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3 15:1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复习专项——阅读理解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赵州桥的传说
相传从前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名叫洨河。洨河发源于河北西部的井陉山。在古代,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鲁班游历至此,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四方。远近居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便邀了柴王爷一块儿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
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瞟了他俩一眼,说:“大骡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
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哪!”
据说,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爷推车轧的一道沟,桥面底部还留有鲁班托桥的一只大手印。
1.传说赵州桥是______所建,而实际上建造这座桥的是我国隋朝著名的石匠李春。
2.“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哪!’”句中的“不简单”表现在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是按照(  )的顺序展开的。
A.地点变化 B.事情发展 C.空间方位 D.时间
4.画线句子中“瞟”用得非常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班游历至此,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了___________。
6.除了赵州桥,你还知道哪些中外有名的石桥?(至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窗外,飘着一根青藤。
青藤上挂着一串翠绿的叶子,有的像一只好奇的小耳朵,有的像一张灵巧的小嘴巴。
青藤发现,屋里的那位白发老奶奶身边有个小男孩,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小男孩对奶奶说:“奶奶,请您帮我把大橱上的熊猫玩具抱下来好吗?”奶奶微笑着把熊猫玩具拿给了他。
小男孩又说:“奶奶,请给我倒点水喝好吗?”奶奶微笑着倒了一杯凉开水,还加上橘子水。小男孩笑了,笑得像橘子一样甜……
像小耳朵一样的青藤叶子,也学着说了一句:“风姐姐,请来一下,帮我们吹掉热气行吗?”果然,风姐姐来了,青藤在微风中跳起了舞。
像小嘴巴一样的青藤叶子,也说了一句:“雨妹妹,请来一下,我们太渴了雨妹妹唱着浙浙沥沥的歌来了,不仅让青藤喝了个痛快,还把一张张青藤叶子洗得油绿发亮。
“请……”这是个多么有魔力的字眼。她像清风一样凉爽,像细雨一样甜美。
7.选词填空。
灵巧 灵活 灵敏 灵机
(1)我们每人都有一双( )的手。
(2)林玲上课时思想集中,头脑反应十分( )。
(3)陈红能( )运用学到的知识。
(4)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赵亮( )一动,想出了好办法。
8.从短文中找出反义词填空。
闷热—( ) 昏暗—( ) 笨拙—( )
9.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10.理解并填空。
“‘请……’这是个多么有魔力的字眼。”句子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____,“魔力”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文中体现“有魔力”的事例是:①小男孩使用了“请”字,使奶奶高兴地给他拿来熊猫玩具;②_______________;③像小耳朵一样的青藤叶子使用了“请”字,使风来给它吹掉了热气;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过了这篇短文,你还想到了哪些有魔力的字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故事,做题。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事耽误了祭天的时辰。
这事惹怒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人间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他十分不忍,便冒着违反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这却招来了玉帝的恼怒。他命太白金星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可有四句话:“玉龙行雨范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后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使他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那天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洒了一地。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能爆出金花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也就是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炒苞米粒。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还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再降甘霖。
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粒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下来。
1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哀鸿遍野:____________________
民不聊生: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二、四、六自然段的段意。
①皇帝耽误祭天时辰。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玉龙降雨被罚。
④ ________________
⑤人们找到解救办法。
⑥__________________
⑦习俗被流传。
