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单项选择题
1.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2.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B.C. D.
3.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4.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论点的论据是( )
①云南元谋发掘的粗糙石器 ②北京周口店发掘的打制石器
③半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粟粒 ④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磨制石器和稻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下列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肉 B.穿简单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
6.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半坡人
7.原始农业为中国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信的史料是( )
A.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器 B.《史记》中关于农业起源的记载
C.半坡粟类粮食作物的遗存 D.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等
8.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9.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0.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B.C. D.
12.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不能作为原始农耕生活出现的依据的是( )
A.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
B.对殷墟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
C.在半坡遗址出土磨制的石斧近300件,还有磨盘、磨棒、杵石等
D.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一些猪、狗和水牛的骨骼
13.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二.材料题
14.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原始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围绕着“原始农耕生活”这个主题,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文物 体会先民智慧】
(1)文物记载历史。分别指出下列ABCD四种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价值。
任务二:【建筑 解读房屋特色】
(2)观察下面两幅图片,从自然环境、气候状况,分析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建造下面房
屋的原因?
任务三:【词汇 阐释原始农业】
(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请以“工具 作物 文明”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提示:可从下面关键词中任选三个)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观察材料一,概括中国原始农耕遗址的分布特点。这一时期处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一阶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房屋建筑风格有何不同 决定其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什么 并概括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答案:
1.A 2.B 3.D 4.B 5.C 6.D 7.C 8.D 9.C 10.B 11.C 12.B 13.C
14. (1)A:骨笛说明8000多年前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制作乐器。
B:猪纹陶钵说明了河姆渡人已经学会了制作陶器的技艺。
C: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盆说明了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且为最具特色的彩陶。
D:说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骨耜,会用这种劳动工具挖土。
(2)图五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气候温暖潮湿,干栏式房屋利于通风、防潮、防虫蛇。图六是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这里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沙,又可以取暖。冬暖夏凉。
(3)题目:工具 作物 文明
论述:一万多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石器时代。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先民对各类可食用植物的认识逐渐加深。他们用骨耜、石斧、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从事原始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稻,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这些农作物的栽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标志着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5.(1)分布范围广;多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任答一点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原始社会(其他合理答案可也)
(2)前者是干栏式建筑,后者是半地穴式房屋;自然地理环境。
(3)原始农业的发展多元一体(其他合理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