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22: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试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蜗牛(wō) B.弯曲(qū)
C.顺利(shùn) D.叶柄(píng)
2.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猪圈 鼠洞 B.鸟巢 狗窝 C.马厩 鱼塘 D.牛棚 虎窝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4.“梅雪争春未肯降” 一句生动地写出了梅、雪的情态。与这句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二月春风似剪刀 C.落红不是无情物
5.下列诗句中,不是写花的一项是( )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下列加点词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B.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
C.只缘身在此山中(缘故)
D.费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二、填空题
7.拼写词语,我拿手
(1)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柔和地pū zài ( )江面上。晚霞斜映下,江水一半sè sè( ),一半是红色的。
(2)在西林寺的墙壁tí zì ( )。横看,整座庐山是,道道连绵起伏的山岭;cè kàn( ),它是一座座高峻峭立的xiǎn fēng ( )。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 庐山变化万千,呈现各种不同的景象。
(3)梅花和雪花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谁也不肯xiánɡ( );难坏了诗人, 诗人 ɡē( )下笔,不知如何fèi ( )劲写评判文章。
(4)说句公道话,梅花xū xùn ( )让雪花三分晶莹洁门,雪花却shū( )给梅化一段消香。
(5)蟋蟀是一位建筑zhuān jiā ( )。它从不肯suí yù ér ān ( )。它建造的住宅十分讲究,有wò shì ( ),有dà tīng ( ),还有一个平台。屋子里虽然没什么布置,但是qīng jié ( )、干燥,很卫生。
8.比一比,再组词。
输( ) 慎( )
偷( ) 填( )
址( ) 逊( )
扯( ) 孙( )
9.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摆动( ) 抛出( )
( )的隧道 ( )的工程
10.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骤”字的部首是________,共有________画。它有以下几个意思:①(马)奔跑;②急速;③突然,忽然。它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填序号)。
11.根据语境填入恰当的诗句。
(1)夜晚的钱塘江依然可爱。看着江边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的露水以及江水中倒映着的弯得像弓一样的月亮,我不由得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2)为了迎接春的到来,梅、雪各不相让,纷纷展露自己的本事,就连诗人们一时也无法评判高低,这可真是“________ ,_________”
12.课文填空,我最行。
(1)“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只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识”的意思是____,“缘”的意思是____。
(2)《题西林壁》是__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__的作品。诗中作者抓住___________谈感受,赞美了_______,于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
(3)《雪梅》是_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_ 写的。诗人人观察仔细,观察到______比_____白,______ 比______香,在比较中写出了雪和梅各自的特点。“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对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蟋蟀的住宅》是_______国昆虫学家_______写的一篇观察笔记。文中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了蟋蟀的住宅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特点)
三、语言表达
13.词语辨析,我用心。
例: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逐渐”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
①一般来说普通的蚂蚁巢穴占地面积为3平方米。
②一般来说普通的蚂蚁巢穴占地面积大约为3平方米。
我发现__句表达更准确,因为_________
14.读一读,写一写。
写作前要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仔细的观察,捕捉其特点,写作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并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这样才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昙花的美丽的,然后仿照这段话再写一段话。
昙花真美呀!花瓣雪白雪白的,白得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花心淡黄,淡得好像没有颜色,淡得真雅。昙花像一个刚睡醒的美人,一面舒展着肢体,一面吹出醉人的香气。