根据上面的段意用简洁的话复述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短文内容,对题目“二月二龙抬头”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二月二这天,太白金星把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再降甘霖,所以说是“二月二龙抬头”。
B.二月二这天,人们为了救玉龙而都炒苞米粒,所以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C.二月二那天玉龙违反天规,为黎民百姓降甘霖,所以说是“二月二龙抬头。”
D.二月二这天玉龙被放,它仰头而啸,所以叫“二月二龙抬头。”
四、阅读检阅台。
①相传,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着一个人,她被吓了一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并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建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礼,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②成亲那天,孟姜女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③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险山恶水,可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人询问:“你们这儿有名叫范喜良的吗?”劳工说:“有这么个人。”孟姜女一听,甭提有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劳工说:“已经死了, 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
④孟姜女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15.本文是一个__________故事。
16.孟姜女愿意嫁给逃难的范喜良,是因为范喜良( )
A.满面风尘,值得同情。 B.知书达礼,眉清目秀。
C.自幼读书,满腹文章。 D.家境殷实,品貌端正。
17.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故事开头交代了时间、人物等,“相传”说明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B.范喜良躲进孟姜女家院子的原因是官兵要抓他去做劳工,修造长城。
C.文中画“ ”的语句依次运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孟姜女寻丈夫一路的艰辛以及失去丈夫后悲痛欲绝的心情。
D.这个故事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行为的控诉和对劳动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
18.请根据短文内容,将下列小标题补充完整。
一见钟情——喜结连理——( )——( )——( )——( )
19.请你缩写本文第②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你知道这个故事接下来的情节是什么吗?请查找相关资料,写在横线上。(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鲁班 2.张果老和柴王爷刚上桥,大桥便一忽悠 3.B 4.写出了鲁班对自己修的桥很有自信以及对张果老和柴王爷的轻视。 5.鲁班心地善良,建桥的技术高超。 6.卢沟桥、风雨桥。
【解析】1.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由文中“鲁班游历至此,施展出卓越的技术,在一夜之间就造好这座赵州大石桥。”可知,传说赵州桥是鲁班所建。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由文中鲁班的话“大骡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和“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可知,在鲁班看来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过桥很容易,可是俩人一上桥,大桥一忽悠。所以这里的“不简单”指的是张果老和柴王爷刚上桥,大桥便一忽悠。
3.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本文先介绍了赵州桥建造的背景,然后写了桥建好后,张果老和柴王爷不信桥已建好,便去看个究竟。最后写了俩人施展法术过桥,认可了鲁班造的桥。所以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选择B。
4.本题考查分析字的含义作用。
“瞟”的意思是斜着眼睛看,面对张果老的提问,鲁班瞟了骑着小黑毛驴张果老和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柴王爷,是因为鲁班对自己造的桥很有信心。他认为大骡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他们的小驴破车肯定没问题,这一瞟也有对张果老和柴王爷的轻视。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
鲁班是在洨河上造的桥,文中“它的水势很大,每逢夏秋两季,大雨来临,雨水和山泉一并顺流而下,沿途又汇合几条河水,形成了汹涌的洪流。因此,洨河两岸的居民和来往的行人,都感到非常不便。”可知,鲁班游历至此,看到了居民和行人的不便。所以他造桥为了方便两岸居民,体现出了他的善良。“一夜之间”表明速度很快,体现出了鲁班建桥的技术高超。
6.本题考查文化积累。
题目要求写出中外有名的石桥。
如:玉带桥、五亭桥、赵州桥、安平桥等。
7. 灵巧 灵敏 灵活 灵机 8. 凉爽 明亮 灵巧 9.青藤上挂着一串翠绿的叶子,有的像一只好奇的小耳朵,有的像一张灵巧的小嘴巴。
雨妹妹唱着淅淅沥沥的歌来了,不仅让青藤喝了个痛快,还把一张张青藤叶子洗得油绿发亮。 10. “请”字 神奇的力量 小男孩使用了“请”字,使奶奶微笑着倒了一杯凉开水,还加上橘子水 像小嘴巴一样的青藤叶子使用了“请”字,使雨让自己喝了个痛快,还洗干净了叶子。 11.谢谢等
【解析】7.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
选词填空是语文中一个常见题型,考查了对词语的辨析与应用能力,所给词语大多是近义词,这就需要我们准确把握所给词语的意义,结合所给句子的语境去完成。
灵活:指能适应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灵巧:灵便,精巧,不笨拙。
灵敏:灵巧敏捷,反应快。
灵机:机灵、机警。
(1)形容“手”选“灵巧”。
(2)形容“头脑”用“灵敏”。
(3)形容“学知识”用“灵活”。
(4)形容“一动”用“灵活”。
8.本题考查找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 首先要搞清楚原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素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闷热:由于天气热,气压低,湿度大而引起呼吸不畅快的感觉。反义词:凉爽。
