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
阅读课本,谈谈埃德加.斯诺西行时的中国国内背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概括红军长征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
(1)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大为震惊。
(2)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
地发动了多次“围剿”,企图消灭红军。
原因: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
的错误。
李德
博古
结合P49图2-41和中国地形图,
说一说红军长征经过了那些
省份和主要地形区。
根据地图,概括红军长征路
线的特点。
1934.10瑞金出发(开始)——冲破四道封锁线,血战湘江——强渡乌江——1935.1遵义会议(转折)——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吴起镇会师——1936.10会宁会师(结束)
理一理长征路线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一、万里长征:这是一个英勇顽强的政党
遵义会议
阅读课文,自行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肯定了毛泽东的
正确军事主张,
增选毛泽东为中
央政治局常委。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遵义会议会址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犯了很多错误,如“左”和“右”的错误,经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由失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幼稚
成熟
14年
14年
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代表军委作了副报告。他认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要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其重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王稼祥提议红军应该由毛泽东这样富有实践经验的人来指挥;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解散“三人团”……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铺平了道路。
——梁衡《大无大有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其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抄照搬……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郑广瑾《中国红军长征记》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总结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二、遵义会议:这是一个敢于纠错的政党
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纠错的政党。
三、半床棉被:这是一个心怀人民的政党
观看纪录片《长征》片段和所学知识,思考何为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
从容不迫的革命乐观主义;
大无畏、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
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
坚定的理想信念、英勇顽强的革命意志。
谈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
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
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已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为了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捐躯牺牲,这种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可能暂时退却,可能有一个时候看来好像奄奄一息,可能为了适应当前的需要和目标而在策略上作重大的修改,可能甚至有一个时期隐没无闻,被迫转入地下,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在一起一伏之中,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而且这种胜利一旦实现,将是极其有力的,它所释放出来的分解代谢的能量将是无法抗拒的,必然会把目前奴役东方世界的帝国主义的最后野蛮暴政投入历史的深渊。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