________真_________呀!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 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绝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 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 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5.蟋蟀出来吃草,它不吃洞口那丛草的原因是(  )
A.那丛草好看 B.那丛草遮阳 C.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
16.片段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请你按要求完成练习。
A.干燥 B.隐蔽 C.向阳 D.有排水功能 E.有门 F.有平台
(1)“朝着阳光”体现了住宅的( )。
(2)“收拾得很平坦”体现了住宅( )。
(3)“立刻就会干”体现了住宅的( )。
(4)“总有一丛草半掩着”体现了住宅( )。
(5)“青草丛中隐藏”体现了住宅的( )。
(6)“一条倾斜的隧道”体现了住宅( )。
17.“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蟋蟀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却修建出了结构复杂、内部平整的住宅。对蟋蟀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为之惊叹的伟大工程。
B.蟋蟀用柔弱的工具挖掘出的洞穴很简朴,作者之所以把它称作“伟大的工程”,是运用 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蟋蟀表示了赞赏。
寄生虫
①看看这个身上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的昆虫,它一步一步来回巡查着一个斜坡,锁定一个角落开始细心观察地面出现的蛛丝马迹,并用它的触须在地面上试探着。你如果看到它,一定会以为它是一只粗大强壮的蚂蚁,只不过它的服装要比普通的蚂蚁漂亮。这是一种没有翅膀的黄蜂,它是其他许多蜂类的幼虫的天敌。它虽然没有翅膀,可是它有一把短剑,或者说是一根利刺。只见它踯躅了一会儿,在某个地方停下来,开始挖,最后居然挖出了一个地下巢穴,就跟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似的。这巢在地面上看上去并没有痕迹,但这家伙能看到我们人类所看不到的东西。它钻到洞里停留了一会儿,最后又出现在洞口。这一去一回之间,它已经干下了无耻的勾当:它潜进了别人的巢,把卵产在主人的茧里。等它的卵孵化成幼虫,就会把茧的主人当作美味的食物吃掉。
②看看这个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金蜂,它身上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光看它的样子,谁也不会想到它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凶手。当一只泥匠蜂筑好了巢,把入口封闭,等里面的幼虫渐渐成长的时候,金蜂就在巢外等候机会了。一条细细的裂缝,或是一个小孔,都足以让它把卵塞进泥匠蜂的巢里去。总之,泥匠蜂的巢里又有了一个茧,从这个茧里出来的,又是一个口边沾满无辜者鲜血的金蜂,而泥匠蜂的幼虫,早被金蜂当作美食吃掉了。(有删改)
18.短文介绍了哪两种寄生虫?(  )
A.蚂蚁 金蜂
B.蚂蚁 泥匠蜂
C.黄蜂 金蜂
D.黄蜂 泥匠蜂
19.“这巢在地面上看上去并没有痕迹,但这家伙能看到我们人类所看不到的东西”中的“看上去”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第②段,想象寄生虫是如何一步步“寄生”的,再填一填。
在巢外等待时机→_______→_______
21.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题目“寄生虫”的理解。
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2.习作。
秋天来了,你的校园里发生了哪些变化?树叶是不是变黄了?花儿是不是凋谢了?同学们的衣服是不是越穿越厚了……认真观察周围的变化,写一写你眼中的秋天吧。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这个词语读什么,然后根据词语写出拼音,书写拼音时一定要注意是写加点字的拼音,同时拼音要书写规范。
A.蜗牛:动物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为一种有肺的软体动物,外壳扁圆,头有四个触角。“窝”读“wō”,读音正确。
B.弯曲:不直。“曲”读“qū”,读音正确。
C.顺利:顺当;在事物发展或工作进展的过程中没有或少有阻碍。“顺”读“shùn”,读音正确。
D.叶柄:叶片下与茎相连的柄条。“柄”读“bǐng”不是“píng”,读音错误。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
A、B、C正确;
D.虎窝——虎穴:老虎的窝,比喻危险的境地。
3.A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和俗语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当事人往往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的人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全面。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会糊涂,分不清是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形容不要轻信传闻。
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所以可以用“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概括。我们由此认识到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故选A。
4.B
【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
“梅雪争春未肯降”出自《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
