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悦读主题 聚焦和谐 应用指数:☆☆☆☆☆
平 视
朱华贤
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看到红的,就说红;看到黑,就说黑;俊美的,热情赞扬;丑陋的,嗤之以鼻;是英雄,献上鲜花;是小人,拒绝合流。我们平视世界、平视现实、平视自己。
面对权贵、富翁、被炒红了的名人,假如我们就踮起脚尖,仰起脸,眼睛眯成细细的缝,哈哈地讪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等待别人为自己做主,那是仰视。仰视是一种哈哈镜式的畸形,是自我形象的贬损,是灵魂的削价。
因为贫困而平凡,因为卑微而弱小,因为没有名声、地位而普通。假如我们对之瞪出眼珠,虎起脸色,放出不屑一顾的眼光,想给人一种威压,想随心所欲地裁判别人,那是俯视。俯视是一种极为愚蠢的自我夸张,是一种想靠吹胀自己而来挤扁别人的可笑之举。
也许你很普通很低微,但不能仰视,要不,你会看不到自己,你会不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
也许你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但不要俯视,要不,你会重重地摔下,摔成一堆废弃的瓦砾。
仰视与俯视往往是并存的。常常仰视人的人,在另一种场合,必定会居高临下,仗势欺人;常常俯视人的人,在另一些对象面前,也会仰人鼻息,摇尾乞怜。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一种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
平视,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 平视,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平视是世界的需要,国与国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平视是社会的需要,人与人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平视是自我的需要,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一、人物档案
作者贾永、曹智和白瑞雪,都是新华社记者。
二、人物颂歌
飞天英雄杨利伟
当“神舟”五号回归的光迹划过夜空时,每个在等候的人都知道,一个38岁的中国男人就在这光中。当你镇定自
若地走出返回舱,历史已经将这一刻永远定格在我国的航天史上,你本人则成了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你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你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你的名字——杨利伟,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你训练中的坚韧执著,是你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是你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一、字音认读
(一)单音字
1.翌年(yì) 2.九霄(xiāo)
3.耸入云天(sǒng) 4.横亘(gèn)
5.橘红色(jú) 6.酝酿(yùn niàng)
(二)多音字
1.供 2.作
3.解 4.落
5.喷 6.横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后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2.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3.扭转乾坤:比喻彻底改变原有的状况或局面。
4.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5.为期不远:规定或算定的时间、期限快要到了。
(二)熟语运用
根据上面解释和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
1.各地房价连续下跌,房企对于今年房价走势也不明朗,不过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似乎给了房企信心,似乎楼市的春天会为期不远了。
2.车市有“金九银十”之说,“金九”效应果真不同凡响!昨日,市汽车行业商会公布了我市9月份的汽车上牌量数据,当月全市轿车上牌量为8 721辆。
3.王治郅配得上这样的出场待遇,他登场后盘活全队率队打出一波14∶2,瞬间扭转乾坤。
4.马登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众人皆知的名誉,但却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塑造了一种不平凡的敬业精神。
5.对阵德国的这场比赛是关键一战,中国女排一鼓作气完胜对手,获得了比赛入场券。
四、词语辨析
1.树立·竖立
辨析
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竖立:指物体垂直,一端向上,一端接触地面或埋在地里。(多用于具体事物)
例句
倒计时牌已经竖立在许多国字号训练馆内,选拔也在激烈地进行着,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选拔队伍,是树立体坛健康形象的重要选项。
2.审定·审订
辨析
审定:审查决定。审订:审阅修订。
例句
4月22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对腾讯财经表示,个税修正案或于今年6月份进行审订,但具体审定和出台时间,需向人大有关部门咨询。
3.实行·施行
辨析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内容较抽象。施行:(1)表示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内容较具体;(2)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的效力。
例句
昨天,记者从省物价监督管理局获悉,《黑龙江省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出台,并于5月1日开始施行。其中规定,商品房销售要实行一套一标价,还要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
[本课考点提炼]
考点一
理解关键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及其作用
考点二
议论、抒情在新闻中的作用
一、相关知识
通讯的主要特点
1.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要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切感。
2.完整性。通讯须有相对完整、具体的报道人物或事物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外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背景链接
本文最初发表在2003年10月17日的《解放日报》上。飞向蓝天,一直是华夏儿女的梦想。明朝时,万户用47支自制的火箭想把自己送入太空,但不幸被炸死。从那时起的几百年来,中华民族一直为飞入太空而努力着。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无数的科技工作者为此夜以继日,呕心沥血。2003年10月15日,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上午九时,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托载着“神舟”五号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云霄。这次不同凡响的发射,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三位作者面对这一壮举,欣然写下了这篇新闻。
三、主旨领悟
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
四、行文脉络
一、阅读“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回答下面问题。
1.最后一关为什么称为最重要的一关?既然“有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为什么还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提示:第一问:任何时候,人是最重要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因此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就是最为重要的。第二问:国外可供借鉴的经验是极端粗略的、表面的,真正的研制技术我们一无所知。
2.作者是如何说明“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的?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用数字列举法。如“从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开始,中国航天人在短短7年时间里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一道道难题”,再如“神舟”一到五号的相继成功发射等,都说明了“重重困难,难不住富于智慧和创造的中国人”。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几乎从零开始”,表明困难;启下是下文我们的科技人员面对重重困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3.文中引用美国一家报纸的评论有什么作用?
