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导入新课
2015年2月,“汉景帝的地下王国——陕西汉阳陵文物特展”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行,包括各式人物陶俑、陶塑动物、生活器具、建筑材料、车马器具、兵器等,反映汉代生活的各个方面。
汉阳陵陶俑
秦兵马俑
试比较秦兵马俑与汉阳陵陶俑
的表情有何不同?为什么呢?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本课重点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读图文信息等理解休养生息政策,了解“文景之治”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休养生息政策的学习,认识该政策是汉初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汉初统治者善于以史为鉴的政治智慧。
3.通过对比秦始皇和汉文帝治国政策,理解关注民生的重要性。
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壹
壹·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秦的暴政
刘邦胜利
楚汉之争
推翻秦朝
秦末农民大起义
西汉建立
1
2
3
时间:
人物:
都城:
公元前202年
长安(现西安)
刘邦(汉高祖)
刘邦
1.西汉的建立:
壹·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2.汉初社会境况:
材料一:(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dàn)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材料二:“自天子不能具醇(chún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西汉刚刚建立时,是一副什么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教材P54页第二段,并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弱,残破荒凉,人口锐减,生活困苦。
原因:因为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
壹·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情景剧
面对此种情景,
如果你是汉高祖该采取哪种措施?
汉高祖:我们已经打下了天下,现在首要问题是如何坐稳天下?
大臣甲:如今天下初定,社会动荡。臣以为要加强法治,严加
管理,使天下太平。
汉高祖:是啊,维护社会秩序也是当务之急啊!
大臣乙:严刑峻法会使天下更乱,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事例啊!臣以为要推行黄老之学,给民休养生息。
(主要人物:汉高祖和大臣。场景:在大殿召见群臣)
壹·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1.西汉的建立:
反秦之弊·休养生息
贰
贰·反秦之弊·休养生息
解释
出处
“高宗中睿,休养生息。”——唐·韩愈《平淮西碑》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元气,
以达到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政策。
史料分析
材料: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
敌人愈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陆贾《新语》
据材料分析,为何要实行休养生息?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因暴政速亡的教训。
黄老之学
1.含义、目的:
贰·反秦之弊·休养生息
“农,天下之本也。……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鼓励农业
“兵皆罢归家。”
“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shù)人。”
“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还乡务农
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休养生息政策
发展生产
增加农业劳动力
减轻人民负担,提高积极性,稳定民心
增加农业劳动力
2.主要措施:
作用: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贰·反秦之弊·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盛世序曲
叁
叁·文景之治·盛世序曲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一死,大臣迎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并削弱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 。
1. 人物介绍
叁·文景之治·盛世序曲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阅读并思考,材料说明了文景时期
的哪一措施?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ī chéng]
(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汉书·文帝纪第四》
材料二: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问题与思考: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P56课后活动
答:①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是国家主要财源。 ②大量土地荒芜,人民饥荒,
国库亏空。为了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2. 主要措施
叁·文景之治·盛世序曲
2. 主要措施
秦 朝
汉高祖
文帝二年
文帝十三年
景帝元年
三分
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
税一
免除
赋税
三十
税一
田赋
徭役
秦朝 : 一年数次;服徭役年龄从17岁开始
文帝景帝时期:三年一次;服徭役年龄从20岁开始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叁·文景之治·盛世序曲
2. 主要措施
材料一: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③ “以德化民”,废除严刑峻法
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割鼻子改为打三百板子,把斩去左脚改为打五百板子。
景帝:针对笞刑,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
叁·文景之治·盛世序曲
2. 主要措施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相关史事: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送千里马,
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汉文帝要求
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文帝在位23年,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
汉文帝陵墓
秦始皇帝陵
叁·文景之治·盛世序曲
3. 影响:
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史记·平准书》
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书·景帝纪》
历史上把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这种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称之为“文景之治”。
秦朝、西汉农民负担对比
比较 秦朝 西汉
赋税 上缴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文帝、景帝:三十税一
徭役 修长城、阿旁宫、骊山陵等 汉高祖:相应地减免徭役;
汉文帝:进一步减轻徭役
刑罚 死刑有十多种,有诛族、连坐 文帝、景帝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思考:秦亡汉兴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历史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分析对比
(1)秦亡原因:由于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力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原因:汉初统治者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要以人为本,节俭戒奢,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课堂小结
西汉的建立
休养生息政策
公元前202年 刘邦
措施:
措施:
“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进一步推行
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
背景:
目的:
兵罢归家、鼓励关东士兵定居关中、恢复秦末战乱前百姓的故爵田宅、释奴为民、轻徭薄赋、减免徭役及兵役
政策延续:
表现: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随堂训练
1.如图是“汉并天下”瓦当。它是为了纪念汉朝建立、统一天下而制作的。“汉”的建立者及“汉并天下”的时间分别是( )
A.刘邦、公元前3世纪晚期
B.汉文帝、公元前2世纪早期
C.项羽、公元前2世纪晚期
D.汉高祖、公元前3世纪早期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A
C
随堂训练
3.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