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7单元实验活动课时练习
1.(2022·山东省泰安东岳中学八年级期末)以下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燃烧是一种缓慢氧化反应
②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久了易自燃引发火灾
③“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④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是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⑤篝火晚会时架空木柴,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⑥“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⑤⑥ D.①②⑤
【答案】C
【详解】①燃烧是一种剧烈氧化反应,叙述错误。
②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久了易自燃引发火灾,叙述正确。
③“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移除可燃物,叙述错误。
④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是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叙述错误。
⑤篝火晚会时架空木柴,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叙述正确。
⑥“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叙述正确。
故选C。
2.(2022·云南文山·二模)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仅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B.可燃物的温度变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变低了
D.可燃物的着火点被降低了
【答案】A
【详解】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是因为对着火星轻轻一吹,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氧气。
故选A。
3.(2022·黑龙江大庆·八年级期中)下图中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莹同学用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详解】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①②通空气时,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①描述错误,②描述正确;③不通空气时,没有与空气接触,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故③描述错误,④通空气时,符合燃烧的条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故④描述正确,
故选C。
4.(2020·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和培训中心二模)根据如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实验2: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C.实验3: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A
【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生成水用干冷的烧杯,通过该实验只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此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证明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故此选项将正确;
C、铜片上的白磷可以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故此选项正确;
D、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下方的蜡烛先熄灭,上方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A。
5.(2022·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模拟预测)小高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据此请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白色小液滴,说明白磷熔点较低
B.根据实验可知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能燃烧的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C.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了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起来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或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可以实现灭火目的
【答案】C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详解】A、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白色小液滴,说明白磷熔点较低,较高温度下熔化,正确;
B、空气中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空气中白磷燃烧、空气中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铜、玻璃、水没有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正确;
C、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了是因为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所以白磷燃烧起来,错误;
D、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或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可以实现灭火目的,正确;
故选C。
6.(2021·贵州·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九年级期末)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有关的是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答案】A
【分析】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从图示看,①③烧杯里面是热水和冷水,有氧气,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②④说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详解】A、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正确;
B、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③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不正确;
C、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④中的白磷在热水中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燃烧与温度有关,不正确;
D、①中白磷在冷水中,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②中的白磷在冷水中,与氧气接触,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不正确。
故选A。
7.(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入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C.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正确;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将空气排净,再点燃酒精灯,才能验证氮气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C、实验过程②的a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会发生燃烧,故正确;
D、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故错误。
故选D。
8.(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O2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甲图可知,可以用木炭替代红磷做实验
C.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D.由乙图白磷现象可知,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C
【详解】A、由甲图可知,O2约占空气体积的21%,说法错误;
B、由甲图可知,不可以用木炭替代红磷做实验,因为碳与氧气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CO2为气体,说法错误;
C、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说法正确;
D、由乙图白磷现象可知,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还要与氧气接触,说法错误。
故选C。
9.(2022·四川四川·模拟预测)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对比可以得出燃烧只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B
【详解】A、由图片可知,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通入氧气,满足燃烧条件,白磷会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烧杯中的热水除了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外,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铜片上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燃烧,而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通过对比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0.(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小莹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能说明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的是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B
【详解】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的变量是否与空气接触,其它两个条件必须符合燃烧的条件,即有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就是说都需要在热水中。所以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和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说明燃烧与氧气有关系。选择③④。
综上所述:选择B。
11.(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答案】D
【详解】A、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白磷2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空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不符合题意;
B、白磷1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红磷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气球可以防止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通入氧气,可使白磷2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升高水温,最多只能达到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能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乒乓球是可燃物,可以燃烧,A说法不正确;
B、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B说法不正确;
C、铜片导热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滤纸碎片燃烧说出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说法不正确;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13.(2022·河南开封·二模)烧杯中盛有65℃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足够量的白磷,然后将一支有刻度的空试管垂直插入烧杯中,试管口罩住白磷,白磷立即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热水对白磷燃烧的作用是______。
