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专题七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专题七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0-13 21:1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专题七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1.(2021·德州中考)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如图所示调整凸透镜和白纸之间的距离,直
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当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时,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就是焦距。这一操作的目的是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
个烛焰清晰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这种成像规律在
实际中的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变小,蜡烛的位置不动,透镜应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蜡烛,同时
调节光屏的位置。
1.(2021·德州中考)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放大 
解析:(2)从题图可以看出,物距小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实际中的应用是投影仪、幻灯机等。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使像变小,物距应变大,因此在蜡烛的位置不动的情况下应将透镜远离蜡烛。
 投影仪(或幻灯机) 
 远离 
2.(20-21·潍坊寒亭区期末)下面是小明同学在课堂
上根据老师要求,完成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步骤和表格。
实验步骤:
①选择焦距为10 cm的透镜。
②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
们的中心处于____________上。
③将透镜放在40 cm刻度线上,将蜡烛移动到5 cm刻
度线上,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 上呈现清晰的
像,记下此时的物距、像的特点和像距。
④将物距依次减小5 cm,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
上呈现清晰的像,记下每一次的物距、像的特点
和像距;当光屏上找不到像的时候,可以从光屏
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像的特点,并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②中的横线应填写___________。
(2)请根据实验表格中的数据,结合物距、像距与焦距的倍数关系和像的特点总结结论:
①由实验数据1、2、3可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实验数据1、2、3、4、5可得: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高度 
解析:
(1)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先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必须位于蜡烛和光屏之间,要使烛焰的焰心、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2)①由实验数据1、2、3可得: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由实验数据1、2、3、4、5可得:u>f时,成倒立的实像。


(3)如果蜡烛距离透镜23.00 cm,调节光屏能呈
现清晰的像,此时像距可能是________。
A. 12.30 cm B. 13.70 cm
C. 17.70 cm D. 21.00 cm
 C 
解析:
(3)物距为20.00 cm时,像距是20.00 cm,物距为25.00 cm时,像距是16.70 cm,如果蜡烛距离透镜23.00 cm,调节光屏能呈现清晰的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此时像距可能是17.70 cm,故选C。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不同时,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不同,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1)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
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
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___有什么关系?
 物距 
3.(20-21·潍坊安丘期末改编)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0 
3.(20-21·潍坊安丘期末改编)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解析:(3)实验前,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蜡烛火焰、凸透镜及光
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______上,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
 同一高度 
3.(20-21·潍坊安丘期末改编)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解析:(4)由于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当物体在10 cm刻度线处时,物距为50 cm-10 cm=40 cm,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4)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位置
不变,把蜡烛放在10 cm刻度线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
仪器是 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照相机 
3.(20-21·潍坊安丘期末改编)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增大 
3.(20-21·潍坊安丘期末改编)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解析:(1)口径越大,通过凸透镜的光线越多,成像就越清晰,实验效果越好。(2)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1)选择口径_________(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比较好。
(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__________上。
 大 
同一高度
4.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
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80 cm)、两个焦距均为10 cm而
口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不变,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
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80 cm)、两个焦距均为10 cm而
口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5)从实验中发现,当物距逐渐变大时,像距逐渐变小。该同学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进一
步探究“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预设的物距分别为
25 cm、30 cm、35 cm、40 cm、45 cm、50 cm,按照这些预设值进行实验,对应的数
据能否收集全,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物距最大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小于光具座的长度 
解析:(5)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根据题意可知,最大物距为50 cm,二倍焦距为20 cm,50 cm+20 cm=70 cm<80 cm,所以利用该光具座能完成实验探究。
4.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
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80 cm)、两个焦距均为10 cm而
口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1)当烛焰、凸透镜与光屏如图甲放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像,该像是倒立、______
的;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选填“靠近”
或“远离”)透镜;若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前适当的位置放置合适的____________
(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也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放大 
 靠近 
5.(2021·聊城二模)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近视眼镜 
解析:(2)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则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没有变化。
(2)如图乙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人眼观察到其放大的像,若将一
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则人眼观察到烛焰的像 _________。
A.没有变化 B.会被遮挡 C.能成在光屏上 D.亮度变暗
 A 
5.(2021·聊城二模)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1)保持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除移动蜡烛外,
光屏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烛焰像时,
物和像之间的距离为44 cm,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右 
 11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调整,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
甲所示。

解析:(2)用“F”形状的LED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由于LED光源发光时亮度大,会使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而易于观察,且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F”形状的LED光源更易于判断像与物的倒正关系。
(2)一同学用如图乙所示的LED光源代替蜡烛进行实验,这样改进的优点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便于判断像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经调整,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
甲所示。
物的倒正关系 


解析:(1)光源、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时,能使光源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1)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
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解析:
(2)光源在40 cm刻度线处时,处于二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光源在8 cm刻度线处时,处于焦点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得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
至40 cm刻度线处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
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小
明将光源移至8 cm刻度线处,他通过凸透镜看到
的是光源的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
立”)、放大的虚像。
 实 
  正立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
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解析:(3)利用此装置调节光源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光源在二倍焦距处,通过光具座上的刻度可以测凸透镜的焦距,故D错误。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D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
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解析:(4)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是上下颠倒,左右反转,尽管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遮光罩罩住,但仍能得到完整的像,只是透过凸透镜的光减少,成的像较暗。
(4)光源“F”放在15 cm刻度线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处。如果用遮光罩将
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完整的”或“不
完整的”)。
  完整的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
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注意:凸透镜用遮光罩罩住一半或凸透镜上有小虫等物体时,不影响成像性质,只是透过的光减少,像变暗。
解析:(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
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上。
同一高度 
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中:

(2)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cm。
 会聚 
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中:
11.0 
解析:(3)由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往上移。
(3)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__________(选填“往
下移”“不变”或“往上移”)。
 往上移 
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中:
解析:
(4) 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时,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4)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 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
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放大 
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中:
 投影仪
解析:
(5)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此时所成的像将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此时所成的像将变大,故B符合题意。将透镜适当远离蜡烛、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都是物距增大,所成的像将变小,故C、D不符合题意。
(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
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远离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B 
8.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