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高频考点巩固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抖(dǒu)动 蟋蟀(shuài) 振(zhèng)动
B.歌韵(yùn) 掠(luè)过 歌吟(yíng)
C.辽阔(kuò) 唰(shuā)唰 饱(bǎo)满
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B.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C.秋天的田野是一座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3.关于理解词语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上网搜索,根本不需要查字典。
B.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有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如“饥肠辘辘”一词,一天没吃饭,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感觉就是“饥肠辘辘”。
D.有时候在句子中可以找到跟词语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就可以用反义词否定法来理解词语。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泥 放晴 明朗 亮金金
B.棕色 邮票 排列 规则
C.青凉 留意 香甜 过冬
D.丰收 菊花 迟到 风叶
5.“荷尽已无擎雨盖”诗中的“荷尽”的意思是( )
A.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B.荷叶的尽头。 C.荷花没有了。
6.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A.说明小朋友不守规矩,想偷吃。
B.说明水果气味香甜,很诱人。
C.说明水果的香味有神奇的魔力。
7.下面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眼疾手快
B.层林尽染 春华秋实 五谷丰登 一叶知秋
C.窗明几净 百衣百顺 耳闻目睹 一本正经
D.波澜壮阔 寸步难行 细嚼慢咽 秋风习习
8.《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是从______、____、____这几方面来描写秋天的雨的。( )
A.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和植物准备过冬
B.秋天雨的样子、秋天的丰收景象、秋天动物准备过冬
C.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植物准备过冬
二、填空题
9.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 )扇子 一( )词典 一( )云彩
一( )青蛙 一( )房子 一( )颜料
10.在括号里添上适当的词。
( )的石头 ( )的树叶
( )地说 ( )地走
脸涨得( ) 花种得( )
研究( ) 仰望( )
11.我发现带点字都是多音字,我能用它的不同读音组词。
长(长大) 当( ) 卷( ) 假( )
长(长短) 当( ) 卷( ) 假( )
12.根据意思,补全词语。
①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________彩________纷
②连续不断地;多次地。________频
13.用括号里提示的方法理解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1)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运用找近义词的方法)
憧憬:________。
(2)龙一鸣这次数学考得特别差,心中有些忐忑不安,担心爸爸妈妈会责备他。(根据“忐忑”的字形来推测)
忐忑不安:________。
(3)壮壮刚学会骑自行车,有些手忙脚乱。(联系生活实际)
手忙脚乱:________。
14.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①亮( )( ) ②湿( )( )
③( )( )发光
傍晚时分下起的小雨,让整条柏油马路显得________的。路灯发出的光照在梧桐树叶上,叶子________,煞是好看!
15.请根据所学知识把内容补充完整。
漫步山中,当我看到满山火红的枫叶时,《山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便脱口而出;瑟瑟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夜书所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顿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看到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我不由得吟诵起《赠刘景文》中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
秋,是四季最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
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大地。农民们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穗割下来,虽然忙得汗流浃背,却仍面带笑容。走过了田野,踏进晒谷场,放眼望去,堆积如山的谷子呈现在眼前,这都是农民辛劳的成果。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走到郊外,悦耳的鸟鸣,正此起彼落地传来,抬头一看,天空中,飘着三三两两的白云,深吸一口,淡淡的花香,已隐隐传来。
夜晚来临了,树木下,草丛里,虫儿的音乐会开始了。青蛙大声高唱着,仿佛它是一位歌王,飞舞的萤火虫,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在野草间穿梭着。
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它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以及一段美好的时光。
16.给文章取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________ 辛劳________ 喜悦________ 来临________
18.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悦耳:________
②此起彼落:________
③诗情画意:________
19.找出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选取了哪些植物、动物来描绘秋天美丽的景色?
