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教学案: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教学案:第十五章 第1节 两种电荷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3 19: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节 两种电荷
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感受和领悟人们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推理方法。
3.指导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指导电荷量及单位。
4.知道原子及其结构、摩擦起电的原因。
5.认识导体和绝缘体,了解电荷的定向移动和自由电子。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带电体的电荷种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进行新课
(一)两种电荷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每人均发下丝绸、玻璃棒、橡胶棒、动物毛皮、细绳、铁架台)
1.电荷
你能用玻璃棒或橡胶棒吸起桌子上的纸屑吗?
请各小组讨论,并按照讨论内容进行实验(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指导)。
总结: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均能吸起桌子上的纸屑,这是因为此时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均带有电荷。带有电荷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这种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1)正电荷和负电荷
【活动设计】利用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细绳分别系住两根玻璃棒。
②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分别系在铁架台上,并用丝绸摩擦。
③再用手拿着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分别靠近系在铁架台上的两根玻璃棒。
请各小组按以上步骤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讨论(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引导)。
总结: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人们通常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验电器和电荷量
所有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一样多吗?
【演示】①老师取出一个验电器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取出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然后将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
③多次重复步骤②并观察现象。
在每次玻璃棒和金属球接触后,你观察到了什么?
每一次验电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但每次张开的角度都不同。
总结: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制作出来的。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不一定相同,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伦,简称库,符号C。
(二)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原子由哪几部分组成?
总结:原子由中心的原子核和其周围的电子共同组成,且周围的电子在核外是运动的。其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且原子核所带电荷等于电子所带电荷的总量。
2.摩擦起电的实质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这就是摩擦起电的实质。
(三)导体和绝缘体
【演示】(1)取两个验电器A和B,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
(2)用金属杆把验电器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3)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通过两次验电器B的不同现象,你能想到什么?
不是所有物体都可以很好地传导电荷,我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等。
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