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课件:第三单元7.1青蒿素(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课件:第三单元7.1青蒿素(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06:5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7课 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第三单元 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鉴赏语言特点,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1 .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获奖感言的体裁特点。
2 .了解青蒿素的科研过程。
3 .学习作者为科学献身的崇高情感。
教学目标
屠呦呦,著名药学家。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作者简介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 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作者简介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作者简介
2017年1月9日屠呦呦获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5月,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50女性榜单。2020年3月入选《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女性人物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2011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本文是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
写作背景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的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突出了其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    
题目解说
全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演讲稿,在结构上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在开篇综述部分,阐明了继承中医药精髓,提取出了青蒿素,并表达了对评委会、中国同事、国际友人的感谢,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中医等的研究,最大程度地造福人类。
全文分析
本文从五个角度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其中在“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部分,作者重点提到受《肘后备急方》启发,采用了低温提取的方式,使得青蒿素的抗疟效果大幅度提升;在“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作者提到青蒿素绝不是中医药智慧的唯一果实,又具体列举出了中药砒霜对治疗白血病、从中草药“千层塔”提取的石杉碱甲对治疗失忆、中药提取的芍药苷对防止血管再狭窄等具体的事例,表明了中医药的贡献。
全文分析
梳理文意:
第一部分(1-4)作者对各方面表示感谢。童年的经历,并没有想到会从事中医药事业。
第二部分(5-11)作者领导的团队发现了青蒿素的抗疟疾疗效。列举师资,真实客观反映了研究过程的艰难,说明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过大量繁琐的工作,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
全文分析
第三部分(12-16)作者领导的团队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在经历了初期的提取实验过程,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第四部分(17-18)青蒿素的发现及疗效影响世界。
第五部分(19-21)青蒿素与以往药物相比的进步。
问题探究
1、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1)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2)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3)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问题探究
2、哪些因素促成了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1)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2)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哲学思想;
(3)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