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预习自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预习自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9:3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预习自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挑(tiāo)选 嫩(nèn)草 烦闷(mèn)
B.尽(jǐn)管 彩锦(jǐng) 衰(shuāi)弱
C.发誓(shì) 瞌(kē)睡 嫂(shǒu)子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勤劳节俭 富丽堂皇 发誓 B.日久天长 拗不过 牛朗
C.天兵天将 恕气充充 历害 D.亲亲蜜蜜 不肯死心 嫂子
3.下列关于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让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B.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改变故事的主要内容。
C.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她)的口吻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讲民间故事,还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
4.下列表达意思相近的一组是( )
A.气急败坏 气急了就会失败 B.望眼欲穿 盼星星盼月亮
C.直言不讳 说话不能太直接 D.饮水思源 喝水要思考原因
5.根据课文内容可知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老牛的死和临终的嘱托,为牛郎披牛皮飞上天空埋下了伏笔。
B.王母娘娘无情地把织女抓走,并划一道天河将牛郎与织女隔开。
C.织女知道自己和王母娘娘抗争也没有用,只好妥协了。
D.最终王母娘娘允许牛郎织女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6.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不能用括号中的内容替换的一项是 ( )
A.天天第一次用“真是”造句:“爸爸真是个大坏蛋。”爸爸一看,鼻子都气歪了。(气急败坏)
B.我们要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不能畏首畏尾,遇到一点儿挫折就想当“逃兵”。 (前怕狼后怕虎)
C.果果直言不讳地指出了琪琪这篇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不管三七二十一)
D.我的信已经寄出去好几天了,我望眼欲穿地等待着他的回信。 (盼星星盼月亮)
二、填空题
7.“悔”的第八笔是_______。以下是“悔”的形近字,选字组词。
[晦 诲 梅 侮] ( )气 ( )辱 ( )人不倦 青( )竹马
8.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故事 一( )猎人 一( )老鹰 一( )小白蛇
一( )宝石 一( )石头 一( )鸟 一( )巨响
9.反义词。
非常—( ) 喜欢—( ) 镇定—( ) 舒服—( )
勤恳—( ) 稀罕—( ) 相信—( ) 牺牲—( )
10.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填空。
①富丽( ) ②怒气( ) ③亲亲( )
(1)“________”一词写出了天上的建筑气派华美。可是这样的地方织女不喜欢,因为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王母娘娘的愤怒,她这样生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用它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牛郎和织女婚后生活甜蜜,但是有一天他们痛失__________。之后__________抓走了织女,使得他们夫妻分离,后来允许他们在每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
(2)七夕是每年____________。相传在这一晚,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巧艺,故称为______节。我能写出一句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牛郎织女(二)》的故事情节。
①婚后幸福生活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七月七鹊桥相会。
(4)快速默读课文,结合前一课所学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相依为命→相识结合→_____________→老牛永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携子追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的牛郎、__________的织女、__________的老牛。(填四字词语)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____________的批判,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_____________。
(6)赞美牛郎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美织女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 )
(2)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 )
(3)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
(4)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他,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
(5)愁什么呢?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 )
三、语言表达
13.游园会向全体同学征集分园名字,征集上来的名字各有千秋。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分园名 名字来源 出处
乞巧园 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 《乞巧》林杰
孟姜女园 孟姜一哭长城崩,谁谓土石终无情。 《神石》胡奎
_____ 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人,自己变成了石头。 _____________
14.阅读《孟姜女哭长城》片段,然后进行缩写。
孟姜女哭长城(片段)
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俩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那时候,秦始皇到处抓民伕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工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要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王母娘娘派了好些天兵天将到人间( ),( )了好久,才知道织女在牛郎家里,跟牛郎做了夫妻。一天,她( )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
