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3.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21:4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竹,是极不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竹子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竟先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严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吹过,它好象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厚厚的笋衣,披上一身绿状装,直插云天。暑尽寒来,迎风斗霜,经霜雪而不调,历四季而长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我们需要的也不正是这种精神吗?
1.这段话写竹子的___________ 、 ________两个方面。
2.作者从____、 ____、____ 、____、___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3.“岁寒三友”是指 ____、___ 、____ 。
4.写出表现竹子强大生命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文中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句子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
6.竹子具有怎样的品格?你读了这篇文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死如归的向警予
1928年3月,女革命家向警予不幸被捕。
她原来的同学来看她,好心劝她:“这可是关系你生死的大事。”向警予说:“死算得了什么?为革命牺牲,我视死如归!”
敌人杀气腾腾,要对她下毒手了。那天,四个反动政府法官凶神恶煞地坐在审判桌上,气势汹汹地吼道:“我们已经查明,你是共匪的重要首领。目前,你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死路,一条是活路,由你选择!”
向警予知道他们所谓的死路和活路意味着什么。她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义正言辞地回答:“少废话!要杀就杀!革命者决不会在你们的屠刀下屈服!”
7.向警予为什么要选择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成语补充完整,然后解释词语的意思。
( )死如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凶神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之度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将短文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欣赏。
人生的蛋糕
男孩向祖母倾诉生活中的不如意,学校里的生活让他极不适应。
其间,祖母一直在烘焙( )蛋糕。她问孙子是否愿意品尝一下,男孩欣然答应了。
“来,喝点食用油,”祖母说。
“讨厌!”男孩说道。
“那么来两个生鸡蛋吧!”
“太恶心了,奶奶!”
“那么你愿意吃点面粉吗?或者一些发酵( )粉?”祖母问。
“奶奶,我都要吐了!”
“是的,这些东西单独尝起来味道很差。
但当它们以恰当的比例和正确的方法混合在一起时,美味的蛋糕就做成了。”
奶奶继续说道:“上帝的做事方式也一样。多时候我们会想上帝为什么要让我们经历这么多苦难。但上帝知道,当他按自己的顺序把困难排列好时,美妙的人生就开始了。”
10.给加点的字注音。
1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倾诉——_________________
欣然——_________________
12.请你说一说“祖母”请“孙子”吃蛋糕的真正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一读,请你说出你是怎么理解画线句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令人怀念的少年小英雄
芦荡小英雄
微山湖,芦苇( )丛,这里本来就是孩子们释放天性的地方,再加上小英雄牛娃捉弄小鬼子的故事,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天,日本鬼子要从莲花镇给土地庙据点的敌人补充一批枪支。我区委接到这个情报后,立即派区武装小分队老马去小鲁庄组织民兵,中途截击敌人,夺取枪支。放鸭的小牛把送枪的鬼子和伪军引诱到芦苇丛里的蛤蟆( )湾,老马和民兵们一举歼灭了敌人。
小铁头夺马记
骑马奔驰( )是许多孩子的向往,当一名小骑兵跃马扬刀多威风啊,何况小铁头夺的是鬼子队长的马呢!
日本鬼子到刘家庄来搜捕八路军伤员,儿童团员小铁头决定去报告八路军骑兵连。路远来不及,他大胆的夺了鬼子队长的大红马,奔向骑兵连驻地。敌人出动自行车队猛追,小铁头催马过营地,闯岗楼,渡运河,把敌人引进骑兵连的埋伏圈一举歼( )灭,小铁头最后也成为一名英勇的小骑兵。
海娃(鸡毛信)
送情报是小英雄最常见的任务之一,而海娃送的插着鸡毛的信显然是这类故事中最受欢迎的。
儿童团长海娃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一次,他替抗日游击队送一封紧急重要的信,路上遇到了敌人。敌人把他捉起来,要他带路。海娃一心想完成送信的任务,机智的和敌人展开了斗争。最后他冒着危险甩开了敌人,把信送到了。八路军根据这封情报,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14.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1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据点——_________________
歼灭——_________________
16.各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少年英雄的事迹。
芦荡小英雄牛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骑兵小铁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童团长海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了这几则少年英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心阅读,我来做。
母亲的目光
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目光中熟睡的吧?然而愉快的童年又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受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有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了美梦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眠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18.第7自然段两句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味第8段文字,回答问题。
①这段把母亲比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母亲目光的______________。
②“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最后一段,“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是在做了母亲之后才体会到当年母亲目光中的爱抚和温暖的。而当她懂得了母爱的时候,她却永远失去了母亲。这就是生活。所以作者感喟:“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的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好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没有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出根烟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疾步跟上小川,满脸堆笑,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里,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且污秽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的,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22.请结合文本具体说明这篇小说写了几把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中的“我”对突出“大姑”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倒数第2段连续用4个“我”的意图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各有用意。请分别在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大姑眨眼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两种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请写出文中引号的作用。
①“砰”“啧喷”“当”这三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没门儿”这处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是( )
A.请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奢求人们会真正相信失足青年。
C.请理解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的上进愿望。
D.不要苛求失过足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延伸阅读,
仙人掌
今年春天,姥姥给了我一片仙人掌。当时它连根都没有,扁扁的满身是刺,我心想它能活吗?
