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易错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9: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易错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一萝luó 杭háng州 B.缠着chán 使劲jìng
C.糕饼bǐng 捡jiě一袋 D.盛开shèng 新鲜xiān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幽的丛林  茂盛的吊兰
B.娇嫩的鸣叫  鲜红的小嘴
C.滚圆的身子  简易的笼子
D.细致的绒毛  温暖的巢穴
3.下列对“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语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作者对出世不久的小珍珠鸟的外形描写。
B.句中“多么像它的父母”这一比喻句写出小鸟的外形与大鸟是一样的。
C.这段话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珍珠鸟可爱的样子。
D.这段话流露出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因为( )
A.母亲嗅觉灵敏,能分辨出这两种桂花味道的不同
B.两地的水土不同,滋养出来的桂花味道就有明显的差异
C.家乡的桂花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与这里相比一亲一疏。
二、填空题
5.看拼音,写词语。
jīng qiǎo pèi hé shēn duàn
( ) ( ) ( )
shì yí bái hè zhū hóng
( ) ( ) ( )
6.比一比,再组词。
哨( )播( )浸( )
梢( )插( )侵( )
7.用“______”画出括号里恰当的字词,并说说为什么。
(1)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 记)在我的心上。
(2)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 果然)收获了。
8.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指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 )
②指事情已经很好了,但还有需要修改和补足的地方。( )
③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白鹭》这篇文章描写了白鹭独特的美,作者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情。
(2)在《桂花雨》中,作者主要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故乡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淡淡的____________之情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_____________之情。
(3)______________,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0.按要求写句子。
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②用“只要……就……”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11.按要求写句子。
①《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母亲说:“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桂花。”(变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2.前两个自然段把_______的桂花与_______的桂花进行了对比。
13.在选段中找出桂花用途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画“ ”的句子中的“浸”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在选文结尾写自己又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目的是( )
A.突出表现桂花树的美丽。
B.表现自己童年时代生活的欢乐。
C.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
课外拓展阅读。
__________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xī qī)盖的树苗,有点儿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我越来越感到奇怪。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明不白 无缘无故)会枯萎(wēi wěi)?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应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mó mú)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jí jī)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 轻描淡写)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根就会浮在地表,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6.给短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7.联系上下文,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18.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当的拼音。
19.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__________,“巨大的能量”指_____________。就人而言,“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指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的表达手法。
阅读短文。
水是故乡甜(节选)
琦君
此次经欧洲来美,一路上喝得最多的是矿泉水。因为其他各种五颜六色的饮料,价钱既贵又不解渴。只有矿泉水,喝起来清清淡淡中略带苦涩,倒似乎别有滋味。
外子说矿泉水其实就是山泉,如果泡的是冻顶乌龙,那就更有味道了。我一向不懂得品茶,在旅途疲劳中,能有一杯自己现泡的热红茶,已觉如仙品般的清香隽永了。
我啜着茶,就想起故乡四川的山泉来。那种山泉,随处都有,行路之人渴了就俯身双手从溪涧中捧起来喝个足,哪里像现在文明时代,一瓶瓶装起来卖钱呢。俗话说得好,“人穷志不穷,家穷水不穷”。这话我最听得进。因为我故乡家中的水就有三种:河水、井水、山水。山水是长工每天清早去溪边一桶桶挑来,倾在大水池中备饮食之用。洗涤多用河水。母亲因为长工挑水辛苦,叫聪明灵巧的小帮工,用一根根长竹竿,连接起来,从最靠近屋子的山边,引来极细小的一缕清泉,从厨房窗外把竹竿伸入,滴在一只小缸中。这才是涓涓滴滴的源头活水,一天接不了多少。母亲只舀来做供佛的净水,然后泡茶给父亲喝。“喝这样清的山水,又是供过佛的,保佑你长生不老。”母亲总是这么说的。那时泡的茶叶,除了家乡的明前茶、雨前茶之外,还有从杭州带回的龙井。父亲品着茶,常常说:“龙井茶,一定要虎跑水①来泡才香、才地道。”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母亲还说:“孩子们多喝点家乡的水,底子厚了,以后出门在外,才会承受得住异乡的水土。”
(选自散文集《水是故乡甜》,九歌出版社,2001年版)
【注释】①虎跑水:即虎跑泉的水。虎跑泉位于浙江杭州大慈山白鹤峰下虎跑寺侧院内。
20.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苦涩——( ) 疲劳——( ) 灵巧——( )
21.联系上下文,给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隽永:(   )
A.意味深长。 B.耐人寻味。 C.食物甘美有回味。
22.文中的哪句话与《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情感类似?用“   ”在文中画出来。
