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9: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重难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书写
1.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在这美好的时节,我穿上xiān yàn 的fú zhuāng走近ān jìng的大剧院,准备上台比赛tiào wǔ。我和小明hù xiāng鼓励着彼此。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背诵(shòng) 段落(duàn)
B.戒尺(jiè) 照例(liè)
C.挨打(āi) 炼习(liàn)
D.厉声(lì) 清楚(chǔ)
3.下列词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老的铜钟
B.安静地狂欢
C.湿润的土地
4.课文中的这所学校有很多特别的地方,下面对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有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青翠的凤尾竹,所以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
B.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这里学习,尽管他们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所以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C.上课的时候,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声音很大,所以这是一所吵闹的学校。
D.学生下课后尽情玩耍,所以这是一所欢乐的学校。
三、连线题
5.根据课文内容,将合适的搭配连起来。
飘扬的 枝干
敬爱的 国旗
粗壮的 老师
朗读 服饰
敲响 铜钟
穿戴 课文
四、判断题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6.六月,花孩子来到绿草上跳舞、狂欢。( )
7.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表现了他们急切的心情。( )
8.孩子对妈妈提出的几个问题,用天真的语言表达出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
五、填空题
9.看拼音,写词语。
zǎo chen( ),许多小学生来到学校,他们xiān yàn( )的fú zhuāng( )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上课了,他们认真朗读课文,窗外十分ān jìng( )。下课后,有些同学在大青树下跳kǒng què( ) 舞,玩得十分高兴。
10.汉字加减法。
清-( )+( )=____( ) 壁-( )+( )=____( )
杨-( )+( )=____( ) 迪-( )+( )=____( )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师 ( )的枝干 ( )的小鸟
( )的铜钟 ( )的东风 ( )的墙壁
12.把词语补充完整。
( )头( )脑 ( )疾( )快 面( )耳( )
提( )吊( ) ( )头( )发 手( )脚( )
(1)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急得____________,把水杯都打翻了。(选词填空)
13.查字典,填一填。
(1)“服”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它的第六笔是( ),组词:( )、( )。
(2)“停”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读作( ),它的意思有:①停止;②停留;③停放,停泊。“蝴蝶停在花朵上”中“停”的意思应选( )(填序号)。
1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花的学校》写了作者从________的身上产生的丰富想象,让我们看到了一群____________的花孩子。
六、语言表达
15.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1)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用窗外的____________衬托出孩子们上课时的__________________
(2)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仿写句子)
我愿意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们班也成立了两个兴趣小组,请你也为这两个兴趣小组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1)舞蹈小组擅长舞蹈,所以我想给它起名为:__________________
(2)绘画小组用画笔描绘梦想,我想给它起名为:_______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课外类文阅读。
春天的校园
春风轻轻地吹进了我们的校园。瞧,旗杆顶上( )的国旗迎着春风飘动着;草地上,草儿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教室旁,( )的柳树舒枝展叶,迎着春风摆动着柔软的枝条;花圃里,( )的桃花在枝头绽开笑脸,( )的梨花竞相开放;花丛中,扇动着金黄色翅膀的小蜜蜂嗡嗡地忙着采蜜,五颜六色的蝴蝶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
春天到了,我们的校园真美啊!
17.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雪白 嫩绿 粉红 鲜红
18.作者是按照( )顺序来描写春天的校园的。
A.时间 B.空间 C.事情发展
19.照样子,写词语。
例:翩翩起舞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20.“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当时内心很___________,但他还是勇敢地提出了问题。
21.“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句中应重读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用“﹏﹏﹏”画出表现孙中山聪明、学业突出的句子。
23.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遇到不懂的问题,孙中山是怎样做的?他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鲜、装、静、跳、舞”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与字形。需要加强课内外识记,以及注意前后鼻音、易错字等的区分。
A.背诵——“sònɡ”
B.照例——“lì”
C.挨打——“ái”;炼习——“练”
3.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辨析。
B.安静:没有声息;没有喧哗吵闹声。狂欢:尽情地欢乐。这两个词一个“静”,一个“动”,故搭配不恰当。可改为“安静地躺着”,“尽情地狂欢”。
4.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C.有误,“吵闹”是贬义词,不符合文意,是一个热闹、欢乐的学校。
5.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进行合理的搭配,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样。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代词)+的+名词;
飘扬:在空中随风舞动。与“国旗”搭配。
敬爱:尊敬热爱。与“老师”搭配。
粗壮:强壮而扎实。与“枝干”搭配。
朗读:是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的基本功。与“课文”搭配。
敲响:用一件东西击打另一件东西,使之发出声音。与“铜钟”搭配。
