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9:5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的书写与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剧说 盼望 昂(yáng)首东望
B.大堤 犹如 山崩(bēng)地裂
C.地振 屹立 人声鼎(dǐng)沸
D.霎时 惯通 浩(hào)浩荡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 锣鼓喧天 振耳欲聋
B.响彻云霄 悄无声息 齐头并进
C.人山人海 鸦鹊无声 浩浩荡荡
D.山崩地裂 窃窃私语 曼天卷地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隆隆的响声 B.细细的溪水 C.新鲜的花瓣 D.柔软的夜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太阳从水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地升起来。
B.北风呼啸,鹅毛般的大雪漫天卷地而来。
C.在台上,李丽千姿百态的神情让人捧腹大笑。
D.数十只海鸥在天空中盘旋,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5.下列句子中表述完整、准确的一项是( )。
A.他不但跑得特别快,而且跑得十分轻松。
B.在老师的帮助下,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C.写作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当这位英雄走进会场时都热烈地鼓掌。
6.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点点星光闪烁在夜空中,仿佛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
B.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C.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D.芦苇花开了,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7.《观潮》一文是按照( )的顺序描写大潮的壮观景象。
A.空间方位 B.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C.事情发展 D.总——分——总
8.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既在写天上的月亮、星星,也在写地上的阿妈和“我"。
B.“我”就像天上的月亮,阿妈就像星星,月亮和星星手牵手,“我”和阿妈手牵手,画面温馨而甜蜜。
C.作者写月亮牵着星星在天上走,形象地表达了阿妈对“我”的启示和引导。
D.句中的省略号意蕴丰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二、填空题
9.按要求写词语。
(1)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时间短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充下面的词语,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 )( )鼎沸 ②( )( )私语 ③震耳( )( )
④( )声( )语 ⑤响彻( )( ) ⑥( )( )无声
⑦ 悄无( )( ) ⑧( )( )喧天
(1)形容声音较大的词语:_____
形容声音较小的词语:_____
(2)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入下面相应的句子中
a.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还在_____。
b.嘹亮的冲锋号_____,战士们如猛虎般冲下了山。
c.外面忽然_____,屋里的人都跑出去看热闹了。
d.秋天_____地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说。
11.课文整体梳理。
(1)《秋晚的江上》描写了一幅倦鸟________、斜阳________的画面。
(2)《花牛歌》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3)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________。
(4)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四(1)班正在举行“保护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热烈讨论该如何保护环境。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少用、不用、不乱扔塑料袋。( )②旅行时乱涂乱写、乱扔垃圾。( )
③常用一次性筷子吃饭。( )④珍惜纸张,节约使用,书本重复使用。( )
(2)王老师要求每个同学做一份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宣传语不适合作为手抄报标题的是( )
A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B.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
C.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D 通绿色时尚,拥地绿色生活
(3)我在手抄报中写了生活中我为保护环境做的具体行动:_________________
13.句子训练营。
(1)钱塘江大潮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城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可能关注的一个热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大胆想象,把下面描写景色的句子改写得富有诗情画意。例:每个小水塘,都倒映着月亮的影子。
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①细雨洒在绿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墙上爬满了葡萄藤。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填空。
沟水汨汩,很满意地响着。
用描写人物的词语“满意”来描写“沟水”,这是把沟水当作人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用这种写法补全下面的句子。
(1)春天来了,花坛里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不断升高,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
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15.上面这两段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针对了解到的信息,我们应该如何做呢?请你提出两条可行的环保建议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星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wèi mèi)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zuì zhuì)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huái huán)里了。
17.这篇文章是( )写的《繁星》,表达了对星空的( )的感情。
18.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9.选文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不同时段在三个不同地方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0.选文展示了三幅繁星满天的画面,分别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等地方看到的。
21.第3自然段不仅写了星空,还写了作者的想象与感受,用“ ”画出一个表现作者想象或感受的句子。
22.针对这篇短文,你能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山春色
阳春三月,我和外婆到南山去游玩。
________在山脚上就看见满山坡粉红的茶花在微微的春风中绽开笑脸,迎接来自各地的客人。
________这儿的茶花不仅数目多,种类也很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有的茶花早就盛开了,有大红的、粉白的、桃红的、纯白的;有的茶花才长出花骨朵儿,小小的,可爱极了!无数的茶花像一个个小仙女在花枝上尽情嬉戏玩耍。路边长着许多翠绿的小草。空气中不时飘荡着茶花和小草的芳香。
________我们来到了观景台脚下,啊,真是雄伟!我们顺着石阶爬到了观景台顶——群山的最高点。真是太高了!我慢慢伸出手,拉住前面的栏杆,眼前豁然开朗,茂盛的林海被一层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真是美丽极了!
