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重难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橙黄(chéng) 犹如(yóu) 水洼(wā)
B.红印(yìnɡ) 棕红色(zōng) 喇叭(lǎ)
C.一曲(qǔ) 钥匙(yào) 缤纷(bīng)
D.挑明(tiǎo) 铺路(pù) 扇风(shàn)
2.下列对古诗中字词理解正确的是( )
A.菊残:指菊花凋谢。 B.雨盖:指雨伞。
C.橙黄橘绿时:指的是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深秋时节。
3.金秋时节,外出游玩的明明准备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的见闻。下列词语可以运用到明明日记中的一项是( )
A.炎热 骄阳似火 绿树成荫
B.寒冷 冰天雪地 大雪纷飞
C.暖和 春光明媚 桃红柳绿
D.凉爽 天高云淡 层林尽染
4.下面哪首诗不是描写秋天景色的?( )
A.《赠刘景文》 B.《夜书所见》
C.《惠崇春江晚景》 D.《山行》
5.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 ,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 ,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 。( )
A.好闻的气味 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五彩缤纷的颜色
B.五彩缤纷的颜色 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好闻的气味
C.五彩缤纷的颜色 好闻的气味 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6.阅读名著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判断词语的大致意思
B.可以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C.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的大致意思
D.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地理解就可以了,不用去查找词语的具体意思
二、填空题
7.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ABB式词语。
秋天,农民伯伯从稻田里收来___________(写颜色)的稻子,做成________(写味道)的竹筒米饭,吃得肚子 _________(写形状),心里________(写心情)的。
8.照样子写词语。
(1)百发百中(“百~百~”式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摇头晃脑(含有人体部位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比较阅读本课的三首古诗,完成下表。
诗题 相同点 不同点
山行 写 季景色的 言绝句 年代 作者 与下面画面对应的名句 蕴含的情感
①
赠刘景文 ②
夜书所见 ③
10.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理解诗句中“擎”的意思,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擎”字可能与_____(填身体部位)的动作有关。
查字典确认,先查____部,再查______画。查到的读音是______,意思是_____。
②联系生活实际可知,“擎雨盖”指与荷花生长在一起、形状很像“擎雨”的盖子的_______ 。
③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
11.课文《秋天的雨》从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了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__之情。
12.查字典是一种不错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明明在学习本课时学到了“好闻”一词,弄不清楚“闻”的意思了,请你接住字典帮助他来辨别一下吧!
“好闻”一词中“闻”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新闻”一词中“闻”的意思是________(填序号)。看字典注解,我还积累了一个俗语_______________,在这里“闻”的意思是 _________(填序号);我还知道了一个成语____________,在这里“闻”的意思是_________(填序号)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写句子
①小朋友的脚常被香味勾住。(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
②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
③远看,一片枫林就像团团燃烧的火焰。(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
④秋天的大门不是秋雨打开的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拓展练习
短暂的秋天
“一日三秋”这个成语,本意并不是指秋天短,我这里写的却是短暂的秋天。大兴 安岭的最北端一祖 国北极的秋天有多长呢 春、夏、秋三季才两个多月,秋天有多长就可想而知了。然而这短暂的秋天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刮了一天的西北风告诉我们:都柿已经由酸变甜了。星期天,我们便成群结队地进山采都柿。都柿很美,黑红的茎秆七八寸高,上面缀满了黑蓝的“珍珠”,水灵灵的,放到嘴里又酸又甜,只要一提到它,不知不觉地就流出了口水。
正是采都柿的好时候,蘑菇又出来了:草黄色的草蘑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有的还形成了蘑菇圈,可圆可圆啦。洁白柔嫩的白蘑水灵灵的;杏黄色的小黄蘑头顶上还有一点儿红色,小巧玲珑,像一把美丽的小雨伞;花脸蘑就像戏曲里的大花脸;又肥又大的“黏团子”黏糊糊的,它还能出口换取外汇呢;榆黄蘑在一个树墩.上就能采满一篮儿;还有一对对珍贵的“猴头”,它们浑身都是白色,毛茸茸的,真像小猴子的脑袋,听说它们还是宴席上的佳肴呢;那些粉红、浅蓝的漂亮的蘑菇是有毒的.....
一场霜冻过后,“臭李子”不涩了,变得又甜又香;山丁子不硬也不酸了,变得带点甜;刺玫果也变得有了清香气;还有“一把抓”、“狗奶子”、小葡萄等都成熟了。这时大人们开始了秋收,而孩子们便采这些野果去了....