提示: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报纸的评论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以此衬托中国的航天成就引人注目;另外,所引“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又扣题。
4.把杨利伟和万户并提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把他们并提表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探索勇气和卓越的智慧,又在古今对比中显现了现代人无比的喜悦和自豪感。
5.“金色的秋日”一语双关,请分析。
提示:一是实指,十月份正是金秋;二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耘,中国航天人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
6.文章集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哪句?为什么这么说?
提示:是“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句,这句话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光辉未来乃至一个民族的光辉未来,唤起了大家思想上的共鸣,提高了文章的鼓舞性。本句话既是抒情,又是议论。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本文是按照什么手法来记叙的?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文章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回顾了中国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倒 叙
解读: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断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新闻中往往能够起到让读者知道结果,产生对过程报道阅读的欲望,并且使新闻情节更富于变化。
指津:解答新闻阅读倒叙类的题目,应当首先理清新闻报道的思路,进而判定是否使用倒叙,然后再结合倒叙的作用以及新闻的具体内容分析。
应用:请你参考本处的提示,解答后面[落实应用板块]中的第8题。
8.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提示: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作者为什么在开始和结尾都叙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
[探究思路]
?
[探究结论]
本文是一篇新闻。新闻内容要求“及时性”,写的内容,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迅速反映客观现实。“神舟”五号的发射是举国关注的大事。把这样的壮举放在文章开始,一是说明事件的重要,二是符合新闻这一文体特点。结尾叙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一是属于前面叙述的飞向太空漫漫征程的事迹的一部分,二是与主体部分的第一段进行照应,形成一个圆合而严密的结构。
?写法归纳
1.构思新巧,环环相扣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文章的主体部分,不直接详细叙述“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全过程,而是宕开一笔,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中国的航天历史。在如此坚实、团结、强大的国家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2)文章的首尾圆合,结构严谨。开头部分点明“神舟”五号发射的事实,中间部分回顾中国人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结尾部分阐明“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的伟大意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具有激励人心、振奋斗志的作用。
2.语言轻松,富有诗意
文中用了“嫦娥奔月”的传说,引用了“摘星揽月”等名句,使文章在紧张之余,多了一份轻松,让读者多了一份遐思。
文中有许多诗意化的语言,如“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面对天疆的呼唤……”“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些句子洋溢着散文与诗的美好气息,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3.叙议结合,表达恰当
本文主要以叙述为主,但恰当的简练的描写和议论为文章增添了不少的光彩。例如在文章开头对发射时的环境和发射的情景的描写,生动传神,渲染了紧张、激动、庄严的气氛,表现飞船强大的威势。在中间叙述航天试验的每个阶段,适当加上几句议论,揭示主题意义,深化文章中心,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决心、智慧和勇气,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写法精讲
