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3 18:4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四章过关检测卷
1.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  _______现象。   具有杀菌作用。彩色电视机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解析: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彩色电视机显示屏上的彩色影像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色散
紫外线
绿
2.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体温检测已成常态,在人员密集的医院、车站、机场等地方都安装有“人体测温仪”,如图所示,人通过时就可检测出人的体温状况,这是利用   来工作的,它属于一种   (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
红外线
不可见光
3.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其中折射角为∠   (选填“1”“2”或“3”),分界面为   (选填“①”或“②”),上方是   (选填“空气”或“水”)。
解析:
由图可知,∠1=∠3,因此①是法线,②是界面,CO是入射光线,OA是反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3是入射角,∠1是反射角,折射角为∠2;
由图可知,折射角∠2大于入射角∠3,可知上方为水,下方为空气。
2


4.(2021·开封二模)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月光射到地面上时,在地面发生的是  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其中两人都是走暗的地方,   (选填“甲”或“乙”)同学会踩到水坑。
解析:
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背着月光走,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此时的反射光没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不同的方向,有光射入人的眼睛,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是水,乙同学会踩到水坑。
漫反射

5.(21-22·周口鹿邑期末)一潜水员站在岸边,看到清澈的海水中自己的倒影,当他慢慢蹲下靠近海水时,海水中自己的脸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潜水员潜入清澈的海水中,看海面上方飞翔的海鸥,潜水员将看到   (选填“变高”或“变矮”)了的海鸥的虚像。
解析:
清澈的海水相当于平面镜,由于光的反射,水面外的物体会通过镜面形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海水中自己的脸的大小不变。
水中潜水员看海面上方飞翔的海鸥,海鸥反射的光斜射到水面时,发生折射进入水中后靠近法线,进入潜水员眼睛,而潜水员逆着光的传播方向看去,将看到变高了的海鸥的虚像。
不变
变高
6.(2021·商丘梁园区模拟)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入装有水的容器中,并在容器底部形成一光斑,打开阀门,让容器中的水逐渐流出,则光斑的位置的变化情况是   ,你推理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当水位在a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Q点,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水位降低到b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
向左移动
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入射点逐渐降低且向左移动,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折射光线,可知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左移动
7.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C.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低一些
D.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解析:
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由于光的折射,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高一些,故C错误;
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故D错误。
A
A.林间光束 B.水中倒影 C.铅笔“折断”
8.下列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解析:
林间光束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铅笔在水面“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地面上出现小狗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
D.地面上出现小狗的影子
B
解析:
当水到一定高度后,看到了硬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水下硬币反射出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向下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射入人眼,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是硬币的虚像。A图光沿直线传播,没有发生折射;C图折射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D图光由空气进入水中。
9.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只空碗底部放了一枚硬币,当后退到某处时,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直到小明又能看到硬币,下列能够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图是( )
B
10.(20-21·周口期中)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亮属于自然光源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巧障日”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水中月”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析:
月亮本身不发光 ,月亮不是光源,故A错误;
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在其后边形成的一个阴暗的区域,故B错误;
“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中的“巧障日”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正确;
“水中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C
11.(21-22·南阳镇平期中)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潮湿路面发生镜面反射
B.干燥的路面发生镜面反射
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亮
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干燥的沥青路面
潮湿的沥青路面
解析:
由图可知,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面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正确;由图可知,光射到干燥的沥青路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容易发生漫反射,故B错误;由于光射到潮湿的沥青路面上容易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是平行射出的,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错误;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发生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A
12.水平过道上方有一盏灯(如图)。小明站在1号地砖上时,通过2号地砖看到灯的像;走到2号地砖上时,通过3号地砖看到灯的像。则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B.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解析: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物体和像大小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灯的位置和大小不变,所以小明通过两块地砖所看到的像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故B正确,A、C、D错误。
B
13.(双选)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若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倒立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形状可以不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
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正立的像
解析:
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小孔不一定是圆形的,故B正确;因为成像的大小取决于蜡烛到小孔和墙到小孔的距离,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墙与小孔距离越小,像越小,故C错误;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D错误。
AB
14.(双选)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丙和丁是探究过程中实验装置的侧视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 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如图乙所示,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仍能通过玻璃板观察到A的像
C.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丙所示,则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
D.若实验时装置如图丁所示,则蜡烛A不能在玻璃板中成像
甲 乙 丙 丁
解析: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4 cm,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也是4 cm,则蜡烛B距玻璃板为4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被挡光板挡住,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放一块挡光板,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故B正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丙图中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故C正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蜡烛A是能在玻璃板中成像的,而且像和物关于平面镜成对称关系,丁图中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故D错误。
BC
15.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要使反射光线竖直照射到矿井中,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1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解析:
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B′,连接A′、B′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17.(20-21·周口淮阳一中期末)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小明先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表面   (选填“光滑”或“粗糙”)些的白色硬纸板   放在平面镜上。
甲 乙 丙
解析:(1)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由于法线与镜面垂直,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当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时,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所以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垂直;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白色的纸板材质应较粗糙些,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
粗糙
竖直
17.(20-21·周口淮阳一中期末)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2)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然后将纸板F绕ON向后折,如图乙,在纸板F上   (选填“看到”或“看不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甲 乙 丙
解析:(2)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将纸板绕ON向后折,在纸板下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仍存在。
看不到
存在
17.(20-21·周口淮阳一中期末)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3)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小明将纸板F沿PQ剪开,把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发现在纸板F   (选填“上”或“下”)半部分会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
甲 乙 丙
解析:(3)小明将纸板沿PQ剪开,将纸板的上半部分向后折,如图丙所示,发现在纸板右侧的下部会看到反射光线,而上部不会看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17.(20-21·周口淮阳一中期末)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4)在图甲中,让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   方向射出。
甲 乙 丙
解析:(4)在图甲中,让一束光沿F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光发生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OE
17.(20-21·周口淮阳一中期末)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5)暴雪后,窗外的夜晚跟白天一样明亮,是因为城市的灯光照在雪上发生了  ____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甲 乙 丙
解析:(5)每一片雪花相当于一个小平面镜,灯光照在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镜面反射
18.(2021·南阳一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及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
(1)多次实验表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光线和   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以及法线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解析:
(1)当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呈现折射光线的F板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板上不能看到折射光,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
入射