15.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察访 调查 亲身 亲自
16.“织女心里恨极了”中“恨”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
17.织女为什么“一时说不出话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这个文段,你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如何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阅读课内短文,完成练习。
①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kěn kěng)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A.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shī shāi)得一点儿土地没有。B.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C.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
D.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E.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máng méng)都赶跑了。F.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
②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牛郎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没人听他的,可是牛咧(liě liè)开嘴,笑嘻嘻中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郎,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 )没说话,( )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 )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19.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20.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1.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亲近( ) 商议( ) 喜笑颜开( )
22.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23.“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出来”可以换成一个成语:_________。
24.用四字词语形容牛郎和老牛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牛郎还觉得美中不足的事情是:____________。
26.选段的中心词是( )
A.周到 B.亲密 C.干净 D.舒服
2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标序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28.语段②的划“ ”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是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
29.语段②的划“﹏﹏﹏”的句子说明了老牛的___________,着重从“_____”“____”“_____”等词看出来。
30.用“ ”线画出语段①的中心句,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个自然段的意思。
① 。
② 。
31.文中写了牛郎照看牛的具体情景,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衬了牛郎的孤苦无依。 B.突出了牛郎的命运不幸。
C.表现了牛郎善良的品质。 D.暗示着这头牛的与众不同。
32.“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这个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说得更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从这两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如,老牛突然会说话了, 它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在其他的民间故事中还有什么你觉得不可思议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35.要求:抓住主要情节,缩写故事。
第一步:你想好自己要写的内容了吗?不要急于下笔哦,先想想下面的几个问题,然后编写好写作提纲。
1.这则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次要情节有哪些?哪些比较关键?
3.这篇文章的主线是什么?
4.你打算保留哪些情节?哪些情节简略?哪些情节详细?
5.你缩写的提纲是否符合故事本意?
作文提纲
题目
中心
开头
中间
结尾
第二步:根据提纲,来完成你的习作吧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A.正确。
B.有误,彩锦(jǐng)——(jǐn)。
C.有误,嫂(shǒu)子——(sǎo)。
2.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书写的辨析。
A.正确。
B.有误,牛朗——牛郎。
C.有误,恕气充充——怒气冲冲;历害——厉害。
D.有误,亲亲蜜蜜——亲亲密密。
3.B
【详解】本题考查复述故事的方法的掌握。
根据园地三的交流平台可知,A、C、D说法正确。
B.有误,为了让故事更有新鲜感,可以给故事情节“添油加醋”,而不是改变故事的主要内容。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和句的意思的理解。
A.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气急了就会失败:生气极了就会失败。意思不一样。
B.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想念的迫切。盼星星盼月亮:表达一种渴望的心情。意思相近。
C.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与“说话不能太直接”的意思不一样。
D.饮水思源:喝水的时候想到水的来源,比喻人在幸福的时候不忘掉幸福的来源。与“喝水要思考原因”的意思不一样。
5.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阅读课文可知,A、B、D说法正确。
C.有误,结合“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跟牛郎会一次面”可知,“织女知道自己和王母娘娘抗争也没有用,只好妥协了。”说法错误。
6.C
【详解】考查近义词。
A.气急败坏:形容因愤怒或激动而慌张地说话、回答或喊叫。
鼻子都气歪了:形容非常生气。
