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
(第13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它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它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从事某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他们是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吗?他们的形状、生物、化学、神经、生态、历史、政治、科学、技术、艺术、音乐、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
(卡尔·萨根《宇宙的边疆》)
材料二:
人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宇宙中旅行,遇见外星文明。然而,这一梦想遭遇了太空的大小这一非常实际的问题。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叫做半人马座比邻星,大约在4.2光年之外。那么,这个距离到底有多远?我们如何理解1光年的距离?想象一下我描述的模型:直径为8米的太阳如果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上,代表地球的那个网球就在750米之外的故宫里;22.2千米之外的冥王星,大约就在北京到天津距离的1/5处。在同一个模型中,你觉得半人马座比邻星应该在哪里?可能在上海?在香港?不,还要更远。在澳大利亚的悉尼?不,还不够远。在同样比例的模型里,半人马座比邻星将在月球上!另外,这还不是唯一的问题,因为半人马座比邻星周围没有外星人可以生存的行星。离太阳系最近的、拥有行星的恒星是天苑四,在10.3光年之外;离太阳系最近的、拥有一颗可能适合生命生存的行星的恒星,大约在20光年之外。因此,如果要实现找到其他行星系里的外星文明这个梦想,我们将不得不穿越至少20光年的遥远距离。
(约翰斯比克曼《太空到底有多广阔》)
材料三: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上午,被称作“感觉良好”乘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为中国航天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183天的太空之旅,从太空出舱,到首次在轨通过遥控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从中国女航天员首次太空漫步,到3名航天员创下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航天员们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验证,刷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纪录,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空间站建设正按计划有序推进,“神十三”任务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这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至此已得到了全面验证,接力棒稳稳交给了空间站在轨组装与建造阶段,已见雏形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即将正式建成。
正如“太空教师”王亚平鼓励青少年们“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梦想的实现需要动力,也靠定力。今年适逢我国载人航天事业30年,经历锲而不舍的太空筑梦,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即将成为现实。30年间,中国航天的跨越发展令世人惊叹,从逗留太空数天到入住空间站半年,再到“太空家园”更宽敞、更舒适,经历过“飞船时代”的航天员们想必感受尤深。同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航天“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久执着,航天人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前行,直至推开空间站时代的大门,收获着为梦想而奋斗的丰厚回报。作为国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航天自信自强的特质成就了自身在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上的迈进,也为全社会创新创造提供着强大精神动力。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建造空间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开拓性贡献。2022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依然艰巨,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挑战不小。努力攀登,矢志奋斗,航天员漫步太空的身影将更加自信从容,中国人将更好地探索、拥抱这深邃宇宙。
(《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7日02版《更从容拥抱浩瀚太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恒星的外围都具有由行星和冰冻卫星环绕的行星系,因而接近中心处也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这些行星系与我们所处的行星系类似。
B.人类的宇宙旅行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在于恒星之间距离太过遥远,依靠现有技术无法抵达。
C.虽然“神十三”任务的圆满完成全面验证了中国空间站建造关键技术,但是国家太空实验室要建成并在轨稳定运行仍面临许多挑战。