18.(2021·南阳一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及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且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加  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解析:(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由15°增大到60°,则折射角由11°增大到44°,由此可知,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加靠近法线。
增大
靠近
18.(2021·南阳一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及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
(3)小明让一束光沿着图中BO方向入射向水面时,发现光线沿着OA方向折射进入空气,这表明: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解析:
(3)小明同学继续用另一支激光笔让光线沿着BO射向水面时,可看到折射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可逆的
18.(2021·南阳一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及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
(4)小明保持激光笔位置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亮点B移动的方向是   。
A.向左 B.向右 C.向上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解析:
(4)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入射点向左移动,会看到亮点B向左移动。
A
18.(2021·南阳一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及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
(5)实验过程中,将入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其传播方向   。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解析:(5)入射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不变
18.(2021·南阳一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及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
(6)小明接着又完成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和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实验,他这样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A.减小误差 B.得到普遍规律
入射角 15° 30° 45° 60°
折射角 11° 22° 33° 44°
解析:(6)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得到普遍规律,故选B。
B
19.(20-21·新乡二十二中阶段检测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   放置,选用两支蜡烛大小、形状都一样,目的是既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又方便比较   。
解析:
(1)实验中要将半透明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垂直
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19.(20-21·新乡二十二中阶段检测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蜡烛成像处,此时小勇在玻璃板蜡烛   (选填“A”或“B”)侧透过玻璃板同时观察A的像和B的位置,直至两者完全重合,由此确定像的位置。
解析:
(2)实验时采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人眼需要在玻璃板前侧(蜡烛A侧)观察,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A
19.(20-21·新乡二十二中阶段检测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3)若实验中,将物理书本挡在玻璃板和蜡烛B中间,则小勇在A侧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A的像;若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勇越过玻璃板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解析:
(3)通过玻璃板观察像,看到的是光照射到玻璃板,玻璃板反射光线形成的虚像,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对观察像无影响;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不能

19.(20-21·新乡二十二中阶段检测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小勇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解析:
(4)在较黑暗的环境中,烛焰相对于周围环境是较亮的,蜡烛的像也较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用一支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若将另一侧的蜡烛也点燃,使得玻璃板后面变亮,更不容易观察到清晰的像,所以像会更不清晰。
较黑暗
不能
19.(20-21·新乡二十二中阶段检测 )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小勇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
解析: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B
20.(20-21·开封兰考期中)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为18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求:
(1)发生闪电处到小明的直线距离约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的时间)
(2)光从闪电处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

21.(21-22·周口郸城期中)检查视力的时候,为节省空间,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通过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来完成检查(如图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 m,视力表到小莉眼睛的距离为1 m。
解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若视力表全长为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0.8 m;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视力表像的“E”开口也向外,所以被测者应向她的左方指才正确。
(1)若视力表全长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小莉应向她的   (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0.8
左方
21.(21-22·周口郸城期中)检查视力的时候,为节省空间,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通过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来完成检查(如图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 m,视力表到小莉眼睛的距离为1 m。

(2)如果小莉站起来以0.6 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2 s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
21.(21-22·周口郸城期中)检查视力的时候,为节省空间,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通过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来完成检查(如图所示),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 m,视力表到小莉眼睛的距离为1 m。
解析:(3)作脚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连接像点A′与眼睛B点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OB,标上箭头,则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
(3)小莉在检查视力时,通过平面镜正好能看见自己的脚(图中A点)所成的像,请作出来自A点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