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达标检测 第六单元 第24课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盖追先帝之殊遇 ( )
(2)引喻失义 ( )
(3)陟罚臧否 ( )
(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 )
(5)遂许先帝以驱驰 ( )
(6)至于斟酌损益 ( )
(7)以咨诹善道 ( )
(8)察纳雅言 ( )
2.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一句中“以”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4.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不胜受恩感激
B.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C.以塞/忠谏之路也
D.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按提示默写。
(1)《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的语句是 , 。
(2)刘宁的爸爸在工厂濒临倒闭的时候,被上级任命为总经理,人们都说刘宁的爸爸“ , ”。(用《出师表》中的语句回答)
二、课内阅读
(2012·桂林中考)阅读《出师表》“臣本布衣……不知所言”选段,完成6~10题。
6.写出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本布衣 ( )
(2)由是感激 ( )
(3)深入不毛 ( )
(4)夙夜忧叹 ( )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躬耕于南阳 ( )
(2)以告先帝之灵 ( )
(3)还于旧都 ( )
(4)咨臣以当世之事 (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遂许先帝以驱驰。
译文:
(2)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译文:
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两件事
答:
10.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 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答:
三、美文品析
(2013·河南模拟)阅读选文,完成11~15题。
【甲】《出师表》从“宫中府中”至“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
【注】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志虑忠纯 ( )
(2)悉以咨之 ( )
(3)严闻亮卒 ( )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文:
(2)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
译文:
1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
15.【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 (请用原文回答)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优待,厚遇 (2)适宜、恰当 (3)善恶 (4)治 (5)奔走效劳 (6)兴办、增加 (7)道理 (8)正言
2.【解析】选D。题干中“以”的意思是“把”,D项中“以”也是“把”的意思。A项,“以”的意思是“以致”;B项,“以”的意思是“来”;C项,“以”的意思是“因为”。
3.答案:(1)这真是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
(2)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4.【解析】选D。正确的停顿应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答案:(1)亲贤臣 远小人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6.答案:(1)平民,百姓 (2)感动,激动 (3)长草 (4)早晚
7.答案:(1)在 (2)来 (3)到 (4)拿
8.答案:(1)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2)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这篇文章,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
9.答案:五月渡泸,平定南方;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0.【解析】“报先帝而忠陛下”表现了他的忠诚;“三顾茅庐”后“遂许先帝以驱驰”说明他知恩图报;“白帝城托孤”说明他忠诚;“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说明他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答案(示例):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他的忠诚、知恩图报以及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启示: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首先要感恩自己身边的人,如父母的生育培养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要体谅父母,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报答他们。
11.答案:(1)忠诚 (2)询问 (3)听到,听说
12.【解析】选B。都是“曾经”的意思。A.告诉/为,是;C.死/最终;D.引发/征发。
13.答案:(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14.【解析】此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解答时,应根据句子的意义划分。
答案: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
15.【解析】此题考查知识理解迁移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弄清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含意,再从【乙】文中找出与之含意相近的句子。
答案: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附【乙】【译文】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房玄龄等大臣说:“自汉、魏以来,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诸葛亮)曾经上表建议罢免大臣廖立、李严的官职(让他们)到南中去。(后来)廖立听说诸葛亮死了,哭着说:‘我们要被异族入侵而亡国了!’李严听说诸葛亮死了,哀伤得引发疾病而死。所以陈寿称赞说:‘诸葛亮管理政事,敞开诚心,颁布公道,尽忠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即使是仇家一定奖赏;触犯法律怠慢职守的人,即使是亲戚一定惩罚。’你们怎能不企望羡慕(诸葛亮)赶上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