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课时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课时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21 13:45: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课时练习
1.(2021·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美国曾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一次袭击中、美军对伊拉克使用了石墨炸弹,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发电厂顿时陷于瘫痪,全城一片漆黑,这是由于石墨
A.质软 B.有吸附性 C.能导电 D.易燃、易爆炸
【答案】C
【详解】石墨具有导电性,能覆盖在发电厂和高压电器设备上,造成设备短路而停电。
故选:C。
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倒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干冰 D.氧气和液氧
【答案】B
【详解】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属于碳的单质,且两者的性质不同,属于不同的单质,故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是化合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也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故错误;
D.液氧是液态的氧气,与氧气是同种物质,故错误。故选B。
3.(2020·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生活中容易发生“煤气”中毒,这是因为“煤气”中含有下列哪种气体
A.二氧化碳 B.天然气 C.一氧化碳 D.液化石油气
【答案】C
【详解】由于碳在不充分燃烧时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就不能和氧气结合,一氧化碳有毒。故选C。
4.(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如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
B.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
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
D.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D
【详解】解: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所以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故B说法正确;
C、由石墨烯的结构可知,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故C说法正确。
D、石墨与石墨烯是不同种物质,因此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D不正确。
故该题选D。
5.(2020·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
【答案】C
【详解】A、由于CO是可燃性气体,实验时要先通CO排出管内空气,再点燃酒精灯,故错误;
B、a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固体有红色变为黑色,故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故正确;
D、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故错误。
故选C
6.(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
A.构成:碳原子
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C.性质:和碳的化学性质相同
D.用途:用作超轻绝缘材料,导热性材料
【答案】D
【详解】A、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石墨烯和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石墨烯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和碳的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片这一问题,则石墨烯可用作导热性材料,但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能用作超轻绝缘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2021·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2018 年 3 月,来自中国的 21 岁博士曹原由于对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连发两篇论文。石墨烯是单层的石墨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
B.石墨烯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C.石墨烯的超导性能属于物理性质
D.石墨烯易溶于水
【答案】D
【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石墨烯是单层的石墨,可知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判断石墨烯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CO2,故说法正确;
C、石墨烯的超导性不用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说法正确;
D、石墨烯是碳单质,不溶于水,故说法错误;
故选D。
8.(2021·河南许昌·九年级阶段练习)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A、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前者生成了新物质,后者没有生成新物质,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从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主要是它们中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似,都有可燃性,由于组成元素相同,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说法正确。
故选D。
9.(2020·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D
【详解】A、二氧化碳不会导致酸雨,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二氧化碳制成干冰后可用于人工降雨,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含有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
【答案】C
【详解】A、金刚石很硬最大,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物质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相符合,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用作除臭剂,物质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相符合,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用于冶金工业是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物质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相不符合,符合题意;;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由于 干冰易升华同时吸收大量的热,物质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相符合,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2·陕西·宝鸡市渭滨区教研室模拟预测)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6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含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丁的化学式为:H2O,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6:44=3:22,不符合题意;
C、甲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1·辽宁·建昌县养马甸子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A.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
C.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一氧化碳有毒,二者都是空气污染物
D.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
【答案】B
【详解】A、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错误;
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正确;
C、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
D、灼热的氧化铜不能除去二氧化碳只能除去一氧化碳,错误;
故选B。
13.(2021·重庆·九年级专题练习)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D
【详解】A、反应①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故选项说法错误;
B、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X的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项说法错误;
D、该反应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C2H4,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4.(2018·江西·南昌市心远中学九年级单元测试)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丁一定属于单质
B.该反应中, 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 8
C.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答案】B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反应后甲质量增加18g,是生成物;反应后丙质量减小34g,是反应物;反应后丁质量增加16g,是生成物;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可表示为: 。
【详解】A、根据题意,不能确定甲和丁一定是单质,故选项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8g:16g=9:8,故选项正确;
C、由上分析可知乙不一定是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不正确;
D、由上分析可知,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15.(2022·陕西·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D
【详解】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6.(2021·云南昭通·一模)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答案】D
