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六章章末复习
密度
密度
1.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
A.铁块磨掉一个角
B.铁块熔化成铁水
C.铁块轧成薄铁片
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
A
2.(20-21·南阳宛城区期末)关于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无关
C.人们常说的“铁比木头重”是指铁块的质量比木块的质量大
D.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表示1 m3冰的质量是0.9×103 kg
解析: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不能理解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A错误,B正确;
生活中人们习惯说“铁比木头重”,本意是相同体积的铁和木头,铁的质量大,所以这句话的正确说法应该是铁的密度大于木头的密度,故C错误;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而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表示1 m3冰的质量是0.9×103 kg,故D正确。
BD
3.小亮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所示。接下来他要进行的操作应是( )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C.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先将游码拨至零刻度线,再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解析:
由题图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左侧质量大;
游码没有归零,应把游码向左移至零刻度线处,这样左侧质量更大,指针向左偏转的程度更大,所以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D
4.(21-22·郑州金水区新奇中学期末)某同学调节天平平衡时,未发现游码在标尺上2 g处,始终无法把天平调平衡,于是,她在左盘内放了1 g沙子,终于通过平衡螺母把天平调平衡了,开始称量物体时,她在右盘放入20 g砝码2个,5 g砝码1个,并将游码移到4 g处,天平刚好再次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是( )
A. 49 g B. 48 g C. 45 g D. 47 g
解析:
虽然游码并未归零,但在左盘内放了1 g沙子,终于通过平衡螺母把天平调平衡了,故天平在测量前是平衡的;
称量物体时,加上砝码后游码比原先的位置向右多移动2 g,所以物体的实际质量为20 g+20 g+5 g+4 g-2 g=47 g。
D
5.(2020·洛阳一模)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B
6.如图所示,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或测量数据是( )
A.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游码向右调节
B.利用天平测得小石块的质量为 48.8 g
C.用量筒测得小石块的体积为 40 mL
D.实验过程不能先测小石块的体积,后测小石块的质量,否则测出小石块的密度会偏大
甲 乙 丙
解析:由题图甲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故A错误;小石块的质量为m=20 g+20 g+5 g+3.4 g=48.4 g,故B错误;题图丙中水的体积为20 mL=20 cm3,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为40 mL=40 cm3,小石块的体积V=40 cm3-20 cm3=20 cm3,故C错误;若先测小石块的体积,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会带着水,使质量的测量值偏大,测量的密度值偏大,故D正确。
D
7.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
(1)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 ;
A.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解析:(1)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故B正确。
B
甲 乙 丙
7.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
(1)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②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g(如图甲所示);
解析:(1)②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
m1=50 g+20 g+10 g+5 g+2.4 g=82.4 g。
82.4
7.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
(1)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 g(如图丙所示);
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 g/cm3。
甲 乙 丙
38.4
1.1
7.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
(2)为配制合格的盐水,需要继续向盐水中 (选填“加盐”或“加水”)。
解析:(2)因为测得盐水的密度小于1.15 g/cm3,需要加盐以增大密度。
加盐
7.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
(3)同组的小泉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测盐水的密度,利用一个记号笔和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1;
②用记号笔在烧杯上标记液面的位置,倒出盐水擦干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m2;
7.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 g/cm3的盐水。
(3)同组的小泉又想到了另一种方法测盐水的密度,利用一个记号笔和水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③ ,用天平测出 质量为m3;
向烧杯中加水至标记处
烧杯和水的总
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 (水的密度为ρ水)。
8.(2021 ·开封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开水瓶软木塞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根据实验示意图和步骤中的标注,将表格填写完整。
软木塞的质量m/g 水的体积 V1/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m3 水、软木塞和铁块的总体积V3/cm3 软木塞的密度ρ木/
(kg·m-3)
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__
12
40
50
90
0.3×103
8.(2021 ·开封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开水瓶软木塞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2)考虑到软木塞的吸水性,实际测得密度应 (选填“大于”或“小于”)实际密度。
解析:(2)由于干软木具有吸水性,在测量它的体积时,它会因吸收水而使其体积的测量值变小,质量测量准确,体积变小,则密度会变大。
大于
软木塞的质量m/g 水的体积 V1/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cm3 水、软木塞和铁块的总体积V3/cm3 软木塞的密度ρ木/
(kg·m-3)
____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__
12
40
50
90
0.3×103
9.寒冷的冬天,充满水的水管容易被冻裂,这是因为水结冰后 变小, 变大造成的,体积为90 cm3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了 cm3(ρ冰=0.9×103 kg/m3,ρ水=1.0×103 kg/m3)。
密度
体积
10
10.甲、乙两块金属,它们的体积之比是3∶5,质量之比是1∶2,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是 。
5∶6
11.(2021·新乡一模)氧气瓶的质量是5 kg,装入压缩氧气后总质量为6 kg,氧气瓶的容积是10 dm3,此瓶内氧气密度是 kg/m3;若瓶内氧气用去了五分之一,余下氧气的密度是 kg/m3。
100
80
12.我国研制出一种被称为“全碳气凝胶”的固态材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轻的材料,密度仅为0.16 mg/cm3,合 g/cm3;如图为一块100 cm3的“全碳气凝胶”放在一朵花上,该“气凝胶”的质量为 g。
1.6×10-4
0.016
13.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积不变)的密度为多少?
14.为了测定黄河水的含沙量(即每立方米的河水含沙的质量),开封第二十七中的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柳园口取得黄河水,测出100 cm3黄河水的质量是102.4 g,已知沙的密度为2.5×103 kg/m3,黄河水的密度为多少kg/m3?含沙量为多少kg?
15.(21-22·驻马店期末)如图所示是《伊索寓言》中“智慧”的乌鸦喝水的情景。一个容积600 cm3、质量为0.5 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为0.4 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石块的密度ρ石=2.6×103 kg/m3),求:
(1)瓶中水的体积;
解:(2)当水面上升到瓶口时,石块的总体积:
V石=V容-V水=600 cm3-400 cm3=200 cm3。
15.(21-22·驻马店期末)如图所示是《伊索寓言》中“智慧”的乌鸦喝水的情景。一个容积600 cm3、质量为0.5 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为0.4 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石块的密度ρ石=2.6×103 kg/m3),求: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
解:(3)ρ石=2.6×103 kg/m3=2.6 g/cm3,
石块的质量:
m石=ρ石V石=2.6 g/cm3×200 cm3=520 g=0.52 kg,
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
m总=m瓶+m水+m石=0.5 kg+0.4 kg+0.52 kg=1.42 kg。
15.(21-22·驻马店期末)如图所示是《伊索寓言》中“智慧”的乌鸦喝水的情景。一个容积600 cm3、质量为0.5 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为0.4 kg的水(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石块的密度ρ石=2.6×103 kg/m3),求: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
16.(20-21·新乡卫辉期末)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95 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水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60 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大?
解:(1)由题意可知,排出水的质量:
m排=m总-m剩=360 g-260 g=100 g。
16.(20-21·新乡卫辉期末)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95 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水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60 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16.(20-21·新乡卫辉期末)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95 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水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60 g。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