穿戴:穿上和佩戴,泛指打扮。与“课文”搭配。
6.√ 7.√ 8.×
【解析】6.正确,结合“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润湿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可知正确。
7.正确,“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中“冲”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花儿们迫不及待地想回家以及花儿快乐的心情。
8.错误,孩子对妈妈提出的几个问题,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9. 早晨 鲜艳 服装 安静 孔雀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晨、装、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10. 氵 犭 猜 猜想 土 月 臂 双臂 木 扌 扬 飞扬 辶 笛 竹笛
【详解】考查汉字的演变。
清可以变为请,组词请教,变为晴,组词晴天,变为情,组词情感。
壁可以变为璧,组词和氏璧,变为僻,组词偏僻。
杨可以变为汤,组词汤水,变为肠,组词肠道,变为场,组词场地。
迪可以变为邮,组词邮递,变为抽,组词抽水,变为宙,组词宇宙。
11. 敬爱 粗壮 欢唱 古老 湿润 洁白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温柔的老师”、“纤细的枝干”、“可爱的小鸟”、“厚重的铜钟”、“湿润的东风 ”、“光滑的墙壁”等。
12. 摇 晃 眼 手 红 赤 心 胆 披 散 忙 乱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摇头晃脑:形容讲话或吟诵时自得的样子,也形容自以为是的样子。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激动、焦急、生气、发热、过分用力而脸色发红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害怕。
披头散发:披:散开。头发散乱地披着。形容仪容不整。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根据词义可知,(1)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是“提心吊胆”;(2)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是“面红耳赤”;(3)结合“把水杯都打翻了”可知,应选“手忙脚乱”。
13. F fu 丨 服务 服从 亻 9 tíng ②
【详解】(1)本题考查音序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是指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多是在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形与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
1. 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节确定应查什么字母。
2. 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
服读“fú”;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F”;再查音节“fu”,它的笔顺是:(撇,横折钩,横,横,横折钩,竖,横撇/横钩,捺),所以第六笔是“丨”(竖),组词:衣服、服装、服饰、服务等。
(2)本题考查部首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是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字的读音和意思时应用。
“停”是左右结构,部首是“亻”;笔顺是:(撇,竖,点,横,竖,横折,横,点,横撇/横钩,横,竖钩)。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亻”,除部首外再查“9”画,最终我们会在字典中找到这个字读“tíng”。“蝴蝶停在花朵上”的意思是是:蝴蝶停留在花朵上。故“停”的意思是:停留。
14. 花 活泼、天真、渴望自由
【详解】考查了课文的理解与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花的学校》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
15. 拟人 安静 专心 航海的指向灯,矗立于风雨中,为回航的渔夫指引方向。
【详解】(1)本题考查句子辨析。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枝、鸟儿、蝴蝶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窗外的安静,同时也说明了同学们读课文时的专心致志和全神贯注。
(2)本题考查句子仿写。
仿照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
句式格式为:我愿意我是……+……在……+动词短语。可以写我:愿意我是一个老师、战士、警察、园丁等等。
例如:我愿意我是一个老师,整天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有趣的故事。
16. 翩翩舞蹈队 妙笔丹青组
【详解】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
“绘画小组”的名称应该与绘画有关,可用的相关字如“画”“香”“墨”等;“舞蹈小组”的名称应该与舞蹈有关,可用的相关字如“舞”“蹈”“姿”等。
擅长舞蹈可以起名和舞蹈相关,如轻舞飞扬、矫若游龙舞蹈队、红蜻蜓舞蹈队等。
和绘画相关的舞蹈名,如素手绘心、巧夺天工绘画组等。
17.鲜红 嫩绿 粉红 雪白 18.B 19. 头头是道 津津有味 落落大方
【分析】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选词填空能力,这类题在阅读中首先从句子里找出关键词,然后结合词语进行填写。
从“国旗”来看首先应搭配其特点是鲜红。
从“柳树”来看应搭配其特点是嫩绿。
从“桃花”来看应搭配其特点是粉红。
从“梨花”来看应搭配其特点是雪白。
所以分别填入:鲜红、嫩绿、粉红、雪白。
18.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写作顺序的理解和文章内容的分析。
从“旗杆顶上”、“草地上”、“教室旁”来看变换了景物的地点,属于空间顺序,所以选B。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词语的仿写能力。从“翩翩起舞”来看属于AABC式词语,所以仿写时也要写出AABC式词语,同时要注意书写笔画,也要平时多进行积累。如:
窃窃私语、亭亭玉立、面面相觑、息息相关、碌碌无为。
20.害怕 21.一点儿 22.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23.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24.孙中山壮着胆子向老师请教。我认识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所以当时孙中山内心很害怕。
21.本题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句意的能力。
要认真分析所给句子的内容来回答。阅读句子“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可知,这句话突出了“一点儿也不懂”,因此重音应在“一点儿”上。
22.本题考查细节理解。
短文第一句中,“照例”写出了“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表现孙中山聪明,学业突出。
23.本题考查陈述句。
反问句改陈述句: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用。
24.本题考查体会人物形象。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可以看出孙中山具有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我们在学习中也要勤思好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