【详解】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
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17.(2022·宁夏·平罗县教学研究室(平罗县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期末)鉴别、CO、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CO、氧气,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但一氧化碳和氧气均难溶于水,通过溶解性难以鉴别三种气体,故选项错误;
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一氧化碳;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正确;
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变化的是氧气和一氧化碳,无法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8.(2018·新疆乌鲁木齐·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 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 → 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 → 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答案】C
【详解】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C、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CO2H2CO3”的反应不能用酚酞试剂验证,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19.(2022·四川省简阳中学九年级竞赛)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在关闭气路时,瓶底总会有盐酸和大理石接触,反应继续进行, 气体沿长颈漏斗跑出,因此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①错误;②可以通过上下移动干燥管,控制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分离与接触,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故②正确;③在关闭止水夹时,气体会使试管内的气压增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故③错误;④用的是U形管,管内有玻璃珠,石灰石放在玻璃珠上,打开开关,酸液浸没石灰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不用时关闭开关,内外产生压强差,反应停止,从而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和稀盐酸(主要成分HCl),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要想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就要控制二者的接触与分离。
20.(2018·江西·中考真题)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D
【详解】A、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氧分子,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错误;C、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错误;D、含碳燃料燃烧、呼吸作用等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正确。故选D。
21.(2018·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答案】B
【详解】A. 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B.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C.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④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D.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正确。故选B。
22.(2018·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故选B。
23.(2019·河南商丘·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碳单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不相符的是(  )
A.焦炭用于炼铁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比玻璃高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D
【详解】A、焦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故选项说法正确;B、金刚石硬度比玻璃高,可用于切割玻璃,故选项说法正确;C、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故选项说法正确;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2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所示,以具体物质为例,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2:1:2 化合反应
【详解】(1)根据微观模拟图,反应前有2个分子,反应后有1个分子,说明只有1个分子参加反应;则反应中、、三种分子个数比为2:1:2;因此反应中、、三种分子个数比为2:1:2;
(2)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3)从微量,可推知,这2种元素能形成AB和AB2形式的化合物,如CO,CO2符合要求。且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转化为二氧化碳。符合图示要求。故可填(其他合理也可)。
【点睛】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5.(2020·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以 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 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 CO2和 H2转化为 A 或 B 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从图示可以更加直观看出 1 个 CO2分子比 1 个 CO 分子多了__________。“结构决定性质”,请你举一例子说明它们在某方面上化学性质的不同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由 CO2和 H2反应生成 A 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对环境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
【答案】 C6H6 1个氧原子 CO有毒,CO2没毒;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 减缓温室效应;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分析】由反应原理图可知,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四氧化三铁催化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II作用下,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C4H10。
【详解】(1)由反应原理图可知,B的一个分子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B 的化学式是C6H6。
(2)从图示可以更加直观看出 1 个 CO2分子比 1 个 CO 分子多了1个氧原子。“结构决定性质”,一氧化碳有毒,可以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某方面上化学性质的不同点是CO有毒,CO2没毒;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四氧化三铁催化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四氧化三铁催化作用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水,在催化剂II作用下,一氧化碳和氢气生成C4H10。故由 CO2 和 H2反应生成 A 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5)由反应原理图可知,反应物含有二氧化碳,生成物不含二氧化碳,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对环境的重要意义是减缓温室效应;减少化石能源使用。
26.(2021·福建龙岩·九年级期末)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角度: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色,①④变红色,且④比①先变红,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角度: Al – 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对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
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D多砍伐森林中的树木
【答案】 密度大于空气、能与水反应 BD
【详解】(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CO2分子和3个H2分子反应生成1个CH3OH分子和1个X分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即X分子是水分子,微观示意图为。
(2)如图所示是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实验,从中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色,①④变红色,且④比①先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变红,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综上所述,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密度大于空气、能与水反应。
(3)由题意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有利于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A选项做法合理;
B、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CO2仍然直接排放到了空气中,不能限制其排放,B选项做法不合理;
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有利于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C选项做法合理;
D、多砍伐森林中的树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数目减少了,不利于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D选项做法不合理。
综上所述,对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BD。
27.(2019·山西省运城市运康中学校九年级期末)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_____ .