D.中国航天30年跨越式发展的卓著成就,源于航天科技的自主创新和航天人的自信自强锲而不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镶嵌着银河系的星系团只是宇宙中的一小部分,而地球在这一星系团中只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更显渺小,但因为有了智慧生命的出现,使地球显得珍贵而稀少。
B.当下人类最快的太空飞船时速约为5万千米,只能到达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因此这颗恒星被称为比邻星。
C.因为半人马座比邻星的行星上没有外星人生存,所以即使人类有能力制造到达比邻星的新航天器,也不可能遇见外星文明。
D.2022年是空间站建造决战决胜之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飞行乘组将肩负起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重要使命。
3.下列选项不能证明“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这一观点的是( )
A.屈原在《天问》中,提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淮南子·天文训》中将夜空分成九野二十八宿并详细记录其名称。
B.中国古代对于宇宙有“天圆地方”“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理论,其中浑盖之争持续近一千四百年。
C.天文和航天技术的进步,有些理论已经被推翻,例如,火星运河和火星人早已被证伪,海王星发现了许多新的天体,冥王星被迫降级……
D.中国航天行星探测工程在成功发射“天问一号”探测火星之后,还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列探测和其他行星探测。
4.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语言表达上的共同点。
5.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相马
郑俊甫
窑镇东南有一方地,跑马场大小,四周围以木桩。空地里也到处是木桩,一根根杵在那儿,极似兵戎相见的战场。窑镇人称这块地为“牲畜行”,也就是交易牲畜的场所。说是“牲畜行”,其实圈建数十年来,里面交易的多为马匹,所以当地人常唤作“马行”。
“马行”逢三六九吉日开集,开集时,十里八乡的马贩子便云集于此,极是热闹。“马行”里的交易,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靠的是“中间人”撮合。
一般成功一桩买卖,双方都要付给“中间人”一些佣金。“中间人”吃了买方吃卖方,看似潇洒,其实不然。要做一个上得台面的“中间人”,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诚信,看到什么说什么,既不看人下菜碟,也不暗收好处打诳欺瞒。二是能耐,这能耐便是相马,一匹马往跟前一站,一看二挑三遛弯,看是看牙口,摸是摸膘情,遛是遛役力。可别小照了这三招,没有几年的工夫是学不来的。
窑二就是做“中间人”的。在窑镇马行,窑二的名头极是响亮,不管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一进马行,当头便是一句,窑二在不?似乎找着了窑二,卖马便卖得心安,买马便买得理得。
窑二入行十年,相马无数,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例退马事件,这让窑二的头上罩上了一层无形的光环。窑二也不拿架,人极随和,往往逢了集开了市,便左手托一紫砂壶,右手摇一雕花扇,迈着碎步,边走边眯上眼“呲溜”一口,然后咂咂嘴,哼出一段字正腔圆的京腔来,神仙一般。
这日逢九,照例是马行开市的日子。一大早,马行偌大的场子里就热闹起来,一根根木桩上拴满了各式各样的马。买主,卖主,手一袖,便蹲在那儿等。等谁?窑二。
窑二来了,边走边哼。左手泥壶,右手纸扇,八字须,瓜皮帽,长袍马褂,干净利落。不时地有人站起来,喝上一声好,然后问一句,窑二爷,来了您?窑二笑着点点头,答一声,来啦。接着哼。
进了马行,虽说没有交易,窑二也不闲着,人围着拴在木桩上的一匹匹马,来来回回地看。看着,看着,窑二的脚就在一匹马前顿住了。是匹枣红马,毛色纯正整齐,浑身缎子般发亮。窑二围着那匹马连转了三圈,叹了一声,好马!
窑二相马从不轻易夸马,看窑二的神态,这马绝非等闲了。立时就有打算买马的人聚了来,把窑二团团围住。人群里有一个胖子开了腔,窑二爷,这匹马当真是好马?窑二眯着眼答,您当我是闹着玩的?胖子瞅了瞅那匹马,摇一摇头,说瘦了点儿。窑二上下打量了胖子一回,应道,驮货爬坡颠山道,您可见过胖子走得下来的?人群哄地笑了起来。窑二一摆手,说,对不住,只是打个比方,没有嘲笑您的意思。胖子也笑,胖子说,冲了窑二爷这句话,这马我要了。
接下来就是商量价钱了。卖马的人是个瘦子,一胖一瘦分别跟窑二用手势打起了哑谜。围观的人屏着息,瞪着眼,一个个盯得仔细,生怕错过了一场好戏。价码终于在窑二伸出的手势里定了下来。窑二伸出五根手指,冲着人群晃了晃,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喧哗。一般的马都是二三十块大洋成交的,好了也不过四十块大洋,这匹马居然卖到了五十块,真真破了天价。
在众人的唏嘘里,胖子很豪爽地掏出了五十五块大洋,交到窑二手里,五十块是买马的钱,五块是酬金。酬金本该是两块大洋,胖子说,难得今天买了匹好马,多谢窑二爷。
胖子兴冲冲地牵着那匹枣红马走了。
本以为此事到此结束,不想却节外生出了技。事情出在十天之后,胖子买回的枣红马突然病了。胖子起先以为是小毛病,请了兽医来看,兽医看了几次,却诊不出毛病来,只好开了药,灌服。十多天下来,病一点儿也没有见好,却白白贴进去十多块大洋。胖子有点儿急了,本想花高价买匹好马来挣钱,谁知却成了赔钱货。
眼见马病得不行了,胖子寻到了马行,追问窑二缘由。窑二摇头,说定是您饲喂不当的事。胖子不服,想要退马。窑二说,马行有规矩,马在买马人手中超了三日,概不退换。如果都像您这样,喂出病来就来退换,马行岂不乱了套?众人皆点头附和。
胖子见辩不过,一急之下,竟在一天夜里把自己挂在了马行的一根木桩上。
窑二听了这事,一跺脚,长叹一声,再不去马行,数日之后,窑二也一病不起。
那天,眼见窑二的身子骨不行了,窑二的老婆抹着泪坐在床头,望望窑二,又望望得了怪病倾家荡产也治不好的儿子,凄切道,都怪我,不该出了这等馊主意,逼你牵了自家的马去骗人啊。窑二摇头,幽幽地说,不怪你,怪我自己,一个七尺男儿竟不能养活妻儿,却要靠这等手段害人害己,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啊!