植物:________
动物:________
21.根据文章意思填空。
本文是围绕________和________这个中心来描写________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之情。
课内阅读。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
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张张闪着雨球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跳着、歌唱着……
22.按课文内容填空:水泥道像__________;落叶像____________;小雨靴像____________。这种修辞手法叫作_________,课文运用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我”走在水泥道上__________的心情。
23.对“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步一步”“一片一片”说明“我走得很缓慢,数得很艰难,因为下雨后的路面湿漉漉的,一点也不好走。
B.这句话表达了“我”对铺满落叶的水泥道的喜爱和留恋。
四、书面表达
24.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秋天的田野五彩缤纷,秋天的美景无处不在。在这样秋高气爽的日子里你肯定有外出游玩的经历,请你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你秋天外出游玩看到的美景吧!
提示:注意日记的格式,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振(zhèn)动
B.掠(lǜè)过 歌吟(yín)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与辨析。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A选项将法国梧桐的树叶比作了金色的小巴掌。
B选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C选项将秋天的田野比作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3.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需要学生找出四个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选项错在“根本不需要查字典。”在理解词语时查字典也是一种方法。
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字形的识记。要求我们选出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
A选项中“亮金金”的正确写法是“亮晶晶”。
B选项完全正确。
C选项中“青凉”的正确写法是“清凉”。
D选项中“风叶”的正确写法是“枫叶”。
5.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6.B
【详解】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意思是说小朋友闻到了香味,不走了,就是说水果好闻的香味吸引了小朋友。说明水果气味香甜,很诱人,不是小朋友想偷吃或者水果有魔力。
7.C
【详解】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B、D正确;C:衣——依
故答案为:C
8.A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和理解,结合学过的课文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可以得知在本题中,《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是从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深秋中各种动物和植物准备过冬这四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雨的。
9. 把 部 朵 只 座 种
【详解】本道题考查量词的使用。
量词就是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结合语言习惯填写即可。
常见的表示人的量词:个、位、条。例如,一个男孩,一位老师,一条好汉。表示动物的量词:只、匹、头、条、峰。例如,一只鸟,一匹马,一头羊、一条鱼、一峰骆驼。表示文艺作品的量词:封、则、首、篇、道、幅。例如,一封信、一则笑话、一首歌、一篇散文、一幅画。
10. 坚硬 金黄 大声 飞快 通红 漂亮 技术 填空
【详解】考查词语搭配。
要理解词义,弄清楚词语的使用对象,搭配后的词语才能合情合理,恰当准确。词语搭配还要合乎日常生活习惯。即我们在考虑几个词能不能配合的时候,不仅要看意义上讲得通不通,还要看习惯上有没有这样的说法。第一类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的搭配。这里要强调两点:一是名词前面为×××的,动词前面为×××地;二是词语搭配要合理。第二类是形容词嘉得+补语,第三类是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11. 当然 卷起 真假 上当 试卷 请假
【详解】考查多音字。
当
[dāng]1. 担任 他~组长。2. 承担 敢作敢~。3. 主持 ~家。4. 相称 旗鼓相~(比喻实力相等)。5. 应该 理~如此。6. 介词。1. 组成时间短 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我到家时,他已经走了。正~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 组成处 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众出丑。~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7. 阻挡 人民军队,锐 不可~。8. 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 丁丁~~。9. 抵得上;等于 一以~十。
[dàng]1. 合适 处理得~。2. 以为 我~你走了。3. 当作 别把我~客人看待。4. 指事情发生的(时间) ~年。5. 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 把金表拿去~了。6. 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 赎~。
卷
[juàn]机关里保存的文件 ~宗。调~。查~。
[juǎn]1.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 把竹帘子~起来。~起袖子就干。烙饼~大葱。2. 一种大的力量把东西撮起或裹住 风~着雨点劈面打来。汽车~起尘土,飞驰而过。她~入了这场争论。3. 裹成圆筒形的东西 铺盖~儿。把挂历裹成一个~儿寄出去。
假