回到家里,我把仙人掌随便往花盆的土里一插,浇点水,就不管了。过了一个星期,我无意中发现它的顶端钻出了一个嫩芽,它居然活了。
天气渐渐热了,太阳火辣辣的,仙人掌在阳光的炙烤下就是几天不浇水也依然那样青翠。
秋天,我把一片蟹爪莲嫁接在仙人掌上。过了些日子,蟹爪莲活了,枝叶逐渐茂盛起来。
冬天到了,蟹爪莲伫立在仙人掌上面,长势很旺。不久蟹爪莲开花了。密密层层的绿叶,衬着紫红色的花朵,充满了生机。但是,仙人掌由碧绿渐渐变黄,刺儿也渐渐少了,它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使蟹爪莲花繁叶茂。
我想,人们在欣赏美丽的蟹爪莲的时候,是不应该忘记仙人掌的。
28.“茂盛”的“盛”读音是_________,它还有一个读音是_________,组词:______。
2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 )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 )它由碧绿渐渐变黄,刺儿也渐渐少了。
30.第2、3自然段写出了仙人掌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人们在欣赏蟹爪莲的时候,不应该忘记_________的功劳。
32.本文赞美了仙人掌_________的精神。
课外阅读。
七月的天山
七月,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事情是骑马去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了后面,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林中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翠的苔藓上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光彩夺目。马行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碰到满怀的你最喜爱的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呢?
33.本文作者抓住了典型事物来描绘天山的美丽景色,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景物。
34.短文画“____”的句子是________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夏日的天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 ②
(2)用途 品格 品格
(3)竹皮 竹沥和竹茹 竹笋
(4)强大生命力: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尽的余寒时,新竹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联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吗?
(5)我们中华民族历经风雨、苦难,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这样的精神正像竹子的品格。
【详解】
7.选择死才是革命者的气概,死的光荣,死的伟大,死得有尊严。如果选择生等于向反动派屈服,意味着革命将前功尽弃,意味着害怕反动派的屠刀。 8. 视 不惧怕死亡,把它看做跟回家一样轻松。 煞 非常凶恶、可怕。 置 把它放到思想之外不去考虑。 9. 向警予被捕。 向警予视死如归。 向警予没有屈服。
【解析】7.略
8.略
9.略
10.hōng bèi jiào 11. 把心里话全说出来。 非常愉快地。 12.示例:想通过这个例子让男孩明白,看问题要综合起来看。 13.示例:我们把苦难当成一种考验,当成一种资源,经历的多了,自然也就开始了美妙的人生。
【解析】10.略
11.略
12.略
13.略
14.wěi há ma chí jiān 15. 军队用作战斗行动凭借的地点。 杀光,杀尽、把敌人消灭干净。 16. 把敌人引入芦苇丛,让我军一举歼灭。 夺鬼子红马,引敌人进埋伏圈一举歼灭。 与敌人斗智,甩开敌人送信。 17.我最喜欢海娃。因为他很机智,很勇敢。
【解析】14.略
15.略
16.略
17.略
18.前句讲我的感觉,母亲没有再看过我;后句讲母亲对我的爱抚并未因我的烦怪而停止,只有做得更隐蔽。 19. 天空 礁石 河床 执着和深情 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20.你躺在母亲的爱抚里,你是幸福的;母亲欣赏并爱抚着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21.示例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
示例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
【解析】18.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仔细阅读全文,联系上下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第一句是说母亲对于“我”,第二句是说“我”对于母亲。
19.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认真阅读短文,提取有效信息。通过文章中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中说到“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从中可以提取信息;“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仔细体味这句话,体会作者的感受,既有失去母亲的哀伤,又有不解母亲深情的懊悔。