(3)冷却到室温后,水进入试管约占其体积的1/5,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2)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解析】(1)
白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
(2)
白磷着火点是40℃,故66℃的热水对白磷燃烧的作用是提供热量,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
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而白磷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故试管内五分之一的氧气被白磷燃烧所消耗,所以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14.(2022·河南商丘·模拟预测)请分别说明下图两个实验中水的作用:
(1)实验一:_____________。
(2)实验二:__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高温熔融物直接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2)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解析】(1)
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铁燃烧实验加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直接落到瓶底,使瓶底炸裂;
(2)
水的作用是为铜片上物质提供热量,并使热水中白磷隔绝氧气。
15.(2020·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2中学三模)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燃烧与灭火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注: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240℃)
(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此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该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吸收热量 B.隔绝氧气 C.提供热量
【答案】(1)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没燃烧
(2)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
(4)BC
【分析】本题考查燃烧的条件。
(1)
在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热水中的氧气含量少,因此在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2)
红磷没有燃烧,说明在接触氧气的情况下,热水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3)
白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4)
热水中氧气的溶解度小,因此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同时提供温度。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结合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去分析。
16.(2022·河南·方城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一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挤压胶头滴管,使H2O2溶液滴入Y形管左侧,发现有气泡产生,观察到A处白磷不燃烧,B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气泡与白磷接触一段时间后,白磷才燃烧。
(1)写出Y形管左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对比A、B两处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______。
【答案】(1)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
【解析】(1)
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是:;
(2)
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A、B两处白磷都不燃烧;一段时间后,A处白磷不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处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与氧气接触。
17.(2022·河南商丘·二模)某化学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罩上仪器a的优点是______。
(2)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答案】(1)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1)
罩住白磷燃烧的目的是防止生成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
(2)
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发生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8.(2022·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体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水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我们用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①a图中水是反应物,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b图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③c图中说明氢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
④d实验中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1)过滤
(2) 肥皂水 煮沸
(3) CO2+H2O=H2CO3 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或O2) 难溶于水 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1)
纱网是将不溶物与液体分离,利用了过滤的原理;
(2)
常用肥皂水来鉴别软水与硬水,方法为在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产生较多泡沫则为软水,若产生较少泡沫则为硬水;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式来将硬水软化;
(3)
①a中石灰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H2O=H2CO3;
②b中的热水为燃烧提供热量,也使水中的白磷隔绝了空气(或氧气);
③c中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④d中铁丝燃烧能产生高温的熔化物,为了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炸裂瓶底,故预先在瓶底放少量的水。
19.(2022·山东·招远市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末)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共答两点)。
(3)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共答两点)。
(4)油类物质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油比水轻,油会浮在水面上,用水灭火还会增大油与______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答案】(1)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 水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能隔绝氧气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
(4)空气中的氧气
【解析】(1)因为温度是30℃,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因此不能燃烧;
(2)水能灭火,是因为水可以降低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在着火点以下,同时水可以隔绝氧气和可燃物的接触;
(3)白磷和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因此可以燃烧;
(4)水的密度小于油,用水灭火油会浮在水的表面,会增大油和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
20.(2021·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根据燃烧条件的实验完成下列内容:
(1)________;
(2)________;
(3)根据________的现象对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答案】(1)发光,放热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解析】(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故燃烧一定会发生的现象是:发光,放热;
(2)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如图所示,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3)如图所示,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填: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21.(2019·江苏·涟水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水能够吸收有毒的______。
(2)由实验二可知,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3)在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实验四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二氧化硫##SO2
(2)C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再平衡
【解析】(1)实验一中硫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且二氧化硫能够溶于水,则在实验一中,水能够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故填二氧化硫。
(2)实验二中观察到低层的蜡烛先熄灭,高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最终蜡烛都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C。
(3)红磷与白磷都是可燃物,在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的温度相同,结果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铜片的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进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实验四中,过氧化氢在锥形瓶中反应生成氧气,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再平衡,故填生成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天平不再平衡。
22.(2022·青海·模拟预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将_______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比较氧气含量多少;
(2)B实验中,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观察现象。生活中通过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C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答案】(1)燃着的小木条
(2) 肥皂水 煮沸
(3)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解析】(1)
A实验中,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比较氧气含量多少;哪个先熄灭哪个集气瓶内所含氧气较少;
(2)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肥皂水,B实验中,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观察现象,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天然水加热煮沸时,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水的硬度降低。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
