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达标检测 第五单元 第17课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吹嘘(xū) 聒噪(ɡuō) 怨怅(chànɡ)
B.朴刀(pū) 这厮(sī) 朱砂(shā)
C.水浒(hǔ) 恁地(nèn) 勾当(ɡōu)
D.兀自(wù) 三阮(Yuǎn) 嗔怒(chēn)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监押 逞辨 剜口割舌 面面厮觑
B.晌午 晁盖 赤日炎炎 诺诺连声
C.窥忘 枯焦 无可奈何 舒头探脑
D.尴尬 藤条 絮絮聒聒 口渴难熬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责任)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C.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慢慢再做道理)
D.既是有贼,我们去休!(走吧)
4.填空。
《智取生辰纲》选自 ,该书与 、 、 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古典白话小说”。作者是 末 初的 。
5.请你根据读《水浒》的感受写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不要求严格对仗)
上联:
下联:《西游记》记唐僧师徒辨忠分奸同甘共苦西下天竺雷音寺
6.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某班举办了以“走进名著,读《水浒》”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填回目】“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你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中的一个回目。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答: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2)【写英雄】梁山好汉中,有三位女将,按排名先后分别写出她们的绰号和姓名。
答:
(3)【讲故事】请用一句话分别写出下列两个人的有关故事。
林冲:
武松: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7~12段(从“没半碗饭时”至结尾),回答问题。
7.文中引用白胜所唱山歌的作用是什么
答:
8.下面对人物的言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 也来打人!”——众军汉公开对抗杨志,表明押送队内部的矛盾已经深化,为下文众军汉最终凑钱买酒喝埋下伏笔。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酒的诱惑力。
C.第9段中众好汉互相配合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劝解→买酒→喝酒→付钱→争执→抢酒→夺瓢→下药。
D.七位客人喝酒前不讲好价钱,是为了再讨一瓢酒吃时,好引起争端,趁机下药,让杨志消除疑虑。
9.晁盖等人化装成的七位客商为什么非要买一桶酒喝呢
答:
10.杨志一行人丧失了天时、地利、人和,终于痛失生辰纲,从杨志身上,我们在为人处世方面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答:
三、美文品析
(2012·黄冈中考)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青 花 瓷 瓶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 ”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 ”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店说吧。”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 ”
“噢,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洇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青花瓷瓶 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 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青花瓷瓶。”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你爸爸——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 ”老板问。男孩目光暗淡,说:“我爸老早就去世了。”
“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 ”老板娘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不,不是,我妈不知道。”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眉头,赶紧把瓷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作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 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噢,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阳光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男孩再也没来。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2年第12期,有改动)
11.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请问: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答:
12.当铺老板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当铺老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做简要分析。
答:
13.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对文中画线处的细节做具体赏析。
答:
14.青花瓷瓶到底是真是假,小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这样的情节安排好吗 请联系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答:
四、写作练笔
15.【写法借鉴】课文对天气炎热的描写,采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直接写“热”的有几十处,以“凉”衬“热”也不下十余处,有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的,也有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写的,这些描写将天气的炎热描写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如身处其中。
【片段仿写】请你也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描写一个体现天气寒冷的片段。(10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B项中“朴”应读pō;C项中“勾”应读ɡòu;D项中“阮”应读Ruǎn。
2.【解析】选D。A项“辨”应为“辩”;B项“诺诺”应为“喏喏”;C项“忘”应为“望”。
3.【解析】选B。此处的“吹嘘”是嘴里嘘气的意思。
4.答案:《水浒》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元 明 施耐庵
5.答案(示例):《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扬善惩恶逼上梁山不归路
6.(1)答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答案:“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3)答案(示例):风雪山神庙。 景阳冈打虎。
7.【解析】本题考查对引用作用的理解能力。可以从山歌的内容入手,围绕烘托天气状况、揭示社会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烘托了天气的炎热,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交代了社会背景——不是太平盛世,揭示了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深化了主题。
8.【解析】选B。白胜这样说,是为了让杨志相信酒中没有蒙汗药。
9.【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结合上文天热,杨志等人口渴,又疑心酒中有蒙汗药的情节分析。
答案:七个人喝酒既可以证明酒中没有蒙汗药,又极大地引诱杨志手下的军士们,为后文他们下定决心买酒喝做了铺垫。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主要矛盾的分析能力。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发展决定着小说的结局。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个方面考虑,并据此提出解决的方法。
答案:做事应讲究方法,善于解除主要矛盾,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渡难关。
11.【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作用的分析能力。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此处环境描写处于小说开头部分,作用应为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渲染了怎样的气氛,要细读这段描写后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
答案:开头的雪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要细读全文,关注对老板的细节描写。通过分析其对男孩、对妻子的言行,通过思考“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的原因,从老板的性情、能力方面回答。
答案:有同情心,扶危济困,他留下男孩的青花瓷瓶,给男孩救命钱,并告诉男孩钱不够还可以再来拿。性情温和,对男孩和自己的妻子,耐心而沉着。机敏,善于经营,当铺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13.【解析】本题考查品析语句的能力。进入角色体会“忽然皱起了眉头”暗示了什么,反映出老板娘当时怎样的心理。老板娘在文中是个次要人物,其作用在于侧面烘托主人公——老板,因此,解答此题还要答出该细节表现了老板怎样的品质。
答案:形象地写出了老板娘的担忧和焦急,从侧面表明青花瓷瓶有可能是赝品(或仿品、假的),也反衬出老板故作糊涂的善良。
14.【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首先要明确表态,回答这样安排好,还是不好。如果认为这样安排好,第一,需要指出小说中哪一情节暗示了青花瓷瓶是假的;第二,从读者和小说的意蕴角度分析这样安排的好处。如果认为这样安排不好,则需要先假定小说明确指出青花瓷瓶是假的,然后分析这样安排对塑造人物、揭示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一:这样安排好。从老板娘对青花瓷瓶的强烈怀疑,到小说结尾小孩母亲下跪,都已经清楚地暗示了青花瓷瓶是假的,没有必要再给出明确答案。这样安排,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小说的意蕴更为深远丰厚。
示例二:这样安排不好。小说如果明确指出青花瓷瓶是假的,就能更鲜明地表现出老板拿钱给男孩纯粹是出于帮助人的目的,不带有商业色彩,也能更好地突出主题,有利于突出老板扶危济困的德行。
15.答案(示例):朔风像发了疯的野牛似的四处乱撞,刺骨的寒风在行人的脸上呼啸而过,针一般地刺着路上寥寥可数的行人的肌肤。行人们万般无奈,只得将冬衣扣得严严实实的,把手揣在衣兜里,缩着脖子,疾步前行。可冷酷的风婆婆似乎仍旧不肯善罢甘休,她继续怒号着,尽情挥洒着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