B.畏首畏尾: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
前怕狼后怕虎:形容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C.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两者意思不相同。
D.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想念的迫切。
盼星星盼月亮:非常盼望着某件事(人)。
7. 、 晦 侮 诲 梅
【详解】本题考查字的基本笔画和形近字的辨析。
悔:,第八笔是:、。
晦气:(形)倒霉;遇事不利。
侮辱:(动)欺负,羞辱。
诲人不倦: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8. 个 个 只 条 颗 块 只 声
【详解】本题考查量词的使用。
故事: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故与量词“个”搭配。
猎人:(名)以打猎为业的人。故与量词“个”搭配。
老鹰:鸟,猛禽类,嘴蓝黑色,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故与量词“只、群”搭配。
小白蛇:小小的白色的蛇。故与量词“条”搭配。
宝石:(名)一种硬度高、色泽美丽柔润、透明或半透明的矿石,可制成贵重饰品或仪表的轴承。故与量词“颗、串”搭配。
石头: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故与量词“块”搭配。
鸟:脊椎动物亚门鸟纲动物的通称。故与量词“只”搭配。
巨响:声音很大的响声。故与量词“声”搭配。
9. 一般 讨厌 慌张 疲倦 懒惰 普通 质疑 保全
【详解】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指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表现了事物之间明显的对比关系。怎样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呢 首先要搞清楚原词素的意思,然后再抓词素的反义,也可以对原词素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非常:跟平常不同。[[反]平常、寻常。
喜欢: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反]厌恶、讨厌。
镇定:不慌乱;沉着。[反]惊慌、慌乱。
舒服:能使身体或精神感到轻松愉快。反义词:受苦、疲倦、艰难。
勤恳:踏踏实实,全身心地做。反义词:懒惰。
稀罕: 少有;不容易看到的。反义词:平常、普遍;
相信:信任;不怀疑。[反]怀疑。
牺牲:为坚持信仰而死、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如为国牺牲。反义词:保全。
10. 堂皇 冲冲 密密 富丽堂皇 没有自由 怒气冲冲 她觉得织女留在人间不回来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爸爸怒气冲冲地走进来看着我,一句话也不说。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运用。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 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怒气冲冲:盛怒的样子。
亲亲密密:很亲密的样子。
(1)结合词义,可知,形容建筑气派华美可选:富丽堂皇;通过阅读课文可知,可是织女不喜欢,是因为没有自由。
(2)结合词义,可知,形容王母娘娘很愤怒,可选:怒气冲冲;通过阅读课文可知,她这样生气是因为:她觉得织女留在人间不回来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用“怒气冲冲”写一句话,语句通顺合理即可。如:今天,我犯了错,妈妈怒气冲冲地瞪着我。
11. 老牛 王母娘娘 农历七月七日 农历七月初七 乞巧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织女被王母抓走 牛郎织女天河两隔 男耕女织 人间察访 织女被抓 王母阻隔 鹊桥相会 心地善良 心灵手巧 知恩图报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破坏他人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深深同情与美好祝福 吃苦耐劳 心地善良 勤劳朴实 有情有义 心灵手巧 美丽贤惠 勇敢执着 善解人意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牛郎织女》的主要内容:牛郎与兄长一家共同生活,但他们对牛郎不好,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老牛告诉牛郎,树林里有位美丽的姑娘,会和他结为夫妻。牛郎在树林里遇到了织女,两人相爱并成亲了。后来王母出现,带走了织女。老牛让牛郎用自己的皮做成鞋,飞上天,便可见到织女。牛郎飞上天后,王母拿下簪子划了条天河,隔开了牛郎与织女。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在鹊桥相会。根据阅读可知,牛郎和织女婚后生活甜蜜,但是有一天他们痛失老牛。之后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使得他们夫妻分离,后来允许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见。
(2)七夕是每年的七月初七,又称为乞巧节。
积累一句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句,如: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3)《牛郎织女(二)》的课文内容可知,课文的故事情节是:牛郎和织女婚后幸福的生活,接着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让他们天河两隔,最后终于同意他们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4)结合课文《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的内容可知,整个故事的情节是: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指引下,牛郎与织女相识结合;从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王母娘娘知道了就到人间察访,并把织女抓走了,牛郎携子去追赶,遭到了王母娘娘的阻隔,让他们天河两隔,最后在织女的执拗下,终于让他俩鹊桥相会的故事。
(5)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可知,牛郎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织女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人;老牛能知恩图报。根据积累可知,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他人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批判,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与美好祝福。
(6)积累一些赞美牛郎的词语,如:情深意重,任劳任怨、坦白诚实、老实忠厚。
赞美织女的词语,如:美若天仙 、向往生活、兰心蕙质、勤劳贤惠。