A.“飞流直下三千尺”出自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是: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作者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
B.“二月春风似剪刀”出自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日拟人化,把春风喻成剪刀,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春日、春风的神奇灵巧,生动传神。
C.“落红不是无情物”出自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我辞官归乡,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落红”是用颜色借代花,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D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写的是杏花。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是: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写的是荷花。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的《雪梅》,意思是: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写的是梅花。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意思是: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综上所述,答案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A.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B.本句出自宋代卢钺《雪梅》,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降”,服输。
C.本句出自宋代苏轼《题西林壁》,意思是: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缘”,因为。
D.本句出自宋代卢钺《雪梅》,意思是:难写评判文章。“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故选C。
7. 铺在 瑟瑟 题字 侧看 险峰 降 搁 费 需逊 输 专家 随遇而安 卧室 大厅 清洁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铺、瑟、搁、逊、遇、清”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8. 服输 慎重 小偷 填空 地址 逊色 扯断 孙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输”字是车字旁,可以组词为:输出
“偷”字是单人旁,可以组词为:偷窃
“慎”字是竖心旁,可以组词为:谨慎
“填”字是提土旁,可以组词为:填写
“址”字是提土旁,可以组词为:选址
“扯”字是提手旁,可以组词为:拉扯
“逊”字比“孙”多了走之,可以组词为:谦逊
“孙”字可以组词为:子孙
9. 触须 泥土 倾斜 伟大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前面为动词,则后面需搭配合适的名词,认真分析所给动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摆动尾巴”、“抛出硬币”等。
中间为“的”,后面为名词,则前面需搭配合适的形容词,认真分析所给名词的特点,然后搭配,如“漆黑的隧道”、“浩大的工程”等。
10. 马 17##十七 ②
【详解】本题考查查字典。
“骤”是左右结构,部首是马,共有 17 画。骤雨:忽然降落的大雨。骤:急速。故选②。
11.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1)本句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全诗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本句出自宋代卢钺《雪梅》,全诗是: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认识 因为 宋 苏轼 庐山的姿态 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 宋 卢钺 雪 梅 梅 雪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段香 法国 法布尔 拟人 简朴的 清洁 干燥 很卫生
【详解】此题考查课文内里理解与填空。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出自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识:认识,辨别。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2)《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诗人抓住庐山的姿态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又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3)《雪梅》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诗人仔细观察,观察到雪必梅花白,梅花比雪香,在比较屮写出了雪和梅各自的特点。光有梅花没有雪,梅花就显得没有神韵,有了雪陪伴梅花,诗人刚刚写好一首赞美它们的诗,梅、雪、诗三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的景色。“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对应的诗句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运用对比的手法,到处雪 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4)《蟋蟀的住宅》选自《昆虫记》是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主要介绍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等内容。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了蟋蟀的住宅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蟋蟀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蟋蟀的住宅总体特点是: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13. ② “大约”一词表现出普通的蚂蚁巢穴的占地面积跟3平方米差不多大,删去的话意思就变得绝对了,与事实不符。
