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基础复习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分外(fèn) 陵墓(líng) 万马齐喑(ān)
B.拗不过(niù) 牛虻(máng) 倾盆大雨(qīn)
C.蔺相如(lìn) 垂蔓(màn) 别出心裁(cái)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做人可不能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无益。(光荣,光彩)
B.你这样做,真是太失体面了。(身份,体统)
C.好吃懒做是不体面的。(好看,美丽)
3.下列对本单元课文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一文中描写了白鹭的外在美和内在美,蕴含着作者郭沫若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
B.作家许地山借落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表达了对落花生的喜爱之情。
C.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
D.冯骥才笔下的小珍珠鸟顽皮可爱,对主人充满了信任与依赖,人与鸟之间建立起真挚的情谊,创造了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B.虽然他每次都考全班第一,但是他从不骄傲自满。
C.由于他过于骄傲,总是看不起别人,大家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D.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
5.下面词语的感彩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闻名——臭名远扬 B.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C.足智多谋——阴谋诡计 D.呕心沥血——处心积虑
6.《白鹭》开头写“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末尾写“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种写作方法是( )
A.点明中心 B.首尾呼应 C.总结上文 D.承上启下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渐渐突然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
C.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D.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二、填空题
8.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
(1)我们家的后园有bàn mǔ( )空( )地。
(2)母亲把便( )宜的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fēn fù( )就在后园的 máo tíng ( )里过这个节。
(3)春天bō( )种, jiāo shuǐ( ),等到秋天,我们就能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了。
9.选择正确的汉字填字组词。
慕 幕 暮 墓
( )色 爱( ) 开( )
( )年 陵( ) 仰( )
浇 烧 晓 绕
燃( ) ( )花 环( )
( )灌 缭( ) 破( )
10.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分辨 分辩
(1)弟弟说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上,姐姐( )说:“不对,花生的果实长在土里。”
(2)蚂蚁能根据对方身上分泌出的气味来( )是不是自己的同类。
1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异常
①不同于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常;特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气
①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生命力;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
(2)晴天的清晨,每当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 )
(3)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 )
(4)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
13.主题探究,文意解读。
(1)课文《桂花雨》回忆了作者故乡童年时代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字里行间弥漫着浓浓的__________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句中的“浸”字韵味悠长,把浓郁而无形的__________写得可感可触,让人感受到桂花的香气__________,已沁入小村的角角落落,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__________之情。
(3)判断对“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理解,对的打“√”,错的打“×”。
①杭州的桂花确实没有家乡的桂花那么香。( )
②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 )
③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故乡的桂花香里有亲情,有乡情,有回忆。( )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4.用“~~~~”画出描写“摇花乐”的语句。
15.第1自然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对第2自然段画线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中的“浸”字最能表达桂花香气四溢的特点。
B.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然存在。
C.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做成食物同样香气弥漫。
D.桂花的香气已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永远香在乡亲们的心里。
阅读
______
怎么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是捕鸟的吧?打猎的吧?鸟儿们看到一位白胡子老人带了一条黑狗来到森林里,非常惊诧。它们用晶亮的小眼睛彼此询问着,用鸟国的语言不停地争论着。
过了几天,来了一伙偷砍树木的家伙。老人带着黑狗,叫喊着去阻拦利斧的挥舞。在黑狗的狂吠声中,老人展开一张布告。那伙人虽仍在吼叫,但他们终于发现,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他们低下了头,悻悻而去。
