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化学第4单元课题3课时练习(含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初中化学第4单元课题3课时练习(含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14 09:57:0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4单元课题3课时练习
1.(2022·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钙、镁矿物质的水是硬水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河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净化 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1:2
【答案】C
【详解】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是硬水,错误;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C、蒸馏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水方法,正确;
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8:1,体积比是1:2。
故选C。
2.(2022·广西贵港·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对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B.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能量引起的
C.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A
【详解】A、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以及部分可溶性杂质,还有部分溶解于水的物质以及微生物不能除去,故错误;
B、从微粒角度看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故正确;
C、水的三态变化,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以及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故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的生成实验,氧气和氢气点燃生产水;分解实验,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故选A。
3.(2019·河南洛阳·九年级期中)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电解水正负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有效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可减少水的污染
【答案】C
【详解】A、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A正确;
B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为水分子,故B正确;
C、电解水正、负极得到的气体分别为氧气和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C错误;
D、有效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可减少水的污染,节约水资源,故D正确;
故选C。
4.(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Fe3O4 B.O3 C.HClO D.NaHCO3
【答案】A
【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Fe3O4由铁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
B、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不正确;
C、HClO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
D、NaHCO3由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不正确。故选A。
5.(2022·广东·绿翠现代实验学校二模)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明矾做絮凝剂,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B.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
C.蒸馏过程需放入碎瓷片防暴沸
D.电解水过程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答案】D
【详解】A.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之沉降,该选项说法正确;
B.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其中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或浮渣多的是硬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C.蒸馏过程中,可在烧瓶中放入沸石或碎瓷片,以防爆沸,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比为1:2,而不是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6.(2022·湖南·长沙市立信中学三模)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途径是蒸馏 B.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D.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答案】D
【详解】A、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途径是蒸馏,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氧气,而不是氢气,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1·陕西·铜川市第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碳燃烧的产物是氧化物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答案】A
【详解】A、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是氧化物,但不是燃烧现象,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2022·山东·聊城市水城慧德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推理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原子中不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D.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所以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详解】A、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原子中不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选项正确;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选项正确;
D、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但是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放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D。
9.(2022·广西贵港·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图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答案】B
【详解】A、根据图示,电解水时,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B符合题意;
C、反应前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前后共涉及3种分子,分别是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1·江苏·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2021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高光谱观测卫星,使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又一次得以展示。发射用的火箭用的是液氢和液氧,下列与此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发射时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 B.液氢和液氧都是混合物
C.在发射时利用的液氧的助燃性 D.液氧与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详解】A、在发射时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液氢和液氧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氧气不能燃烧,但能支持燃烧,液氧的主要作用是助燃,故选项说法正确;
D、液氧与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2022·重庆市璧山中学校九年级期末)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B
【详解】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氦气是稀有气体的一种,所以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推理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可能不参与反应,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但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不一定是金属元素的原子,如氢原子、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小于4个,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故选B。
12.(2021·北京顺义·九年级期中)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1中气体能燃烧 B.试管2连接的电池正极一端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D.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答案】D
【详解】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试管1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试管2产生的是氧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被点燃,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2产生的是氧气,连接电池的正极,不符合题意;
C、试管1是氢气,试管2是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2·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体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以下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液态氧 B.石油、煤、天然气
C.冰水共存物、食盐水、氧气 D.氧化镁、酒精、水银
【答案】A
【分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化合物是含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