20.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两种含义,一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母爱;二是站在母亲的立场,作为母亲,有些行为只有在孩子面前才会自然地流露。
21.考查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和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理解文章中心意思,细细体会作者失去母爱的感受和作为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认真组织自己的语言,做出正确解答。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题干提示的思考方向:①养子才知父母恩,只有体验过的事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②当你拥有某种东西的时候,却不懂得珍惜它;当你失去它时,才倍感它的珍贵。③理解并珍惜亲情等其他言之成理的说法(以上三方面,只要答对一个方面即可)
22.写出两把锁。一把是真实的锁,一把是信任的锁。 23.“我”能够突出大姑的性格特征也是侧面写出众人的心态,面对小川开锁众人的内心反应。
意图是:用四个“我”字着重描写我的内心,我为大姑在众人面前揭露小川有过前科感到不耻,觉得不仅仅小川的手在滴血,自己的心也在为大家的所作所为感到脸红无比难过,内心也无法平静。 24.第一次眨眼的用意:表示大姑想到了帮老张开门的方法。
第二次眨眼的用意:用眼神向大家示意小川的手法熟练,暗指小川不光彩的过去。 25.①惊讶确实了不起,一会儿功夫就开锁了。
②不愧是曾经做过盗窃犯、入过狱的人,包含了一种蔑视心态。 26. 声音、话语的引用。 特殊的含义,指没办法,办不成。 27.A
【解析】22.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注意锁的表层和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真实的锁指的是老张家被小川打开的锁,信任的锁是说小川帮老张打开锁后发现大家从心底里还是用有色眼光看小川的
23.考查学生对线索人物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我”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人们的反应是通过我的观察展现出来的。从倒数第二自然段“我”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我”心里是正面看待小川,并以为大家会改变对小川的态度,事情却恰恰相反,“我”从心里替小川感到不平。
24.考查学生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分析能力。结合前后文来分析大姑的行为:从第三段可以看出第一次大姑眨完眼睛,老张愁眉渐渐舒展,说明大姑想到了办法;第二次眨眼是在小川打开锁后,人们的发出了“啧啧”的声音后,是引起大家对他过去的事的在意。
25.考查学生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能力。从文章前三段可以看出一种意思是说那么多人在一起没有人有办法打开老张家的锁,小川一下就打开了,别人没法比的;后边可以看出另一种意思是说大家想到他过去不光彩的事,对他人品的怀疑。
26.考查学生对引号作用的理解。引号的作用有: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特殊含义;表示着重强调;表示特定称谓;表示否定和讽刺。本题是前两种。
直接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27.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总结概括的能力。通过小川和作者的心理描写体会小川的痛苦,作者呼吁大家给改邪归正的失足青年起码的信任。
28. shèng chéng 盛饭 29. 因为 所以 30.生命力强、耐热、耐旱的特点。 31.仙人掌 32.无私奉献
【解析】28.对多音字的考查。“盛”一般形容植物读“shèng”组词:茂盛、盛开;还有一个读音是“chéng”,组词:盛饭。
29.对关联词的考查,要掌握常用关联词所表示的句间关系:
“因为……所以……”表因果;“只要……就……”表条件; “虽然……但是…… ”表转折;“如果……都…… ”表假设;“不仅……而且……”表递进;“即使……也……”表条件。
分析前后分句语意的关系:
“仙人掌把营养输送给了蟹爪莲”是原因,“它由碧绿渐渐变黄,刺儿也渐渐少了。”是结果,所以这里选“因为……所以……”。
30.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即可回答此题。“浇点水,就不管了。”“过了一个星期”“它居然活了”“在阳光的炙烤下就是几天不浇水也依然那样青翠”写出了仙人掌生命力的顽强、耐热、耐旱的特点。
31.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可从文中最后一段中提取。
32.考查学生梳理文章内容,归纳概括的能力。可从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仙人掌把自己的营养都输送给了蟹爪莲这件事中总结概括。
33. 雪山 雪水 原始森林 苔藓 小溪 野花 34. 比喻 把雪峰比作雪白的绸缎,把白云投下的云影比作银灰色的暗花,把塔松比作巨伞。 35.夏日的天山真美啊!雪峰点点,花海如潮,原始而自然,神奇却不梦幻。
【解析】33.略
34.略
35.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