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易错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选择题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橙黄橘绿(jǘ) 抖动(dòu) B.凌乱(lín) 印着(yìn)
C.掠过(lüè) 钥匙(shí) D.缤纷(bīn) 石径(jìng)
3.下面的字的“部首”错误的是( )
A.洼(氵) B.送(关) C.疹(疒) D.趁(走)
4.白云生处有人家( )
A.果实没有成熟 B.生育、出生 C.生产,生出
5.下列对课文中“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出现,重复,可以删去一处。
B.这句话写出了刮风下雨持续的时间很长。
C.文章主要是写雨后的景象,晚上刮风下雨的场景作为背景一笔带过,就不用细说了。
三、判断题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6.碰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来解决。 ( )
7.《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诗中只描写了寒山、石径、人家三种事物。 ( )
8.《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两次出现“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 )
四、填空题
9.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我站在辽(láo liáo)阔(kòu kuò)的大地上,一群大雁吟(lín yín)唱着动听的歌,队列整齐地从我的头顶掠(luè lüè)过。它们每振(zhèn zhèng)动一次翅膀,就会引发我内心的一次颤抖 (dǒu dòu)。
10.照样子,写词语。
(1)湿漉漉(ABB式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金黄金黄(ABAB式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闪闪发光(AABC式词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1.查字典,填一填。
琪琪用部首查字法查“曲”字,她先查了_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画。她将“曲”字的笔顺归纳为“先两边,再中间,后封口”,因此,“曲”的第五画是_________。琪琪还发现“曲”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读音:读“_________”时,表示“弯曲(跟‘直’相对)”“不公正、无理”;读“_________”时,表示“歌曲”“歌谱”。
12.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1)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叮咛”两个字都是形声字,从形旁来看,可以推断出这个词和______有关系。____________地嘱咐就是“叮咛”。
(2)我们知道“歌”是唱的意思,“吟”则是吟咏,再联系上下文便可知“歌吟”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13.根据情境写诗句。
(1)秋天到了,爸爸带我去游香山。看到满山如火的枫叶,许多游客停下来拍照留念。爸爸不禁吟诵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深秋时节,落叶满地,秋草枯黄。可是看到果园里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景象时,又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生机,这不正是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描写的那样吗?
(3)秋天的夜晚,孩子们挑着灯在篱笆下拨弄蟋蟀。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诗人叶绍翁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精彩回顾。(读《语文天地》中的日记,用概括的语言把写日记的格式要求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15.按要求,写句子。
(1)大树抖抖手臂,“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振动翅膀。(扩句,至少扩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厦门大学参观须知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每天12:30至14:00接待参观人员,每天不超过1000人,其他时间不接待参观人员。
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周末和寒暑假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5000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10000人。
在学校调休调课,举行重要活动或遇到极端天气时,学校不对外开放。
所有参观人员应预约进校。参观人员最多可以提前3天预约,至少应提前1天预约。
参观人员应从厦门大学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其他校门谢绝参观人员进校。私人参观车辆禁止进校。
16.小丁和小芳趁着暑假,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却不能进校参观,不能进校的原因可能是( )
A.遇到周末不能参观
B.没有提前预约进校
C.100周年校庆刚结束,学校不对外开放
D.当天参观人数低于5000人
17.参观完厦门大学,小丁和小芳想去白城沙滩走一走,应该从( )出。
A.南校门 B.群贤校门 C.白城校门 D.西校门
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嘉庚铜像在西校门附近。
B.小丁和小芳只能从西校门进入厦门大学。
C.凌云餐厅在白城校门附近。
D.厦门大学校区可真大,小丁和小芳开着车参观了学校。
19.小丁和小芳想从厦门大学南校门到芙蓉隧道,你能帮他们设计一条参观路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②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 ,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③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 ,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④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20.阳阳在读第②段时,遇到了一个难懂的词语“熨帖”,他查了字典以后发现这个词语有好几个意思。联系上下文,“熨帖”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 (A.心里平静 B.舒适 C.紧贴)