23.下列诗句中最能形容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的一项是(   )
A.遍插茱萸少一人 B.月是故乡明
C.独在异乡为异客 D.乡音无改鬓毛衰
24.文章写的是“水是故乡甜”,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外地的矿泉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5.小练笔。(选做)
细心观察一种你喜欢的鸟,再选取一处与它有关的场景写一写,注意抓住鸟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参考答案:
1.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和字形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选项一萝luó 改为:一箩luó
B选项使劲jìng 改为:使劲jìn
C选项捡jiě一袋 改为:捡jiǎn一袋
2.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A、B、C正确。
D选项有误。细致的绒毛 改为:纤细的绒毛,细致指办事精细周密或事物细密精致;纤细指纤柔,细小。
3.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重点句子的理解,需要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把握好文章内容。
句子选自课文《珍珠鸟》。
结合前文“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正是它们的雏儿!”和原句可知,A项正确。
“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和“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两个比喻句写出了小珍珠鸟可爱的样子。C项正确。
结合文章和句子,可以知道作者对小珍珠鸟很喜欢,这里流露出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D项正确。
“多么像它的父母”不是比喻句,B项错误。
4.C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章紧扣“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这句,以童年时代的眼光展开叙述,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母亲认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最香,是因为这时候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在用思乡情感体味它们。
5. 精巧 配合 身段 适宜 白鹤 朱红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精、配、段、鹤”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6. 口哨 播放 浸泡 树梢 穿插 入侵
【详解】本题为形近字、同音字组词。
完成时要注意“比一比”,辨析每一组字形、字义的不同,然后再组词。
哨(吹哨)、梢(末梢)
播(广播)、插(插秧)
浸(浸进)、侵(侵蚀)
7.(1)印 说明父亲的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是忘不掉,抹不掉的。
(2)居然 表示没想到,出乎意料。
【详解】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1)印:烙印、刻,表示记忆深刻。
记:指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
这里用“印”,比“记”所表达的程度更深,“记”只能说明记住了,“印”却能说明父亲的话,给“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让“我”忘不掉。
(2)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果然:指事实与预料的相同。
这里我们姐弟几个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的时候,并不知道是否会收获花生,所以后面花生收获了,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选择“居然”。
8. 不动声色 美中不足 心满意足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不动声色:指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
②美中不足:指事情已经很好了,但还有需要修改和补足的地方。
③心满意足: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9. 图画之美 悠然之美 清澄之美 赞美 喜欢 摇花乐 桂花雨 思乡 怀念 垂饮清露 非是藉秋风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与填空。
(1)《白鹭》,这篇课文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水田钓鱼图、枝头闲立图、黄昏低飞图”是《白鹭》一文描绘的三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鹅的特点。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来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2)《桂花雨》。作者喜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桂花盛开,香气四溢;摇落桂花,如雨飘下;泡茶、做糕饼,四季飘香。文章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
(3)“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虞世南《蝉》意思: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10. 天上的白云变化多端,一会儿像一匹奔腾的马,一会儿像一头发怒的狮子,一会儿又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 你只要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有提高。
【详解】本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
学生要在明确词语意思的前提下,会用词语造句,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洁,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①“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是排比句式,使用其写句子时,可将某事物的变化描写出来。
②“只要……就……”是条件关系,使用其写句子时,前面分句说明条件,后面分句说明结果即可。
11.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 村子浸在香气里。 妈妈说:“只要不来台风,她就可以收几大箩桂花。
【详解】①不合逻辑,删掉“的作者”或“写的”。
②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③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12. 家乡 杭州 13.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14.用得好。“浸”字的本义是泡、使渗透,用在这里可以使我们感受到桂花的香气无处不在,已沁入小村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心中。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15.C
【分析】1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一段写的是家乡院子的里桂花。第二段写的是杭州的桂花,由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也可得知,是将家乡的桂花同杭州的桂花作了比较。
13.考查信息提取。