如何拟写新闻导语
导语就是以简约的语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一般来说,导语写作有这样几种方式:
(1)直叙式:把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简单直接地概括出来。直叙式导语优点是开门见山,直接触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它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语。
(2)渲染式:这种导语先进行概括性陈述以营造背景,然后再进入对最新动态事实的报道。
(3)设问式:这种导语形式是首先提出问题或者摆出困惑,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以激起他们继续阅读下文的欲望。
(4)引语式:直接引语作导语是传统媒介上常见的样式之一。
?针对练笔
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2005年5月19日《彭城晚报》,有改动。)
参考示例: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本答案采用的就是“直叙式导语”)
?素材发现
课内素材
相关素材
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重返神州,当飞天英雄杨利伟巡天归来,人类航天史由此翻开崭新一页——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多了一支新生的力量。从杨利伟飞向太空的那一刻起,我们这个火箭的故乡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它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向“太空文明”新时代。放飞中国心,圆梦九天外。“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
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
马洛里18岁的时候就喜欢上了登山,他对于山有着极强的进取心和巨大的兴趣。
1921年,他作为第一支珠峰攀登队的一名成员,曾因为固执和缺乏地形知识而大受苦头。由于季风季节的恶劣天气,让他和伙伴布洛克二人在帐篷里足足等了三个星期。那一次,他到达了北坳——并测量出这里的高度是海拔6 985米。由于全队处于极端疲惫的状态,他们没有向更高的地方前进,但是他们终于找到了通向顶峰的路。
1922年,马洛里第二次来到珠峰,并担任攀登队长。马洛里和剑桥校友索马威尔本着对体育精神的坚持,最终到达了8 300米——离顶峰只有500米之遥。这一次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氧气的确切效用,并确立了高山氧气设备的基本模式——气瓶、气管、面罩,后世的人们只增加了一个调节器。
1924年,38岁的马洛里第三次来到了珠峰下,他和22岁的牛津大学划船队队员欧文自告奋勇地担任了最后突击顶峰的任务。6月8日午后不久,马洛里和欧文从8 256米的突击营地开始向峰顶进发,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淹没了他们的身影——他们再没有回来。队长诺顿观察到他们的最后位置是在8 600米附近。
他生前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
共性发掘
正是“因为山在那里”,中国飞天梦实现了,马洛里三次向世界最高峰发起了冲锋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到“梦想” “勇气” “探索”等话题作文中。
?运用范例
星空是一种自由,星空是一种博大,星空是一种纯洁,星空是一种蔚蓝,星空是一种浩瀚,星空是一种深邃,星空是一种梦想,星空是一种永恒……
屈原仰望心中的“一片星空”,发出了汪洋恣肆的《天问》;白居易仰望心中的“一片星空”,吟唱了一曲“上穷碧落下黄泉”的《长恨歌》;苏东坡仰望心中的“一片星空”,抒发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浩叹;郭沫若仰望心中的“一片星空”,留给了人们畅游《天上的街市》的机会……
航天人仰望星空,才有了嫦娥奔月的梦想,有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佳话,有了杨利伟首次太空遨游的激动……
如果你只仰望星空,只去追求理想,除非你“嫦娥奔月”了,否则你到不了星空。我们只有脚踏实地,在实地中做好了,我们才可以像杨利伟那样。杨利伟登上去了,他不是靠幻想,他是立足于脚踏实地的刻苦训练,通过航天人脚踏实地的科技攻关,然后踏入星空的。
仰望星空,需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应立足实地,甘于吃苦;
仰望星空,需要一个有思想的头脑。应精益求精,敢于担当……
(时间:40分钟 分值:5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辉映(yìng) 九霄(xiāo)
奇迹(jī) 不同凡响(fán)
B.翌年(yì) 酝酿(ràng)
横亘(gèn) 摘星揽月(lǎn)
C.应用(yìng) 苛刻(kē)
扭转(zhuǎn) 载人飞船(zài)
D.着陆(zháo) 耸入(sǒng)
轨道(ɡuǐ) 可供借鉴(gōng)
解析:A项,“迹”应读jì;B项,“酿”应读niàng;D项,“着”应读zhuó。
答案:C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嫦娥奔月 静侯 运栽火箭 生命保障
