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22:39:1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3张PPT)
小人物的时代悲歌
大诗人的无我心声
组文阅读—《石壕吏》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说课程标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实施和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
语文新课标核心素养
审美创造
思维能力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202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古诗文的指导意见
“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注重古代诗歌诗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味。”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是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均是杜甫所做的古体诗。从内容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叙事诗,描写简练传神,从情感上看,都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八下六单元目标,第一句话是:憧憬美好的社会生活,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经典作品的永恒主题。显然现实主义诗歌属于“反思现实的生存状态”,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教材分析
《石壕吏》通过讲述安史之乱中,石壕村一户人家的悲惨遭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由茅屋被风雨袭击的遭遇,发出呼喊,表现了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两首诗的体裁、内容、情感基本属于同类;课后习题中直接指向比较阅读。
为落实教材编排意图,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应该基于单篇教学做结构化整合教学。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
心理特点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等。所以在学习本诗时,我将了解作者和疏通诗意,交于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反复诵读文章,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社会现实和深层意蕴。(重点)
感受诗人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难点)

教法学法
教法学法
表演法
思辨法
朗读法
讨论法

教学设计和实施意图
视频激趣,创设情境
情境模拟:
今天穿越到了安史之乱爆发后的唐王朝,你们作为一名小记者,今天是带着任务来的,那就是了解唐朝百姓的真实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
初读辨体,读出诗歌韵味
品自然夜色,明诗歌之情
深读“夜色”,致敬心中诗圣
联读对比,品味“夜”语诗意
(一)联读夜语,明诗意
活动一:我口抒我苦
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普通的农家妇人,一位赫赫有名的大诗人,请同学们任意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同桌之间相互进行采访,了解安史之乱爆发后百姓们的生活。
(学生活动,通过场景还原、语言还原等形式,分别总结人物经历的苦难)
联读对比,品味“夜”语诗意
活动二:我诗抒我情
今天我们还有幸请来这位诗人来到现场,当他亲身经历或目睹了眼前的一切后,不知他有何感想。请你为杜甫做一个人物专访。在专访之前,你拿到了以下资料:
《石壕吏》写作背景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作背景
(学生活动,总结学生采访过程)
品“自然夜色”,明诗歌文意
1.请找出诗中有关“夜”的语句,齐读。
2.结合诗歌内容来,用自己形象诗意的语言来说说
那一夜,
诗人看到了……
诗人听到了……
那一夜
诗人啊,彻夜未眠
深读“夜色”,致敬永远的诗圣
这悲悯,只体现在杜甫作品上吗?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能体现诗人关注民生,兼济天下的诗句?
课后延伸《杜甫,我想对你说》
与诗圣对话,神交古人,思接千载。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
谢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