C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是因为在达到白磷着火点的同时,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虽然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3.(2022·山东东营·八年级期末)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但燃烧控制不当会引起火灾。
(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2)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其灭火的原理:______。
②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1)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提供热量 隔绝氧气
(2) 隔绝了氧气 AB##BA
【解析】(1)
①实验中白磷与红磷都在铜片上方,且都与氧气接触,观察到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
②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则对比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根据上述的实验可知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燃烧的热量及隔绝氧气;
(2)
①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可以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
②A、灭火器中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出时迅速汽化,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故选项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则灭火时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二氧化碳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效果,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不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
24.(2022·湖北省麻城市华英学校二模)依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甲乙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组合。
(2)丙中垂直放置的玻璃管内,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球,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棉球。通入干燥的CO2后,___________(填“a”、“b”、“c”或“d”)处的棉球先变红。
(3)丁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BC##CB
(2)d
(3)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
【解析】(1)
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应选择甲中的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不易溶于水,所以要收集纯净的气体,应该选择乙中的排水法装置,所以装置为BC。
(2)
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球,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棉球。通入干燥的CO2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生成碳酸,所以d处的棉球先变红。
(3)
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唯一的变量为氧气,所以丁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氧气的现象是:热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
25.(2022·重庆梁平·九年级期末)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用装置A分解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制取氧气,试管内的固体应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备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C装置制备和收集满H2。
(4)装置D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答案】(1) KMnO4 2KMnO4K2MnO4+MnO2+O2↑
(2)CaCO3+2HCl=CaCl2+H2O+CO2↑
(3)不能
(4)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解析】(1)
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氧气,高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MnO4,故填KMnO4;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MnO4K2MnO4+MnO2+O2↑。
(2)
由图可知,B装置为固液常温发生装置,选择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大理石或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图中装置属于密闭装置,导致试管中的空气不能顺利排出,可能会使得试管中的压强增大,导致试管炸裂,所以利用C装置不能制备和收集满H2,故填不能。
(4)
装置D通氧气前,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能够燃烧,该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故填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
26.(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_?(答一点)
(2)通过什么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________?
(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该条件达到灭火目的实例____________。(答一点)
【答案】(1)减少生成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合理即可)
(2)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而试管内的红磷不燃烧
(3)木材着火用水浇灭(合理即可)
【解析】(1)
该实验是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2)
在实验中发现,烧杯的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试管中的白磷发生了燃烧,就可以证明了燃烧需要氧气;而试管中的红磷没有发生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隔绝氧气可以灭火,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也可以灭火,如木材着火用水浇灭;隔离可燃物也可以灭火,如做饭结束后,关闭燃气阀门等。
27.(2022·山东青岛·八年级期中)如图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提示】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60℃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
(3)图三是将两只分别盛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放入60℃的热水中,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图三和图四的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对比图三和图四两套装置,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有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3)左侧试管中白磷燃烧,右侧试管中红磷不燃烧,
(4)4P+5O2 2P2O5
(5) 图四 装置密闭,防止白烟污染环境
【分析】本题考查探究燃烧的条件。
(1)
小木条为可燃物,玻璃不具有可燃性,小木条可以燃烧而玻璃块不能燃烧,对比实验可知燃烧需要可燃物;
(2)
蜡烛燃烧消耗了烧杯中的氧气,蜡烛逐渐熄灭,对比分析可知蜡烛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
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且都与氧气接触,放在热水中,观察到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对比实验得出结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
白磷与氧气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P+5O2 2P2O5;
(5)
白磷燃烧的产物五氧化二磷颗粒能污染空气,图四中的装置为密闭装置可以阻止燃烧产生的白烟进去空气,故图四更加合理。
28.(2022·安徽安徽·二模)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D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B和C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D装置中,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形管中【已知: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一会儿,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分析脱脂棉燃烧的两条原因:________。
【答案】(1)分液漏斗
(2) 2KMnO4K2MnO4+MnO2+O2↑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脱脂棉具有可燃性,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氧气能与脱脂棉接触,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产生的热量使脱脂棉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1)
根据图示可以辨认出a为分液漏斗;
(2)
A装置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合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与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C装置可以通过挤压下端的软塑料管使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接触,反应开始,松开软塑料管,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故C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
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产生的氧气可以做助燃剂,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为放热反应,提供热量使脱脂棉温度达到着火点,脱脂棉具有可燃性,脱脂棉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满足燃烧三要素,故脱脂棉能燃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7单元实验活动课时练习
1.(2022·山东省泰安东岳中学八年级期末)以下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燃烧是一种缓慢氧化反应
②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时间久了易自燃引发火灾
③“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④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是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⑤篝火晚会时架空木柴,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⑥“钻木取火”的原理是提高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②⑤⑥ D.①②⑤
2.(2022·云南文山·二模)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仅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B.可燃物的温度变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变低了
D.可燃物的着火点被降低了
3.(2022·黑龙江大庆·八年级期中)下图中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莹同学用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2020·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教育科学研究和培训中心二模)根据如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实验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实验2: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