12. 拟人 夸张 反问 反问 设问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1)结合“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可知,是把鸟人格化了,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2)结合“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可知,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3)结合“怎么对得起它呢”可知,运用反问的手法。
(4)结合“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可知,运用了反问的手法。
(5)“她没告诉牛郎。她是怕外祖母知道她在这儿会来找她”是对“愁什么呢”的回答,这样的一问一答是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13. 穿尽红丝几万条 海力布园 《猎人海力布》黄蓓佳
【详解】本题考查综合实践能力。
根据题干要求可知,是向同学们征集分园的名字,让学生能说出园名的来源和出处。
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全诗内容: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猎人海力布为了救人,自己变成了石头。”是黄蓓佳的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中的故事情节,故可以概括园名为“海力布园”。
14.相传在秦朝时有个美女叫孟姜女。
那时,秦始皇到处抓民伕修长城。有个叫范喜良的书生,为了躲避被抓民伕,逃到了孟姜女家的后花园,被孟姜女发现了。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
根据要求,对片段进行缩写,其方法:摘录、删减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的原意。
概括、改写把长句子缩为短句子,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或者用自己的话把故事中具体的描写改得更简洁。
如:在秦朝的时候,一户姓孟的人家得了一个女,取名为孟姜女。那时,秦始皇到处抓民伕修长城,一个叫范喜良的书生逃到了孟姜女的后花园,被她发现了。
15.察访 察访 亲自 16.织女对王母娘娘蛮横抓自己回天上一事十分恼恨。 17.因为王母娘娘要抓织女回天上,织女不舍得丈夫和儿女,可是她又没有办法,所以一时说
不出话来。 18.王母娘娘是一个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专制蛮横的人。
【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察访:(动)通过观察和访问来了解事实。
调查:(动)对客观情况进行考察了解。
亲身:自身亲身经历。
亲自:(副)自己直接做。
文中形容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到人间应选:察访(第一、二空都选:察访);形容王母娘娘到织女家去,应选:亲自。
16.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结合“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的男孩见那老太婆怒气冲冲地拉着妈妈走,就跑过来拉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孩子倒在地上,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可知,“织女心里恨极了”中的“恨”在文中具体指的是:织女对王母娘娘蛮横抓自己回天上一事十分恼恨。
17.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一天,她亲自到牛郎家里,可巧牛郎在地里干活,她就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织女心里恨极了,望着两个可爱的儿女,一时说不出话来,只喊了一句:‘快去找爸爸!’”可知,织女此时舍不得牛郎和她那两个可爱的儿女,而且事情又发生得太突然了,所以她一时说不出话来。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解题时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解答,结合“一把抓住织女”“怒气冲冲”“狠狠一推”可知,王母娘娘是一位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专制蛮横的人。
19.; , , , , ? ; , 。 20.kěng shī máng liè 21. 亲密 商量 眉开眼笑 22.虽然 可是 要是 23.心口如一 24. 相依为命 形影不离 亲密无间 25.牛不会说话,不能和他交流 26.A 27.①吃最好的草 ②喝干净的水 ③舒服地休息
④刷干净牛的身体 ⑤赶跑牛虻 ⑥牛棚打扫得干净 28. 反问 运用反问句更加突出了牛郎的善良和质朴 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 29. 善解人意 摇摇耳朵闭闭眼 咧开嘴 笑嘻嘻的 30.牛郎照着那头牛挺周到。
①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②牛郎和老牛亲密无间,相互依靠。 31.D 32.牛郎常常把平日里看见的飞鸟,夜里看见的星星,听到的邻村有趣的事告诉老牛 33.我体会到了牛郎和牛感情深厚,相依为命。 34.《白蛇传》中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救活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双双化媒;《孟姜女》中孟姜女哭倒长城。
【解析】19.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各个分句之间用分号,如“一来”和“二来”之间,“嫩嫩的青草”和“家里的干草”之间都要用分号,还可以根据课文原文来加标点。
20.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勤恳(kěn):(形)踏踏实实,全身心地做。
筛(shāi):把东西放在罗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牛虻(méng):动物名。昆虫纲双翅目虻科。
咧嘴(liě):向两边延伸嘴角。
2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亲近:(动)亲密而接近。文段中的近义词是:亲密。
商议:针对某些问题,为达成一致意见而进行商量、讨论。文段中的近义词是:商量。
喜笑颜开:因为高兴而笑容满面的样子。文段中的近义词是:眉开眼笑。
2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根据原文来填空,原文: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郎,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
23.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2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一来是牛跟他亲密”“可是牛咧开嘴,笑嘻嘻中的,好像明白他的意思。”“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郎,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牛好像全了解,虽然没说话,可是眉开眼笑的,他也就满意了。”可知,牛郎与牛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用“亲密无间、相依为命、形影不离”来概括。