21.将下列短语的序号准确地填入文中横线上。
A.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B.一块彩色的地毯 C.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金色的小巴掌”指的是 ,“彩色的地毯”指的是 ,“棕红色的小鸟”指的是
这三个句子都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能让句子读起来更加 、 。
22.选文第①段写出了水泥道_______的美,第②段通过描写落叶的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水泥道的美。
A.形状 B.大小 C.颜色
23.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②段写落满法国梧桐树叶的水泥道的美景。
B.第③段写出了“我”走在水泥道上时愉快的心情。
C.“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是因为雨后路滑,“我”怕不小心就会摔倒了。
参考答案:
1.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解答此题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规、飘、散”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正确读准字音,尤其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区分,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分。平时要多读、多练。
A.橙黄橘绿(jǘ)——jú,抖动——“dǒu”
B.凌乱——“líng”
C.钥匙——“shi”
D.正确。
3.B
【详解】考查偏旁部首。
B.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辶”。
4.C
【详解】此题考查字义理解。
“白云生处有人家”选自唐代诗人的《山行》,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生”在这里是生产,生出的意思。
【点睛】原文:《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5.A
【详解】考查句子的理解。
A.错误,“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在文章的开头交代了文章的时间背景——秋天,一夜风雨后。风雨交加之夜为落叶形成提供了条件。文章结尾再次出现与开头遥相呼应,强调在一夜秋风和秋雨之后,“我”发现了水泥道别样的美。首尾呼应的写法让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加深印象,引起读者共鸣。因此不能删去。
6.√ 7.× 8.√
【解析】6.正确,借助工具书,例如字典、词典。 通过查询字典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该词语的准确含义,词典中的例句可以进一步帮助理解含义和应用环境。
7.错误,《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8.正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两次出现“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像这样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处又写了,这种写法就叫作首尾照应。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诗意,结构严谨,突出了作者对门前水泥道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9.liáo kuò yín lüè zhèn dǒu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择正确字音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辽阔:指宽阔的,广阔的。“辽”读“liáo”,“阔”读“kuò”。
吟唱:吟咏;歌唱。“吟”读“yín”。
掠过:倾斜着从表面经过,且伴有一定角度向前。“掠”读“lüè”。
振动:物体以某一空间位置为中心不断往复运动。“振”读“zhèn”。
颤抖:哆嗦;战栗。“抖”读“dǒu”。
10. 亮晶晶 暖洋洋 金灿灿 雪白雪白 乌黑乌黑 叮咚叮咚 历历在目 欣欣向荣 蒸蒸日上
【详解】考查词语仿写。
ABB式词语常见的有:亮晶晶、金灿灿、软绵绵、甜丝丝、胖乎乎等。
ABAB式词语常见的有:打扫打扫、整理整理、雪白雪白、碧绿碧绿、瓦蓝瓦蓝等。
AABC式词语常见的有:津津有味、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历历在目、亭亭玉立等。
11. 5##五 qū qǔ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及生字基础知识。
“曲”字先查:,再查剩下的:5画,曲的笔顺: ,第五笔是:,曲 [qǔ]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一支曲可以单唱,几支曲可以合成一套,也可以用几套曲子写成戏曲;(~儿)歌曲 ~调。戏~。小~儿。高歌一~;歌谱 《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作的~。曲[qū]弯曲(跟“直”相对) ~线。~尺。弯腰~背。山回水~。~径通幽;使弯曲 ~肱而枕(肱:胳膊)。~突徙薪;弯曲的地方 河~;不公正;无理 是非~直。在读:qū,表示“弯曲(跟‘直’相对)”“不公正、无理”;在读:qǔ,表示“歌曲”“歌谱”。
12. 说话 反复 赞歌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故这个词和“说话”有关系。叮咛的意思是:怕对方不重视,反复地告诉;故:反复地嘱咐就是“叮咛”。
(2)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文中指秋风歌唱、吟咏丰收,表示对丰收的赞歌。
13.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详解】考查诗句默写。
(1)出自杜牧《山行》,全诗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出自苏轼《赠刘景文》,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出自叶绍翁《夜书所见》,全诗为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4.①日记的第一行,要写清年、月、日,还要写上星期几和当天天气情况(阴、晴、雨、雪、风等),第二行空两格写正文;②有选择地记。记自己认为最重要、最值得记的事就可以了;③必须真实。事情必须是亲身经历的,感想必须是真情实感;④日记最好是当天的,不要补记。