【详解】A. 洁净的空气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含碳、氧两种元素是化合物。液态氧是一种物质,只含有氧元素,是单质。正确;
B. 石油、煤、天然气都含有多种物质,都是混合物。错误;
C. 冰水共存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水,是纯净物。食盐水含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氧气只含一种物质,只含氧元素,是单质。错误;
D. 氧化镁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酒精是一种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是化合物。水银是一种物质,只含汞元素,是单质。错误。
故选:A。
14.(2022·山东·临清民族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②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③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④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⑥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⑦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
⑧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部分不溶性杂质和异味、色素等。
A.①②③⑧ B.⑤②①④ C.①②⑦⑨ D.⑥④⑤③
【答案】C
【详解】①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的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正确;
②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正确;
③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不正确;
④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不正确;
⑤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故不正确;
⑥用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氧气,不能将硬水软化,故不正确;
⑦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得到的是的纯净物,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故正确;
⑧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不正确;
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部分不溶性杂质和异味、色素等,故正确。
故选C。
15.(2017·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期中)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C.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所以二氧化锰能催化所有物质的分解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答案】D
【详解】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化合物,如CO2和H2的混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木炭、活性炭因为具有吸附性,所以可用于净化空气,但并不是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如金刚石无吸附性,不能净化空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但对不是对所有物质都有催化作用,故选项错误;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氢气烷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6.(2022·湖北·汉川市官备塘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钠离子、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H2O和H2O2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D
【详解】A、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选项错误;
B、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钙含有氧元素但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选项错误;
C、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都是8个,还可能是2,如锂离子,选项错误;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H2O和H2O2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选项正确;
故选:D。
17.(2022·湖北恩施·二模)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D
【详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图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所以不能确定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错误;
D、根据图示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
故选:D。
18.(2021·山东威海·八年级期中)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间隔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A错;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不断地运动。B正确;
C、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说明构成物质分子不同,性质不同。C正确;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A。
19.(2020·河南洛阳·九年级期末)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物均为单质
C.反应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3
【答案】D
【详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1:3,本反应可类比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0.(2022·河南·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一模)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B. 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C. 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瓶内压强的变化
D. 电解水一定质量的水
【答案】A
【详解】A、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完全反应后仍有固体物质锰酸钾、二氧化锰存在,固体质量不为零,故A符合题意;
B、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有催化剂的比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反应需要的时间较短,但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
C、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放出热量,使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反应结束后,瓶内温度逐渐降低,压强逐渐变小,当瓶内温度不再变化时,瓶内的压强也不再变化,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最终瓶内压强小于反应前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氧气和氢气,与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氢气,产生的氧气与氢气体积比为1:2,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1.(2022·陕西·榆林市第十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请选择序号填空: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______。
(2)氧气不易溶于水______。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4)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体______。
【答案】(1)④
(2)③
(3)②
(4)①
【解析】(1)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生锈属于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填④;
(2)
氧气不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③;
(3)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②;
(4)
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填①。
22.(2018·湖南·炎陵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废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_(填“分子”、“原子”、“元素”或“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自来水 B.冰水混合物 C.矿泉水 D.蓝墨水
(3)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4)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排放的废水,农业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请简述从生活上如何防治水体污染_________。
【答案】(1)元素
(2)B
(3)肥皂水
(4)洗衣服的水不能直接倒在河里(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
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同时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氧原子构成的。
(2)
A.自来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C.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D.蓝墨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B。
(3)
生活中人们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其中产生较多浮渣的是硬水,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
(4)
生活中防治水体污染的方法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洗衣服的水不能直接倒在河里等。
23.(2021·山东济宁·九年级阶段练习)生活离不开水,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b中的气体是_______(填名称),可以用_______验,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2)若a试管得到8mL气体则b试管得到_______mL气体
(3)水电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
