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获得(huò) B.物质(zhí) C.呼唤(huàn) D.改善(shàn)
2.下列加点字与“车行驶时不要探身车外”中“探”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探望 B.探索 C.探头 D.探险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呼风换雨 黑暗无光 远洋船舶
B.腾云驾雾 王公贵族 成控电话
C.归根到底 出乎意料 百年历程
4.下列每组句子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太阳温和地从那个小窗子里射进来。从那个小窗子里,太阳温和地射进来。
B.那粒豌豆被一只鸽子吃掉了。一只鸽子把那粒豌豆吃掉了。
C.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这怎么是难为蝴蝶呢?
D.科学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科学家把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揭开了。
二.填空题(共9小题)
5.读拼音,写词语。
cāng ying jí shǐ héng shù kē xué
zhèng míng shéng zi yán jiū jià shǐ
6.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A.xì B.jì
(1)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 了许多铃铛。
(2)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驶 即 蝇 竖
使 既 绳 坚
8.找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画“√”,并将错别字改在横线上。
(1)忆万 质量 物质 核能源
(2)夜空 捕捉 漆黑 宣嚷
(3)改造 丰满 证明 幻想
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喧嚷﹣ 轻盈﹣ 柔弱﹣
秘密﹣ 依赖﹣ 敏锐﹣
10.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发现 发明
(1)青霉素的 使人类在战胜疾病的阵地上又向前迈进一步。
(2)拉链的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改变 改善
(3)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 。
(4)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 我们的生活。
11.读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
(1)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2)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3)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12.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难道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嘴和耳朵的配合吗?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13.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谁 能告诉我蝴蝶藏在哪儿,我 不着急了。
(2) 松林里到处是水珠, 那儿不可能是蝴蝶的家。
(3)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 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4) 努力学习, 能取得好成绩。
(5)科学 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6)蝙蝠夜间飞行时, 一根极细的电线,它 能灵巧地避开。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
14.注意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并照样子写一写。
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15.人类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缩句)
16.物质生活 人类的 在改变着和 科学 精神文化生活(连词成句)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7.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蜂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的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用“ ”划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用“ ”划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仿造一个拟人句。
(3)读第三自然段。这段文章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其中 是重点词。这段文章通过 等事物的描写,写出了小河 这一时间的景色。
(4)选择,在表述正确的句子后面画“√”
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的喜爱。
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短文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短文是按先概括再具体的结构来写的。
短文是按先具体再概括的结构来写的。
短文是按先概括再具体最后概括的结构写的。
18.阅读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完成练习。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②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2)短文开始连用了两个 句,请你把其中一句改成陈述句。
。
(3)反复朗读,体会含义。在正确的括号里打“√”
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A.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高深莫测
B.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
(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两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②课文第3、4自然段运用对比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③“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春天梨花盛开的景色。
五.习作(共1小题)
19.小练笔。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请你选择一个家人写一写,要突出他的特点。写完后,念给家人们听一听。
第二单元高频考点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解答】A、C、D正确。
B.有误,“物质”的“质”应读“zhì”。
故选:B。
2.【解答】“车行驶时不要探身车外”中“探”的意思向前伸出(头或上体)。
A.探望:看望。
B.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试图发现。
C.探头:伸出头。探:向前伸出。
D.探险:到从来没有人去过或很少有人去过的艰险地方去考察。探:试图发现。
故选:C。
3.【解答】A.有误,呼风唤雨:呼唤风雨。故“换”错误,应为“唤”。
B.有误,程控电话:相对于以前那种拨转盘的老式电话而言,通过按数字键就可以拨号。故“成”错误,应为“程”。
C.正确。
故选:C。
4.【解答】A、B、C中句子的意思相同。
C.不同,“这不是难为蝴蝶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是难为蝴蝶。“这怎么是难为蝴蝶呢?”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不是难为蝴蝶。
故选:C。
二.填空题(共9小题)
5.【解答】故答案为:
苍蝇 即使 横竖 科学
证明 绳子 研究 驾驶
6.【解答】系作xì,只有联属关系的;
系作jì,指结、扣。
故答案为:
(1)B;
(2)A。
7.【解答】故答案为:
驾驶 即使 苍蝇 竖立
使者 既然 绳子 坚定
8.【解答】(1)有误,亿万:泛指极大的数目。故“忆万”的“忆”错误,应改为“亿”。
(2)有误,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故“宣嚷”的“宣”错误,应改为“喧”。
(3)正确。
故答案为:
(1)忆﹣﹣亿;
(2)宣﹣﹣喧;
(3)√。
9.【解答】喧嚷:指(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近义词是“喧嚣”。
轻盈:指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近义词是“轻快”。