【详解】本题考查日记的格式。
学生根据《语文天地》中的日记,概括出日记的格式即可。
日记格式:第一行写年月日,周几,天气如何,格式居中;第二行开始写正文。日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真实最可贵。日记的正文是日记的主要部分,写在星期和日期的正下方,可以顶格写,也可以内缩3至5个字母的空间。
15. 麦子晃晃身体,“哗哗”,是麦穗成熟的喜悦。 可爱的蟋蟀欢快地振动翅膀。
【详解】(1)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例句中,将大树、黄叶赋予人的行为“抖抖手臂”“道别”,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据此仿写一个拟人句。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示例:微风吹来,柳树梳理起柔软的长发。
(2)本题考查了扩句。
在句子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使句子意思表达更加具体即可,示例:顽皮的蟋蟀在光滑的平台上振动翅膀。
16.B 17.C 18.A 19.参观路线:南校门——逸夫楼餐厅——芙蓉餐厅——芙蓉隧道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周末和寒暑假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5000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对外开放,每天不超过10000人。在学校调休调课,举行重要活动或遇到极端天气时,学校不对外开放。所有参观人员应预约进校。参观人员最多可以提前3天预约,至少应提前1天预约。”可以知道学校学校调休调课,举行重要活动或遇到极端天气时,学校不对外开放;所有参观人员应预约进校。因此,小丁和小芳趁着暑假不能进校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提前预约进校。故选B。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参观人员应从厦门大学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其他校门谢绝参观人员进校。”可知学校只要求参观人员从指定校门进校,没有指定出校校门。从地图可知,离白城沙滩最近的校门是白城校门。因此,参观完厦门大学,小丁和小芳想去白城沙滩走一走,应该从白城校门出。故选C。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从地图可知,嘉庚铜像在西校门、校史馆附近。选项说法正确。
B.从“参观人员应从厦门大学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其他校门谢绝参观人员进校。”可知学校只要求参观人员从南校门、群贤校门进校,不能从从西校门进入厦门大学。选项说法错误。
C.从地图可知,离凌云餐厅最近的校门是群贤校门。选项说法错误。
D.从“私人参观车辆禁止进校。”可以知道小丁和小芳不能开着车参观了学校。选项说法错误。
选项A说法正确。故选A。
19.本题考查综合实践。
从地图可知,从南校门进校后有三条路可以通向芙蓉隧道。因此,同学们可以选其中一条路作为参观路线。
参观路线一:南校门——逸夫楼餐厅——芙蓉餐厅——芙蓉隧道
参观路线二:南校门——逸夫楼餐厅——爱心书屋——芙蓉餐厅——芙蓉隧道
参观路线三:南校门——颂恩楼——科艺中心——爱心书屋——芙蓉餐厅——芙蓉隧道
20.C 21.B A C
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水泥道上的落叶 棕红色的小雨靴
比喻 生动 有趣 22. C A C 23.C
【解析】20.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句子“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的意思: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紧紧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句子以“落叶”为主语,落叶是事物,不像人或动物那样有感情。根据词意和句意,“熨帖”在文中的意思是“紧贴”。
2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识记和赏析句子。
选文出自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原文: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从第①段的“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可以知道“彩色的地毯”指的是水泥道上的落叶。
从第②段的“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可以知道“金色的小巴掌”指的是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从第③段的“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可以知道“棕红色的小鸟”指的是棕红色的小雨靴。
带填空处的句子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能让句子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
22.本题考查语段赏析。
从第①段的“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可以知道第①段写出了水泥道颜色的美。
从第②段的“一个金色的小巴掌”“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可以知道第②段通过描写落叶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现水泥道的美。
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第①段和第②段描写了“我”看到落满法国梧桐树叶的水泥道的景象,“我”觉得法国梧桐树叶像“金色巴掌”,“水泥道”像彩色的地毯。选项说法正确。
B.从第③段的“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可以知道“我”是带着愉快的心情走在水泥道上的。选项说法正确。
C.从“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可以知道“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是因为“我”在仔细数着水泥道上的落叶。选项说法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