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复习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复习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13 14:1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复习课件
1923年6月
1924年1月
1924年5月
1926年7月
1927年8月1日
1927年9月
1928年4月
1927年4月
1934年10月
1936年10月
1935年1月
中共三大
国民党一大
黄埔军校建立
北伐战争开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遵义会议
长征
时空观念
中国 世界
革命道路的探索: 1.初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2.发展: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3.挫折:国民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开始长征 4.正确道路: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召开遵义会议 1.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实施新经济政策,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2.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开始对外侵略扩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
联系 (1)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得到苏联的帮助
【中外对比】
考点 1 黄埔军校(理解)北伐战争(理解)
国民党一大 1924年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领导国民革命的开始
黄埔 军校 创建 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领导人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作用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考点速查
北伐 战争 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先锋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主战场 (战役) 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胜利进军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北伐 战争 结果 (1)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2)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多角度论证】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始于国共合作,终于国共分裂。有人评论这样的结果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不同意。原因:(1)实现国共合作,并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为了推进中国革命的共同需要,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2)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领导革命的经验和正确的革命策略;中共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3)尽管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了,但事实上,国共两党携手合作,为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涨,而且也扩大了国民党的影响,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
考点 2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理解)
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
灭亡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南昌起义 时间 1927年8月1日 地点 南昌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叶挺、刘伯承等人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八一建军节源于南昌起义)
考点 3 南昌起义(识记)秋收起义(识记)井冈山会师(识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识记)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的计划中损失惨重,决定改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中央革命根据地由赣西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合并而成(1931年11月),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
中共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为中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长征 时间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考点 4 长征(理解)遵义会议(理解)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长征 经过 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
经过的 省份 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今四川、西藏部分地区)、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长征 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精神 (1)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
(3)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遵义 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1)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2)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 (1)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2)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认识启示 (1)认识: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2)启示:我们要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易错易混】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认识启示】1.如何认识长征精神的意义?
意义 (1)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2)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奋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认识 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拓展提升
【认识启示】2. 认识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艰难。
(1)国民大革命时遭遇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2)秋收起义中进攻大城市失败,转而向农村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实事求是,结合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4)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
(1)中国共产党必须要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绝对控制权;
(2)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体现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3)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认识启示】3.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历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在嘹亮的军歌声中打响了(   )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抗日战争
综合训练
B
2.“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词中的“本军”是指(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A
3.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汀泗桥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A
4.“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A. 毛泽东 B. 朱德 C. 陈毅 D. 贺龙
A
5.如图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时政写真漫画。与其反映同一主题的是(   )
A.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D.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
6.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历史证明:国共之间“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在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总理的是谁?
孙中山。
(2)国共关系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请问中国共产党代表谁的利益?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
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或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导致国共十年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3)国共之间“合则两利”,请问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如果当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目的是什么?请分析无论何时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什么?
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