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3.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2:5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僵(jiāng )硬 揭(jiē)开 蝙(biǎn)蝠 兰(lán)花
B.蚊蝇(yīng) 障(zhàng)碍 荧(yíng)屏 震撼(hàn)
C.屋檐(yán) 依赖(lài) 潜(qián)水 炊(chuī)烟
D.物质(zhì) 青苔(tái) 漆(qī)黑 窗框(kuā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虚弱  耐心  等待 B.改善  既使  幻想
C.超过  绳子  研究 D.驾驶  呼唤  模仿
3.下面词语搭配不当的是( )
A.揭开秘密 B.潜入海底 C.改进生活 D.研究科学
4.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 )
A.“小姑娘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这句话的意思是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女孩的愿望,使她鼓起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小女孩受到豌豆生命力的鼓舞,终于能够坐起来,并且快乐地生活,母亲也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说“简直像一个节日”。
B.“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课文一开始写飞机,是因为课文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先写飞机在夜里能安全飞行,后写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C.“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这句话把蝙蝠比作没头苍蝇,形象地写出了蝙蝠耳朵和嘴被封住后,飞行时混乱的状态。
D.“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课文中引用宋代诗人岑参的两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五粒豆后来发生的事,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粒豆落在水笕里,被鸽子吃掉了。
B.第二粒豆落到水沟里泡涨得大大的。
C.第三、四粒豆没有走多远,被鸡吃掉了。
D.第五粒在窗台下的裂缝里生长、开花。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中用来形容什么?( )
A.通信技术发展快。 B.电脑技术发展快。
C.科学技术发展快。 D.交通技术发展快。
二、填空题
7.给加点的字注音。
僵硬 ( ) 按照( ) 青苔( ) 窗框( ) 洋溢( ) 蝙蝠( )
敏锐 ( ) 铃铛( ) 苍蝇( ) 障碍( ) 荧屏( )
8.读句子,写字词。
(1)我们坐在shū shì( )的教室里yú kuài( )地学习。
(2)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能捕捉fēi é( )和wén zi( ) 。
9.根据意思写词语。
(1)眼睛能看清千里之外的东西。形容目光敏锐,看得极远。 ( )
(2)指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也比喻消息灵通的人。 ( )
(3)乘着云,驾着雾。原指传说中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 )
(4)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 ( )
10.根据积累填空。
人非生而知之者,( )有疑惑不可怕,怕的是不愿意请教,自以为是,正如《尚书》中说( );就算是智慧能人,若不学不问,很多知识也是不知道的,正如王充所说( );我们学习时如果带着问题去学,才能有进步,正如陆九渊所说( );《礼记》这样告诉我们:对待学习,我们应博学之,( ),笃行之。
11.查字典填空。
“幻”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 ,再查音节______ ,组词_______________。
12.根据课文内容答题。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只有________粒豆子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为________________带来了希望和快乐。
(2)学习了《蝙蝠和雷达》一课,我知道了科学家是从蝙蝠在___中受到了启发。给飞机装上_________,从而解决了飞机在______________的安全问题。
(3)__________能呼风唤雨,呼风唤雨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它能改善我们的_______________。
13.补充成语,并选词填空。
( )七( )八 ( )( )意料
腾( )驾( ) 呼( )唤( )
(1) 一声恶战后,只见敌人( )地倒在血泊里。
(2)这件事令我大吃一惊,太让人( )。
三、语言表达
14.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和联系生活等角度来提问。读下面的文字,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问题。(选做)
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它是一座氧气制造厂,又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组成森林大家庭的植物成员们都有一技之长,它们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
提问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延伸阅读
家乡的豌豆
我的家乡有很多人家种豌豆,我家也不例外。
到了豌豆开花的时候,便是我们这些乡间孩子最快活的赏花日子。豌豆花又大又艳,气味又好闻。豌豆花有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由于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看上去如阁楼相叠;又因为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瞧上去似花球相连。豌豆花常常是在一个早晨陡然大放,一地的花朵猛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浓浓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由不得你不深深地呼吸。
