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灯光(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重点难点 重点: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他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难点: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是什么让无尽的暗夜有了光亮?是什么让单调的暗夜有了色彩?是什么让冰冷的暗夜有了温暖?(灯光)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著名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去感受一个人民战士内心对灯光的无限向往。(板书课题:灯光)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上标记。(1)交流难读或难懂的词语。璀璨 胸墙 憧憬 黑魆魆 交通沟 豫皖苏围歼战 千钧一发a.教师指导朗读:“璀璨”都是平舌音;“憧憬”都是后鼻音;“歼”读作“jiān”,不读“qiān”。b.理解难懂的词语。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上灯光耀眼。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交通沟:阵地内连接战壕、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通壕。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2)寻找带有“灯”或“灯光”的句子,在课本上画出来。2.边读边给课文标上段序。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赞叹,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讲述了关于灯光的往事。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照应开头,写在璀璨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4.读完以后,用精炼的语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5.理清课文表达顺序: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0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0分钟) 1.细读课文,认知文本。(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2)学生从文中找出三个“多好啊”,标上序号,再读一读上下文,找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时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第一次说“多好啊”的人是在欣赏天安门广场上美丽的景色时发出的由衷赞叹,正是这一声赞叹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战争时期,条件极其艰苦,很多人从未见过电灯,郝副营长也没有见到过,他对书本上插图中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第三次说这话的仍然是郝副营长,他相信战争胜利以后,孩子们能在灯光底下学习,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2.聚焦“灯光”,理解课文。(1)学到这,你能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吗?(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这也是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2)让我们静下心来读第10自然段,用心感受这特殊的“灯光”a.“千钧一发”是什么意思?请联系文中语句介绍当时的情况。b.“灯光”对战友意味着什么?(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灯光”对郝副营长意味着什么?(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而牺牲自己。)3.再现“灯光”。(1)教师范读。请大家在脑海中再现这一感人的画面。(2)郝副营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的幸福和安乐,让我们满怀敬意来读这特殊的“灯光”。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郝副营长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照亮世界的灯光。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读一读英雄们的故事。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我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部分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我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分小组讨论: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在沉思什么,憧憬什么?2.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具体的事物?哪些地方是联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高尚的精神世界,但由于本课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课堂上,我用了很多时间去讲解当时的环境,这与阅读课文的教学思想相违背。我应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搜集有关资料,让他们学会搜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