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易错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鸟巢(cáo) 睡眠(mián)
B.芦苇(wěi) 学霸(bà)
C.罗列(lò) 压扁(biǎn)
D.占领(zàn) 斜阳(xié)
2.现代诗《花牛歌》中“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一句是什么意思?( )
A.太阳升起来了。 B.太阳落在山后了。
C.太阳被山挡住了。 D.太阳被云遮住了。
3.错别门诊。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廷院 纳凉 菜园 密密麻麻
B.微小 静寂 篮天 半明半昧
C.船舱 摸糊 飞舞 无处不在
D.仿佛 沉睡 柔和 摇摇欲坠
4.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又倒退滑行……(动作描写)
B.阳光照亮了一张张兴奋的脸,每张脸都像一朵花。(神态描写)
C.“怎么可能呢?”我自信十足地说,“我一定要考第一名!”(语言描写)
D.我匆匆地一路小跑,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前几天爸爸刚说过,放学后要直接回家,不要到别处去玩。(动作、神态描写)
5.《繁星》中,下列不是写作者想象之景的一项( )
A.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B.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D.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6.下列语句对课文《走月亮》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走月亮的经历。
B.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在洱海边走月亮。
C.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与阿妈一起在溪边、村道、果园、田地等地方走月亮的美好经历。
D.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夜晚走月亮的经历。
7.下面句子表达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B.难道钱塘江大潮不是天下奇观吗?
C.钱塘江大潮怎么可能是天下奇观呢?
D.钱塘江大潮真是天下奇观呀!
二、填空题
8.看拼音,写词语。
(1)在家人的照料下,爷爷 zhú jiàn ( )恢复了健康。
(2)收 zhuāng jia ( )前,村道上 kēng keng wā wā( )的地方被填上了新土。
(3)果园里飘来 pú tao ( )的甜香;田地里的 dào gǔ( )也 chéng shú( )了。
9.辨字组词。
幻( ) 颗( ) 沈( ) 伦( ) 昧( ) 萤( )
幼( ) 棵( ) 沉( ) 轮( ) 味( ) 荧( )
10.填写近义词。
柔和( ) 风俗( ) 满意( )
浇灌( ) 招待( ) 装载( )
11.先将词语补充完整,说一说这些词语用在什么场面?再根据句子所描述的画面选择对应的词语填空。
( )耳欲聋 人( )鼎沸 低声( )语 响彻云( )
( )雀无声 ( )无声息 窃窃( )语 锣鼓( )天
(1)春节马上要到了,集市上人山人海,到处是卖食品、灯笼、对联等商品的摊贩,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小孩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 )
(2)母亲坐在床头抱着小弟弟,低声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软语呢喃,温柔动听。( )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作者在( )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 )之情。《花牛歌》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 )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作者( )。
(2)《繁星》紧紧围绕( )展开描写,依次写了“我”在三个( )、( )观看繁星的情景,抒发“我”由此产生的( )的感受。
(3)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 ),鱼儿( )水面,泼辣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 )。
(4)《花牛歌》作者是( ),淘气的花牛在草地里( )、( )、( )、( )。
13.品文章《走月亮》悟写法。
“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_________次,这种修辞手法是_________。这句话贯穿全文,是文章的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从“风”“小狗”中任选一个,用上下面三个词语描绘它。
霎时 顿时 忽然 过了一会儿 一会儿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词曲鉴赏
默写古诗,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鹿柴
唐王维
, 。
, 。
15.题目中“柴”的读音是_____。
16.把诗句补充完整。
17.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分的静景色。
A.清晨 B.中午 C.傍晚
18.第一,二句写林中看不见人,只能听到说话的音,突出了山林的( )。第三、四句写夕阳晖的映照,更突出了山林的( )
A.空阔 B.幽暗 C.明亮 D.寂静
19.《鹿柴》是一首写景诗,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走月亮(节选)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①是雪梨,是太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②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春天,我们种的油莱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秘低垂着头,③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坝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20.选文中有下列格式的词语,请找出来。
AABB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1.写出画横线的三个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22.把“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作者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你对“走月亮”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阅读《观潮》片段,回答问题。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5.作者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察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向我们移来”“______” “______”这几个词组可以看出来。
26.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选段中把浪潮比作( )、( )和(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景象。
27.下列句子从哪个角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请选一选。
A.写声音 B.写形状
(1)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
(2)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
28.文中与“好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 )。
参考答案:
1.B
【详解】考查了选择正确的读音,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做到选择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A.“鸟巢”的“巢”读音为cháo。
B.读音正确。
C.“罗列”的“罗”读音为luó 。
D.“占领”的“占”读音为zhàn。