豌豆花好看,豌豆更好吃。娘做的豌豆糕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呢!娘先是把豌豆磨成面,用细箩过了,再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好拿出来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着吃。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每次差不多都要撑得我捂着肚子连叫“哎哟”。(有删改)
15.用“ ”画出短文中的过渡句。
16.过渡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7.豌豆花有哪些颜色?用“______”画出来。
18.结合短文内容,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豌豆花看上去如阁楼相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豌豆花瞧上去似花球相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娘”做的豌豆糕让“我”到现在还忘不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19.“娘”是怎样做豌豆糕的?请用“先……再……然后……”的句式把“娘”做豌豆糕的过程简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短文(一):
快妈妈
我的妈妈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很快。我管妈妈叫“快妈妈”。
妈妈不是会织毛衣吗?她不知道自己一年中给大伙织过多少毛衣毛裤。一 次,我家的邻居给别人加工毛衣的前身,结果期限快到了,还剩下十多件毛衣前身没织出来,正在发愁,恰巧叫妈妈知道了,便去拿了五件。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你拿这么些毛线回来干啥呀?”妈妈微微一笑说:“这几天邻居你张阿姨家活紧,我闲着也没事,帮她织毛衣。”我极不情愿地小声嘟哝:“家里的活也够你忙的,自找麻烦。”“看你说的,咱有难处时,邻居们不是都很照顾吗?人帮人图个啥?还不是图个心里踏实吗?你前些天不是还给我讲你们老师告诉你,能给别人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吗?怎么这就忘了?”我不好意思了。别看妈妈没读什么书,可这张嘴却是又快又厉害。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飞针走线”,朦胧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却辨不出几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瘦”,毛衣在长“长”。 不过一天一夜的功夫,妈妈就织了三片,五件活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你说这不是“快妈妈”吗?
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便叫妈妈帮忙。这回她算请对人了。妈妈去了不到一个钟头,饺子就包完了,乐得张阿姨眉开眼笑。
你说,我妈妈够得上是“快妈妈”吧!
短文(二):
我们家的三个“桶”
我们家有三个桶:老爸“饭桶”,老妈“火药桶”,还有我这个“垃圾桶”。
先说我老爸吧。他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不吃饱能行吗?所以老爸吃饭可是海量,每次吃饭时,我才刚吃几口,老爸一碗饭就已经进肚了。每顿早饭两三个馒头,五六碗稀饭,七八碟小菜根本不在话下。每次吃饭,只要我稍微吃慢一点,就只能欣赏老爸那风卷残云一般的吃相了。看着老爸日益隆起的大肚子,我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猪八戒,真有点儿替他发愁。
再说老妈。老妈身上火药味十足,我和老爸天天战战兢兢,随时得看老妈的脸色行事。你想,要是你身边时刻跟着个“火药桶”,而且随时都会被引爆,那是什么滋味?所以,如果我一不小心犯了错,点燃了“导火索”,就只能开溜。可老妈的动作总是比我敏捷,我每次都逃不出她的手掌心。等她一把把我拎回来,我总是“哧溜”缩到墙角。当老妈的“火药”开始爆炸时,我就只能准备好耳朵洗耳恭听,准备好脑袋点头哈腰了。
我自己嘛,小“垃圾桶”一个。爱吃“垃圾食品”,比如薯片、虾条、汉堡、果冻……可最近电视上说,不宜多吃“垃圾食品”。于是我再逛超市,尽量少买,把“垃圾”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现在,老爸、老妈、我,都在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我相信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家三个“桶”的名称就会换换了。
分析方法
20.相同点:以上两篇短文都是写____________的文章,都是通过____________(A.列举典型事例 B.描写外貌)来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的。
21.不同点:短文(一)主要写了( )的特点,而短文(二)写了( )的特点,短文(一)写了( ),而短文(二)写了( )。
A.一家三口人 B.妈妈一个人 C.妈妈的优点 D.一家三口人的缺点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表达。
你一定很了解班里的同学吧,性格温和的就像一只绵羊,脾气暴躁的就像一头狮子……如果把你的班级想象成一个“动物园”,你周围的同学和哪些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
题目:班级“动物园”
要求:选择两三位同学作为描写对象,写出人物某个方面的特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蝙蝠(biān)
B.蚊蝇(yíng)
D.窗框(kuàng)
2.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易错字字形的掌握及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认真观察选项中的词语可知:
A.书写正确
B.既使——即是
C.书写正确
D.书写正确
3.C
