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观察和思考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两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何异同
两则材料对江南地区的描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目标导航
1、时空观念
通过线索梳理等方式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2.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史实的学习,认识到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3.唯物史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图片说明了什么?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看图学史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材料一
元帝为晋王,课督农功······诏曰:“徐、扬二州土宜三麦,可督令熯地,投秋下种,至夏而熟,继新故之交,于以周济,所益甚大。” ——《晋书》卷二十六《食货志》
材料二
南朝宋文帝大力劝(勉励、鼓励)课(督促)农桑,一再下令“诸州郡,皆令尽勤地利‥‥‥各尽其方,不得但奉行公文而已”。 ——南朝沈约:《宋书·文帝纪》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统治者大力支持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统治者的支持和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温润,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模块小结
主要原因
1、农业方面
南方牛耕
水碓
水磨
秦淮河坝复原图
施肥
二.江南地区发展的表现
1.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
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
小麦推广
水稻为主
农业
3.农业技术也有很大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种植双季稻
2.兴修水利。
原产南方的稻
北方传入的麦
北方传入的粟
铁铧
铁钯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 (南朝·梁)沈约:《宋书·沈昙庆传》
锦质护膊
红地云珠日天锦
2、手工业方面
东晋织成履
南朝青瓷莲花尊
灌钢法
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即利用生铁碳高、熟铁碳低的特点,将熔化的生铁液灌到熟铁上以改变碳分子,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灌钢法的出现,提高了钢的质量,产量大增,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钢广泛应用到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上,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商业方面
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梁都之时,城中二十八万户,西至石头,东至倪塘,南至石子冈,北过蒋山,东西南北各四十里。” ——《金陵记》
丹阳(今南京)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厘列肆,埒于二京(超过长安、洛阳)。 ——《隋书·地理志下》
海外贸易也有所发展。
《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火耕已非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粪肥被广泛使用,绿肥也日益普及。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原因?
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
意义:
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知识链接:“经济中心”与“经济重心”的 区别
“中心”涉及政治的影响,一般来讲首都在哪儿,就在哪儿形成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统一时期,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分裂时期,则可能有多个中心。“经济重心”则是指经济最发达、地位最重要的某个较大地区。 是国家经济收入的依仗.
落后期
开发期
历史时期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的经济地位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在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趋向。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图
说
历
史
一部分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苏一带为多;另一部分继续南下,进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为江南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西汉
魏晋南北朝
宋代
影响:1、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促进了民族交融
拓展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的报告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对于建设经济强国哪些启示?
①经济发展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②经济发展要重视人才交流;
③经济发展要重视引进先进科技,注重创新;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表现:
影响:
原因: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民族交融。
江南的原状
江南的发展
政权更迭 :东晋 南朝(宋齐梁陈)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① ② ③
政权偏安东南,南方趋于稳定
尚未开发,比较落后
西晋亡,东晋兴
晋元帝司马睿
(276年-323年)
四、东晋南朝的政治格局
东晋虽然是司马氏政权的延续,但本身司马氏在政治上威望不高,整个朝廷都由世族大家把持。
王与马,共天下
材料 “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晋书·王导传》
司马睿
政治上依靠王导
军事上依靠王敦
开启东晋门阀
政治格局
东晋北伐
祖逖(266年-321年)
原因:东晋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在历代帝王在位的时候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
结果: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
东晋为什么要北伐?结果如何?请同学讲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时间
背景
作战双方
目的
特点
结果
影响
东晋大败前秦
383年
前秦─东晋
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局面
以少胜多
对前秦:前秦政权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对东晋:“荆扬宴安,户口殷实”
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
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
灭亡
420年,东晋灭亡
公元420年,布衣出生的大将刘裕令傀儡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自己代晋称帝,建立了南朝的宋国,从此东晋宣告灭亡。
刘裕
东晋的兴亡
建立
政权特点
伐
兴盛
灭亡
317年,司马睿(晋元帝),都城建康
王与马,共天下
北
祖逖北伐,淝水之战,但终未恢复中原
”荆扬宴安,户口殷实“
420年,东晋灭亡
自学课文P89~90,指出东晋兴亡的大事件
二 南朝的统治
东晋
317年
南朝
梁
齐
宋
陈
420年
420-589年
对比一下,南朝中领土最大的是哪个政权?
589年
南朝的政治
②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轻徭薄赋,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宋
建康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
公元420—479年
宋武帝刘裕
(363年—422年)
宋文帝刘义隆
(407年-453年)
司马光:“文帝勤于为治,子惠庶民,足为承平之良主┅┅"
政
权
更
迭
刘裕十分关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减免税役。对于那些原来因战争需要被征发的奴隶也一律放还。
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债。"役宽务简,氓庶繁息” 。
侯景之乱:南朝梁将领侯景发动的武装叛乱事件
南朝时,地方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
侯景所攻占的城市
影响: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梁
武
帝
东晋
时间:
317年
都城:
建康
南朝政治
都城:建康(今南京) 最繁荣的朝代:宋
建立者:
司马睿
政权特点:
王与马共天下
淝水之战:前秦VS东晋 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东晋胜前秦
灭亡:420年
北伐:祖逖北伐,淝水之战。最终未恢复中原
课堂检测
B
A
1.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由此可知
A.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B.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3.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这主要说明
A.民族矛盾尖锐 B.民族交融加强
C.民族杂居相处 D.中外交流频繁
4.东晋初期,大量避乱南迁的北方贵族定居浙东,他们主要参与制造业、商业和运输业等经济活动,很少涉足大土地农业经营。这表明北方贵族
A.缺乏生产工具和技术
B.可支配的劳动力不足
C.难以获得广阔的田地
D.排斥南方的本地贵族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