仅过了两个星期,人们都穿上了棉衣,大地也披上了银装。
14.联系短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秋天 ( )的乐趣
( )的都柿 ( )的白蘑
15.大兴安岭的秋天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详写了哪两种山货 略写了哪些山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杏黄色的小黄蘑头顶上还有一点儿红色,小巧玲珑,像一把美丽的小雨伞”,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黄蘑的外形特点,你能用这种方法介绍 一种你熟悉的植物的样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用“一日三秋”这个成语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①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②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
③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④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19.结合第①自然段中“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和第③自然段中“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可 以推测:“熨帖”的意思是_______
20.画“ ”的句子中,“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指的是___。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____的语气。仿照画线句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你瞧,弯弯的月亮多像_______,在_______,_______。
21.读选文的第②~④自然段,可以发现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三幅美丽的画面,可以分别概括为水泥道的( ) 、梧桐落叶的( ) 、孩子的( )。
A.心情美 B.形状美 C.色彩美
22.请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将你的感受写在方框内。
五、书面表达
23.学作文。
在这个秋天里,你发现了哪些新鲜事物,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秋景?请你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日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B项“红印”中“印”的读音为yìn。
C项“缤纷”中“缤”的读音为bīn。
D项“铺路”中“铺”的读音为pū;“扇风”中“扇”的读音为shān。
2.A
【详解】考查字词解释。
出自古诗《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B项错误,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C项错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3.D
【详解】考查词语的分类。
A项全部是描写夏天的词语。
B项全部是描写冬天的词语。
C项全是描写春天的词语
D项是描写秋天的词语。
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A《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色。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B《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因此这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C《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诗中“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因此这是一首描写江南仲春的诗。
D《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5.C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题出自课文《秋天的雨》,从“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可以知道秋天的雨给植物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
从“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可以知道秋天的雨给果实带来了好闻的气味。
从“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可以知道秋天的雨给小动物带来了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
6.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方法。在平时的阅读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老师、家长、同学等,还可以利用电脑在网上查找,或者观察词语中的字形偏旁,再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来理解。但不能随意理解,胡乱猜测,这样不利于词语积累,而且在日后再遇到这个词时,错误的理解就会造成句意误解,闹出笑话,还会影响到词语的运用。
7. 金灿灿 香喷喷 圆滚滚 美滋滋
【详解】本题考查ABB式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稻子是金色的,可用“金灿灿”来形容。竹筒米饭是喷香的,可用“香喷喷”来形容。肚子吃饱后是圆圆的,可用“圆滚滚”来形容。心情是美好的,可用“美滋滋”来形容。
8. 百依百顺 百战百胜 心灵手巧 目瞪口呆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仿写,注意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识记。
(1)本题考查的词语是“百~百~”式词语,类似的词语有:百发百中、百战百胜、百依百顺、百举百全、百依百从、百约百叛、百人百性、百战百败、百中百发、百依百随、百举百捷、百衣百随、百能百俐、百能百巧、百顺百依、百下百全、百灵百验、百伶百俐、百下百着、百治百效
(2)本题考查的词语是含有人体部位的词语,类似的词语有:头重脚轻、唇亡齿寒、七嘴八舌、焦头烂额、心平气和、目瞪口呆、张口结舌、心满意足、肝胆相照、胸有成竹、唇齿相依
9.
【详解】考查了诗歌的写作手法,结合内容理解。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生发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通过阅读可知,在《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眼前的景物,联想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在《山行》中,诗人通过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美,表达出豪爽向上的精神;《赠刘景文》描绘出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又以“橙黄橘绿”勉励朋友珍惜时光,乐观向上。
10. 手 手 十二 qíng 向上托,举 荷叶 荷花凋谢,连那托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查字典、部首查字法的掌握。
①“擎”声旁:敬;形旁:手。向上托;举:擎受。擎天柱(喻担负重任的人)。众擎易举。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擎”字可能与手动作有关。
“擎”先查手部,除去部首再查13画,读音是qíng。意思是向上托;举:擎受。
②“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出自宋代苏轼《赠刘景文》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擎雨盖”指与荷花生长在一起、形状很像“擎雨”的盖子的荷叶,运用比喻的手法。
③本题主要考查翻译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出自宋代苏轼《赠刘景文》意思:荷花凋谢,连那托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
11. 缤纷的色彩 丰收的景象 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喜爱、赞美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秋天的雨》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2. ⑤ ② 耳闻不如目见 ① 默默无闻 ③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的辨析。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解释的字,我们称之为多义字。我们在理解这类字时,不能离开句子仅仅理解它的本意,而必须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碰到这类题目时,我们只要多作比较,认真分析,弄清它的表意和所指,就能较好的理解与把握。
