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课件(共5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课件(共5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3 15:0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熔化
固态
液态
凝固
气态
汽化
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蒸发
沸腾
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
二、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实验目的:
  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2.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杯盖、秒表等。
3.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
3.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4.完成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二、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85
水中气泡
变化情况 沸腾前:
沸腾时:
4.观察现象并记录在表格中
  注意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气泡产生的部位以及运动过程中大小的变化,观察水温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从 85 ℃开始计时)
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实验现象
沸腾前
沸腾时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实验结论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boiling point)。
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
液态铁
液态铅
水银
亚麻仁油
2750
1740
357
287
甲苯

酒精
液态氨
111
100
78
-33.4
液态氧
液态氮
液态氢
液态氦
-183
-196
-253
-268.9
一些物质的沸点/ C (在标准大气压下)
小资料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1、实验中如果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并不是100 C ,原因可能是什么?
(1)不在1标准大气压下
(2)温度计不准
(3)水中杂质较多
(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炒菜的时候,如果不慎让水滴落在热油锅中,立刻会发生“劈拍”“劈拍”的爆炸声,锅中的油也会被爆得四处乱溅,很容易烫伤人。那么,水滴在热油锅中为什么会爆炸呢?
做一做: 你能解释吗?
答:食物油的沸点一般都在200℃以上。把油烧热时,看起来油面很平静,实际上油温早就超过100℃了。水滴落进油锅里,由于水的密度比油大,它就要沉入锅底。这样一来,水滴的四面都被热油包围着,水滴受热立即汽化成水蒸气,体积急剧扩大变为原来的1000多倍。急剧膨胀的水蒸气冲破热油的包围向四周扩散时引起震动,发出“劈拍”“劈拍”的响声,并造成油滴飞溅。这就是水滴落进热油锅中发生爆炸的现象。
所以,在做菜时要小心,不要把水弄进热油锅中。
神僧“下油锅”毫发无损,
真相让人大跌眼镜,不信你们看看。
揭秘:和尚们会先在锅里倒入醋,再倒入油,油层会浮在醋之上。醋的沸点约为60℃,当加热到60℃时,醋沸腾起来且温度不再升高,并带动上层的油一起翻滚,给人错觉:油锅烧开了,而实际上此时的温度和洗脸水的温度差不多。
纸锅烧水
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而水烧开时的温度约为100℃且保持不变,无法达到纸的着火点,所以纸不会燃烧起来。
纸锅会不会燃烧起来?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现象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很快干了,在阴凉出阴凉处干的慢;
现象2:衣服打开晾晒干的快,弄成一团就干的很慢;
现象3:秋天有风的天气里衣服干的快,没有风的时候干的慢。
分析以下现象,思考哪些因素影响蒸发的快慢:
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3、液体的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得越快。
1、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你感受过吗?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使与液体接触的物体的温度下降,起到降温作用。
发烧时,用酒精擦拭身体降温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扇不能降低室温,我们感觉凉爽是因为体表的汗液蒸发吸热。
思考:夏天,用电风扇对人吹风会有凉爽的感觉,风扇能降低室内的温度吗?
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剧烈
达到沸点时才能发生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缓慢
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
熔化
固态
液态
凝固
气态
汽化
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水蒸气是看不见的,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到外面的冷空气后,热量被吸走了,所以放热液化成了很小的液滴。
思考:壶嘴喷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吗?
水蒸气
小水珠
遇冷液化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放出热量。
你知道清晨的露珠、深秋大雾是如形成的吗?
当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叶,液化形成小水珠,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露珠。
1、露的形成
当气温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空气中悬浮的冷的灰尘,液化形成极小的水珠,悬浮在地面附近,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雾。
2、雾的形成
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放置一段时间后,瓶身会出现小液滴,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
3、出汗的饮料瓶
4、模糊的眼镜片
寒冷的冬天,从室外进入室内,眼镜片会变得模糊,这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液化形成小水珠。
5、冬天看到哈气
寒冷的冬天,我们呼吸时经常可以看到哈气,这是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遇到外界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雪糕冒凉气
从冰箱里取出的雪糕,我们有时可以看到冒着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雪糕周围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1、降低温度
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可以使所有气体在常温下液化。这一方法对于所有的气体都适用,即只要温度低于某气体的沸点,都可以使其液化。
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部分气体在常温下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2、压缩体积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这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因为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沸点,人们利用了物质的这一性质,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逐渐升温。由于液态氮的沸点(-196℃ )比液态氧(-183℃)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变为气态,剩下的液体主要就是液态氧了。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氧气压缩成液体,并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工业制氧
液化
概念:
方式
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
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会液化。
注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可单独使用
也可同时使用。
1、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回到暖和的室内时,镜片变得模糊不清,一段时间又变清晰,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先在镜片上遇冷______成小水珠后又发生______所导致的现象。
2、把一根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会发出“吱吱”响声,并会冒出“白气”这是因为先_____后_____。
液化
汽化
汽化
液化
3、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183℃、-196℃、-78℃。如果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被分离出来的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4、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液化石油气是利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实现的。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压缩体积
C
5、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刚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他得到如下的实验数据:
(1)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_OC,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2)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盛有水,试管中也盛有水,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给烧杯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
答:不能,虽然温度能达到沸点,但此时试管中水温与杯中的水温相同,试管内的水无法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