【详解】此题是对词语搭配的考查,词语搭配就是指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体。本题选项C搭配不当,改进意思是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可以和制度、体系、品种、方法等搭配,但是和生活搭配不恰当。
4.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熟练的程度并结合题目进行分析判断对错。
D.出自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主要讲的是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成现实,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它将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20世纪人们不断创造的成就比喻成一夜间绽放的无数梨花,速度快且数量多。
5.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有五颗小豌豆出生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了他们,便把他们当做气枪子弹用。第一颗被鸽子吃了,第二颗被射到一个房顶上,第三颗第四颗溜走了。第五颗被发射到一个花盆里,这户人家有一个多病的小女孩,当她看着小豌豆一天长大时,她对生活也有了希望,身体开始一天天好起来。当豌豆藤结出一串绿色的豆荚时,小女孩的病全好了。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
C.“第三、四粒豆没有走多远,被鸡吃掉了。”中豆子是被鸽子吃掉了。
6.C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原文进行分析。在这里,引用古人的诗句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7. jiānɡ àn tái kuànɡ yì biān fú ruì dānɡ yinɡ zhànɡ yínɡ pínɡ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字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这个词语读什么,然后根据词语写出加点字的拼音,书写拼音时一定要注意是写加点字的拼音,同时拼音要书写规范。
僵硬(jiānɡ ) 按照(àn) 青苔(tái) 窗框(kuànɡ) 洋溢( yì) 蝙蝠(biān fú)
敏锐(ruì) 铃铛(dānɡ) 苍蝇(yinɡ) 障碍(zhànɡ) 荧屏( yínɡ pínɡ)
8. 舒适 愉快 飞蛾 蚊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拼写能力。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结合语境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本题“舒、愉、蛾”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9. 千里眼 顺风耳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首先要在理解词语意思基础上,根据关键字眼,推测出学过或积累的词语。
(1)根据“眼睛能看清千里之外”关键词,可知该词语是“千里眼”。
(2)根据“能听到很远声音的人”关键词,可知该词语是“顺风耳”。
(3)根据“乘着云,驾着雾”“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关键词,可知该词语是“腾云驾雾”。
(4)根据“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关键词,可知该词语是“呼风唤雨”。
10. 孰能无惑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详解】考查名人名言的默写和识记。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师说》,意思是人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
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出自《尚书·商书·仲虺之诰》,意思是勤学好问,学到的东西就多;骄傲自大,学到的东西就少。
③“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不学就没有成就,不请教别人就不会知道。原句出自于汉代王充的《论衡·实知篇》。
④“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也”意思是学习这件事情忧患的是没有疑问,学习中只有疑问才会不断的进步。出自《陆九渊集·语录下》中的一句话,阐述了陆九渊的伦理思想。
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11. 幺 1 H huàn 幻觉
【详解】本题考查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和组词能力。
“幻”部首“幺”,读音“huàn”,笔画数:4。笔画名称:撇折、撇折、点、横折钩。
12. 一 生病的小女孩 夜间飞行 雷达 夜间飞行 人类 现代科学技术 生活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安徒生创作于1853年的一篇童话。主要写了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通过描写五粒豆子的经历,来赞叹生活,描写了五粒豆子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豆子的事情,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2)《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3)出自《呼风唤雨的世纪》课文,这一段落内容为: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13. 横 竖 出 乎 云 雾 风 雨 横七竖八 出乎意料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成语,对成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选词填空部分结合语境分析选择。
本题“横、雾”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
出乎意料:指意想不到。
14. 文章的写法。 为什么把森林中的植物称为大家庭中的“成员”?