【答案】(1) 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氢元素和氧元素
(2)4
(3)
分解
【解析】(1)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正极相连的b管内生成的是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所以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该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若试管a得到8mL气体,则试管b得到4mL气体;
(3)
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号表达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4.(2022·辽宁阜新·模拟预测)如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从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
【答案】(1) 水##H2O 分解反应
(2)
(3)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1)
化合物的定义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而图示反应为两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气分子,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水;
该反应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几种单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
该反应是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多个原子,再重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故填: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5.(2022·黑龙江·虎林市东方红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实验前向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试管B内产生的是___________气,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是___________。如果将B试管内的气体点燃,其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电解水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
【答案】 增强水的导电性 氢气##H2 1:2 H2+O2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详解】水的导电性很弱,实验前向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A收集到的气体较少,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B收集到的气体较多,是氢气,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是1:2;B试管内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可观察到产生淡蓝色火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H2O;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电解水实验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气或H2;1:2;H2+O2H2O;产生淡蓝色火焰;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6.(2022·山东·聊城市水城慧德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天宫空间站航天员生存所需的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请回答: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a管所连电源的__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用______________检验b处气体。
(2)图乙表示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此变化当中,水分子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不变(填微粒名称)。
(3)我们还学习了氢气的燃烧实验,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答案】(1) 负极 带火星的小木条
(2) ②①③ 氧原子 氢原子
(3) 化合反应
【解析】(1)
电解水时正氧负氢,上层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如图所示,a管内气体是b管内体积的2倍故a管内的气体是氢气,故所连电源的负极;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
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为氢分子,氧原子结合为氧分子,如图所示,②是水分子,①是氢原子和氧原子,③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故填:②①③;在此变化当中,水分子发生变化,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变;
(3)
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符号表达式:该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27.(2022·上海·九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BCDE
【答案】 B、C、E D A D
【详解】氧气和臭氧是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由两种不同物质组成,过氧化氢和水等都是由两种物质组成,都属于混合物;
氧气和液氧均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均属于单质;冰水共存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故填:B、C、E;D;A;D。
28.(2022·全国·九年级阶段练习)经过学习同学们对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如图验证水的组成元素
步骤一: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a和管b。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步骤二:检验管中气体。
(1)电解水时加少量Na2SO4的目的是_______。
(2)电解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正极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
(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若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气体为氧气。
(4)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5)若要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是 。(填序号)
A.氢气和氧气的密度
B.氢气和氧气的沸点
C.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1:2
(3)木条燃烧更剧烈
(4)
(5)A
【解析】(1)
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有关,水中加少量Na2SO4可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则电解水时加少量Na2SO4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
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则正极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3)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尖嘴口,若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是氧气。
(4)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
依据实验可知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用体积乘以各自的密度再除以各自的相对原子质量,就可以计算水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所以还需数据是氢气和氧气的密度;
故选A。
29.(2022·河北·涉县索堡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填空。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②4个钾原子________。
③两个铝离子________。
④画出钠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⑥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2)下面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钛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②B中粒子若为原子,则X= ______。
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下同),C、D、E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
④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填字母)。
(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①可乐、②泥浆、③二氧化碳、④酱油、⑤铜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
【答案】(1) O 4K 2Al3+ H2O C、O Na+、Cl-
(2) 22 8 CD E E
(3) ①②④ ③⑤ ⑤ ③
【解析】(1)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表示为:O;
②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故4个钾原子表示为:4K;
③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离子,故两个铝离子表示为:2Al3+;
④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故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⑤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表示为:H2O;
⑥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C、O;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填Na+、Cl-;
(2)
①根据A图,左上角的数字表示钛的原子序数,故钛的原子序数为22;
②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故10=2+X,解得X=8;
③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C、D的质子数相等,故C、D为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是稳定结构,故C、D、E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CE;
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故选E;
(3)
混合物中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有:①②④;纯净物只含一种物质,有③⑤;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⑤;化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有③。