言毕,两行浊泪爬上了面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窑二最终悲剧结局的根源在于他的儿子得了怪病,就是倾家荡产也治不好。
B.开头将马行比作战场,暗示马行凶险难料,与结尾马和人的结局遥相呼应。
C.胖子曾因马过瘦而动摇了买马的念头,后因此马外形极好而用高价买下。
D.窑二的老婆逼迫窑二牵自家的病马去马行卖,可见她是个利欲熏心的女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胖子最后无奈自尽与前文洒脱、大方的形象形成反差,增强了小说的悲剧意味。
B.“马行有规矩……岂不乱了套”这一语言描写刻画了窑二坚持原则的形象特点。
C.小说前半部分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后半部分扣人心弦,尺幅之内,摇曳多姿。
D.小说多处运用侧面描写,如写马行的人对窑二的信任,突出窑二会相马的特点。
8.小说画横线的两处描写,同中有异,两处描写各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赏析。(4分)
9.小说开头三段和结尾三段颇具匠心,请结合文本简要赏析。(6分)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自然”作为审美对象始于汉末,但“自然美”真正成为一种美学范畴则是到20世纪初在西方美学思想的影响之下才出现的。
1904年王国维在他的《红楼梦评论》中谈道:“故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王国维由于受康德、叔本华的审美非功利性思想的影响,强调艺术美的去欲望化、去功利性,而自然美则很难摆脱与现实利害的纠缠,故此艺术美优于自然美。中国古人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擅“究天人之际”,冀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伦理上往往表现为“君子比德”说,与西方的自然美观念相去甚远:前者是一种道德之美,山川草木寄寓的是人格;后者则是人情化、情趣化,体现了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灵自由。王国维之后,真正奠定自然美理论基础的是朱光潜。
朱光潜在《什么叫做美》中这样谈道:“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并进一步指出,心物之间的关系并非“在物为刺激,在心为感受,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他强调说,心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机械、被动的应激反应,而是要展示出人的性格、情趣、情感,即“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意象的产生以及如何产生决定于“心灵的创造”,即情趣之表现。为什么同样的一枝花,高兴的时候你见它在笑,悲伤的时候你见它在哭?花自是花,花就是它本来的那个样子,但是它呈现出何种意象却为人的情感、情趣和性格所左右。正因为如此,朱光潜宣称:“美是创造出来的,它是艺术的特质。”
朱光潜认为:“其实‘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点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如果你觉得自然美,自然就已经过艺术化,成为你的作品,不复是生糙的自然了。”比如,当你欣赏一颗古松、一座高山或一湾清水的时候,你所见到的松、山、水已经不是它们的本色了,古松、高山、清水已经在你的啧啧赞美声中被人情化了。每个人的情趣不一样,在内心中所形成的意象也不一致。“艺术化,就是情感化和理想化。”自然就像生铁,生铁要成为钟鼎,就须得有熔铸的烘炉。所谓的自然美,其实是经过熔铸之后的艺术美,它是艺术家心灵的作品,已不是自然本身。朱光潜曾多次引用法国画家德拉库瓦的一句话:“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这话既通俗又耐人寻味,即自然只提供美的材料和可能性,只有人的天才和情趣才能将自然铸就成为《红楼梦》《陶渊明集》等这样的大书。“美是创造的”,而不是现成的。当我们宣布自然为“美”的时候,自然就已经成为“表现情趣的意象”。在那个时候,自然已经不再是生糙的自然,而是已经成为“艺术品”。
(摘编自朱仁金《朱光潜论自然美——从自然“不美”到作为“美的条件”》)
材料二:
王国维和朱光潜在分别接受叔本华和克罗齐的过程中,限于多种因素,显示出接受方式上的基本差异。