2.B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就是太阳翻过西山的峰顶落到山峰的那一边去了,这里用 “偷渡”,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句子更生动,惟妙惟肖。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时光在不经意间悄悄地溜走了。
3.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A廷院——庭院
B篮天——蓝天
C摸糊——模糊
4.D
【详解】D选项是动作和心理描写
5.C
【详解】考查对想象和感受的辨别能力。
想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想象能起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能起到预见未来的作用。有意想象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的想象。有意想象中,根据观察内容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程度,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
A项,“忘记了一切,回到母亲的怀里”可见是对母亲的思念,突破时间,想象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
B项,看宾语“它”可知描述的是小动物们,听见他们的谈话就是作者想象的内容了。
C项,作者身处海上柔和的夜色里,感受着身边的寂静和岸边霓虹闪烁的梦幻,这里就是真实场景触发作者的情绪感受了。
D项,一个“觉得”就知道作者已不是一个小孩子了,只能想象在母亲的怀里香甜地睡着了。
6.C
【详解】考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走月亮》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在秋天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月亮的美好画面,文章情景交融、情谊深沉,体现了母女之间的那种温馨、甜美的亲情。
7.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ABD句子的意思是: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C.不同。意思是钱塘江大潮不是天下奇观。
8. 逐渐 庄稼 坑坑洼洼 葡萄 稻谷 成熟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这类题要先进行拼音正确拼读,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注意声调。然后写出对应的汉字,注意汉字的书写。其中“逐渐、稼、葡萄、稻、熟”笔画较多,注意笔顺。
9. 幻想 颗粒 沈阳 伦理 拾金不昧 萤火虫 幼稚 一棵树 沉默 货轮 味道 荧光屏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特点: ①笔画相同,位置不同。②字形相近,笔形不同。③字形相近,偏旁不同。④字形相近,笔画不同。⑤字形相近,读音相同。⑥字形相近,读音不同。⑦部首相同,位置不同。
幻:1.没有现实根据的;不真实的。 2.奇异地变化。
幼:1.(年纪)小;未长成(跟“老”相对)。 2.小孩儿。 3.姓。
颗:多用于颗粒状的东西。
棵:量词。用于植物。
沈:[shěn]:姓。 [chén]:同“沉”。现在通常写作沉。
沉:1.(在水里)往下落(跟“浮”相对):石~大海。星~月落,旭日东升。2.物体往下陷:地基下~。3.使降落;向下放(多用于抽象事物):~下心来。~得住气。把脸一~。4.(程度)深:~醉。~痛。睡得很~。5.分量重:箱子里装满了书,很~。6.感觉沉重(不舒服):胳膊~。头~。“沈”
伦:1.人伦。 2.条理;次序。 3.同类;同等。 4.姓。
轮:1.轮子。 2.形状像轮子的东西。 3.轮船。 4.依照次序一个接替一个(做事)。
昧:1.糊涂;不明白。 2.隐藏。 3.昏暗。 4.冒犯;冒昧。
味:1.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道。滋~。甜~儿。津津有~。2.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气~。香~儿。这种~儿很好闻。3.意味;趣味:文笔艰涩无~。这本书越读越有~儿。4.指某类菜肴、食品:腊~。美~。野~。山珍海~。5.辨别味道:体~。6.用于中药:这个方子共有七~药。
萤:指一种昆虫,也有矿物的意思。
荧:1.光亮微弱的样子。 2.眼光迷乱;疑惑。
10. 柔软 习俗 满足 灌溉 款待 运载
【详解】本题考查了近义词的判断。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找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
柔和:温和而不强烈。近义词是“温柔、轻柔”。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通行的风尚、习惯、礼仪等。近义词是风尚、民俗、民风。
满意: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近义词:惬心、舒适、合意。
浇灌:浇水灌溉。近义词:培育。
招待:对宾客或顾客表示欢迎并给以应有的待遇。近义词:招呼、宽待、接待。
装载:用运输工具载(人或物)。近义词:承载、装卸。
11. 震 声 细 霄 鸦 悄 私 喧 人声鼎沸 低声细语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补全词语以及选词填空。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低声细语:形容小声说话。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锣鼓喧天: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1)春节马上要到了,集市上人山人海,到处是卖食品、灯笼、对联等商品的摊贩,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小孩的欢笑声此起彼伏,十分热闹。故选“人声鼎沸”
(2)母亲坐在床头抱着小弟弟,低声地讲述着童话故事,软语呢喃,温柔动听。故选“低声细语”。
12. 一个秋天的黄昏 对大自然的热爱 草地里的花牛行动景象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繁星 不同时期 不同地点 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翅膀 跳出 香甜 徐志摩 坐 眠 走 做梦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碧空、江水、倦鸟、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黄昏时江边秋天的景象。
《花牛歌》是徐志摩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或坐或眠,或走或梦,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2)《繁星》课文按照空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虽然不同时期,作者看星星的感受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
(3)“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语段选自《走月亮》,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在秋天的夜晚,作者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4)《花牛歌》的作者是徐志摩,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花牛在草地里坐、在草地里眠、在草地里走、在草地里做梦四幅有情趣的图画。
13. 4 反复 线索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选自课文《走月亮》。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的是“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这是“我”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
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这种修辞手法是反复。这句话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饱含着对月色的欣赏和赞美,抒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兴奋、快乐、喜悦的心情。
