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树梢(shāo) 红枣(zǎo) 拼命(pīng)
B.材料(chái) 乳白(lǔ) 监测(chè)
C.合拢(lǒng) 惊讶(yà) 讲述(sù)
D.瞬间(shùn) 鲜血(xuè) 鲫鱼(j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药材(cái ) B.鲫鱼(jì) C.落下残疾 (luò ) D.窗明几净 (jī)
3.下面词语中“假”的读音与“放假”相同的一项是( )
A.假如 B.假装 C.假期 D.弄虚作假
4.下列句子,跟“木地板满意地展着身子”写法不一样的句子是( )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B.蒲公英的种子就像一把把小伞一样,一阵风吹过,飘悠悠地飞向远方。
C.早晨,花朵捧着露珠,小鸟在枝头做早操。
5.下列关于课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的学校》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
B.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看到了大火炉,是因为她很冷,渴望得到温暖。
C.《司马光》一课,词句间的停顿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6.习作:猜猜他是谁
这次习作描写的对象是( )
A.小狗 B.同学 C.月季花 D.公园
二、填空题
7.同音字填空。
pínɡ( )论 ( )坝 ( )果 ( )等
dài等( ) ( )表 ( )领 爱( )
hú( )狸 ( )蝶 二( ) ( )水
8.比一比,组词语。
伸( ) 棕( ) 脯( ) 忆( ) 漂( )
申( ) 宗( ) 捕( ) 乙( ) 飘( )
9.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东风 ( )的枝干 ( )的粉墙
( )的服装 ( )的国旗 ( )的铜钟
10.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
(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
(3)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
11.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____小学,这所小学有不同_____,不同_____的学生。
(2)《花的学校》这首散文诗选自散文诗集《_____》,作者是印度的_____,他曾于1913年获得_____奖。
(3)《不懂就要问》一文讲述了______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赞扬了他_____的精神。
12.完成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摇( )晃( ) 披( )散( ) 糊( )糊( )
张( )舞( ) 提( )吊( ) 绚( )多( )
(1)这一问,把正在( )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
(2)狮子( )的样子看起来非常可怕。
(3)邻居王大嫂整天( ),从不注意自己的形象。
(4)老师通知妈妈去一趟学校,张明在家( ),不知是福是祸。
(5)孙中山想: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6)( )的花朵在微风的吹拂下,变得更好看了。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写句子。
她的声音好听。(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用“从……从……从……”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写句子
(1)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
(2)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每当星期一早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我们庄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
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
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15.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画上横线。
16.第________段写的是升国旗仪式。
17.短文介绍了星期三的哪两种校园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阅读,完成练习。
“三月三”不仅是广西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民族的重要节日。每年,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采取赶歌圩、唱山歌、抛绣球、碰蛋、抢花炮、斗牛、斗马、踩堂、包糍粑、蒸五色糯米饭、祭祀等等一系列方式欢度“三月三”。
“三月三”已经成为广西一个重要的民族民俗文化元素。
18.“三月三”不仅是广西______族的重要节日,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民族的重要节日。
19.下列不属于广西“三月三”节日方式的是( )
A.唱山歌 B.包糍粑 C.摔跤 D.斗牛
20.把下列民族和其对应的传统节日连起来。
傣族 开斋节
苗族 开门节
回族 花山节
五、书面表达
21.看图写故事。
下面图片中的两个人物你们熟悉吗?请你抓住他们的特征描写,把他们区分开。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拼命pīn mìng。
B项:材料cái liào,乳白rǔ bái,监测jiān cè。
C项:讲述jiǎng shù。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字音的识记与辨析。
C选项中的“落下残疾”的正确读音为“lào xià cán jí”。
3.C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音字的辨析。如何辨析多音字,以义辨音是区别多音字读音的基本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要把字音和字义结合起来积累和掌握。
“假期”“放假”中“假”念jià
“假如”“假装”“弄虚作假”中“假”念jiǎ
4.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木地板满意地展着身子”句子把木板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A.“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句子把风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B.“蒲公英的种子就像一把把小伞一样,一阵风吹过,飘悠悠地飞向远方。”句子把蒲公英的种子比作一把把小伞,运用比喻的手法。
C.“早晨,花朵捧着露珠,小鸟在枝头做早操。”句子把花朵、小鸟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5.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