王国维的接受具有明显的单一性,而朱光潜则几乎一开始就表现出折衷综合的倾向。所谓单一性是指王国维对叔本华、康德及其他西方哲学家的接受中,没有刻意融合不同的理论以形成自己的综合性体系。而所谓综合性,是指朱光潜在接受过程中有不完全自觉地融合各家美学观念于一体的倾向。王国维的时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的引介正处于初始阶段,接受的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都只是以西方某一家为介绍或评述对象。接受的单一性,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但就接受过程而言也自有其优势,那就是更容易准确地把握接受对象,不致因为要融合各种观念而产生牵强附会的缺失,而这种缺失是综合性接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
从美学史的角度看,王国维是最早自觉地接受并运用西方美学观念的,因此缺乏历史积累,而且因为他只在有限的几年内以部分精力涉及于此,接受上的单一性是很自然的。但美学发展到朱光潜的时代,引介的西方观念逐渐积累,研究者大量涌现,美学译著和论著出版数量急增,而且综合性论述比纯粹介绍西方某一家美学的论述更为常见,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中,朱光潜很自然地选择了综合接受的方式,对克罗齐的接受尽管重要,也只是诸多构成因素之一。应该说综合式接受是美学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所以在接受方式上,相对于王国维而言,朱光潜已显示出时代的优势。
王国维接受叔本华美学和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从内在逻辑来看,其接受过程颇为不同。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是带着激情的,他初读叔本华哲学的片断文字,即为其倾倒,及直接读到叔本华主要著作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叔本华的天才论和悲观主义气质引起他强烈的共鸣。朱光潜最初接受克罗齐时也非常佩服,但从来没有达到充满激情的程度,所以他既不象王国维那样能马上深入接受对象,也不象他那样,激情一退就转向另外的方向。朱光潜的接受过程是韧性的持久过程,这对于他最后在整理西方美学史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是必不可少的。
(摘编自姚爱斌 《王国维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方式比较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艺术美使人容易忘记物我关系,自然美难免受现实利害关系影响,这是王国维的艺术美优于自然美观点成立的前提。
B.不同于西方的自然美,中国的自然美在山川草木中寄寓的是人格,而西方的自然美表现的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灵自由。
C.王国维接受西方哲学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没有刻意融合不同理论形成自己的体系,朱光潜则完全主动融合各家美学观念。
D.朱光潜接受西方美学观念时,不一定能立刻深入接受对象,也从来没有达到充满激情的程度,但他的接受过程是持久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国维接受了康德、叔本华的审美非功利性思想,认为自然美应该摆脱现实利害关系。
B.朱光潜认为心不是对物的机械、被动的应激反应,而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人的情趣。
C.如果朱光潜能准确把握接受对象,就不会产生因为要融合各种观念而牵强附会的缺失。
D.与叔本华天才论和悲观主义气质产生的强烈共鸣,是王国维美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因素。
3.材料一中朱光潜认为“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下列选项中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朱狄《当代西方美学》:“如果没有人的想象活动,自然没有哪一部分是美的。”
B.狄德罗《论美》:“卢浮宫的美,不论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