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摩受伤的树干,抚摩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老人慢慢取得了小鸟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
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满头白发,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鸟儿们开始拜访老人的小屋。老人用饭粒和爱抚招待他的客人。一只大胆的黄色小鸟,衔着一颗草莓停落在老人肩上。老人伸出手接住了这珍贵的馈赠。接着,又是一颗,又是一颗……
时间在树叶上写了许多故事,许多故事深深地嵌入了树的年轮。
老人开始和每只小鸟、每棵树告别。敏感的鸟儿知道,已经很老的老人,一定是要走了。
那一天,林中的小屋没再升起炊烟。鸟儿们知道老人走了,树林里又寂静又黯淡。谁也没邀约谁,鸟儿们都来了。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空盘旋、哀鸣。树叶和树枝轻轻浮动,整座山林都在摇晃。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伴着阳光,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绿叶雨。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小屋……
17.文中称这位老人是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这是对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心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老人轻轻抚摩受伤的树干,抚摩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空盘旋、哀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你给短文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1.C
【解析】略
2.B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多意词。
通常而言,一个词语有多种意思,不同的词语解释运用于不同的句子语境。
A.“体面”的意思是(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C.“体面”的意思是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
3.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A.正确。《白鹭》的作者郭沫若,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和首尾呼应的写法,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B.不正确。《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告诉人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不是表达了对落花生的喜爱之情。
C.正确。琦君笔下的桂花雨,不仅带给她许多童年的快乐回忆,也寄托了她浓浓的思乡之情,使我很受感动。
D.正确。《珍珠鸟》描述珍珠鸟与“我”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发展变化过程,写出“我”对鸟儿的爱,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主旨。
4.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多义词的掌握。
ABC选项的骄傲的意思是:自视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贬义词。
D.骄傲:值得自豪的人或事物,自豪。褒义词。
5.B
【解析】略
6.B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注意仔细读题目分析。
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白鹭是一首诗,这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意思是开头和结尾互相接应。写作手法的一种。故选B。
7.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病修改,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A渐渐突然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渐渐”和“突然”矛盾,去掉突然。
B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正在总结经验。前后语义矛盾,去掉“不”即可。
C选项他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逻辑不当,改为:他对自己能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8. 半亩 kòng pián 吩咐 茅亭 播 浇水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和多音字的字音。
解答时,先读拼音再根据拼音来想是什么词语,结合语境来写一写,书写时注意笔画,做到正确、规范和美观即可。
空[kōng]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不切实际的 ~箱子、~想、~谈、~话;天空 晴~、高~、当~、领~;没有结果地;白白地 ~忙、~欢喜、~跑一趟;[kòng]闲暇时间。拨空、没空、抽空;腾出空隙或空间。再忙,也要空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缺乏、短少。亏空、空乏;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空地、空位。
在“空地”中应读:kòng。
便[biàn]顺利,没有困难或阻碍 ~当。~利。~道。~民;简单的,礼节上非正式的 ~宴。~衣。~函(形式比较简便的信件)。简~。~宜。随~(适当地,看事实需要而自行处理事情);便利的时候 ~中请来信;就 说了~做;排泄屎尿或排泄出来的屎尿 大~。~秘。便[pián](~~〕肚子肥大的样子,如“大腹~~”;〔~嬖〕封建统治者所亲近宠爱的人;〔~佞〕善于用花言巧语讨好的人。便宜。
在“便宜”一词中应读:pián。
9. 暮 慕 幕 暮 墓 慕 烧 浇 绕 浇 绕 晓
【详解】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暮色:(名)太阳落下时昏暗的天色。
爱慕:(动)因为喜欢、羡慕或敬重而乐于接近。
开幕:(动)①一场演出、一个节目或一幕戏开始时打开舞台前的幕。②(会议、展览会等)开始。
暮年:(名)晚年;老年。
陵墓:(名)①人民英雄的坟墓。②帝王的坟墓。
仰慕:(动)敬仰思慕。
燃烧:(动)①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②比喻情绪剧烈。
浇花:给花注水的意思。
环绕:(动)围绕。
浇灌:(动)①浇水灌溉。②向模子内灌注。
缭绕:(动)回环旋转。
破晓:(动)天刚亮。
10. 分辩 分辨