(2)C的用途之一为 _____ .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 _____ .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答案】 CaCO3 冶炼金属 化合反应 CO2+Ca(OH)2===CaCO3↓+H2O
【详解】(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因此D是氧气,E是碳酸钙;故E化学式为:CaCO3;
(2)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以做燃料和还原剂;
(3)碳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它们都属于化合反应;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2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有四种纯净物A、B、C、D其中A、B、C组成中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转化过程中部分条件和其他物质未全写出).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
(2)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A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A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若A和C是同一种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则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CO2
(2)
(3) C
(4) CO
【分析】(1)
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推出B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
(2)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若A和D是同一种物质,B能与D反应生成C,A、B、C组成中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且A能燃烧生成B,可推出A为碳,化学式为:C;
碳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若A和C是同一种物质,A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B,A能燃烧生成B,B能与D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可推出C为一氧化碳,化学式为:CO;
B与D反应为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2021·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D+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1)O2
(2)
【分析】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A、B点燃会生成D,B、C点燃会生成E,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所以D是水,A是氢气,B是氧气,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所以F是碳酸,所以A是H2,B是O2,C是CO,D是H2O,E是CO2,F是H2CO3,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1)
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氧气,故填:O2。
(2)
D+E→F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30.(2017·福建泉州·九年级期中)甲、乙、丙、丁均是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常见物质。 已知:甲、丙为化合物,且组成元素相同;乙、丁为单质,其中乙为氧气。它们相互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
(1)若丁为固体单质
①丁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常需加入 MnO2,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乙→丙”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2)若丁为气体单质
①甲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其固态时俗称干冰。
②下列有关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一种温室气体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C.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丙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答案】 C 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 2H2+O22H2O CO2 BD
【详解】(1)甲、乙、丙、丁均是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常见物质。 已知:甲、丙为化合物,且组成元素相同;乙、丁为单质,其中乙为氧气。它们相互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所以丁为碳,甲为过氧化氢。甲、丙为化合物,且组成元素相同,则丙为水,若丁为固体单质故丁的化学式是C,
②“甲→乙”常需加入 MnO2,其作用是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
③“乙→丙”的方程式:2H2+O22H2O
(2)若丁为气体单质①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甲的化学式是CO2;甲、丙为化合物,且组成元素相同;则丙为一氧化碳;
A、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一氧化碳不是,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符合题意。
故选BD。
31.(2020·四川德阳·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_ 。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 。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______ 。
(4)持续通入CO2,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 。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 _____________ 。
【答案】 分液漏斗 吸水(或干燥气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详解】(1)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用于干燥气体;
(3)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将干燥的二氧化碳通入C中,干花不变色,通入D中,湿花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持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产生白色沉淀);
(5)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32.(2021·辽宁·建昌县养马甸子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A装置制O2,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
(3)若选用B装置以KMnO4为原料制O2,则还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原因是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选用C装置收集O2,则O2从____端导管进入。
【答案】 长颈漏斗 AC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c
【分析】实验室制CO2通常是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来制取,而制O2则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加热固体高锰酸钾分解制取,一是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
【详解】(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示意图可知,A装置中的仪器a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CO2,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下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可选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C装置收集,故填:AC;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故填:CaCO3+2HCl=CaCl2+CO2↑+H2O;
A装置属于固液常温下不加热反应制取气体,在实验室制O2的反应原理中,只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符合,故填: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选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在加热固体高锰酸钾时,固体会发生飞溅,有可能进入导管而堵塞导气管,导致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顺利排出而带来危险,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即可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故填:防止高锰酸钾堵塞导气管;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O2,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
(4)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适宜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将氧气送到空气底部,由下而上排出空气,然后氧气充满集气瓶,从C装置的c导管通入氧气即可达到目的,故填:c。
【点睛】本题以CO2和O2的制取为例,考查了学生对气体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认识和理解,常规且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对相关要有准确的认识才能正确的解答。
33.(2020·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但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___________,若按该装置操作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实验室选用装置B或装置C还可以制取CO2,其反应药品是____________,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一个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试管 锥形瓶 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 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2H2O22H2O+O2↑ E或F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试管;②为锥形瓶,故填:试管;锥形瓶。