C.黑格尔《美学》:“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美的反映。”
D.李联明《美的本质论辩》:“美是主观与客观二者的和谐契合。”
4.材料一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4分)
5.综合王国维、朱光潜两位先生在学术研究上的做法,你认为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会有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现代文阅读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灯白雪
高方方
这年还没到呢,雪就像憋了好几个春夏,没时没晌扑扑棱棱地下了起来。麦垛最喜欢雪了,碰巧今冬这雪下得也是有筋有骨,先是愣头青样劈头盖脸地下了一通盐粒子,接着又换成大腹便便的鹅毛掸子,踏上去软是软硬是硬,凌厉得分明。
雪刚刚刹住脚尖,麦垛就牵着弟弟麦茬的手,脱缰野马似的冲了出去。
麦垛家住在财粮村,单从字面看,财粮的意思就是有财有粮,听起来颇为豪气富足,其实不然,“财粮”这个村名,谐的是“蔡”和“梁”两个姓氏的音。原来,这地界曾有两个小村落,西首的叫梁家村,东首的叫蔡家村,后来人丁稀少就合了,改叫蔡梁村,村人为讨个彩头,就成了财粮村了。麦垛既不姓蔡也不姓梁,她姓秋,是外姓,所以只能住在后街。这后街上还有一户,那就是罗汉张,也是个外姓。
麦垛和麦茬踏雪要去的地方,正是罗汉张的铁匠铺子。因为,大雪的时候,罗汉张总会将炉子烧得旺旺的,打上几件趁手的家什儿。白雪映照着铁花,像是白卷.上生出朵朵金线勾画的菊花,茫茫间,颇有几分野趣。
铁匠铺子墙边横卧的风箱连着大火炉,屋中央的榆木墩子上摆放着一个大铁砧子,门口斜放,着一两张长条凳。炉膛里冒出的橘红色的火焰,将铁件与炭溶为一色。麦垛立在门脚朝里张望,麦茬则骑坐在门边的凳子上,不错眼珠儿地盯着罗汉张看。
罗汉张正在对已打好的粗坯进行铲削,在“咔嚓咔嚓”的切削声中,那原本乌青的铁块,顿时变得光亮起来。姐弟俩看着不成规矩的铁块在罗汉张的反复锻打下渐渐现了真容,原来是一对轻巧的铁铲。打造好后,罗汉张又在铲背上烙上了“张记”二字。罗汉张忙完这一通,姐弟俩才进了铺子。因为爷爷不止一次地叮嘱过,打铁时溅起的火星会烧破衣裤,衣裤破了,年怎么能过得好呢。
打铁是穷苦人的营生,加上罗汉张不善言谈,少言寡语,常常黑着脸,让人难以接近,一把年纪仍然独居,很多小孩都怕他。但是,麦垛姐弟很喜欢往罗汉张跟前凑,日子久了,他们发觉罗汉张铁塔样的身形下竟然也藏着几分温柔。
麦垛啊,你爷自个儿在家呢?”罗汉张咧着嘴问。
麦垛心想,我家就三口人,爷爷、麦茬和我,我和麦茬杵在你铺子里,爷爷当然自己在家了。于是,她也没说啥,只“嗯”了一声,算作回应。
麦茬正蹲着捡落在地上的碎铁渣,听见罗汉张问爷爷,就抬头补了一句:“今天雪下得大,医馆里没人瞧病,爷爷自己在家捣药呢。”
麦垛、麦茬和爷爷相依为命,财粮村的人都管爷爷叫秋郎中,他早年走街串巷。积累了些医术,后来便在穷僻的财粮村后街开了个医馆。麦垛也是忙里忙外的,年纪虽小,但懂得可不少,药材药理药效什么的,她过目不忘,不仅熟背诸如“瓜蒂散中赤小豆,或入藜芦郁金凑”之类的汤头歌,还学会了开一些常见的药方。
有一次,秋郎中出诊,医馆来了个老汉,进门比画了半天,支支吾吾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麦垛却不急,头头是道地对他说:“老伯,您这是热毒上行导致的声音沙哑,严重了就发声困难,痰裹瘀火,互结于咽。这样,我给您用个方子,您回家试试。”说着,就抄笔写下了方子。老汉服过之后,咽痛杲然大好,逢人便夸,秋郎中家的孙女是个女秀才,不过十二三岁就识文断宇的,还能开药方子呢。
其实,麦垛和麦茬并不是秋郎中的亲孙女亲孙子,他俩都是秋郎中四方行医时捡来的孩子,都是苦孩子。麦垛那时刚六岁,已经记事了,两年后又收养了才三岁的麦茬。
“麦茬,去西墙根上把那一截柳木给我拿来。”罗汉张说。
麦茬把雪踩得咯吱咯吱响,不一会儿就把木头拽了过来。木头印压在脚印上,一个来回就把院子里本来平整厚实的雪面弄乱了。罗汉张拿过锉刀,三两下就把柳木皮卸了,他拿过那对刚打制好的铁铲,比画了一下,然后开始削起木头来。原来,他是要给铲子加上一对木柄。不一会儿,木柄就插在了铁铲的腰口.上,严丝合缝的。
罗汉张扯了 两块砂纸,递给麦垛和麦茬,徐徐地说:“这铲子是 给你俩打的,柄把上还没磨溜,你们自己磨吧。”
姐弟俩接过砂纸,仔细打磨起来,心里喜滋滋的,别提多高兴了。雪消了,开春了,他们就可以拿着新铲子去大山里挖野菜和草药了。
罗汉张磕了磕烟锅,续了新的烟丝,吧嗒吧嗒地抽起来。升腾起的烟雾,将罗汉张笼罩了起来,额间铁烙似的“川”字也在恍惚间被熨平了。
麦茬小声对姐姐说:“姐,你看张叔像不像个神仙?”