30.(2022·湖南长沙·九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图示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1、图2的本质区别________。
(2)由图2、图3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
(3)图2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图3中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答案】(1)图1的变化过程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图2的变化过程中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原子
(3)混合物
(4)分子
【解析】(1)
图1的变化过程是分子间隔变小,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图2的变化过程中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由图2、图3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
(3)
图2中反应后容器内含有氧分子、氢分子,所以容器内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4)
图3中反应前、后的物质是氢分子、氧分子,它们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1.(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B中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用什么检验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水是由______构成。还可以说明该反应还说明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写出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2)C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______,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原因是是______。某同学想检验自家的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在实验室中要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若加入后发现烧杯中泡沫丰富,则说明该井水是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
(3)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4)用下列序号填空:A、自来水;B、二氧化碳;C、空气;D、冰水混合物;E、金刚石;F、铁粉;G、液氧,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答案】(1) 化学 氧气##O2 带火星的小木条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分子 分子 原子
(2) 过滤 不是 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或难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肥皂水 蒸馏 软水 煮沸##加热煮沸
(3) C D AB
(4) AC BDEFG BD EFG
【解析】(1)
实验3为电解水的实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的为氢气,故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氧气(O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通过本实验还可以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电解水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
(2)
C装置水的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水中不溶性杂质,经过过滤后的水,只是除去了不溶性杂质,所以仍然不是纯水;检验是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然后振荡,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得为硬水;将硬水软化时,在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在家庭中常用煮沸的方法;
(3)
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它由多种不微粒构成,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由同种微粒构成,并且只含一种原子,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由同种微粒构成,并且含有多种原子。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C,表示单质的是D,表示化合物的是AB;
(4)
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自来水、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金刚石、铁粉、液氧属于纯净物,其中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而金刚石、铁粉、液氧属于单质。
32.(2021·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2)此装置中a管产生的气体名称是_________,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
(3)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
【答案】(1) 分解
(2) 氢气 2∶1
(3)增强导电性
【分析】电解水时,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1)电解水实验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其符号表达式为,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物质,所以是分解反应;故①②分解
(2)此装置中a管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a管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得到氢气和氧气袋体积比为2:1;故填:①氢气;②2:1
(3)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故填:增强导电性。
故答案为:(1)①②分解(2)①氢气;②2:1(3)增强导电性
【点睛】纯净水几乎不导电,可以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的方法增强水的导电性。
33.(2021·广东·揭阳市揭东区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
(2)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a是___________(填名称),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a点燃前要_______________;水中可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2∶1
(2) O2 氢气 验纯 增强水的导电性
(3)C
(4)水氢气+氧气。
【解析】(1)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多氧气少,所以a管中是氢气,b管中是氧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b中产生的气体少,是氧气,故填O2;
a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填氢气;
氢气不纯,点燃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该气体前要验纯;
该实验中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4)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34.(2022·江西·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水的组成,他们对水的组成展开探究:
【提出疑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作出猜想】猜想①水是由氧元素组成;
猜想②水是由氢元素组成;
猜想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设计实验】如图: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______。
(2)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
【实验验证】
(3)检验试管2产生的气体方法:______。
【实验结论】
(4)负极生成是__________________,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5)通过本实验再次说明了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反应前后______的种类是不变的。
【答案】(1)气泡
(2)1:2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中,若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 氢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 氢气+氧气
(5) 分子 原子##元素
【分析】熟记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产物验证方法,就能轻松解决此题。
(1)
通电后,两电极上具有气泡产生。
(2)
连接正极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连接负极的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体积较大,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3)
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试管2产生的气体少为氧气,故检验试管2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2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4)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点睛】要熟记:直流电一通,正氧负氢氢二氧一,验证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氢气用燃着的木条。
35.(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管b所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
(2)若玻璃管a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6mL,则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mL。
(3)切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a尖嘴口,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证明玻璃管a中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4)电解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电解水实验的过程中是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6)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发”和“水的电解”两个变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7)电解水实验中,为了_____,可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实验过程中硫酸不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剩下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发生改变的是_____。