14.从遥远的北方卷来了夹着沙土的狂风,那蓝蓝的天顿时就成为灰黄色的了。只一会儿功夫,一切的景物就都变了色,太阳的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了。 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倾盆大雨。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想象写话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分析题目中所给材料,明确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组织语言写话。
首先结合自己的想法选择一个事物,然后结合所选择的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联想写话。注意用上下面三个词语描绘它,语句要通顺,有条理。
15.zhài 1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7.C 18. D B 19.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解析】15.本题字音。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16.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积累和理解。
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默写,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全诗为: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意思是: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17.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内容的掌握。
这首诗意思是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根据意思可知本诗描写的是傍晚时分的景色。
18.本题考查对古诗的内容的掌握。
读古诗时,还要养成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画面的习惯。诗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空山人语衬托出空山之寂静;“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也体现出了这是傍晚的景色。
19.本题考查理解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的,收录于 《辋川集》中。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表达了内心对自然的喜爱,以及沉浸其中的喜悦。
20. 坑坑洼洼 闪闪烁烁 月光闪闪 月影团团 21. 设问 拟人 比喻 22.哦,阿妈,这就是我们家的地。 23.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 24.在月亮下行走,散步。
【分析】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AABB式:坑坑洼洼: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高高低低。
闪闪烁烁:形容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或说话吞吞吐吐,很不连贯。
ABCC式:月光闪闪:月光看上去一亮一亮,强烈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月影团团:指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月光。
21.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是雪梨,是太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自问自答,是设问。
拟人修辞方法,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将沟水当作人来写,是拟人。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
“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把“稻田”比作“银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2.本题考查句型转换。
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方法是:首先要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否定词改为肯定词;然后可以将“怎么”、“难道”这种的反问语气词去掉;再将反问句最后的“呢”、“吗”等语气助词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暗喻、也称简喻。巧妙地使用隐喻,对表现手法的生动、简洁、加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比明喻更加灵活、形象。
“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因为作者把月亮比作阿妈,小星星比作她的孩子们,所以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2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含义。
《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充满童真童趣。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25. 从远到近 再近些 越来越近 26.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或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长多高的水墙。或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战马。 27. B A 28. 犹如 如同
【解析】25.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结合文中“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的句子及文中的具体描写的内容可知,这是这段话主要写 潮来时的情景。在描写时,选描写了听到的远处的声音,同时结合“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再近些”等词句可知,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的。
26.本题考查了对比喻句的辨析。
比喻,就是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它有相似的其他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形式叫做比喻。在比喻句中,本体就是句子本来要说明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打比方的具体、生动,为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比喻词就是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通常由“好像、仿佛、犹如、似”等词语担任。
文中如“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为比喻句,将“浪潮”比作“白线、水墙、千万匹白色战马”。
27.本题考查描写方法。
(1)由“只见白浪翻滚”、“水墙”可知是视觉描写,根据题干可知是写形状的。
(2)由“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可知是听觉描写,根据题干可知是写声音的。
28.本题考查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掌握。
确定近义词的方法有:
(1)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如找可贵的近义词时,抓住词素“贵”组词:珍贵。
(2)从词语的意义上去找。先弄清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想想有哪些词语与这个意思相同或相近。
好像:(副)有些像;似乎:他老发愣,~有什么心事。[近]仿佛|似乎。
原文:“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犹如:(动)如同;好像:灯火辉煌,~白昼。[近]仿佛。
如同:(动)好像:灯火通明,~白昼|城市绿化得~花园一般美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