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老人与海(节选)》课件(共18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06:3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海明威
老人与海
(节选)
海明威
知人论世
一.走近作者
海明威(1899—1961),
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
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18岁起进入报界,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195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年发表的《太阳照常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和《老人与海》。
肯尼迪总统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补充】 关于“迷惘的一代”
“迷惘的一代”,是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
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们所看到的尽量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幻想的破灭让他们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二.内容简介
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捕鱼,经过了八十四天,他还没有捕到一条鱼,大家都说他运气不好。等到第八十五天,他决定去渔夫们从未去过的深海捕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海上,圣地亚哥发现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他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第三天早晨,钓到了马林鱼。在返回的途中,圣地亚哥遇到了鲨鱼的袭击,他勇敢反击。当圣地亚哥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白骨架。
大马林鱼
灰鲭鲨
三. 了解背景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明格雷戈奥·富恩特斯,并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曾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海上被拖行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航途中又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当时这件事给了海明威很深的触动,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老人与海》,这部作品赢得了诸多赞美,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学习任务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写作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海明威的颁奖辞
……海明威在新闻报道的严格训练中锻炼出了他自己的文体风格。他曾在堪萨斯城一家报馆的编辑部学艺。这份报纸对记者有一套不成文的要求,其中首要的一条是:“使用短句和短小的段落”。海明威在这里所受的技术训练,显然使他形成了一种非同寻常的艺术自觉。……
……他还有一种喜欢冒险的男子汉气概,真诚地赞颂那些在充满暴力和死亡的现实中不惜代价,敢于奋斗的每一个人。……人们应该记住,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具有勇气的人被置于各种环境中考验、锻炼,以便面对冷酷、残忍的世界,而不抱怨那个伟大而宽容的时代。……
……他的叙述有时候听起来仿佛是无所谓的聊天,但只要人们明白他的方法,就会发现这些聊大决非无聊琐屑、漫不经心。他喜欢把心理的思索留给读者。在他看来,给读者以自由可以引发他们自发地观察和思考。……
2.电报式风格
3.“冰山”理论
1.“硬汉”形象
1.简单分析圣地亚哥的“硬汉”表现。
(答案参考)
①不败的信念
以“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作为生活信条。
②坚强的意志
面对各种大鱼的侵袭,从未放弃搏斗。即使精疲力竭,仍旧想尽方法与之搏斗。……
③乐观自信
战胜鲨鱼后,尽管疲惫,且损失大,但总能为自己找到胜利的理由,并以此激励自己。……
④直面未来的勇气
尽管人生苦难无数,圣地亚哥总是坦然面对一次又一次灾难的来袭,并对未来怀抱希望。……
2.⑴【补充】电报式风格
海明威曾经对《老人与海》的原稿时行了两百多次的校阅,他删去了所有的冗言赘语,删去了所有别人写过的东西,删去了解释、讨论,甚至议论的部分,“剪”去了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清除了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使小说单纯而集中。海明威凭借扎实的语言
基本功,以简洁凝练的叙述、言简意
赅的对话形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即
“电报式风格”。
⑵从《老人与海(节选)》中,看海明威“电报式”的写作风格。可从结构、描写手法等方面分析。
(答案参考)
①结构上,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蔓不枝,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②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作品从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很少直接表露感情。……
3.⑴【补充】“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海明威提出的一种文学创作理论。它指的是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就像冰山一样,只把八分之一浮在水面,而把八分之七藏在水下。
⑵以《老人与海(节选)》为例,解说下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答案参考)
①文字简洁。
②形象鲜明。
③情感丰富,但含而不露。
对老人的命运,有同情、有埋怨;对老人的精神,有惊叹、有赞美,但作者都未在文中直接表露。
④思想深刻,需读者咀嚼。
对老人的”硬汉“精神,作者不做半点评议,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发掘。
3.课堂练习
完成《课时作业·本课练习》中“课外练习”8-11题。然后说说《桥边
的老人》中“冰山”理论
的体现。
小结
《老人与海》不仅通过故事来展现了深刻的思想性,同时也运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一定的道理。如老人、大马林鱼、大海、鲨鱼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课后可分析下。
《老人与海》中还有一个小孩 —— 曼诺林,他在小说中也有一定的意义。课外可将整部小说阅读下,品味小说中丰富的内蕴。
作业
1.熟记海明威的相关知识。
2.完成课堂内的遗留练习和本课配套练习。
3.预习《百年孤独(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