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英国议会与王权的较量过程,了解英国经过反复斗争,最终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2.通过研读《权利法案》具体内容,知道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开始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英国式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认识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性。
教科书分析
公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这个时代的序幕,英国逐步形成君主立宪制政体,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本课内容按照时间发展的顺序,用三个子目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其历史意义,通过讲述《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三部文件的出台,说明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和历史的进步,既有对历史的传承,也有适应时代的发展。教科书在开篇着重介绍了英国的“王权有限”“王在法下”的政治传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发生,除了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外,与斯图亚特王朝违背英国法律与政治传统也有很大关系。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最终以议会胜利结束,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英国逐步地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适应了英国经济的发展,遵循了英国的政治传统,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后来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榜样。
教学重点:理解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教科书第三个子目的威廉和玛丽加冕图片。
这幅图片描绘了1689年2月英国的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加冕登基的场景。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交给国王的除了象征权力的王冠之外,还有一份文件。这是一份什么文件?与国王登基加冕有什么关系?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解答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导入环节以观察历史图片设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为后续引导学生了解“王在法下”、议会权力至上的政治原则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展示《权利法案》文件图片。教师提示:这就是当时与王冠一起呈现给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的文件,这份文件的名称是《权利法案》。
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权利法案》节选条款。以小组为单位研讨:(1)《权利法案》中依法行使权利和享受利益的对象是谁?(2)他们各有哪些权利和利益?(3)《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限制国王的权力和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教师继续追问:国王与议会,谁的权力更大?
教师总结: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因为议会能够限制王权,而王权不能限制议会。
再次展示威廉和玛丽加冕图片,教师进一步解读:国王从议会代表手中接过王冠,同时保证遵守议会制定的《权利法案》。从这一刻起,英国国家权力重心开始从国王转向了议会,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逐渐形成了议会权力至上、国王受到法律和议会限制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被称为“君主立宪制”。
【设计意图】以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初步理解《权利法案》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逐步确立了新的政体——君主立宪制。
英国历史走到这一刻,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1)君主立宪制的源头:英国的政治传统。
追根溯源——《大宪章》。1215年,英国贵族们因不满国王征税发动叛乱,后来同国王签署了《大宪章》。以下是从《大宪章》中摘录的一些条文,可以发现它确定的关于国王权力的一些约定。
(14)凡在上述征收范围之外,余等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61)……如余等或余等之法官,管家吏或任何其他臣仆,在任何方面干犯任何人之权利,或破坏任何和平条款……此二十五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使用其权力,以一切方法向余等施以抑制与压力,诸如夺取余等之城堡、土地与财产等等,务使此项错误终能依照彼等之意见改正而后已。
——《大宪章》,转引自刘启戈、李雅书选译《中世纪中期的西欧》
提问:《大宪章》中“余”和“彼”各指谁?《大宪章》确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要求学生在阅读《大宪章》文本的基础上,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预设:如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要指导学生将关键信息标识出来,如“以期获得全国公意”“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此二十五男爵即可联合全国人民,共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大宪章》是国王与贵族之间缔结的契约,维护了教俗贵族的特权。从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国王征税、司法审判都需要经过贵族会议的同意或裁决,说明了法律高于国王之上,国王应当遵守法律;如果国王拒绝遵守法律,试图凌驾于法律之上,社会有权通过某种合法方式
强迫国王回到法律规范中。这就是英国政治传统中最基本的两项原则:“王权有限”“王在法下”。
【设计意图】研读《大宪章》具体内容,有助于理解《大宪章》中“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同时为学生明白君主立宪制是与英国国情相适应的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打下基础。
公元17世纪,《大宪章》被英国议会作为斗争武器,发出反对王权的呼声。
(2)英国议会与王权斗争: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①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