C.实验3: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2022·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模拟预测)小高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据此请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白色小液滴,说明白磷熔点较低
B.根据实验可知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能燃烧的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C.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了是因为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起来
D.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环境温度降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或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可以实现灭火目的
6.(2021·贵州·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九年级期末)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有关的是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7.(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入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C.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8.(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甲图可知,O2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由甲图可知,可以用木炭替代红磷做实验
C.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D.由乙图白磷现象可知,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9.(2022·四川四川·模拟预测)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通过铜片上白磷和红磷对比可以得出燃烧只需要达到着火点
10.(2019·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图中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小莹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能说明燃烧与氧气的关系的是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11.(2022·四川绵阳·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1燃烧而白磷2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B.白磷1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气球的作用是防止燃烧产生的P2O5污染空气
D.通氧气可使白磷2燃烧,升高水温可使红磷燃烧
12.(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13.(2022·河南开封·二模)烧杯中盛有65℃的热水,杯底放有一小粒足够量的白磷,然后将一支有刻度的空试管垂直插入烧杯中,试管口罩住白磷,白磷立即燃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热水对白磷燃烧的作用是______。
(3)冷却到室温后,水进入试管约占其体积的1/5,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14.(2022·河南商丘·模拟预测)请分别说明下图两个实验中水的作用:
(1)实验一:_____________。
(2)实验二:_____________。
15.(2020·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32中学三模)对火的认识和利用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对燃烧与灭火开展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注: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240℃)
(1)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
(2)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3)此实验中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该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吸收热量 B.隔绝氧气 C.提供热量
16.(2022·河南·方城县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一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挤压胶头滴管,使H2O2溶液滴入Y形管左侧,发现有气泡产生,观察到A处白磷不燃烧,B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气泡与白磷接触一段时间后,白磷才燃烧。
(1)写出Y形管左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对比A、B两处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______。
17.(2022·河南商丘·二模)某化学老师在《燃烧的条件》教学中,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如图所示,在铜片上罩了仪器a,请回答:
(1)罩上仪器a的优点是______。
(2)对照①和③能够获得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18.(2022·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教体局教研室九年级期末)水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
(2)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我们用__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
①a图中水是反应物,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b图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③c图中说明氢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
④d实验中集气瓶底加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19.(2022·山东·招远市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末)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共答两点)。
(3)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共答两点)。
(4)油类物质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油比水轻,油会浮在水面上,用水灭火还会增大油与______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旺。
20.(2021·吉林市丰满区教师进修学校九年级期末)根据燃烧条件的实验完成下列内容:
(1)________;
(2)________;
(3)根据________的现象对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1.(2019·江苏·涟水县教学研究室九年级期中)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水能够吸收有毒的______。
(2)由实验二可知,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
①不能燃烧 ②不能支持燃烧 ③还原性 ④密度比空气大 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3)在实验三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由此能够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4)实验四是某同学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
22.(2022·青海·模拟预测)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将_______分别插入两个集气瓶中,比较氧气含量多少;
(2)B实验中,若要区分硬水和软水,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观察现象。生活中通过_______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C实验中,铜片上白磷燃烧,水中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23.(2022·山东东营·八年级期末)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但燃烧控制不当会引起火灾。
(1)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和______。
(2)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其灭火的原理:______。
②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4.(2022·湖北省麻城市华英学校二模)依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甲乙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组合。
(2)丙中垂直放置的玻璃管内,a、d为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湿润棉球,b、c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干燥棉球。通入干燥的CO2后,___________(填“a”、“b”、“c”或“d”)处的棉球先变红。
(3)丁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接触氧气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5.(2022·重庆梁平·九年级期末)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用装置A分解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制取氧气,试管内的固体应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备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C装置制备和收集满H2。
(4)装置D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26.(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围绕探究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优点是什么___________?(答一点)
(2)通过什么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________?
(3)请列举出通过破坏该条件达到灭火目的实例____________。(答一点)
27.(2022·山东青岛·八年级期中)如图为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信息提示】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60℃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
(3)图三是将两只分别盛有白磷和红磷的试管放入60℃的热水中,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时,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图三和图四的实验目的是相同的,对比图三和图四两套装置,你认为更合理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8.(2022·安徽安徽·二模)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制备常见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D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B和C装置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3)D装置中,将少量稀盐酸滴加到盛有碳酸钙的U形管中【已知: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一会儿,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分析脱脂棉燃烧的两条原因: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