A.水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8)实验结束后发现产生氧气体积:氢气体积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
(9)该实验能产生氢气,但实验室通常不用该方法制取氢气,原因是_____。
(10)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理论依据是_____。
【答案】(1)正
(2)8
(3) 产生淡蓝色火焰 H2
(4) 2H2O2H2↑+O2↑ 分解反应
(5) 电 化学
(6)前者水分子没有改变,后者水分子发生改变
(7) 增强水的导电性 ACD
(8)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9)耗能大(答案合理即可)
(10)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或质量守恒定律等合理答案)
【解析】(1)
水电解中,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氢气体积为氧气体积的2倍,故玻璃管b所连接的是电源的正极;
(2)
若玻璃管a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6mL,该气体是氢气,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8mL;
(3)
a管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氢气有可燃性,氢气燃烧有淡蓝色火焰,氢气的化学式是H2;
(4)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则是分解反应;
(5)
电解水实验的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6)
水蒸发,水分子间隔增大,水分子不变,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水电解,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改变,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本质区别是:前者水分子没有改变,后者水分子发生改变;
(7)
纯净的水导电性弱,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实验过程中硫酸不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剩下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硫酸不变而水减少,故溶液的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选ACD;
(8)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故实验结束后发现产生氧气体积:氢气体积小于1:2;
(9)
水电解要消耗大量的电能,虽然该实验能产生氢气,但实验室通常不用该方法制取氢气;
(10)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4单元课题3课时练习
1.(2022·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钙、镁矿物质的水是硬水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河水可用蒸馏的方法净化 D.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 1:2
2.(2022·广西贵港·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对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过滤和吸附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B.水的三态变化,是由于水分子的能量引起的
C.水的三态变化,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019·河南洛阳·九年级期中)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电解水正负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D.有效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可减少水的污染
4.(2022·湖南湘西·中考真题)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Fe3O4 B.O3 C.HClO D.NaHCO3
5.(2022·广东·绿翠现代实验学校二模)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明矾做絮凝剂,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
B.鉴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
C.蒸馏过程需放入碎瓷片防暴沸
D.电解水过程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
6.(2022·湖南·长沙市立信中学三模)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途径是蒸馏 B.硬水通过煮沸可降低硬度
C.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D.水电解过程,与电源正极连接的一端产生氢气
7.(2021·陕西·铜川市第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碳燃烧的产物是氧化物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8.(2022·山东·聊城市水城慧德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推理归纳”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不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原子中不一定含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D.化学变化通常会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等现象,所以有这些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9.(2022·广西贵港·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图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A.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10.(2021·江苏·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2021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高光谱观测卫星,使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又一次得以展示。发射用的火箭用的是液氢和液氧,下列与此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发射时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等 B.液氢和液氧都是混合物
C.在发射时利用的液氧的助燃性 D.液氧与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11.(2022·重庆市璧山中学校九年级期末)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的原子一定属于金属元素
12.(2021·北京顺义·九年级期中)关于如图所示的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1中气体能燃烧 B.试管2连接的电池正极一端
C.试管1和试管2中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D.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3.(2022·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体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以下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洁净的空气、二氧化碳、液态氧 B.石油、煤、天然气
C.冰水共存物、食盐水、氧气 D.氧化镁、酒精、水银
14.(2022·山东·临清民族实验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②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③用滤纸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④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分子;
⑥用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⑦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
⑧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部分不溶性杂质和异味、色素等。
A.①②③⑧ B.⑤②①④ C.①②⑦⑨ D.⑥④⑤③
15.(2017·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期中)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B.木炭、活性炭可用于净化空气,所以碳单质都能净化空气
C.二氧化锰能催化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所以二氧化锰能催化所有物质的分解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验纯
16.(2022·湖北·汉川市官备塘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钠离子、镁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所以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H2O和H2O2的分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17.(2022·湖北恩施·二模)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
A.生成物一定是氧化物
B.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8.(2021·山东威海·八年级期中)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19.(2020·河南洛阳·九年级期末)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物均为单质
C.反应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比为2:3
20.(2022·河南·巩义市教育科研培训中心一模)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应其对应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B. 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C. 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瓶内压强的变化
D. 电解水一定质量的水
21.(2022·陕西·榆林市第十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请选择序号填空: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1)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______。
(2)氧气不易溶于水______。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______。
(4)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体______。
