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会说话的手(二) 作者
类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是苏教版美术第七册第17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该课分2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写生手,第二课时手型联想画。本节课是第二课时。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手型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起对生活中相似事物的联想,通过手型作品的欣赏,理解作业要求和表现形式,让学生探索手型画的装饰美,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启发,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人类的双手不仅能干活,还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会说话。本课旨在对手型展开丰富联想,巧妙设计出会说话的、有趣的手型创意画。让学生通过联想、写生、添画,大胆想象,开展手型创意实践活动。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手型联想。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为主,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培养创造能力。学生情况:四年级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趣味性的互动环节或者欣赏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共鸣,用直观的画面调动学生兴趣,把重点放在学生对手型的联想上。通过观察比较、自主探究等活动环节,让学生对手进行感受和理解,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本课教学。 教学方式、手段:本课正为学生创设了展示个性、奇思妙想的舞台,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导正确的想象创作画方法,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本课通过多种形式,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探究,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联想,愉快表演,展示自我,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手型、手套、棒棒彩等。学生准备:记号笔、彩笔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手型的变化与组合,大胆对手型进行联想,表现“会说话的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手型、手影的不同变化及多种方式的手型表演与想象,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表达“会说话的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活动中,体会变化的手型带给我们的丰富的联想与无穷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型,用绘画形式表现会说话的手。教学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有趣、新颖。
设计意图
本课开始时通过课前活动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一段立体手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将学生带入手面绘画的世界,让学生自己画在手上是学生最乐于操作的环节。在愉快的游戏中展开联想,解决了手型画的第一大难题:联想。在随后的手影视频播放中从立体转到平面,让学生将所想所感表现在画面中。通过老师的示范解决了学生在操作时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最终作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本课通过两次练习,层层推进,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从立体到平面的转换,让学生了解到美术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课前互动教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还不熟悉,不过没关系,跟着老师先来动一动,相信一首歌后我们就会成为朋友了。播放音乐《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学生跟着老师动一动手。2. 揭题教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不仅会写字、做家务,它还能帮助我们表达感情,交到朋友,仿佛它就会说话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会说话的手》!(板书:《会说话的手(二)》)设计意图:通过音乐互动的形式进行第二课时的导入,直观且具有趣味性。二、视频欣赏,手面绘画1. 视频欣赏教师:同学们,咱们手的本领可多呢。今天老师就提前用自己的手表演了一段小节目想送给你们,想看吗?教师边播放视频边介绍。教师:同学们觉得怎么样?觉得棒就给老师竖个大拇指!2.教师示范教师:你们觉得在手上直接画画有意思吗?是不是手痒痒了?我们也来试试好吗?教师边示范边解说。3.学生活动教师: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了吧,现在我给每个人都发一只白手套。(分发手套)请你把它戴在左手上。在你的桌子上有一些图案供你参考,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创意那就更棒啦!现在大家就可以摆手型、添画啦!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讲解技法。 4.作品展示 教师:同学们可真厉害,一会儿时间就创作出这么多作品了。我请几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吧。设计意图:通过手面绘画解决手型画联想这一难题。本环节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体验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手面绘画的基本技法,同时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表现。三.手影欣赏,深入学习1.手影欣赏教师:哎,你们注意到了吗?白板上除了我们同学的手型,还出现了什么?学生答:手影。教师:没错,还有我们的手留下的手影呢。这些手影也是“会说话的手”哦,不信我们来看看吧!播放视频。教师:精彩吗?这种表演形式就叫做手影戏,它是利用手型的变化,投影在屏幕上形成手影进行表演的。各种惟妙惟肖的逼真形象仿佛让一双双手活了起来,会说话了呢!2.手影联想教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不同的手影,你知道它是怎么摆的吗?你觉得它像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添画。教师:再加上背景和装饰,整幅画面就完成了,是不是很特别?3.学生创作教师:像这样添画手型的方法难得倒你们吗?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张大纸,请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一幅画。画的时候每个人可以把自己的手任意摆出你喜欢的手型,按在纸上描出轮廓。然后就可以放飞你的灵感进行添画啦。完成后我请每组派个代表上来介绍一下你们的作品。4. 作品分享各组的代表上来介绍一下本组的作品。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组织评价。设计意图:本课的重点就是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手型画创作,表现不一样的“手”。本环节通过手影视频欣赏,将立体转化到平面,让学生了解美术语言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五、课后拓展,教师:同学们,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聋哑人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手才是真正的“会说话的手”,因为他们是通过手语来进行交流的。如果你遇到了聋哑人应该更多地去关心帮助他们。今天老师想教大家一句手语,也是表达了老师的心情。“你好!我喜欢你!一起试一试吧!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伸出你的手和老师再见吧!设计意图:让通过学习手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同时,提高同学们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反思和总结
美术对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行开放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情境,给他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在自由、民主、活跃的气氛中展现特长,张扬个性,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创。《会说话的手(二)》需要我们通过对手语、手势、手影的不同变化及多种方式的手型表演与想象,鼓励学生通过手型绘画方式尝试将自己借助手型联想到的形象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式活动中,体会简单的、变化的手型带给我们的丰富的联想与无穷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发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