昏暗:暗淡;光线不足。反义词:明亮。
笨拙:笨,不灵巧。反义词:灵巧。
9.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和拟人的掌握能力。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青藤上挂着一串翠绿的叶子,有的像是一只好奇的小耳朵,有的像一张灵巧的小嘴巴。”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把青藤叶子比作小耳朵和小嘴巴。
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青藤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是一个拟人句。
10.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请……’这是个多么有魔力的字眼。她像清风一样凉爽,像细雨一样甜美。”可知,“这”是指“请”,“魔力”的意思是具有神奇的力量。
文中体现“有魔力”的事例是在第三段指第六段。分可概括为:①小男孩使用了“请”字,奶奶高兴地给他拿来大熊猫;②小男孩使用了“请”字,使奶奶微笑着倒了一杯凉开水,还加上橘子水;③青藤叶子使用了“请”字,风来给它吹掉了热气;④像小嘴巴一样的青藤叶子使用了“请”字,使雨让自己喝了个痛快,还洗干净了叶子。
11.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使用“请”字,让奶奶帮他拿大熊猫、倒水,奶奶微笑着答应了。窗外的青藤叶子学会了使用这个字,也用“请”字让风姐姐为它们吹掉热气、让雨妹妹帮它们解渴,她们也都很乐意。想象还有哪些字具有这种神奇的力量,示例:谢谢、爱、对不起等。
12. 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本文指因天不下雨导致人们流离失所,呻吟声不断。 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本文指因天不下雨导致人们的生活难以继续下去。 13. 玉皇大帝惩戒人间 人们知道真相并寻找解救办法 玉龙被放 皇帝耽误祭天时辰,玉皇大帝生气不给人间降雨,百姓民不聊生。玉龙违天规降雨被压在大山下,人们知道真相后决心寻找解救办法,用炒苞米粒的办法救了玉龙,习俗被流传下来。 14.A
【分析】1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结合文中“150多天滴雨未下,导致大地干涸,庄稼早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人间到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句话和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
哀鸿遍野: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本文指因天不下雨导致人们流离失所,呻吟声不断。
民不聊生: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本文指因天不下雨导致人们的生活难以继续下去。
13.本题考查概括段意和复述短文内容的能力。首先要仔细研读文章的语言文字,抓住重点字、词、句来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把各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短文的内容。
14.本题考查的是形成解释的能力。“二月二龙抬头”指的是二月二这天,太白金星把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将头抬起,顺势一跃腾空而起并再降甘霖,所以说是二月二龙抬头,并不是因为人们炒苞来粒才叫二月二龙抬头。玉龙违犯天规并不是在二月二这一天,也不仅仅是因为玉龙被放,仰头而啸就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15.民间 16.B 17.C 18. 被抓做工 千里寻夫 惊闻噩耗 哭倒长城 19.成亲那天,万喜良就被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20.秦始皇看到孟姜女很美丽,想逼她做妃子。孟姜女假意答应了他,但要求秦始皇先办三件事:请和尚给万喜良念四十九天经,然后把他好好地埋葬;秦始皇要亲自率文武大臣哭祭万喜良;埋葬万喜良后,孟姜女要去游山玩水,三天以后才能成亲。秦始皇只得答应了孟姜女的要求。三件事办完以后,孟姜女把秦始皇痛骂了一顿,然后纵身跳进了波涛滚滚的大海。
【分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通过关键信息“相传”可以进行判断。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通过第①段内容“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礼,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可知选项B正确。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选项C说法有误,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不符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特点。
18.本题考查故事情节梳理,拟定小标题。
可以围绕主要事件拟定小标题,第①段介绍了孟姜女和范喜良相识的过程,是一见钟情。第②首先介绍了孟姜女和范喜良结婚,接着介绍了范喜良被抓到长城去做工。第③段介绍了孟姜女因为思念丈夫,历尽艰难来到长城寻找丈夫,可是却听到了丈夫的死讯。第④段介绍了悲伤的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最终长城被哭倒了。所给的小标题是四个字的,所以拟定的小标题也要符合这个规律。
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概括内容可以抓住内容中出现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孟姜女和范喜良结婚这天,主要人物是范喜良。主要事件是范喜良被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20.本题考查课外搜集积累,民间故事掌握。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生的貌美如花,便欲纳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坟前亲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奠。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害尽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像在为孟姜女悲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