仔细阅读文段,可知“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是描写桂花作用的。
14.考查炼字。
先解释该字,再结合语境谈谈它的作用。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无处不在,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15.考查句子理解。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童年生活的怀念。故选C
16.桃花心木 17.无缘无故 语重心长 18.qī wēi mú jī 19. 不确定的水源 能够拼命扎根生长,长成参天大树 独立自主的心 借物喻人
【解析】16.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本文是围绕“桃花心木”来写,讲的是作者乡下老家的种树人不按规律给树苗浇水,树苗却长成大树的故事。所以可以概括为“桃花心木”。
17.本题考查选词填空。不明不白:指说话含含糊糊,很不清楚。也形容行为暧昧。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桃花心木为什么没有一点原因会枯萎.所以选择“无缘无故”。语重心长: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形容对人真诚的劝告或忠告。轻描淡写:1、用浅淡的颜色轻轻描绘。 2、说话或行文时有意把某个问题轻轻带过。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种树人告诉我不每天给挑花心木浇水的原因,话语真诚而有分量,所以选择“语重心长”。
18.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膝盖——xī ,大腿与小腿相连处的外部关节。划掉“qī”。枯萎——wěi,干枯萎缩。划掉“wēi”。模仿——mó,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划掉“mú”。汲水——jí, 吸取水分;从下往上打水。划掉“jī”。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可知就桃花心木而言,“很少的养分”指不确定的水源,“巨大的能量”指能够独自扎根生长,长成参天大树。由文中“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中总结出,就人而言,“不确定”指的是在生活的不确定中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借“桃花心木的生长”喻“人的成长”,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20. 清甜 疲惫 笨拙 21.C 22.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 23.B 24.文章既写故乡的水,又写他乡的水,是为了把故乡的水和他乡的水进行对比,表达和衬托作者对故乡的水的思念。身在异乡,喝异乡的水,这种感觉与喝家乡的水的感觉是全然不同的,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分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苦涩:指又苦又涩的味道。其反义词有甘甜、清甜、甜蜜等。
疲劳:指劳苦困乏。其反义词有轻松、安逸、清闲等。
灵巧:指灵活而巧妙。其反义词有笨拙、呆板、呆滞等。
2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义词意思的掌握能力,解答时注意联系上下文作答。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隽永:形容艺术形式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深沉幽远,意味深长,引人入胜,犹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常用来表述艺术性较高的作品的审美效果;或指食物甘美有回味。
结合文中“在旅途疲劳中,能有一杯自己现泡的热红茶,已觉如仙品般的清香隽永了”语境可知,“隽永”指的是食物甘美有回味,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与寻找关键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看清题目要求,分析《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句子意思,再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即可。
结合学过的课文,《桂花雨》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主要体现出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再通过阅读本文可知,文中表达类似情感的句子是:母亲不以为然地说:“是哪里生长的人,就该喝哪里的水。要知道,水是故乡的甜哟。”按照要求用横线把句子画出来即可。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在读懂文章内容与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辨析正确答案即可。
A “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诗句不能完全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B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是: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表达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
C “独在异乡为异客”出自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诗句不能完全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D “乡音无改鬓毛衰”出自唐朝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意思是: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诗句不能完全体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根据本文内容可知,文章主要表达出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故最能形容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的一项是:B。
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答。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主要通过故乡的水与异地的水对比,衬托作者对故乡的水的思念。而文章开头写矿泉水,是自然地引出故乡的山泉,用异乡的矿泉水反衬故乡泉水的天然和美好。据此整理作答,答案不固定,符合题意即可。
25.小鹦鹉总是用它那淡黄而又锋利的爪子紧紧地抓住铁管,一双黑亮灵活的眼睛下有一张尖钩般的红嘴巴。它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脖子上仿佛围着绣满了花纹的围巾;背上披了一件浅绿色的外套;腹部像穿了一件黄色的衬衣;长长的尾巴镶着花纹。它看起来漂亮极了。有时,我真想帮助它,给它快乐,让它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我又觉得,如果那样,我就再也看不到这只美丽可爱的小鹦鹉了。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我变成一棵大树,树上住着好多好多的小鹦鹉。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话能力。
细心观察一种你喜欢的鸟,再选取一处与它有关的场景写一写,注意抓住鸟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如:唧儿,唧儿……”黄莺那婉转悦耳的叫声吸引了我。仔细看,灌木丛中飞来了好几只黄莺,它们长着一身黄绿相间的羽毛,漂亮的尾巴翘得高高的,小脑袋灵活地、不停地转动着,“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柳枝上飞到了那边的竹林中,真是有趣极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