,打开他们的仓,够我们一渡□的人吃几年呢。看他们就真的不拿出一点来,忍心让我们饿死?……”
“我们一定不要哭,快点走,到了长岭岗我们去找他们的局长,或是团上的人,有人问话,塌鼻你答应……”
慢慢地讲着一些以后的计划,大家心里都活动一些起来了。到望见那长岭岗的炊烟的时候,是快吃午饭的时候了。他们又遇着从汤家阙逃来的一伙人。于是合在一块向前进。
长岭岗的镇外上,已经挤满了一群群的携儿带女的家族,饥饿把他们都弄瘦了,有的靠在树根上,疲乏的;有的蹲在石块上,望着来的一群新的逃来的人。
“你们从什么地方来的?……”
“你们是哪里的?来了好久了吗?”
他们再往前进,朝镇里走去。
越去越看见那越黄瘦的人,那些与他们同运命的人越多了。从脸上的颜色可以辨别来到的新旧,来得越久的,就越憔悴。
展在眼面前的情形,使大家心里又预感着失望,可是空的肚子里为一种火燃烧着,他们只得又鼓着力往前走。
“喂,你们往哪里去?”憔悴了的群里有人在问了。
“到镇上去,想找镇长,局长也好,先给我们一些吃的,我们是昨夜晚上遇难的。”
“他该管你吗?我们的人都不准上街,他们比防土匪还怕我们呢!”
“真的吗?那我们怎么得了呢?……”
小孩吵着,女人们又哭起来了。
街的两头站了许多刚刚从县城里添来的荷枪的兵士。也有一些是镇上团防临时加的团丁。
墙上贴了碗大的字的告示,有认得字的人便解释着给其他的人听:……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空间变化来展开叙述和描写,既符合了人物逃难者的身份,也为小说铺设了宏阔的社会背景。
B.逃难过程中,沿路有些人家虽然报以同情的目光,但都不愿施以援手,这也增添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C.李塌鼻主动站出来为同行者加油鼓劲,他的话虽然有一定的虚夸想象的成分,但赢得了人们的信任。
D.小说不以细节刻画为主,而是粗笔勾勒,以深沉厚重的笔触关注现实,这种现实主义风格带有时代性。
7.关于文中灾民们在镇上的所见、所闻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来的灾民对后来灾民的询问和劝告,既是对命运相连者的关切,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情绪的宣泄。
B.后来的灾民对先来灾民的回答,表现出他们单纯的愿望无法实现时,既失落又仍存有幻想的心理。
C.告示旁边许多荷枪的兵士,与前面李塌鼻对镇上的美好想象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D.根据前文内容可以推知,小说结尾处省略的内容应该是镇里对灾民的安抚,以及临时安置的办法。
8.在往长岭岗镇一路走来的过程中,灾民们的心绪发生着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9.选文和下面一段文字在人物群像的刻画上有共同点,请简要分析。(6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楼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
202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
(第28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A【解析】原文“柯林斯认为一些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跨越式发展的公司,都坚持了简单而深刻的所谓‘刺猬理念’”。故选A。
2.D【解析】A错在“占有绝对的主动地位”,原文“每一次攻防,都是刺猬取胜”,攻是主动,防是被动,不是每一次解决问题都占有绝对的主动地位。B原文“仅凭爱好和热情,也是不可持续的”。C原文“同样重要的是,必须要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不能成为最好的。这就是优秀的个人或公司和那些卓越的人和企业之间的差别。”故选D。
3.B【解析】黑莓公司利用多种方法迎合市场,却没能在销售时把握好自己,不符合“刺猬理念”。故选B。