公元13世纪后期,英格兰基本确立了议会制度。英国人发明了“开会”这个办法来沟通王权与社会阶层关系,协调贵族和国王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议会制度,大宪章所确立的“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政治原则被巧妙地遵循着。公元17世纪以后,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议会与王权的矛盾逐渐变得不可调和。当时的英国只包括英格兰和威尔士,和苏格兰还是两个国家。1603年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她没有儿女,由先前她指定的亲戚、斯图亚特家族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为继承人,詹姆士六世就成了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他身兼两国国王,而苏格兰是一个君主专制国家,詹姆士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的继承人查理一世更是如此。
【设计意图】通过讲述英国“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政治传统与查理一世“君权神授”理念的冲突,突出双方矛盾的激化。
……英格兰臣民普遍认为英国政府是一个由国王、上院和下院共同组成的混合政府,三者相互依存、相互牵制,但不是互相排斥的。
……
在英格兰,已经有11年不召开议会了,查理完全靠强制手段征收钱财,国王与人民的对立已经非常尖锐,因此议会一召开,立即对查理的统治提出责难,而拒不讨论征税问题。查理一怒之下解散了议会,这次议会1640年4月13日召开到解散只存在了三个星期,史称“短期议会”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教师提问:公元17世纪,议会与王权矛盾激化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二个子目的内容及教师提供的材料,小组合作研讨。
预设:教师也可以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加粗或划线,如“不召开议会了”“完全靠强制手段征收钱财”“一怒之下解散了议会”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公元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特别是国王查理一世推行君主专断政策,藐视英国法律与政治传统,无视议会权力。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实际上是向查理一世重申议会的权利,希望国王遵守传统。但国王得到了议会的同意获得拨款后却解散了议会,失去了议会的信任,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便在所难免。
国王不是曾经的国王,其实公元17世纪的英国议会也不是公元13、14世纪时期的议会了,议会成员的构成早已发生变化。
从14世纪至15世纪末,贵族院和平民院的议员很少达到1比2。可在伊丽莎白女王晚年的议会中,能出席上院会议的成年贵族通常不到80名,而同时下院议会(多为骑士和平民代表)却高达460余名。两院议员比例超过1比5。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教师要求学生联系前面学习的内容,思考:英国下院议会人数激增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对议会人员构成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英国革命的另一个背景;同时通过具体的史实,帮助学生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
预设: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并提示学生伊丽莎白女王(即伊丽莎白一世)晚年的下院议会成员激增,突出反映了当时英国经济发展状况。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阐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面向海洋发展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使得国内出现了一股新兴力量。但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这股新兴力量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社会力量的平衡,推动了革命的到来。
公元17世纪的英国,王权与议会对抗不断,无法实行和解。当查理一世再次需要议会同意征税而不得不召开议会时,理所当然遭到议会的拒绝。最终双方在1640年爆发内战。经过一系列的战争,议会军胜利,查理一世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
②议会处死国王
人群像洪水一样涌入现场,虽然沉闷,但内心痛苦。当时有人在日记中提到,看到砍下的头颅:“无数人发出了哀号,这是一种从未听闻的声音,也再也不愿听到。”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吴昊等译《英语民族史》
这是丘吉尔的一家之言,但至少说明,英国人对失去国王的统治还很不适应,所以“无数人发出了哀号”。实际上,当时的英国确实还没有一个人有能够取代国王的权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进行有关英国王政传统的讲述,分析英国革命的特点,为讲解英国政治的妥协特点作好铺垫。
③议会被迫解散
查理被处死后,英国历史进入一个特别时期,此后11年中王位空缺,英国成立共和国
(要求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问题)
成立共和国就意味着英国从人治步入到了法治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共和国的权力落在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1653年4月,克伦威尔派士兵驱逐议员,解散议会,建立起军事独裁的护国主政体。克伦威尔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国王名号的独裁国王,没有遵循“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这两大的基本原则。正如以下材料所描述:
……英国革命最终出现这种结局,不可不说是一个悲剧。革命以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最终却不得不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共和国时期,革命虽废除了君主制,却没有终结个人专权的统治。
④议会复辟王政。
克伦威尔死后,英国人认为,相比一个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护国公,一个受法律约束的国王更有利于国家。1660年5月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回到伦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了,迎接国王回来的人就是当初反对国王的人。从阶级力量对比来说,英国的贵族守旧势力还很强大,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横扫一切。为了建立资本主义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实际上,一个接受法律约束的国王也就是受资产阶级控制的国王,有利于稳定政局和资产阶级的统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复辟后的国王与议会与之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这次复辟不仅是王权,还有议会的权力。
——【英】温斯顿·丘吉尔著,吴昊等译《英语民族史》