22.(2018·湖南·炎陵县教研室九年级期末)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废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_(填“分子”、“原子”、“元素”或“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A.自来水 B.冰水混合物 C.矿泉水 D.蓝墨水
(3)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4)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排放的废水,农业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请简述从生活上如何防治水体污染_________。
23.(2021·山东济宁·九年级阶段练习)生活离不开水,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请按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试管b中的气体是_______(填名称),可以用_______验,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2)若a试管得到8mL气体则b试管得到_______mL气体
(3)水电解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反应。
24.(2022·辽宁阜新·模拟预测)如图是某物质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1)图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
(3)从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
25.(2022·黑龙江·虎林市东方红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图,实验前向水中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试管B内产生的是___________气,A、B两试管的气体体积比是___________。如果将B试管内的气体点燃,其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电解水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
26.(2022·山东·聊城市水城慧德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天宫空间站航天员生存所需的氧气主要通过电解水获得。请回答: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a管所连电源的__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用______________检验b处气体。
(2)图乙表示水电解的微观变化过程,其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此变化当中,水分子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不变(填微粒名称)。
(3)我们还学习了氢气的燃烧实验,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7.(2022·上海·九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BCDE
28.(2022·全国·九年级阶段练习)经过学习同学们对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利用如图验证水的组成元素
步骤一: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含少量Na2SO4)至充满管a和管b。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
步骤二:检验管中气体。
(1)电解水时加少量Na2SO4的目的是_______。
(2)电解时观察到的现象有: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正极与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
(3)用燃着的木条分别置于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若观察到______,则证明气体为氧气。
(4)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5)若要确定水中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还需要的数据是 。(填序号)
A.氢气和氧气的密度
B.氢气和氧气的沸点
C.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
29.(2022·河北·涉县索堡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填空。
(1)用化学符号表示下列意义: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
②4个钾原子________。
③两个铝离子________。
④画出钠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⑤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
⑥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
(2)下面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钛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②B中粒子若为原子,则X= ______。
③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字母,下同),C、D、E中具有稳定结构的是_____。
④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填字母)。
(3)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①可乐、②泥浆、③二氧化碳、④酱油、⑤铜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_。
30.(2022·湖南长沙·九年级单元测试)下列图示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1、图2的本质区别________。
(2)由图2、图3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
(3)图2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图3中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31.(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B中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用什么检验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水是由______构成。还可以说明该反应还说明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写出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
(2)C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______,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原因是是______。某同学想检验自家的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在实验室中要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若加入后发现烧杯中泡沫丰富,则说明该井水是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
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
(3)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4)用下列序号填空:A、自来水;B、二氧化碳;C、空气;D、冰水混合物;E、金刚石;F、铁粉;G、液氧,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32.(2021·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某同学在做电解水实验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2)此装置中a管产生的气体名称是_________,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
(3)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
33.(2021·广东·揭阳市揭东区教育局教研室九年级期中)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观察:如图所示,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___。
(2)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气体a是___________(填名称),被誉为“最清洁的燃料”,a点燃前要_______________;水中可加入氢氧化钠是为了:_______________。
(3)从微观上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4.(2022·江西·九年级单元测试)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水的组成,他们对水的组成展开探究:
【提出疑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作出猜想】猜想①水是由氧元素组成;
猜想②水是由氢元素组成;
猜想③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设计实验】如图: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______。
(2)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
【实验验证】
(3)检验试管2产生的气体方法:______。
【实验结论】
(4)负极生成是__________________,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5)通过本实验再次说明了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反应前后______的种类是不变的。
35.(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管b所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_(填“正”或“负”)极。
(2)若玻璃管a中产生的气体体积为16mL,则玻璃管b中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_____mL。
(3)切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玻璃管a尖嘴口,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证明玻璃管a中的气体是_____(填化学式)。
(4)电解水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电解水实验的过程中是将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
(6)从微观角度分析,“水蒸发”和“水的电解”两个变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7)电解水实验中,为了_____,可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实验过程中硫酸不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剩下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发生改变的是_____。
A.水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
(8)实验结束后发现产生氧气体积:氢气体积小于1:2,其原因可能是_____。
(9)该实验能产生氢气,但实验室通常不用该方法制取氢气,原因是_____。
(10)用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组成,理论依据是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