麦垛抬眼仔细瞧了瞧,说:“像,不过,我觉得张叔更像说书人口中的静坐罗汉,对,就是那个天生强力的静坐罗汉。要不,怎么大家都叫他罗汉张呢?”
晌午了,姐弟俩才一前一后回了家。秋郎中看见他俩手中多了两把小铲,就对麦茬说:“麦茬,叫你张叔来家里吃个饭,我去温点酒,下这么大雪,该好好喝上一盅。”不消爷爷多说,麦垛便去灶台边忙活起来。待爷爷温好了酒,麦茬和罗汉张坐定,莱也齐备了。
窗外的雪此刻又下得紧起来,天光﹣寸一寸暗淡了,小屋里却暖意触融。财粮村前街的大红灯笼亮起来了,有白雪映着,衬得后街有些落寞。然而,后街也有橘黄的灯照着,灯下的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胜过一切漂泊。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财粮村不富裕,且人口少,外姓人的加入给财粮村带来了活力,因而受到欢迎。
B.从麦垛见到罗汉张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中,可以感受到小姑娘羞涩和腼腆的性格。
C.罗汉张对日复日辛苦的打铁营生感到无聊,姐弟俩的到来才给他带来些许欢乐.
D.小说不时通过孩子双眼进行观察,单纯又极富意趣,如写罗汉张打铁就是例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动作描写简洁而传神,譬如姐弟俩刚到罗汉张家门口时,一个“骑”字就写出麦茬的可爱。
B.通过看似不经意的闲言插叙来凸显人物的性格是这篇小说创作的特点,这也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C.小说的语言详略有致,写景主要采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写人则方法多样,重在凸显其精神气质。
D.小说的情节简单,通过朴实亲切的风景、风俗与人事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强烈的人文关怀。
8.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雪”,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其好处。
9.审美是文学的基本特征,如果让你以“一篇纯美小说”为题写一篇《红灯白雪》的文学评论,请列出评论要点,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阐述。
202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提升专练答案与解析
(第13练)
基础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A.选项将推测的情况当作现实。材料一第三段原文为“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从“大概许多恒星都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可知,这是作者的推测之语。
2.D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A.“但因为有了智慧生命的出现,使地球显得珍贵而稀少”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一段只提到“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B.选项强加因果。材料二原文为“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叫做半人马座比邻星,大约在4.2光年之外”,“当下人类最快的太空飞船时速约为5万千米,只能到达距离太阳系最近的一颗恒星”与“这颗恒星被称为比邻星”没有因果关系。
C.“因为半人马座比邻星的行星上没有外星人生存”说法错误。从材料二“因为半人马座比邻星周围没有外星人可以生存的行星”可知,半人马座比邻星没有行星。
故选D。
3.D.选项属于探索宇宙的行动,而不是对宇宙的认识,故不能支持“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这一观点。
4.①语言严谨,材料一对未知外星球生命用了可能、大概等词,材料二对星际间距离采用精准数据;②语言生动,材料一把星系比作“太空中的岛屿”,生动形象,材料二把太阳系行星间的距离用模型的方式表述,更直观形象。
5.首先表述神舟十三号任务圆满结束,然后分别阐述神舟十三号返回的意义及中国航天跨越式发展成功的本质,最后对建成太空实验室表示信心。