【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分辨:(动)区别,辨别。
分辩:(动)为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辩白。
(1)结合词义,可知,姐姐在解释,应选:分辩。
(2)结合词义,可知,此处形容蚂蚁用气味来辨别同类,应选:分辨。
11. 他最近的行为十分异常。 周末的时间总是过得异常快。 我小心翼翼地看着他,生怕惹他生气。 窗台上的盆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很有生气。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异常
①不同于寻常:入冬以来,天气发生了异常变化。
②非常;特别:董存瑞点燃导火线时,神情异常坚毅。
(2)生气
①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说起来就让人生气,今天遇到了一个毫不讲道理的人,大家都在排队,唯独他跑前面去了。
②生命力;活力:田里的禾苗终于浇上了水,现在又恢复了生气。
12. 比喻 拟人 反问 比喻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
首先需要根据修辞手法的特点,正确判断所模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再把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填入。
(1)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特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中,是将整个田野比喻成玻璃框里的画面。
(2)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句子“晴天的清晨,每当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是拟人句。
(3)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手法,句子“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是反问句。
(4)句子“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中将“白鹭”比喻成“一首诗”。“白鹭是诗”,这一不寻常的比喻,特别是结尾具体化为“散文诗”,突出了白鹭的平凡而美好、朴素而高洁的特点,赞颂了白鹭的美。
13. 摇花乐 桂花雨 思乡之情 香气 无处不在 喜爱 × √ √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理解与填空。
(1)课文《桂花雨》描写了“我”儿时在家乡帮大人摇桂花的美好回忆。所谓"桂花雨”,就是在桂花盛开的时节,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那桂花纷纷落下就像下雨一样。因为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以及童年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作者以《桂花雨》为文章标题,借描写桂花雨表达了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
(2)一个“浸”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浸” 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喜爱桂花的感情。
(3)① 母亲说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并不是杭州的桂花真的没有家乡的桂花香,而是因为母亲对家乡的桂花有深厚的感情。题干说法错误。
②母亲并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因此,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题干说法正确。
③母亲在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在母亲的眼里,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故乡的桂花香里有亲情,有乡情,有回忆。题干说法正确。
14.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5. 比喻 将纷纷飘落的桂花比作香甜、细碎的桂花雨,表达了“我”的无限陶醉与欢喜之情 16.B
【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提取信息能力。
首先理解“摇花乐”,就是摇花带来的乐趣。定位第一自然段第四句话,找到关于摇花的场面:“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15.本题主要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文中将飘落的桂花比作雨,生动形象写出摇花之多,桂花之香,表达了“我”的喜爱之情。
16.本题主要考查句子的理解。
“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知摇落的桂花不仅在树上香,晒干做成加在茶里、做成糕饼也同样香,写出了桂花香气四溢的特点。
B选项“即使谢了”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相符,错误。
17. 一尊真正的山神 一朵硕大的蒲公英 一盏明亮的神灯 尊敬和赞美 18. 通过“轻轻抚摩”和“轻轻的安放”可以看出老人很小心,可以体会出老人对树木、小鸟的爱意。 通过写成千上万的小鸟来送别老人,可以体会出鸟儿和老人的深厚情谊。 19.护林老人
【分析】1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从“那伙人走了,老人轻轻抚摩受伤的树干,抚摩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老人慢慢取得了小鸟们的信任,鸟儿们认定他是一个好人,是它们天堂的保护神!老人走动在浓密的树荫里,满头白发,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可以得出文中称这位老人是一尊真正的山神、是一朵硕大的蒲公英、是一盏明亮的神灯。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是对老人的尊敬和赞美。
1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1)根据原文的语境“老人轻轻抚摩受伤的树干,抚摩流出树脂的伤痕,又拾起从树枝上震落的鸟窝,轻轻地安放在树枝上”中的“轻轻抚摩”“轻轻地安放”是一组动词,这里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老人的小心翼翼,可以体会老人的爱意。
(2)根据原文的语境“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林中小屋上空盘旋、哀鸣。”可以得出这里写出了很多只的鸟儿来送老人,所以“成千上万”看出鸟的数量之多,“盘旋、哀鸣”看出鸟儿对老人的不舍和惋惜,所以更突出了鸟儿和老人的情谊非常深厚。
19.本题考查的是给短文起标题。
结合原文的内容主要描写的是一位老人一生都在为了树林的保护而奉献自己,所以文章的标题可以是《护林老人》,或者围绕“护林”这方面来展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