【详解】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提问的能力,所提的问题要围绕课文内容来提,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答案为:文章的写法。 为什么把森林中的植物称为大家庭中的“成员”?
15.豌豆花好看。豌豆更好吃。 16.承上启下 17.红色 紫色 白色 18. 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 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 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 19.娘先把豌豆磨成面过细箩,再加作料搅成糊状,然后蒸熟切块。
【分析】15.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作文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文中第三段首句“豌豆花好看,豌豆更好吃。”承接上文的花好看,引出下文的好吃。
16.此题考查过渡句的作用。总体上过渡句的作用是——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一、由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时需要过渡。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本文段中的过渡句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17.此题考查文本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在第二段中找答案。“豌豆花有红色,也有紫色和白色。”
18.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
(1)联系“由于在豆蔓上长的高度不同,豌豆花常分几层,看上去如阁楼相叠”可以知道答案。
(2)联系“又因为豆蔓横爬在地上的长度不同,而且相互纠结,豌豆花便成了一簇一簇的,瞧上去似花球相连”可知答案。
(3)联系“豌豆糕的那种鲜味和香气让人吃了还想吃,每次差不多都要撑得我捂着肚子连叫‘哎哟’。”解答。
19.考查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根据题干要求用“先……再……然后……”的句式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熟读“娘先是把豌豆磨成面,用细箩过了,再拌了香油、花椒、茴香、盐、蛋清和酵子等,搅成糊状,摊在笼屉上放锅里蒸。蒸好拿出来后用刀切成方块,让我们用筷子夹着吃。”娘先把豌豆磨成面过细箩,再加作料搅成糊状,然后蒸熟切块。
20. 人 A 21. B A C D
【解析】20.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这两篇短文都是写人的文章,都是通过列举典型事例来表现描写对象的特点的。
2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通过阅读原文我们知道,这两篇短文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短文(一)主要写了妈妈一个人的特点,而短文(二)写了一家三口人的特点,短文(一)写了妈妈的优点,而短文(二)写了一家三口人的缺点。
22.范文:
班级“动物园”
现在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班的这个小小“动物园”。
课间休息时,总在那里蹦蹦跳跳的就是人称“猴子”的浩浩。有一次语文课,老师提议玩做动作猜词语的游戏,邀请了浩浩上台做动作,刚好他抽到的词语是“猴子”。他就开始模仿猴子在那里抓耳挠腮,蹦蹦跳跳,活脱脱得像一只猴子。看到他的动作,全班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出“猴子”。从此,浩浩就有了外号“猴子”。“猴子”浩浩最喜欢到操场上玩,因为操场有足够大的地方让他跑来跑去。
说到跑步,当然要介绍一下我们班出了名的“骏马”东东。上体育课时,跑步时就像一匹骏马尽力奔跑的同学就是东东了。东东是我们班实至名归的“骏马”。“骏马”东东不只是班级跑步最快的,还在校运会得到两块金牌呢!东东和我说过,他小时候总是生病,他爸爸就决定每天和他练习跑步锻炼身体。后来,东东身体越来越好,跑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们班的同学有时也会看到东东和爸爸在公园那里跑步。
我们班当然不止有“猴子”和“骏马”,还有很多其他小动物呢。敏敏温顺可爱,就像一只听话的小兔子;大军爱发脾气,总在吼叫,就像是一只爱发火的大老虎;还有最爱打扮的欣欣,每次都会戴上各种花样的头花,就像一只艳丽的孔雀。
这就是我们班的“动物园”,一个独一无二的“动物园”。
【分析】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详解】题目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班级想象成一个“动物园”并以平时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写一篇作文。同学们先联想一下自己的同学与哪些动物相像,思考两者的相似点,再根据特点详细描写。
写作要点:1.抓住人物的特点,恰当运用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2.找出同学和动物之间的相似点,比喻要形象、恰当。3.语言可以诙谐、幽默有趣一些,充满童趣。
写作方法:一、开头:开门见山,说明同学是什么小动物。二、正文:抓住同学的外貌、性格等特点进行描写,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出同学与小动物的联系。三、结尾:总结同学的特点,表达自己对班级的热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