[jiǎ]1. 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 ~话。~发。~山。~证件。~仁~义。2. 假定 ~设。~说。3. 假如 ~若。~使。4. 借用 久~不归。~公济私。不~思索。5. 姓。
[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 请~。暑~。病~。婚~。春节有三天~。
12. 五 缤 频
【详解】本题是根据意思找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要结合题目提供的字来分析,答案就确定了。
①五彩缤纷:形容色彩繁多而艳丽。
②频频:连续不断地;多次地。
13. 期待 心神不定 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理解词语有多种方法。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②通过联系上下文可以明白。③阅读时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解决。④联系生活实际⑤拆拼词语,先把词语拆开,解释每部分我近义词的意思,再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语。
(1)憧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3)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14. 晶 晶 漉 漉 闪 闪 ② ③
【详解】考查词语积累和运用。
亮晶晶:形容物体本身或在清洗后变得干净而光亮,或形容物体闪烁发光、闪亮耀眼的样子。
湿漉漉:释义是形容潮湿的程度。
闪闪发光:形容物体会发光,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也指因反射阳光而像在发出光芒一样。
根据“傍晚时分下起的小雨”可知马路应该是“湿漉漉”的;梧桐树叶反射路灯的光显得“闪闪发光”。
15.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诗句默写能力。
1.本句出自唐朝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2.本句出自宋朝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
3.本句出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6.美丽的秋天 17. 出现 辛苦 欢喜 到来 18. 好听。 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 富有诗画的意镜。 19. 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大地。 20. 菊花、枫叶、稻穗、谷子 鸟、青蛙、萤火虫、虫儿 21. 如诗 如画 赞美 喜爱
【分析】16.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17.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不唯一。
呈现:显现;展示出(呈现了多姿的风彩)。
喜悦:欢乐;快活。
来临:来到;到来。
18.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来思考。
19.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0.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1.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22. 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棕红色的小鸟 比喻 愉快 23.B
【分析】22.本题是对课文语句的考查。解答这样的题目需要在学习中对课文内容掌握得比较准确。这是课文中的原句,只需要按课文内容填写即可。
第②段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①彩色的地毯
第③段中“每一张法国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②金色的小巴掌
第④段中“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③棕红色的小鸟
本题是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和作用。文中的句子,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像”,可以看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跳着、歌唱着……”从这句可以看出,“我”走在水泥道上愉快的心情。
23.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与把握。
A“一步一步”“一片一片”更能体现出“我”走得慢,数得仔细,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这条美丽的水泥道的喜爱。
24.例文:
植物公园游记
9月18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天朗气清,秋风习习,妈妈决定带我来到植物公园游玩。
我们从南门进去,顺着小道散步。小道两旁种了很多桂花树,香气袭人,我很喜欢这浓郁的花香。不久,我们就走到了人工湖。一座白石桥把一个湖分成了两个湖,分别有:北湖和南湖。随后,我们来到南湖,湖水平静得像一面大镜子,映着纯净的蓝天和飘逸的白云,也映照着白石桥美丽的身影。我们将一些鱼食撒下湖边,成群结队的金鱼从四面八方游过来,开心地享受着美食。
沿着湖边的小路向北行,来到了瀑布边。抬头仰望,瀑布像一张巨大的幕布。这时,我不禁想起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阳光洒落在瀑布上,映照得瀑布闪闪发亮。
顺着石阶向上攀登,我们就爬到了瀑布顶上,放眼望去,树木郁郁葱葱,花儿鲜艳娇美,鸟儿自由嬉戏。我情不自禁地说:“植物公园真美呀!”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题目要求以日记的形式记录秋天外出游玩看到的美景。同学们先选定自己要写的美景,再思考写作大纲,最后按照日记的形式写作。
日记常以第一人称记下当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或所想的事情。
日记格式:第一行中间写题目;第二行中间写清楚日期、星期、天气;第三行开始日记正文,注意分段写。
写作要点:(1)要写秋天外出游玩看到的美景。(2)日记一定要用第一人称,记录“我”在一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3)要抓住重点写,有自己的感想,不要写成流水账。
写作思路:开头:今天我去了哪里;中间:详细描写这个地方的美景;结尾:我的感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