现代文阅读II
6.B(A项,分析不当,“根源在于他的儿子得了怪病,就是倾家荡产也治不好”错误,根源是窑二丢弃了作为“中间人”的职业操守。C项,不合文意,胖子用高价买下的原因不是“马外形极好”,而是对窑二的充分信任。D项,理解错误,“窑二的老婆逼迫窑二牵自家的病马去马行卖”是为了给儿子治病,不能得出“她是个利欲熏心的女人”)
7.B(“刻画了窑二坚持原则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窑二因家庭原因用自家的病马去行骗,他不想退马所以这么说)
8.①第一处:“托一紫砂壶”“摇一雕花扇”,暗示其经济状况宽裕;“迈着碎步”“边走边眯上眼‘呲溜’一口”“咂咂嘴”“哼出一段字正腔圆的京腔来”,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勾勒出窑二的惬意,突出窑二在马行因讲诚信、相马技术高超成为人人信赖且尊敬的“中间人”的形象。(2分)②第二处:“紫砂壶”“雕花扇”变成“泥壶”“纸扇”,暗示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八字须,瓜皮帽,长袍马褂”,符合“中间人”职业身份。“边走边哼”“接着哼”,暗示窑二因无钱财继续给儿子治病,被迫拿自家的马去行骗,表面镇定自若实则内心不安。(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9.①开头三段不避其繁,交代小说社会环境,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马行的风俗,使得小说更具地域性与历史感,为窑二出场做铺垫。(3分)②结尾三段写一马二人俱死的悲剧结局,并通过对话交代原因,为了给得怪病的儿子治病,窑二在老婆的强逼下将自家的马牵去行骗。写出窑二内疚、悔恨之情,表现窑二良知未泯,从而给人启示:诚信做人,诚信经商。(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分)
能力题组
现代文阅读I
1.C(“完全主动融合”错,依据原文“不完全自觉地融合各家美学观念”可知,“不完全自觉”不等同于“完全主动融合”)
2.B(A项“接受了”是曲解文意,“认为自然美应该摆脱现实利害关系”于文无据。C项张冠李戴,不是朱光潜,而是王国维。D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3.D(“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表明的观点是美是主客体的统一。A、C项强调美是主观的,B项强调美是客观的)
4. ①举例论证。列举欣赏古松等自然美景的例子,说明自然经过人的艺术化,不再是生糙的自然了。②比喻论证。用“生铁经过熔铸成为钟鼎”这一比喻论证自然美其实是经过熔铸之后的艺术美,强调美是创造出来的。③引用论证。引用德拉库瓦的话说强调自然美只提供美的材料和可能性。(4分。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5. ①学习、引进西方理论,为我所用以丰富和发展中国的相关学术。②在接受方式上,坚持单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方式的优势,做到专博兼备。③对待学术研究,既要有激情的投入,又有韧性的坚持。(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现代文阅读II
6.D
7.C
8.①完善人物行为动机,推动情节发展。一场大雪,引出了麦垛姐弟俩外出玩耍、罗汉张给姐弟俩制作小铁铲、秋郎中请罗汉张喝酒等情节,使得小说情节合乎情理。
②烘托人性的温暖,凸显小说主旨。大雪中的麦垛姐弟天真活泼,寒冷天气下罗汉张充满兴致地给姐弟俩打造小铲子,两户外姓人家在大雪夜幕的衬托下抱团取暖,都凸显了人性的温暖。
9.①小说的语言生动活泼,展现出童真之美。如开篇对雪景的描写,“扑扑棱棱”“大腹便便”“刹住脚尖”等用词精妙,还原了儿童眼中的优美雪景。
②小说的人物质朴真诚,展现出人性之美。如外表看起来很凶的铁匠罗汉张在麦垛姐弟眼中却“藏着几分温柔”,医者仁心的秋郎中接连收养了孤儿麦垛和麦茬,并且把他们也培养成善良真诚的孩子,充分展现了人性的美。
③小说的主旨积极向上,展现出生命之美。不管是刚记事时就被抛弃的麦垛,还是一直单身干苦活的罗汉张,他们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苦难,并且将这种乐观传递给周围的人,扩大了生命之美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