随着人流走下观景台,我的心还在怦怦直跳呢!
23.联系上下文,把下面三句话分别放在文中的横线上。
①过了一会儿,我和外婆顺着山路终于爬上了山顶。
②走在山路上,我们不停地欣赏着路旁的茶花。
③我和外婆下了车,来到山脚下。
24.按游览顺序,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山脚下→( )→( )→( )→走下观景台
25.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
26.按要求摘抄句子。
(1)描写“我”观赏茶花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我”登上观景台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此题考查易错字和字音,学生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形近字。
A:剧说——据说;昂首拼音áng shǒu;
B:地振——地震;
D:惯通——贯通。
2.B
【详解】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
A.“振耳欲聋”改为“震耳欲聋”。
B.书写正确。
C.“鸦鹊无声”改为“鸦雀无声”。
D.“曼天卷地”改为“漫天卷地”。
3.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D.柔软:软和;不坚硬。用来形容“夜色”不恰当。可改为“迷人的夜色”、“朦胧的夜色”、“宁静的夜色”等。
4.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解释和搭配。本题中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C项。
A项:水天相接:形容水天共融的景象,清澈的水域映照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清美而秀丽的大自然空间景象。
B项:漫天卷地: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
C项:千姿百态:姿、态:容貌,姿势。形容事物或景色的姿态、形状多种多样。在这里用来形容神情是不合适的。
D项:响彻云霄: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5.A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改为: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C项:主客颠倒,“写作”与“我”颠倒,应该改为:我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改为:当这位英雄走进会场时我们都热烈地鼓掌。
6.B
【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
A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点点星光比作亮晶晶的眼睛。
B选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星星当做人来写,从“窃窃私语”可以看出。
C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西湖比作明珠。
D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芦苇花比作羽毛。
由此可以看出B选项和其他选项所用修辞不一样。
7.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文章语言优美,词汇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所以《观潮》一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描写大潮的壮观景象。
8.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要熟记。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语段选自课文《走月亮》。这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在秋天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月亮的美好画面,文章情景交融、情谊深沉,体现了母女之间的那种温馨、甜美的亲情。
故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句子“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可知这句话既在写天上的月亮、星星,也在写地上的阿妈和“我”,“我”由看到月亮身边的小星星,联想到自己在母亲的身边享受着母爱,也形象地表达出了阿妈对“我”的启示和引导。句末的省略号意蕴丰富,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由此可知A、C、D理解正确,B中的“‘我’就像天上的月亮,阿妈就像星星”理解错误,“我”应该是“星星”,母亲应该是“月亮”。故选:B。
9. 摇摇欲坠 依依不舍 斤斤计较 半明半昧 半信半疑 半推半就 刹那间 一眨眼 一瞬间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仿写。
(1)AABC:念念不忘、头头是道、代代相传、斤斤计较、欣欣向荣、步步登高。
(2)半×半×:半死半生、半丝半缕、半梦半醒、半生半熟、半青半黄。
(3)表示时间短的词语:片刻、刹那、一瞬间、一眨眼、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短暂、瞬间、霎时、眨眼间、一刹那、转瞬即逝。
10. 人 声 窃 窃 欲 聋 轻 细 云 霄 鸦 雀 声 息 锣 鼓 ①③⑤⑧ ②④⑥⑦ 窃窃私语 响彻云霄 锣鼓喧天 悄无声息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成语和选词填空。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窃窃私语:暗地里小声说话。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轻声细语:说话声音细小。
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悄无声息: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锣鼓喧天:表示声音巨大,场面热闹。
(1)形容声音较大的词语:人声鼎沸、震耳欲聋、响彻云霄、锣鼓喧天。
形容声音较小的词语:窃窃私语、轻声细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2)a.根据句意,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还在暗地里小声说话。选择“窃窃私语”。
b.根据句意,嘹亮的冲锋号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战士们如猛虎般冲下了山。选择“响彻云霄”。
c.根据句意,外面忽然声音巨大,屋里的人都跑出去看热闹了。选择“锣鼓喧天”。
d.根据句意,秋天悄悄来了,迈着轻盈的步子,带着收获的希望和喜说。选择“悄无声息”。
11. 归巢 倒映江面 草地 白云 太阳 山峰 还驮着斜阳回去 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填空。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这首诗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等景象,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秋晚的江上》这幅图主要描绘了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原文: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这首诗歌描写了一头憨态可掬的花牛。它或坐或走或卧,都悠闲散漫,自由自在。随着它的行动,草地、野花、天空、白云、悄悄移动的太阳、青翠的山峰都一一出现在我们面前。这首诗通过描写草地上的花牛行动的各个情景,表现了花牛的自由自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花牛在草地里 坐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12. √ × × √ B 随手关灯,节约用水,把垃圾分类丢弃。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实践的目的,然后组织材材料。本题要结合“保护环境”这一主题进行选择。