B.响砌全球 测试 经济实力 反复论证
C.连名上报 攻刻 惊天恸地 铝制园球
D.最高致意 配置 航天始祖 辉煌时刻
解析:A项,侯—候,栽—载;B项,砌—彻;C项,连—联,刻—克,恸—动,园—圆;D项,无。
答案:C
3.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3月29日,解放军二炮驻东北的810旅突然曝光装备的长剑10巡航导弹, ________东亚各国。
(2)目前,青岛的19条校车线路和20多条学生专线车,多集中在市内四区。然而在郊区,不仅校车数量少,仅有的也是隐患________。
(3)意大利政府正在________新税收制度,其中一项核心内容是更加严厉地打击偷漏税,避免财政损失,增加政府财力。
(4)法国媒体12日报道,位于巴黎东郊的诺尚马恩河市计划为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奇的夫人、前超级名模布吕尼________一座铜雕像。
A.振动 重重 制定 树立
B.震动 重重 制定 竖立
C.振动 种种 制订 竖立
D.震动 种种 制订 树立
解析:“振动”,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震动”,指外力引起的“颤动”,也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如“消息震动全国”。“重重”,突出程度重。“种种”,突出种类多。“制订”,创制拟订。“制定”,创制拟订的工作完成,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树立”,建立的意思,多指抽象的东西。“竖立”,多指具体的东西。
答案:B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办一届标新立异的体育盛会,而又完好地保护城中历史遗迹,挑战巨大,伦敦奥组委在给承办机构提出的具体任务目标中,明确要求伦敦在办完奥运会后古城面貌不得出现改变。
B.2013年亚冠首轮3:0完胜对手的广州恒大气势如虹,希望一鼓作气,战胜江苏舜天拿下超级杯。
C.客场战马赛,国米盼借欧冠扭转乾坤。
D.二十年教师生涯,十四年抗癌经历,她的师德光辉留在学生的思念中, 一名普通平凡的大学女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每每让回忆起她的人泪流满面。
解析:A项,“标新立异”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多用作贬义场合,可用“不同凡响”。
答案: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年初,我国出现大面积的持续低温天气,为我国湖南、湖北等地的早稻以及东北水稻、玉米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B.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2012年前具备亚太地区区域服务能力,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覆盖全球的大型航天系统。
C.虽然中考状元杨晋川成绩顶呱呱,但因今后的升学压力,也报读了数理化补习班和英语兴趣班,所以假期也过得有些“累”。
D.甘肃省人大常委会8月份完成的《草原生态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不但91% 的可利用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而且每年还以近150万亩的速度扩大。
解析:A项,介词使用不当,将“为”改为“给”或“对”;C项,关联词“虽然”应该放在主语之后;D项,“可利用草原”与后一个句子表意不明。
答案:B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9题。
神州共此时
新华网内蒙古额济纳旗9月26日电(记者景如月、任会斌) 9月25日21时10分,东风航天城上空云淡星稀。“……1分钟准备……30秒……20秒,10,9,8……”伴随着指挥员发出一道道口令,黑暗中东风航天城附近的一处嘈杂的发射观看点迅速安静下来,透过夜色,观看的群众焦急又喜悦地盯着远处的一个光点——发射台和即将飞向太空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期盼着一个神圣时刻的到来。
这处观看点共有蒙古族、汉族等来自当地和天南海北的群众200多人,他们很多人一早就赶到了观看点,饭都没顾上吃,为的是亲眼目睹中国航天事业创下新的辉煌!“点火!”当最后的指令发出,霎时间,矗立在发射台上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尾部喷出一股巨大的火焰,缓缓离开发射架,直插云霄!
“隆隆”的轰鸣声随之叩击着记者的耳膜。
掌声、呼叫声、快门声……观看点沸腾了,很多人不停地鼓掌,挥舞着手臂欢呼!他们昂起头,盯着运载3名航天员腾空而起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依依不舍的神情如同母亲送别远行的孩子,直到飞船穿过云层,消失在茫茫夜空……
25日的天气并不好,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一带一早就刮起了风,空中阴云密布,还扬起了沙尘,人们心里都打起了鼓:飞船还会如期发射吗?但是,很快航天城那边就传来了消息,发射按原计划进行!
夜色渐浓,随着发射时间一秒秒逼近,一些性急的群众开始坐不住了,纷纷拿出望远镜、照相机、录像机调试,并讨论着想象中的发射景象。记者采访了解到,除当地的干部群众外,前来观看的群众很多是外地人,有些甚至是专程从广东、重庆等地赶来的。进入深秋,东风航天城一带夜里的气温已降至10摄氏度左右,很多衣着单薄的群众不时冻得发抖,但这丝毫未影响大伙的热情!