柔弱:指软弱。近义词是“柔软”。
秘密:指有所隐蔽,不让人知道的(跟“公开”相对)。近义词是“机密”。
依赖:指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近义词是“依靠”。
敏锐:指(感觉)灵敏;(眼光)尖锐。近义词是“敏感”。
故答案为:
喧嚣 轻快 柔软
机密 依靠 敏感
10.【解答】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创造出从前没有 的事物或方法。
(1)结合语境选择“发现”。
(2)结合语境选择“发明”。
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
改善: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
(3)结合语境选择“改善”。
(4)结合语境选择“改变”。
故答案为:
(1)发现;
(2)发明;
(3)改善;
(4)改变。
11.【解答】(1)僵硬:(肢体)不能活动。
(2)丰满:充足。
(3)揭晓:公布(事情的结果)。
故答案为:
(1)(肢体)不能活动。
(2)充足。
(3)公布(事情的结果)。
12.【解答】(1)这是反问句,用反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2)这是比喻句,把“蝙蝠”比喻成“苍蝇”。
故答案为:
(1)反问;
(2)比喻。
13.【解答】(1)“谁能告诉我蝴蝶藏在哪儿”与“我不着急了”之间是假设关系,故用“如果……就……”连接。
(2)“松林里到处是水珠”与“那儿不可能是蝴蝶的家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因为……所以……”连接。
(3)“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与“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之间是因果关系,故用“因为……所以……”连接。
(4)“努力学习”与“能取得好成绩”之间是条件关系,故用“只要……就……”连接。
(5)“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与“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之间是递进关系,故用“不但……而且……”连接。
(6)“一根极细的电线”与“它也能灵巧地避开”之间是假设关系,故用“即使……也……”连接。
故答案为:
(1)如果……就……;
(2)因为……所以……;
(3)因为……所以……;
(4)只要……就……;
(5)不但……而且……;
(6)即使……也……。
三.语言表达(共3小题)
14.【解答】的确:真实,确实,实在,果然,果真。
故答案为:
长途旅行的确使他筋疲力尽了。
15.【解答】考查了缩句,去掉修饰语“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
故答案为:
人类获得发现和发明。
16.【解答】句子形式为:科学在改变着什么。
故答案为:
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
四.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7.【解答】(1)考查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通过阅读本文,文中的比喻句是: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蜂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在本句中作者把“小河”比作“明镜”;把在阳光照耀下的“水波”比作“七彩绸”。
(2)考查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通过阅读本文,文中的拟人句是: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在这句话中,作者把小河说成“揉眼睛”“张望”,是把小河人格化了,所以这句话是拟人句。根据本句话,可仿写拟人句为: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3)考查在理解第三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填空并回答问题。通过阅读与理解第三自然段,根据题目要求本题可填空为:这段文章是围绕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这句话写的,其中活泼是重点词。这段文章通过太阳、白鹅、小鱼等事物的描写,写出了小河中午这一时间的景色。
(4)考查从选项中找出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解释。通过学习本文,短文主要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篇短文作者是按先概括再具体最后概括的结构写的。
故答案为:
(1)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蜂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2)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3)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活泼;太阳,白鹅,鱼儿;中午。
(4)短文主要反映了作者对家乡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篇短文作者是按先概括再具体最后概括的结构写的。
18.【解答】(1)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的能力。①发现: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②发明: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2)考查了对短文中设问句的掌握和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设问句就是自问自答的句子,文中“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和“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都是先提出问题再回答的设问句。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时,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写在陈述句中即可。如把“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改为陈述句就是:是人类呼风唤雨。
(3)考查了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情况。.《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讲述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文段中“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故选:B。
(4)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①“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这两句话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手法,是设问句。故说法:√;②课文第3自然段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第4自然段写20世纪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两相对比,突出科学技术的伟大作用。作者运用对比的说明方法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故说法:√;③“呼风唤雨”的意思是人类可以随意支配自然,随心所欲。说法:√;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天下雪的景色。故说法:×。
故答案为:
(1)发现 发明
(2)设问 是人类呼风唤雨。
(3)B
(4)√√√×
五.习作(共1小题)
19.【解答】范文:
爱“唠叨”的妈妈
清早,闹钟“丁零零”的在我耳边响起,我睡眼朦胧地睁开眼一看才6点钟,正想翻身再睡一下的时候,妈妈叫起来了:“快点起床,别睡了,再睡上学就要迟到了,快穿好衣服”。我极不情愿地爬起来穿了衣服,刚穿好,妈妈的声音又来了:“先刷牙洗脸,然后快点吃早餐了,多吃点,不然上午会饿,人一饿记忆力会下降的,会影响学习的。”我不愿吃的煮鸡蛋硬让我吃了两个。在我终于可以背起书包准备出门时,妈妈又唠叨起来了:“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
放学回来了,我书包一丢,正想跑出家门找朋友玩弹珠,妈妈又叫了起来:“先写作业,认真一点写,早一点把作业写完,别到很晚还没写完”,好不容易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大饱眼福”的时候,妈妈的唠叨又来了:“洗澡睡觉了,早睡早起精神好”。你看,妈妈的唠叨从早到晚都没停过,你说烦不烦。
可是有一次,我彻底改变了对妈妈唠叨的看法,有一个早上,妈妈要我检查好书包,看东西带齐了没有,我看都没看就说带齐了,到了学校,第二节语文课时,我发现我的语文书忘在家里了,整堂课我的心都忐忑不安,生怕老师发现批评我,那节语文课也没学好,直后悔没听妈妈的话检查好书包。
我现在才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为了我好,所以我已经喜欢妈妈的唠叨了,因为那一句句的唠叨也是一句句的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