(2)试管口需低于试管底部,否则容易造成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故填: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3)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可用B做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E或F;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2H2O22H2O+O2↑;E或F;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5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
(2)该样品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提示:在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某物质质量/混合物总质量×100%)
【答案】(1)4.4
(2)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故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解析】(1)
根据图示,当稀盐酸的质量为100g时,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达到最大为4.4g,故填4.4。
(2)
详解见答案。
35.(2018·江西·南昌市心远中学九年级单元测试)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某学生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问:
稀盐酸的用量 剰余固体的质量
第1次加入5克 1.315 克
第2次加入5克 0.63 克
第3次加入5克 0.2克
第4次加入5克 0.2克
(1)2克石灰石样品中,有杂质为_____克。
(2)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将2克该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杂质不反应)能生成多少二氧化碳
【答案】(1)0.2g;(2)90%;(3)0.792g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样品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表格中第三次和第四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变,说明2克石灰石样品中含有杂质的质量为0.2g;
(2)由上分析可知:2g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2g-0.2g=1.8g,则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设2克该石灰石样品中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由上分析可知2克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碳酸钙质量是1.8g,即实际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1.8g,
答:(1)2克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为0.2g;
(2)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0%;
(3)能够生成0.792g二氧化碳。
【点睛】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表格型计算题,这种类型题目形式虽然多样,但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遇到差值求气体;二是减少的质量正好是参加反应的固体质量(或根据最终剩余固体为杂质)。本题属于第二种类型,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第一、二次稀盐酸完全反应,碳酸钙有剩余(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后固体减少质量为2g-1.315g=0.685g;说明稀盐酸不足,同理第二次也是稀盐酸不足);第三、四次稀盐酸有剩余,碳酸钙全部反应;本题较为简单,直接利用最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变为杂质质量,然后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36.(2020·山东泰安·三模)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1)80%(2)14.7%
【详解】(1)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25 5g=20g,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100%=80%,故填80%。
(2) 设恰好反应时,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100:73=20g:x
x=14.6g
所中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4.7%
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4.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6单元复习课时练习
1.(2021·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美国曾对伊拉克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一次袭击中、美军对伊拉克使用了石墨炸弹,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发电厂顿时陷于瘫痪,全城一片漆黑,这是由于石墨
A.质软 B.有吸附性 C.能导电 D.易燃、易爆炸
2.(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倒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干冰 D.氧气和液氧
3.(2020·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生活中容易发生“煤气”中毒,这是因为“煤气”中含有下列哪种气体
A.二氧化碳 B.天然气 C.一氧化碳 D.液化石油气
4.(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石墨烯可用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剥离制得。它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如图),图中每一个小球代表一个碳原子。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关于石墨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
B.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
C.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
D.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物理变化
5.(2020·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模拟工业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后通CO
B.充分加热,a处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b处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的CO2
D.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的CO
6.(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5G时代,芯片运行速度提升,会带来散热问题。高性能石墨烯复合材料散热片可以很好的解决芯这一问题。关于石墨烯以下说法不正确是(  )
A.构成:碳原子
B.结构:微粒排列方式不同于金刚石
C.性质:和碳的化学性质相同
D.用途:用作超轻绝缘材料,导热性材料
7.(2021·宁夏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2018 年 3 月,来自中国的 21 岁博士曹原由于对石墨烯超导的重大发现,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连发两篇论文。石墨烯是单层的石墨片,是目前世界上人工制得的最薄的材料。下列关于石墨烯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碳单质
B.石墨烯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C.石墨烯的超导性能属于物理性质
D.石墨烯易溶于水
8.(2021·河南许昌·九年级阶段练习)金刚石、石墨、木炭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的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黑色固体
B.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9.(2020·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比较,完全正确的是
A.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
B.性质: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0.(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碳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相符合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刻画玻璃:金刚石的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升华时吸热
11.(2022·陕西·宝鸡市渭滨区教研室模拟预测)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H2O2 B.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 3∶1
C.甲是单质,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2.(2021·辽宁·建昌县养马甸子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A.用墨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B.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不同
C.二氧化碳过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一氧化碳有毒,二者都是空气污染物
D.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
13.(2021·重庆·九年级专题练习)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可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14.(2018·江西·南昌市心远中学九年级单元测试)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丁一定属于单质
B.该反应中, 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 8
