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自我检测(10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自我检测(10月)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3 21:1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郓城县中高一年级自我检测语文学科试题
共100分,90分钟
请认真答题,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6分)
灯  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 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在这个小岛上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爱上了这座小岛。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闲暇时,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周三、周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周四、周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翻倒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 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了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首长询问“谁能爬山”“谁会游泳”,父亲连用两个具有方言特色的“没啥说的”来回答首长的问话,这突出了父亲的积极与自信。
B.排长说“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而“活着的东西”就是海鸟、海龟、螃蟹,暗示了父亲在岛上的孤单、寂寞。
C.父亲作为一名海军战士,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技能,来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守护灯塔40年,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
D.小说写父亲临终前“眼角却淌下泪水”,这既是因为父亲对母亲理解他并安排海葬而倍感欣慰,也饱含着父亲对母亲几十年来对自己不离不弃、相爱又相知的无限感激之情。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在叙写普通人的平凡事时,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
B.小说构思巧妙,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热爱大海,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C.本文情节并不曲折,但以“灯塔”为中心谋篇布局,使情节紧凑集中,小说的高潮部分是写父母在暴风雨的夜里守护航灯。
D.本文语言质朴无华而雄浑大气,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等多种方法来塑造父亲的光辉形象。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4分)
4.《灯塔》这篇小说在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全国小小说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请从主旨的角度阐述该小说荣获一等奖的理由。(6分)
二 古诗文阅读(共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0分)
范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进士甲科。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也。”竟不复出其稿。时有相章惇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注]”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愿陛下留听。”帝首肯再三,乃退。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选自《宋史·范祖禹传》,有删改)
【注】 内作色荒,外作禽荒:语出《尚书·五子之歌》,意为“在宫里贪恋美色,外出贪图游猎”。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
B.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
C.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
D.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甲科,宋朝前期的甲科、乙科都是指考中进士,且甲科优于乙科。
B.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夫的死为“薨”,称帝王或王后的死为“崩”。
C.缗钱,指成串的铜钱,汉代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D.实录,文中指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专记某皇帝在位时的大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范祖禹幼年勤学,与名人为友。幼年父亲去世,每逢佳节,他悲伤痛苦,内心容不得别人,闭门读书,从不参与、关心人事纷争。
B.范祖禹淡泊仕途,不事进取。他跟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多年不进取官职。书编成后,司马光推荐他担任秘书省正字。
C.范祖禹文采突出,受人称赞。宣仁太后去世,范祖禹与苏轼约好一起写奏章上奏,苏轼看到范祖禹的奏文后,极力赞颂,最终没有拿出自己的奏稿。
D.范祖禹忠于职分,为官恭谨。他为皇帝讲授《尚书》时,有一次讲到关键处,他拱手诵读两遍,要皇帝留心听,直到皇帝再三点头才退下。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分)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分)
9.为什么范祖禹会申请外调?结果怎样?(3分)
(二)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完成下面各题。(共9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0、对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11.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修辞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共21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20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这两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
(2)《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6)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8)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荀子·劝学》中,用雕刻从正面设喻,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的句子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每项3分)
13、下列课文标题按短语结构分类,不含偏正结构的一组是(3分)(  )
①《小石潭记》②《同志的信任》③《回忆我的母亲》④《人民英难永垂不朽》⑤《中国石拱桥》⑥《竞选州长》⑦《范进中举》⑧《济南的冬天》
A ③④⑥⑦ B ①③⑥⑦ C ①④⑥⑦⑧ D ②⑦⑥⑧
14、下面各组短语的结构方式全是并列关系的一组是 (3分)(  )
A 音容笑貌 舆论鼎沸 变化无穷 虚张声势
B 晴天霹雳 节衣缩食 前程万里 襟怀坦白
C 张灯结彩 十全十美 轻描淡写 姹紫嫣红
D 五彩斑斓 任劳任怨 不屑置辩 好意难却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但他却百般抵赖,拒不承担由于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致使大桥护栏被撞毁的损失。
B.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技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C.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 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D.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见义勇为的英雄的报告,都被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深深感染了。
