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六年级上册 2.1我们的地球模型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13 18:1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你知道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吗?
聚 焦
关于地球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探 索
科学家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会根据观测的数据或假设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据新的数据,不断地加以修正。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制作模型的过程:
1.观察特征 2.选择材料
3.制作模型 4.模型解释
2.1 我们的地球模型
地球结构模型
地球海陆分布模型
地球自转模型
地球三个结构中,地壳最薄,且横向变化大,各处厚度不一,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1)地球内部结构
了解特征
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
地核(平均半径约3500千米)
地壳(厚度约17千米)
2.选择材料
实验器材:三种颜色的橡皮泥
3.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温馨提醒:
1.用小刀,剖出切面。
2.参考教科书上的数据。
4.解释我们的模型
地幔
地核
地壳
研讨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约71%;陆地约29%,
(2)地球海陆分布情况
1.观察特征
实验器材:泡沫球(或塑料球)、彩笔 或 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3.制作模型
2.选择材料
4.模型解释
海洋
陆地
研讨
地轴,
又称地球自转轴,是指地球自转所绕的轴,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北极,南端与地表的交点是南极。
(3)地球在自转
实验器材:橙子、勺子、吸管、小刀
2.选择材料
3.制作自转模型
4.解释我们的模型
地轴
赤道
研讨
对比不同的模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模型的相同之处:都能表达某一类的地球知识,
都有地球的基本特征,都能用于科学研究。
模型的不同之处:所表达的地球知识不同,
制作方法不同,解释的自然现象不同。
拓 展
观察常用的地球仪,说说我们可以从这个模型上获得哪些知识?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纬线:与赤道平行
北极
南极
地轴
赤道
研讨
我们的地球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
既可以是工艺方向的改进意见,也可以是依据数据的准确性而提出的改进意见,还可以是美观、功能、品质等方面的意见。
用胶带把两个橘皮固定
涂色再均匀些
模型是研究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常用工具。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球的表面分布着陆地与海洋;地球仪是最常见的地球模型,地球仪能转动,因为地球在自转。
课堂总结
地壳
地幔
地核
17
2900
3500
海洋
陆地
模型
经线
纬线
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