2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美中不足,要是牛能说话,把了解的和想说的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那该多好呢。“可知答案。
26.本题考查对句子中心词的概括。
结合“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是本语段的中心句,可知,选段的中心词就是:周到。故选:A。
27.本题考查概括句子的意思。
结合“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可知,这是牛郎的心里的想法,故是表示他周到照顾牛的原因。
28.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和改写句子。
结合“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可知,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可以增强句子的语气。这里主要是突出牛郎的善良。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 (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有不去不,没不加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因此原句改为:“牛那么勒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
29.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抓住关键词“摇摇耳朵闭闭眼、咧开嘴、笑嘻嘻的”可知,牛郎的意思它好像都领会到的,说明老牛很善解人意。
30.本题考查找中心句和概括段意思。
段落中心句一般在句首。整个段落都围绕这句话来写。因此语段①的中心句是“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段落中心句就可以作为语段①的主要意思。语段②的主要意思可以通读段落,可以看出牛郎和牛非常亲密,他们之间互相依靠。
3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选段主要写了牛郎照看牛的具体情景。结合“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牛舒服,自己也舒服。”“牛郎随口哼几支小曲儿,没人听他的,可是牛摇摇耳朵闭闭眼,好像听得挺有味儿。”等句子可知,这样写是为了衬托出牛郎的孤苦无依,命运的不幸,从而表现出牛郎的善良的品质。故不正确的是:D。
3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产生想象,可以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只要想象合理即可。
如:一次,牛郎上山砍柴,遇到一只受伤的兔子便帮它疗伤。 回去后,牛郎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哥哥、嫂子,于是,他来到了牛棚,将头靠在牛脖子上,对着老牛自言自语:“老牛,你知道吗?今天我上山砍柴看见一只小兔被捕兽夹夹住了,流了好多血……”牛郎把自己怎么救助小兔子的过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牛。老牛眯缝着眼睛看着牛郎,仿佛在为牛郎的善良感到高兴,老牛不时发出的哞哞声仿佛在夸奖牛郎:“你是好样的!你是好样的!”
33.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本选段主要写了牛郎照顾牛的情景。从中体会了牛郎和牛感情深厚,相依为命。
34.本题考查对课外阅读和积累。
民间故事的特点:(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期中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有很多,
如:《精卫填海》:精卫用小石头填海。
35.范文:
提纲:
题目:猎人海力布。
中心: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
开头:海力布在一次打猎过程中救下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打算用爸爸嘴里的宝石来报答海力布的救命之恩。
中间:龙王赠给海力布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并交代他要守住宝石的秘密,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 生命,说出了宝石的秘密,之后变成了石头。
结尾: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作文:
缩写《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助人,总是把捕到的猎物分给大家,因此他非常受人尊敬。
有一天,海力布在打猎时,听见天上有呼救声,海力布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老鹰抓着一只小白蛇,海力布连忙救下了小白蛇,小白蛇原来是龙王的女儿,为了报答海力布,老龙王把嘴里含着的能听懂飞禽走兽语言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小白蛇再三叮嘱猎人不能将听到的话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一块儿石头。
一天海力布听见鸟儿说,今晚这里山洪要暴发,大山要崩塌,咱们快走吧!
海力布大吃一惊,他给乡亲们说,可谁也不相信海力布,海力布急的落下了眼泪。他发誓自己说的话千真万确,有人说他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老老少少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海力布知道不把事情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他的。要救乡亲们只能牺牲自己。他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大家。说完海力布就变成了石头。
大家念着海力布的名字,含着泪水往另一个地方去。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开始下大雨了。只听一声震天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涌了出来。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故事。
缩写时一定要反复读原文,对原文所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非常熟悉,缩写时要保留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把长故事写成短故事,保留主要内容。
本次要先写提纲。
题纲:
题目:猎人海力布。
中心:猎人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
开头:海力布在一次打猎过程中救下了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小白蛇打算用爸爸嘴里的宝石来报答海力布的救命之恩。
中间:龙王赠给海力布一颗能听懂动物语言的宝石,并交代他要守住宝石的秘密,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 生命,说出了宝石的秘密,之后变成了石头。
结尾: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
再完成习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