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海陆变迁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 海陆变迁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1-07 17:2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节 海陆变迁
答案:(1)魏格纳 (2)六 (3)稳定 (4)活跃 (5)环太平洋 (6)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1.地表形态变化
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1)缓慢的变化
大多数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在短期内不易被人们察觉。
海陆变迁 证据
海洋变成陆地 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
陆地变成海洋 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2)剧烈的变化
有些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短时间内甚至瞬间发生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①地震:地表岩层断裂或错位。
②火山喷发: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大部分喷发物在火山口周围堆积形成高地。
(3)地形变化的原因
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有两种,如下表:
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 表现形式 作用结果
内力作用(来自地球的内部) 地壳运动 有的地方隆起或抬升,有的地方凹陷或下沉,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是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火山
地震
外力作用(来自地球的外部) 流水 削高填低,使地表形态趋于平坦,是地表形态的“雕刻师”

海浪
冰川
谈重点 促使地形不断变化的力
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在不断地进行,永不停息。
释疑点 云南石林奇观的成因
云南石林是两亿多年前的海底石灰岩层,经过地壳运动、风雨侵蚀等作用形成的奇观。
【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表形态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
B.喜马拉雅山地区岩层中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沧海桑田的变化是地壳运动长期作用的结果
D.岩层在运动过程中会引起火山活动和地震
解析:地表形态的变化既可以是较为缓慢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抬升,也可以是较为剧烈的、短时间的,如火山喷发、地震导致的地表形态变化。
答案:A
2.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首先提出的。
(1)猜想依据
南美洲东岸的凸出的部分恰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
(2)基本观点
①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②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③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面貌。
谈重点 大陆漂移假说的例证
海底的古河道,南极大陆发现煤炭,大洋两岸发现相似或相同的古生物化石、相似的岩石性质,大西洋、红海在扩张,太平洋、地中海在缩小等,最终证实了大陆漂移假说的正确性。
释疑点 南极洲煤丰富的原因
南极洲曾经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形成煤以后,大陆发生漂移,漂移到南极洲现在的位置。
【例2】 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解析: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逐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其中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欧大陆漂移分离,形成了大西洋。目前,这种运动仍在进行,大西洋在不断扩张。
答案:C
3.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1)主要内容
①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和许多小板块。
②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③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2)六大板块的名称及运动方向
①名称: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六大板块示意图
谈重点 大洋板块的范围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辨误区 印度洋板块范围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②运动方向:
“”表示张裂拉伸。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拉伸,使非洲与亚洲的距离不断扩大,位于它们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
“”表示碰撞挤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成的。
【例3】 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地带,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________板块,乙是________板块,丙是________板块。
(2)A是________山,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C是________海,这里的面积在不断地________。从图中板块运动状况推测,几千万年后,这个海域将会________。
(4)D是________海,可推测,几千万年后,这个海域将成为________。
解析:全球主要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地壳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两种运动方式。碰撞挤压形成高山或海沟,板块张裂地带形成裂谷或海洋。
答案:(1)亚欧 非洲 印度洋
(2)喜马拉雅 亚欧 印度洋
(3)地中 缩小 消失
(4)红 新的大洋
4.火山与地震
(1)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向南、向东延伸到中南半岛西侧和马来群岛南缘)火山地震带。
(2)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两大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板块交界处,如下表所示:
火山地震带名称 主要交界的板块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谈重点 火山和地震的分布
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释疑点 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印度尼西亚地处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上多火山的国家。
【例4】 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国土狭小
B.日本经济发达
C.日本人口太多
D.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
解析: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
答案:D
5.运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地理现象
(1)大陆漂移假说的本质:地表形态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即七大洲、四大洋的面积和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2)大陆漂移假说适用的范围:能够解释地球上一些地方存在的明显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不相符的地理事物。
点技巧 大陆漂移假说的应用
首先根据此地地理事物的特点分析其应该所在的地方,然后用大陆漂移假说说明是从哪个地方漂移过来的。
【例5】 南极洲一片冰天雪地,却分布有巨大的煤田,原因是(  )。
A.南极地区好久以前,气候非常暖湿
B.南极大陆原来处在暖湿的低纬,并形成了煤,大陆漂移带到今天的位置
C.该地的煤不是由森林演变而成的
D.南极大陆总体上向低纬漂移了
解析:南极洲曾经位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形成煤以后,大陆发生漂移,漂移到南极洲现在的位置。
答案:B
6.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相互张裂拉伸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两板块相互碰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使地表不断隆起抬升形成山脉
落基山脉的形成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安第斯山脉的形成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日本地震频繁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英国地震很少 英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例6-1】 下列地带中,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的有(  )。
A.南、北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B.非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带
C.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
D.欧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带
解析:地球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洲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带位于其中。
答案:C
【例6-2】 今天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慢慢长高还是逐渐降低?
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做相向运动,相互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亚欧板块被迫抬升,不断隆起形成的。目前,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仍做相向运动,相互碰撞挤压,所以喜马拉雅山脉仍然慢慢长高。
答案:慢慢长高。
7.大陆漂移假说的主要证据
(1)古地层分布的相似性。
(2)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
在巴西和南非均找到了相似的恐龙类动物化石,这表明恐龙生活的时代,南美洲和非洲是连在一起的。
(3)生物分布的相似性。
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却分布在两块大陆上。这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例7】 下列能够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实例是(  )。
A.非洲和南美洲两岸的古老地层
B.非洲和南美洲两岸的山脉
C.亚洲和大洋洲的动物
D.世界各地都有飞鸟
解析:
选项 判断 解析
A √ 两岸的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能够证明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B × 山脉不能证明陆地是连在一起的
C × 亚洲和大洋洲的动物没有相似性
D × 各地的飞鸟不能证明陆地连在一起
答案:A
8.海陆变迁、大陆漂移、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关系
地球表面的海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迁的,而且这种变化自古就有。
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距今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面貌。
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运动学说是对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明。
各大板块处于在不断运动中,使板块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或相互碰撞或扩张,或相对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地表出现海陆变迁。
板块交界地带是相对薄弱地带,地球内部能量最容易从这里释放,因此,多火山、地震发生。所以,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交界地带一致。
【例8】 地质工作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台湾海峡曾经历了多次的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曾经为海洋,在距今4 000万年左右,台湾海峡受挤压第一次抬升为陆地。以后海峡地壳时沉时升,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分时连。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进一步说明了________学说的正确性,台湾岛位于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板块之间。
(2)煤是由陆地上的森林转化而来的,科学家们在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了丰富的煤层,你能解释这一怪现象吗?
解析:做材料分析题的关键是迅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关键词。本材料中有“挤压”和“沉”“升”这些关键词,挤压说明是板块之间发生运动。“沉”和“升”是海平面升降引起的。
答案:(1)板块构造 亚欧 太平洋
(2)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茂密的森林资源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转化成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