【详解】此题考查词语辨析。
“①一般来说普通的蚂蚁巢穴占地面积为3平方米。”、“②一般来说普通的蚂蚁巢穴占地面积大约为3平方米。”两句中②句比①句中多了“大约”一词。
大约是一个副词,表示估计的数目,并不是特别准确。②句中“大约”指的是洞穴面积大约三平方米,估计的数目不十分精确,表现出普通的蚂蚁巢穴的占地面积跟3平方米差不多大,不是绝对的3平方米。表达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14. 小乌龟 有趣 它长着三角形的头,一双滚圆的小眼睛,长长的脖子,还穿着一件深褐色的格子外衣。外衣十分坚硬,就像古时候将军的盔甲一样。我想逗它玩,就恶作剧地把它翻了个四脚朝天。只见它先是四脚乱蹬,然后头用力往地上一顶,脖子猛地一扭就翻过身来了,接着又把头昂得高高的,就像胜利的将军一样神气。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例段和题干要求可知,是仿照语段来仿写句子,先总体概括这个事物的特点,再来具体描写事物的特点。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即可。
如:菊花真美呀!它开满山坡,看上去像是一张张鲜艳的地毯。有的刚刚开花,细嫩的小叶子,有的已经长大了,娇艳欲滴。有点快枯萎了,它还是坚强地昂起小脑袋。一阵微风吹来,菊花一上一下,在微风里跳舞,在空气中飘来飘去。菊花已经开了一地,房前屋后,我觉得它们是在开会,没有一个人能听懂。它们的外形光彩夺目,像穿了什么样衣服很漂亮。
15.C 16. C F A E B D 17.A
【解析】15.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可知,那丛草可以遮蔽洞的出口,所以蟋蟀不去吃它。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有阳光说明向阳;故选C;
“平坦”可以联想到平台;故选F;
“立刻会干”代表很干燥;故选A;
“半掩着”可到文章中寻找,后面描写了有门;故选E;
“隐藏”体现出很隐蔽;故选B;
“隧道”到文章寻找,后面说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会干。故选D。
1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从“假使”可知,此句是表示假设的句子。本段主要写了蟋蟀的工具简单、柔弱,但是它的住宅却是舒适耐用,表达了对蟋蟀的赞美。这确实是一个让人为之惊叹的伟大工程。故选A。
18.C 19.不能。“看上去”表示从表面判断、估计,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20. 将卵塞进泥匠蜂的巢里 金蜂吃掉泥匠蜂的幼虫破茧而出 21.黄蜂和金蜂在孵化幼虫的时候,都是将自己的卵放到别的茧里,并且会吃掉茧里的幼虫,它们都是不劳而获的。
【解析】18.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第①段“这是一种没有翅膀的黄蜂”和第②段“看看这个外貌漂亮而内心奸恶的金蜂”可知,短文介绍了黄蜂、金蜂,故选C。
19.本题考查字词的含义。
“看上去”一词不能删去,因为是指人眼看来地面没有痕迹,但实际上还是有痕迹的,黄蜂可以看见。如果删去意思就变得不符合实际了。
2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第②段“一条细细的裂缝,或是一个小孔,都足以让它把卵塞进泥匠蜂的巢里去”“总之,泥匠蜂的巢里又有了一个茧,从这个茧里出来的,又是一个口边沾满无辜者鲜血的金蜂,而泥匠蜂的幼虫,早被金蜂当作美食吃掉了”可知,寄生虫是的“寄生”步骤,用简洁的话语概括即可。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寄生虫”指的是如同文中的黄蜂和金蜂一样,寄生在其他生物茧内或巣里,通过吃掉其他生物获取养分的生物,它们都是不劳而获的。
22.范文:
我眼中的秋天
秋天的云变化莫测,千奇百怪。你看!天空中的云一会儿变成一头小鹿,低着头专注地喝水;一会儿变成一匹帅气的骏马,轻快的越过天空,好像让我骑着它奔跑;一会儿变成一头雄狮,正在仰天长吼……秋天的云像个魔术师,把天空变成了奇妙的“动物园”。
秋天的树叶五颜六色。似乎秋弟弟打翻了颜料盒一样,一夜之间,秋风飒飒,树木变得五彩斑斓了。看那片杨树林,一片明黄;看这几棵松树,依然苍翠;看那几棵枫树,正被不同层次的砖红、橘红所涂抹……秋天真是个画家!
秋天的果树像在丰收大赛一样,结满果实。柿子树上,灯笼般的柿子挂满枝头;苹果树上,一个个红艳艳的苹果像小太阳似的,真想一口咬去。还有桔子、香蕉、柚子……
秋天的农作物也成熟了。你瞧!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农民望着这片丰收的土地,高兴地笑了。
我爱你秋天,爱你的云,爱你的果实,爱你的千变万化。
【详解】本题考查自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本次习作为自命题作文,要求较宽泛。让你写一写你眼中的秋天。
二、选材指导:秋天是美丽的,注意观察秋天来了,景物的变化,将自己观察到的或外出游玩看到的景色写下来。
三、构思指导:
1、开头:可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2、中间: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所观察到的景物,注意要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要注意写作顺序,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结尾:总结式或抒情式扣题,照应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