教师提问:复辟后,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又回到了革命的起点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材料,尝试回答问题。
预设:如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可提示学生读教科书第三个子目正文第一段的第一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次复辟,并不是简单地回到了革命的起点。正如丘吉尔所言:“历史的进程并没有如人们预计的那样倒退……最重要的是,此时人们普遍相信,王权是议会统治的工具,而国王是人民的公仆。”
⑤议会主导“光荣革命”
事实却不如人愿,复辟王朝最终还是走上了与议会冲突的道路。查理二世去世的时候,国王的权力又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继任的詹姆士二世走上了专制王权的老路。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接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场不流血的革命被称为“光荣革命”。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英国人认为1688年的革命之所以“光荣”,在于它没有流血。其实,它的重要性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来未完成的历史任务;尽管它的过程不像一场革命,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革命。
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由议会宣布新国王临朝,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王位。在此之前,议会发布了一项《权利法案》,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其中多数条款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只有议会才可以征税,臣民可以自由地请愿……但将所有这些“权利”用书面形式汇聚于一纸,而且作为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出現,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为什么议会选择玛丽和威廉做英国的新国王?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教师补充材料,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观点。
预设:通过阅读材料,学生能读出玛丽和威廉都信仰新教,有王位继承权,最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权利法案》和议会的要求。
教师进一步提问:既然《权利法案》中多数条款都是“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重申《大宪章》即可,为什么还要颁布《权利法案》?
要求学生阅读《权利法案》全文条款和《大宪章》条款(节选)。在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基础上,以小组单位展示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大宪章》与《权利法案》,让学生理解英国“光荣革命”以传统作为改造传统的依据,是智慧的革命,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革命。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7.凡臣民系新教徒者,为防卫起见,得酌量情形,并在法律许可范围内,置备武器。
8.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2.定罪前,特定人的一切让与及对罚金与没收财产所做的一切承诺,皆属非法而无效。
13.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预设:如果学生感觉回答问题有困难,提示他们重点看第5、7条表述里的“臣民”的权利。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肯定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由于议会理论上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它代表人民议政。因此从名义上来说,它确定了人民的权利高于国王,从而结束了英国国王“君权神授”的时代。英国人以捍卫“英国人自古就有的自由”权利为由,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进笼子里的梦想。两个契约签订的对象有所不同,《大宪章》是贵族与国王之间的契约,而《权利法案》是人民与国王之间的契约。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
3.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历史的进步。
《权利法案》只有短短13条,一张纸足以容纳其文字,却在世界历史上彪炳千秋。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英国政治制度是几乎所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母体,这些国家多多少少都模仿了英国的政体,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己那一套大同小异的政治制度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教师设计要有定难度的探究问题,适合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不仅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合作能力提升。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对于英国来说,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形成了和平协商的传统,避免了暴力冲突,创造了一种更加自由、宽松和开放的政治和社会环境,这些都为英国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于世界来说,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树立了样板。现在,世界上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除了英国,还有日本、泰国、比利时、摩洛哥、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
三、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1640年~1688年,英国议会与王权不断较量,议会主权逐渐上升,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渐进和平的方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逐步地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这个起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进步,它标志着封建时代的结束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总结,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本课教学重、难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