(1)“少用、不用、不乱扔塑料袋。”是保护环境的行为;“旅行时乱涂乱写、乱扔垃圾。”属于不文明行为,打“×”;
“常用一次性筷子吃饭。”属于浪费资源的行为;“珍惜纸张,节约使用,书本重复使用。”是保护环境的行为,打“√”。
(2)“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都符合“保护环境”的主题。“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是属于“文明、卫生、科学”等社会公德的,与“保护环境”这一主题不搭。选B。
(3)结合生活经验,写出你为保护环境做的具体行动及即可。
示例:水龙头随用随关,避免长流水;对水龙头进行及时检修,避免因设备损坏引起的水源浪费 ; 一水多用,用洗衣服的水冲厕所;用洗脸水浇花等;洗衣服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 ;提倡一张多用,可将打印错误或写了一点点内容的单面纸张积累起来,订成册子,供做草稿使用。
13. 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天空里悬着星星。 长城必将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热点。 “沙沙沙,沙沙沙……”细雨唱着歌儿轻轻地抚摸着绿叶。 墙上爬满了葡萄藤,上面的绿叶,一片挨一片,密密层层一阵风吹来,叶儿摇曳着,就像绿海中一层层波浪。
【详解】(1)本题考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能力。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的,在改为陈述句时否定词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改为陈述句时要加上否定词,还要把句末的语气词和问号去掉,换成句号。
(2)本题考查缩句的能力。
缩句三步法:第一步,读懂原句的意思;第二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去“枝叶”,留“主干”;第三步,检查缩后的句子意思是否改变。原句中,“深蓝色的”是表示颜色的修饰词,“无数”是形容数量的修饰词,“半明半昧的”是形容状态的修饰词,都要去掉。去掉修饰词后,再连起来,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句意是否最简洁。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必将”和“可能”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互相矛盾,不能同时出现。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注意加点词和例句的结构,仿写要注意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和结构即可。注意仿写的合理,不要有错别字。
例句运用了修辞。仿写时也可以运用修辞手法。
比如:细密的小雨欢快地洒在碧绿的树叶上,载歌载舞迎接春姑娘的到来。
墙上爬满了葡萄藤,那密实实、郁葱葱的叶子下,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挂满了架,有的紫红色,有的青绿色,像玛瑙,似翡翠。
14.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沟水缓缓流淌的样子 争先恐后地张开笑脸。 欢唱着从山上奔下来。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划线句的内容“沟水汨汩,很满意地响着”可以得出这句话中是把沟水当作人来写,这样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沟水缓缓流淌的样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①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②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注意句子结构。仿写的时候注意运用拟人的手法,不要写错别字,同样使用拟人的手法即可。
15.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 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量排放 16. 低碳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垃圾分类投放,注意废物回收利用
【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可知,这告诉我们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
从“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可知,这段告诉我们低碳生活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量排放。
16.本题主要考查提建议。
提关于环保的建议,如: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17. 巴金 喜爱 18.mèi zhuì huái 19. 从前 三年前 如今 20. 家乡庭院 南京菜园 海上 21.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2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17.考查作家作品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选自巴金的《繁星》,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8.本题考查根据词语选择正确拼音的能力。
根据词语选择拼音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学生克服方言困扰,读音正确标准即可。
19.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
结合“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三年前,”“如今在海上,”可知作者分别在从从前、三年前和如今三个不同时段观赏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0.考查概括文章的内容。
结合“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可知作者分别在家乡庭院、南京菜园和海上不同地方看繁星满天的画面。
21.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结合“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可知这是作者的想象,是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遐想。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22.考查开放性题。
可以从文章内容,写作方法和文章启示等角度提出问题。
比如: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
23.③ ② ① 24. 山路上 观景台脚下 观景台顶 25.这儿的茶花不仅数目多,种类也很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26. 这儿的茶花不仅数目多,种类也很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真是太高了!真是美丽极了!
【解析】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