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分析归纳得到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3.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那么,电压和电阻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进行新课
(一)欧姆定律
1.【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1)以4节干电池作为电源,按图正确连接实物电路。
(2)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适当值(如I=0.2A)。
(3)更换不同电阻(成整数倍变化),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证每次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分别记下每次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I=0.2A R/Ω U/V
5
10
20
... ...
实验结论
请各小组按要求实验,并针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
引导)。
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U=0.2R。
2.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若不不正确,请设计实验找出正确的结论。
请各小组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大胆提出猜想并设计出对应的实验方案(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指导)。
猜想:①该结论正确。
②只进行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电压和电阻之间没有联系。
③只进行一次实验存在偶然性,但电压和电阻之间应该存在某种联系。
针对以上猜想,我们进行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1)以4节干电池作为电源,按图正确连接实物电路。
(2)更换不同电阻(成整数倍变化),分别记下每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记录在表格中。
R/Ω I/A U/V
5 0.4 2
10 0.3 3
20 0.24 4.8
... ... ...
请各小组按要求实验,并针对实验数据进行讨论(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
引导)。
总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
这个公式早在19世纪20年代,就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来。
3.对电阻公式的理解:
欧姆定律的公式的变换式有R= ,U=IR。
R=,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这里要注意的是,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跟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或电压的大小,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
U=IR,它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在数值上等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该导体电阻的乘积。这里要注意的是,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导体电阻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认为电压跟电流成正比,跟电阻也成正比。
同步练习
课堂练习:《同行学案——学练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基础演练】部分,紧扣考点,基础性强。
课后练习:《同行学案——学练测》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力提升】部分,梯度合适,应试性强,有能力的同学请继续研究【素养培育】
《课时作业》知识全面,梯度合适,适合作为课后作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