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伯牙鼓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22.伯牙鼓琴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3 16:11:2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伯牙鼓琴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伯牙鼓琴 课时 40分钟
教学目标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背诵课文,能通过学习感受到伯牙与子期间的真挚情谊。 语言应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思维能力:熟读课文,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审美创造: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明白“知音”的真正含义,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教学内容 正确朗读并背诵《伯牙鼓琴》。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探究学习,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难点 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学具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同学们,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文言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值得我们认真去体会。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本课的两篇文言文:《伯牙鼓琴》讲的是伯牙和锤子期互为知音的故事;《书戴嵩画牛》则讽刺了凭空想象的外行人。想知道这两则文言文是怎样用短短的文字把意思表达出来的吗 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吧! 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三、初读感知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志:心志,情志。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善哉:好啊。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足:值得。复:再次。 四、再读课文,理清顺序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梳理课文思路:【题解】《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锺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文中俞伯牙和锤子期相传是春秋时期人。 译文: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伯牙正弹奏到意在描绘高山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到意在描绘流水的乐曲,锺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说:“弹得真美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和锺子期为什么会成为知音呢 伯牙用琴声表现高山的巍峨,锺子期马上就听出了他表达的意境;伯牙用琴声表现流水的浩荡,锺子期马上又听出了琴声中的意境。两个人心意相通,志趣相投,所以会成为知音。锺子期死后伯牙为什么破琴绝弦 锺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个世上再也没有能像锺子期这样听得懂他的琴声的人了,所以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此表达对“知音”锺子期的悼念。主题归纳:《伯牙鼓琴》通过写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的事,赞扬二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也歌颂了世间友情的伟大。五、知识拓展伯牙、锺子期相传为春秋时期人,关于他们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在《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中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我国古诗常有提及,如,“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命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根据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六、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