4.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刺猬理念”是一个值得参考的理念。②引用古希腊寓言,对比分析“刺猬理念”“狐狸理念”的不同。③通过柯林斯对一些从优秀到卓越的公司的分析印证“刺猬理念”。④作者将这一理念延伸到个人发展上,阐述如何具有超越同行的能力。(每点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5.①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首先要具备穿透的洞察力和摆脱虚荣心的清醒认识。②意识到自己能在什么方面成为最好,同时要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不能成为最好的。③按照自身的才能天赋和热情,在众多的选项中,做出能创造持久利润的最佳选择。(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3分,三点4分,意思对即可)
现代文阅读II
6.C【解析】“作者对这种不按科学规律的做法极力否定”错,这是塑造老丘粗狂豪放的一面,没有赞同,也没有反对,按人物性格需要描写。故选C。
7.B【解析】“老丘脾气暴躁,狂傲不驯”错,老丘的外貌描写表明他是个老资格的煤矿工人。故选B。
8.①徐垫路不满矿上的安排,凭身份没能给他安排个小领导,对老丘有点不服,虽然有点小自私,但正是挖煤工人率直的表现,对老丘起衬托作用。②对掌子面电溜子和上顺槽口的状态的掌握程度,说明徐垫路虽然对老丘有所不服,但对待工作是清清楚楚、认真负责的,表达了作者对挖煤工人的歌颂和赞美之情。③徐垫路对掌子面电溜子和上顺槽口的状态的回答,表明准备工作已经做好,等到队长分配好,就可以挖煤出渣了,他的活动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9.①几十个工人挥动大锹开始劳动,煤像瀑布倾泻而下,这种热火朝天的场面,渲染出一种热烈的氛围,富有感染力。②老丘一声令下,机器开动起来,工人们行动起来,宏大的场面突出了老丘的指挥力、号召力,突显了主人公形象。③宏大的气势孕育着巨大的力量,煤矿工人不畏困难时期的艰苦条件,埋头苦干,有力地深化了歌颂建设者的主题。(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 (3分) C
2.(3分) B
3.(3分) C
4. (4分)
首先提出观点,中国神话记忆并表达着民族文化自信,这种表达是多视野、多层次的;然后从勇于担当、善于创新、勤于创造、争取胜利四个不同的角度审视神话中所表达的自信,进行论证;接着分析如何挖掘传统神话的新时代价值;最后点出中国神话中蕴含的文化自信的价值及积极深远的影响。 (每点1分)
5. (4分)
①加强对中国神话内蕴的挖掘与特色阐发;
②实事求是,认真辨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陈出新,与时代发展需要相结合;;
④依托中国神话的综合艺术魅力,加强交流,向世界诠释中国文化。
(每条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现代文阅读II
6.B B项“都不愿施以援手”错,根据原文无从判断“愿”与“不愿”。
7.D 根据前文对话内容以及荷枪的兵士可以推知,镇上没有“临时安置的办法”,告示应该是对老百姓的欺骗和警告。
8.①绝望无助。从“慢慢地向长岭岗走去,是失去了精神,失去了勇气,剩着饥饿的肚皮的一群”可知,他们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无助前行的人。②互相宽慰。他们不觉忘记了自己刚刚失去亲人的苦痛而去安慰别人,互相鼓舞。③燃起希望。王大保、李塌鼻的话让大家对镇上产生了幻想,燃起了希望。(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②通过特定场景(典型环境)来刻画人物。《水》表现苦难,选择的是逃难的场景;《红楼梦》选段表现欢乐,选择的是宴会场景。③点面结合,既注重群像刻画,又突出人物个性。如《水》在刻画难民群像的同时,写活了陈大嫂的朴实善良,李塌鼻的自信乐观、信口开河;《红楼梦》在刻画大观园女子群像时,也突出了史湘云的爽朗、林黛玉的娇弱等个性特征。④以衬托(人物间的互动)来塑造人物。如《水》中难民在路上的相互劝慰,体现了人物的性情和处境;《红楼梦》中,宝玉滚到贾母怀里、惜春拉着奶母、王夫人指着王熙凤等,体现了人物关系的亲疏。(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