“好闻”的意思是气味闻着很香。“闻”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气味。
“新闻”的意思是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闻”的意思是听见的事情,消息。
本题将含有“闻”字的俗语与成语写出来,将“闻”字的意思写出来即可。
13. 香味常把小朋友的脚勾住。 美丽的蝴蝶在跳舞。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 秋天的大门是秋雨打开的。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按要求写句子的理解和掌握。
①本题考查学生把“被字句”改为“把字句”的能力。
要把事物一“小朋友的脚”和事物二“香味”的位置互换,再把“被”字改为“把”字,其他保持不变即可。得到的把字句就是香味常把小朋友的脚勾住。
②本题考查学生仿写拟人句的能力。
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加上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注意句子的通顺和书写的准确。
③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
仿写句子,要从原句中找到其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其他特点。例句中把“枫叶”比作“火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仿写的句子要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本题考查学生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把疑问句改为陈述句,要先去掉反问词和句尾的问号。“秋天的大门不是秋雨打开的吗?”这句话要去掉“不”、“吗”和“?”,得到的陈述句就是“秋天的大门是被秋雨打开的”。
14. 短暂 无限 又酸又甜 洁白柔嫩 15.进山采野果 16.详写了都柿、蘑菇。略写了“臭李子”、山丁子、刺玫果、“一把抓”、“狗奶子”、小葡萄。 17.草莓是陀螺形的,像一颗血红的鸡心,全身上上下下都布满了一粒粒绿色的小籽儿,仿佛是衣服上漂亮的小纽扣,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头顶上的“遮阳帽”——叶子。它就像一位娇美的小姑娘,害羞地躲在“遮阳帽”的下面。 18.为下文作铺垫,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分析】14.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的能力。
本题可在文中找到答案,由“短暂的秋天、无限的乐趣、放到嘴里又酸又甜、洁白柔嫩的白蘑”可知答案。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描写大兴安岭的秋天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第二自然段写了孩子们成群结队地进山采都柿,第三自然段写了孩子们才蘑菇,第四自然段写了孩子们摘野果。
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第二、三自然段详写了都柿与蘑菇这两种山货。第四自然段略写了“臭李子”、山丁子、刺玫果、“一把抓”、“狗奶子”、小葡萄这几种山货。
17.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杏黄色的小黄蘑头顶上还有一点儿红色,小巧玲珑,像一把美丽的小雨伞”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黄蘑头比作一把美丽的小雨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黄蘑的外形特点。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比喻一般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个部分。
本题使用比喻修辞手法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植物即可。
18.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一日三秋”的意思是一天不见,就好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人的心情非常迫切。短文用“一日三秋”这个成语开头,为下文作铺垫,说明这短暂的秋天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9.指梧桐叶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20. 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愉悦 一条小船 深蓝色的港湾里 安静地停泊着 21. C B A 22.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透过“一步一步”“一片一片”可以看出“我”非常喜欢这些落叶,也非常喜欢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分析】19.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熨帖”的意思是贴切,妥帖。在文中指梧桐叶与水泥道贴合得很紧密。
2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将“我”走路比作“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朗读时要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
补充的句子要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弯弯的月亮比作另一相似的事物,将事物在某个地方的表现写出来。
21.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章第②段“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写了水泥道的色彩美。
文章第③段“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写了梧桐落叶的形状美。
文章第④段“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 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写了孩子的心情美。
22.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以及句子的理解。
本题将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将自己对句子的感受写出来即可 ,如“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这句话将“不规则”、“凌乱”这些与美无关的词语与美联系起来,还用“更”这个表示程度的词语强调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的赞叹。
23.示例: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晴
今天,奶奶带我到大自然里找秋天。
走呀,走呀,我看见树叶变黄了,好像在说:“夏哥哥再见,欢迎秋姑姑。”
走呀,走呀,我瞧见果园里的苹果很红很红,像一个个小太阳,农民伯伯在忙着收苹果。
走呀,走呀,我听见蟋蟀在草丛里唱歌,我发现大雁在蓝天上排成行。
走呀,走呀,我看见枫叶变红了,菊花黄了。
啊,我找见秋天了。快!快!告诉奶奶去。
【详解】本题考查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
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写日记;接着在头脑里回顾一下日记的写作格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去写。
日记格式:
第一行写年月日,周几,天气如何,格式居中;
第二行开始写正文。日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真实最可贵。日记的正文是日记的主要部分,写在星期和日期的正下方,可以顶格写,也可以内缩3至5个字母的空间。
写作思路:结合生活经验,想想秋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秋天的特点是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新鲜事物,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秋景?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日记,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