C.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5.(2022·陕西·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16.(2021·云南昭通·一模)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17.(2022·宁夏·平罗县教学研究室(平罗县教师发展中心)九年级期末)鉴别、CO、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18.(2018·新疆乌鲁木齐·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图(图中“→” 表示转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C → 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 → 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 → 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 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19.(2022·四川省简阳中学九年级竞赛)下列四个装置都能制取二氧化碳,其中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0.(2018·江西·中考真题)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都是由分子构成,且都含有氧分子
B.性质:常温下均为气体,且都易溶于水
C.用途:氧气可用作燃料,二氧化碳可用作化工原料
D.转化:在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21.(2018·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22.(2018·山东威海·中考真题)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3.(2019·河南商丘·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碳单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不相符的是(  )
A.焦炭用于炼铁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比玻璃高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
2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下面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间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所示,以具体物质为例,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5.(2020·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以 CO2为碳源,与电解水产生的 H2经催化可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有机物,此方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化学家使用特殊的催化剂实现了 CO2和 H2转化为 A 或 B 等有机物,反应原理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从图示可以更加直观看出 1 个 CO2分子比 1 个 CO 分子多了__________。“结构决定性质”,请你举一例子说明它们在某方面上化学性质的不同______________。
(3)在催化剂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由 CO2和 H2反应生成 A 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5)该反应工业化生产后对环境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
26.(2021·福建龙岩·九年级期末)化学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
(1)微观角度: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CO2和H2转化为甲醇(CH3OH)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碳原子, 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画出X分子的微观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质角度: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②③不变色,①④变红色,且④比①先变红,由此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应用角度: Al – 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CO2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对限制CO2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制定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国际规定
B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含CO2的废气
C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
D多砍伐森林中的树木
27.(2019·山西省运城市运康中学校九年级期末)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D是能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甲所示.“﹣”表示相互间能反应,“→”表示能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图乙表示的是A、C的相关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 _____ .
(2)C的用途之一为 _____ .
(3)①②③三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可能为 _____ .
(4)A→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
28.(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有四种纯净物A、B、C、D其中A、B、C组成中均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转化过程中部分条件和其他物质未全写出).B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__.
(2)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A和D是同一种物质,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A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若A和C是同一种物质,C的化学式为______,则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9.(2021·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1)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2)D+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0.(2017·福建泉州·九年级期中)甲、乙、丙、丁均是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常见物质。 已知:甲、丙为化合物,且组成元素相同;乙、丁为单质,其中乙为氧气。它们相互间 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
(1)若丁为固体单质
①丁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
②“甲→乙”常需加入 MnO2,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乙→丙”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2)若丁为气体单质
①甲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其固态时俗称干冰。
②下列有关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丙是一种温室气体 B.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C.丙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丙易与人体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31.(2020·四川德阳·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 _______ 。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 。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______ 。
(4)持续通入CO2,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 。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 _____________ 。
32.(2021·辽宁·建昌县养马甸子初级中学九年级期末)根据下列仪器,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A装置制O2,应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____。
(3)若选用B装置以KMnO4为原料制O2,则还需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原因是___,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选用C装置收集O2,则O2从____端导管进入。
33.(2020·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但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___________,若按该装置操作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实验室选用装置B或装置C还可以制取CO2,其反应药品是____________,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一个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4.(2021·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12.5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盐酸(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g
(2)该样品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提示:在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某物质质量/混合物总质量×100%)
35.(2018·江西·南昌市心远中学九年级单元测试)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某学生想测定该样品的纯度,他取2克这种石灰石样品,把20克稀盐酸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见下表问:
稀盐酸的用量 剰余固体的质量
第1次加入5克 1.315 克
第2次加入5克 0.63 克
第3次加入5克 0.2克
第4次加入5克 0.2克
(1)2克石灰石样品中,有杂质为_____克。
(2)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
(3)将2克该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杂质不反应)能生成多少二氧化碳
36.(2020·山东泰安·三模)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保留1位小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