六、写作(25分)
1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一个人才严重流失的局面。从1978年开始,我国走出国门的高端人才已达150万,回来的不到 50万。清华、北大几乎成为了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培训班,美国《科学》杂志把中国称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再来读这首《短歌行》,你有何感慨?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随笔,300字左右。
郓城县中高一年级自我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表现了父亲命运的坎坷”错。父亲学习了重要技能,并且尽职尽责地在海岛上守护灯塔40年,恰恰表现了父亲作为一名军人对祖国的忠诚。
 2.【答案】D 
【解析】语言“雄浑大气”错。本文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老兵一生坚守岗位的故事,没有大气磅礴的气势,没有雄浑开阔的意境,没有大开大合的用语,而是娓娓道来,语言质朴、简练。
3【答案】①突出了主人公形象:写坚定执着、默默奉献的母亲,从侧面突出了父亲作为一名守岛战士的执着、坚强以及对祖国的忠贞不渝。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母亲的出场能更全面地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从而突出父亲的勇于担当,进而才有后文“我”的出现。③丰富了全文主旨:母亲和父亲相互扶持,夫唱妇随,突出了小说无怨无悔忠诚于祖国的主旨。
【解析】从人物的角度来看,文中的父亲是主要人物,母亲是次要人物,由“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可知,母亲上海岛是受父亲的影响,从侧面衬托出父亲作为一名守岛战士的执着、坚强以及对祖国的忠贞不渝。从情节的角度来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是因为母亲的出现,才有了海岛上的婚礼、父母为孩子取名的趣事、父母坚守灯塔和“我”的出现等一系列的情节展开,从而展现守岛生活的艰辛,突出父亲的勇于担当。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母亲心甘情愿地陪父亲受海岛,理解、支持并追随丈夫做一个对祖国忠诚的人,“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突出了小说无怨无悔忠诚于祖国的主旨。
4.【答案】①突出了父亲对祖国的忠贞不渝、至死不悔。全文以父亲为核心人物,刻画了父亲为了祖国而勤学本领,不惧艰难困苦、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凸显了父亲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②表现了父母一辈人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与忠诚。母亲因父亲苦中作乐的坚强而坚决嫁给了他,夫妻二人同守孤岛而不悔,这表现了父母一辈人对祖国的热爱。③体现了爱国精神的绵延传承。“我”担任舰长在波斯湾护航,父辈的爱国精神是无形的灯塔,是不灭的火种,代代相传。
【解析】首先,父亲学习本领,勇于担当,坚守海岛,凸显了父亲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其次,从“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可知,父亲对母亲的影响之大,而这种夫妻将一腔热情奉献给祖国,在那个年代具有普遍性,表现了父母一辈人对祖国的无私奉献与忠诚。最后,从“我”也继承父亲衣钵,成为一名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可知,父辈的爱国精神是无形的灯塔,是不灭的火种,代代相传。小说鲜明地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荣获一等奖 。
5.解析:选D。“汹汹”是对“议论”的修饰,是指议论的程度深,两者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项;“人怀顾望”与“在位者畏惧”是并列的句子,中间应该断开,且“顾”和“望”同义,“顾望”是同义复合词,不能分开;“莫敢发言”中,“言”是“发”的宾语,其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故选D。
6.解析:选B。B.“大夫的死”错误,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大夫之死称“卒”。故选B。
7.解析:选A。A.“他悲伤痛苦,内心容不得别人”理解错误,原文“惨怛若无所容”的意思是“他就悲痛忧伤得好像无处容身”。故选A。
8.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并且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何必知道他是在我的前头出生呢,还是在我的后头出生呢?
9.解析:首先回答范祖禹申请外调的原因,此题答案对应的原文为“时有相章惇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准确理解并翻译归纳即可得出答案。然后回答申请外调的“结果”,经筛选可知,对应原文为“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准确理解并归纳即可。
答案:(1)当时朝廷有用章惇做宰相的意思,范祖禹竭力说章惇不可任用;他的意见不被皇帝听从,于是请求调任外地。
(2)皇上打算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任命他做陕州知州。
参考译文:
范祖禹,字淳甫。幼年时父亲去世,叔祖范镇抚养他如同自己的儿子。范祖禹自认为失去怙恃,身世孤单,每年佳节亲戚宾客集会庆贺,他就悲痛忧伤得好像无处容身,关门读书,从不参与应酬交际。到京城后和他交往的,都是当时知名的人。范镇看重他,说:“这孩子,是天下的贤士。”(范祖禹)考中进士甲科。跟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进取官职。书编成后,司马光推荐他担任秘书省正字。当时王安石在朝廷掌权,特别爱护看重他。王安国和范祖禹关系亲密,曾告诉范祖禹王安石的好意,(范祖禹)最终没有去拜见王安石。富弼退休后居住在洛阳,一向严肃刚毅,关起门来很少和人交往,唯独对待范祖禹很好;富弼病重,叫来范祖禹交给他秘密奏疏,内容大概是论述王安石误国以及新法的危害,语言极为激愤直率。富弼去世,人们都认为不能将秘密奏疏上报,范祖禹最终上报秘密奏疏。吴中发大水,皇帝下诏拿出一百万斛米粮、二十万缗钱救济。谏官说报告灾情的人造谣,请求加以查验考察。范祖禹封还谏官的奏章,说:“国家的根本,就依靠东南地区。现在一方的百姓,呼喊诉苦,奔走上诉,张口等待救助,来摆脱眼下的危急。所奏灾情虽然稍微夸大,也应当忽略不追问。如果稍加惩罚,恐怕以后不会再有人敢说了。”宣仁太后去世,朝廷内外议论纷纷,人人都在观望,做官的害怕,没有人敢说话,范祖禹怕小人趁机破坏政局,于是上奏。当初,苏轼和范祖禹约好一起上奏章评论,苏轼进谏的草稿已经写好,看见范祖禹的奏疏,就附名一同上奏,说:“您的文章,是经世之文。”最终没有再拿出自己的奏稿。当时朝廷有用章惇做宰相的意思。范祖禹竭力说章惇不可任用,他的意见不被皇帝听从,于是请求调任外地。皇上正打算重用范祖禹,但朝廷内外阻挠的人很多,于是范祖禹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担任陕州知州。谏官认为范祖禹修编《实录》诋毁诬陷朝廷,(范祖禹)被贬为贺州安置,去世,享年五十八岁。范祖禹平时小心谨慎,嘴上不说别人的过失。到了碰上事情时,就明辨是非,没有一点隐讳。曾经讲到《尚书》“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等六句时,拱手诵读两遍,退后一步说:“请陛下留心听。”皇帝再三点头同意,才退下。每当讲书的前一天晚上,他一定要端正衣服帽子,恭敬庄重如同在皇帝旁边,命令弟子侍立。他陈述古人的解释,联系当时的政事,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苏轼称他为讲官中的第一人。
10.C “小乔初嫁”是侧面描写。
11.①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瑜立于作者心中。②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瑜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③用周瑜的风流倜傥、事业有为,反衬了自己的年过半百、事业无成。
12、名句名篇默写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7)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8)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9)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10)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13、A . 14、C .15. 答案:D.(A.主谓搭配不当。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果”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B.主谓搭配不当,去掉“月光……起来”。C.动宾搭配不当,“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成“形象”。)
16.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