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达标检测 第六单元 第22课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安陵君其许寡人 ( )
(2)大王加惠 ( )
(3)岂直五百里哉 ( )
(4)故不错意也 ( )
(5)而君逆寡人者 ( )
(6)怀怒未发 ( )
(7)今日是也 ( )
(8)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B.秦王怫然怒 (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感谢)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译文: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二、课内阅读
(2012·兰州中考)阅读课文“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至结尾,完成6~9题。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请广于君 广:
(2)寡人谕矣 谕: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且秦灭韩亡魏”一句中“且”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 (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壮士不死即已
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存者且偷生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
9.根据选文内容,回答问题。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答:
(2)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答:
三、美文品析
(2013·天津模拟)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从“秦王怫然怒”至结尾。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 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此庸夫之怒也 ( )
(2)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
(3)休祲降于天 ( )
(4)所以然者何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
(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12.【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答: 愤怒
13.【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
的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
14.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答案解析
1.答案:(1)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2)给予 (3)只,仅仅 (4)置意 (5)违背 (6)心里,心中 (7)这样 (8)曾经
2.【解析】选D。“谢”应为“道歉”的意思。
3.【解析】选C。此项加点的“使”均为“派遣”的意思。A项,“以”分别是“把”“因为”的意思;B项,“于”分别是“到”“给”的意思;D项,“而”分别表示“修饰关系”“顺接关系”。
4.答案:(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
(2)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会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天下人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4)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5.【解析】选C。C项正确朗读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6.答案:(1)扩充 (2)明白,懂得
7.【解析】选B。例句与B项中的“且”都是“况且”的意思。“且”在A、C、D三项中依次解释为“将近”“并且”“姑且”。
8.答案:但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9.(1)答案:挫败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阴谋。
(2)【解析】本题考查积累与拓展能力。一要围绕“‘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举出人物,二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不辱使命的外交事迹。
答案: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10.答案:(1)平庸无能的人 (2)经过 (3)吉祥 (4)这样
11.答案:(1)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
12.答案:威胁 色挠(大意对即可)
13.答案:郑重
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唐雎与晏子都取得胜利的原因。如唐雎的取胜主要体现在行动上,晏子的取胜主要体现在与楚王斗智上。
答案:勇敢 智慧
附【乙】【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身边的大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来自哪 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 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被绑着的人来自哪 ”(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 ”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南就是橘,生长在淮北就叫枳,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东西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 ”楚王苦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