也怪,下午时还布满阴云的天空,21时左右已依稀露出了颗颗星斗。在远处发射台的强光灯照耀下,乳白色的飞船箭体依稀可见,观看点的群众借助望远镜或照相机眺望着。随着时间一秒秒的消逝,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终于迎来了1分钟倒计时。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红黄色的火焰伴随着“点火”的口令喷涌而出,发射台两侧立即升起了两团巨大的烟气,火箭轰鸣着随之拔地而起,记者站着都能感觉到脚下大地的震动。
通过持续加速,火箭越飞越快,直插天宇,并逐渐缩为黑暗中的一个光点。记者看到,这个光亮越来越弱,未待人们过足眼瘾,即已消失在了视野尽头,仅留下了一条烟雾轨迹。
东风跟踪正常!
酒泉,逃逸塔分离!
渭南跟踪正常!
箭船分离!
喇叭里传来的信息令人振奋!
听到载着3名航天员的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的消息后,观看点再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这一刻,全球为之瞩目!
这一刻,华夏为之自豪!
尽管发射时间已过去10多分钟了,观看点的很多群众依然不舍得离开,兴奋地议论着互相击掌。很多人眺望着天际,两眼仍在努力搜寻着什么,同时赞叹着祖国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摄影爱好者纳仁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居民,为了亲眼观看飞船发射,他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家出发,驱车10多个小时赶到了东风航天城。他一边翻阅着发射瞬间拍摄的照片,一边对记者说:“为支持国家建设航天发射基地,当年我们很多土尔扈特乡亲让出了自己的草场,迁出了居住了300多年的家园,如今,看到国家的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作为一名土尔扈特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火箭腾空而起的瞬间,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对祖国的发展与强大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在观看点,额济纳旗旗委书记高世宏说,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成就令人激动,“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发射的瞬间虽然短暂,他却获得了极大的鼓舞,壮美的景象将令人终生铭记。
6.新闻为什么要具体交代飞船发射后的跟踪情况?(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没有进入预定轨道之前,必须进行严密的监控。②反映出当时紧张的气氛以及观众们紧张而激动的情绪。
7.新闻中为什么多次写到发射地天气的变化?(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天气直接关系到发射能否按时进行,写天气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天气对发射的重要性,同时从侧面也反映了人们的心情,表现了观众紧张焦急的心情,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8.这篇新闻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文章最后两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倒叙的记叙方式。先写飞船发射成功,接着写飞船发射的情景与有关细节。这样写更能让读者了解事件的结果,并产生了解发射过程的欲望,吸引读者,并使新闻情节显得富于变化。最后两段是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表现了国人对发射成功的自豪。
9.新闻在材料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请结合实例进行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材料处理上详略得当。新闻并没有将笔墨重点放在飞船的发射上,而是用大量的文字去描写现场的观众的表现。这样写有助于烘托飞船发射时的氛围,表达人们对飞船发射的渴盼以及飞船成功发射后的激动心情,表达了“神七”上天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心愿,在人类历史上以及世界上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语言运用(15分)
10.右面这幅图展示的是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时的精彩情景。请从比喻、排比、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中任选两种,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7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翟志刚身着洁白的航天服,如一只矫健雄鹰飞翔在深邃的太空里,他手中鲜艳的五星红旗,正向世人宣告:太空从此也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11.给下面新闻加一标题,不超过15字。(4分)
昨天,国新办就“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表示,“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是否载人要等“神舟”八号任务的评估结果确定,预计年底前完成评估。初选的两名女航天员搭乘“神九”还是“神十”,取决于她们的训练状态。
此前,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陈善广透露,“神九”“神十”已初选确定9名航天员,其中包括2名女航天员,人员最终名单将在明年春节前后确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女航天员明年有望上天宫
12.“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使国人又一次振奋。请你以下列身份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谈自己的感想。(6分)
要求:谈话符合人物身份,表达自然、得体、流畅,每段话不少于30字。
(1)中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学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我和同学们都非常兴奋,也感到非常自豪,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好!我们也向奋斗在航天战线的英雄们致敬!
(2)“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不仅仅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更代表了全体中国人的航天之梦正在一步步地变成现实,我感到骄傲。作为一名教师,我一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接受采访回答技巧
(1)注意自己的身份特点。
(2)将自己的观点与内心情感鲜明地表达出来。
(3)需要真实而诚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