A选项《花的学校》的作者是印度诗人泰戈尔。不是英国诗人。
B选项正确。
C选项有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所以词句间的停顿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司马光砸缸是著名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讲述司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于《宋史》。
6.B
【详解】本题考查确定学生习作主题的能力。“猜猜他是谁”明显是写人的习作,所以正确答案是同学。
7. 评 坪 苹 平 待 代 带 戴 狐 蝴 胡 湖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同音字的辨析能力。同音字是读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组成的词语也不同。首先要认清字形,理解词语意思,掌握词语固定搭配才能正确作答。
8. 伸手 棕色 胸脯 回忆 漂亮 申请 正宗 捕捉 甲乙 飘落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注意“漂”字的偏旁是三点水,所以和水有关。“飘”的偏旁部首是风字旁,所以和风有关。“申”和“伸”相比少了个单人旁,有单人旁的“伸”表示人的动作。做题时要仔细,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9. 和煦 粗壮 光滑 鲜艳 飘扬 古老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词语搭配是把词组成短语的形式。词语搭配的方法是:
①要注意词义搭配必须合乎事理。
②考虑搭配得当,不仅要根据意义,还要根据语言习惯。
作答时要认真审题,这里是要求填写形容词,再结合已给出的内容可知,这是表示形容词和名词搭配(修饰语和被修饰语搭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依次填写的词语是和煦、粗壮、光滑、鲜艳、飘扬、古老。
10. 拟人 反问 排比
【详解】(1)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本题中,从“雷云拍着大手”可以看出:作者将“雷云”拟人化。
(2)反问,也叫反诘。修辞格的一种。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如“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疑问句指提出问题的句子,如“谁来了 ”“你愿意不愿意 ”“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我们坐火车去吗 ”在书面上,疑问句后边用问号。
本题中,原句为反问句,用肯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其意思是: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3)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排比的修辞功能可以概括为“增文势”“广文义”。
11. 边疆 民族 穿戴 新月集 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 孙中山 认真读书 勤学好问
【详解】(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学习本课我感悟是了解了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体会到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花的学校》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写作的一篇散文诗,选自《新月集》。诗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致力讴歌的是人类生活中最为宝贵的东西童真。他以天才之笔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描绘了孩子对自由的渴望。全诗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花儿当作孩子来写,用孩子对妈妈倾诉的口气,向我们展示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
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把课文学懂、学活。《不懂就要问》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勤学好问,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的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体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12. 头 脑 头 发 里 涂 牙 爪 心 胆 丽 彩 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披头散发 提心吊胆 糊里糊涂 绚丽多彩
【详解】考查补写成语及运用,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
13. 她的声音真好听啊! 从教室里,从操场上,从餐厅里,跑来了许多小学生。
【详解】略
14. 既然天色已晚,我们就等明天早上再出发吧。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详解】略
15.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16.二 17.打鼓、跳舞
【解析】15.略
16.略
17.略
18. 壮 汉 瑶 苗 侗 19.C 20.
【解析】略
21.示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一部动画片,它主要描写了一位睿智的爸爸和机灵的儿子之间的故事。大头儿子的头很大,眼睛水灵灵的,性格开朗、活泼,还会出点子让爸妈开心。每当犯错时,爸爸妈妈都会耐心地纠正他的错误,大头儿子之后就保证以后不会再犯了。小头爸爸的头很小,眼睛也很小,还戴着一副眼镜,是个给予儿子的是想象力的满足和对他一颗童心的爸爸。在电影《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之一日成才》中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玩小鹰的游戏的情节,就能体会到他对儿子的童心和爱。
【详解】本题主要看图写话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图画中内容,分析图画所表达的主题,结合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组织语言说话。认真观察图画:想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然后结合题目中的提示及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写话。注意语句通顺,有条理,能将事情说清楚。图片中的两个人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抓住他们的特征描写,可从外貌、语言、神态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