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5 11:3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中重要字词的音、形、义,能做到读音准确,节奏正确。
2.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中间两联对偶,形式整饬雅致,音韵华美。
3·掌握刘禹锡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诗歌写作背景,了解“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
4·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 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重点:
1.掌握刘禹锡的相关文学常识及诗歌写作背景,了解“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
2.理解重点诗句的含义,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 韵律,感受其声韵美。
教学难点:
1.了解律诗的特点。
2.感悟诗人旷达的胸襟,做一个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先幻灯片展示课题《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一、导入新课
出示白居易的“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让学生猜一猜:白居易评论的是谁?
引出—— 刘禹锡
说到刘禹锡,我们学过他的一篇非常有名的骈体文《陋室铭》,同学们还会背诵这篇文章吗?
学生背诵《陋室铭》,幻灯片展示课文内容。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资料助读
1.作者介绍
先展示刘禹锡的图片,再出示关于他生平的文字。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大儒、哲学家、文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 I 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幻灯片展示刘禹锡的代表作《竹枝词(其一)》和《乌衣巷》
竹枝词(其一) 乌衣巷
杨柳青青江水平, 朱雀桥边野草花,
闻郎江上唱歌声。 乌衣巷口夕阳斜。
东边日出西边雨, 旧时王谢堂前燕,
道是无晴却有晴。 飞入寻常百姓家。
2.背景导入: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3.解题
“酬”,酬答,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乐天”,指白居易。
“扬州”,相逢的地点。
“初逢”,理解为久别之后,再次相逢。
“见”,有感谢之意。
“赠”,指白居易诗《醉赠刘二十八史君》。这是刘禹锡对白居易在宴席上写的《醉赠刘二十八史君》一诗的酬答。
思考:回赠给谁?为什么要回赠?
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一次筵席上,白居易以诗回赠,刘禹锡就回赠了这首诗。
幻灯片展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醉赠刘二十八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著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教师提醒学生结合课文注释③了解二十三年的说法。
刘禹锡从805年被贬,到827年,只有22年。由于作诗时已是岁末,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
教师引导学生大体理解诗句意思。
诗意理解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虛度光阴。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白居易的诗中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刘禹锡遭贬谪感到不平、同情和惋惜。
刘禹锡又是怎样看待自身的遭遇的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答案就在其中。
三、学习新课
(一)读懂诗意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字形、字义(幻灯片展示,教师提示)
吟(yín) 吟唱
柯(kē) 斧柄
侧畔(pàn) 旁边
长(zh ng) 增长,振作
2. 请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教师的补充,先自己疏通诗句意思,然后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诗句意思)
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二)读出诗情
1.教师播放朗读示范音频,学生听诗歌朗读,注意节奏、押韵。
2.学生自读诗歌,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学生边读边找,然后师生合作探究,进一步明确)
明确: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
翻:回到家乡,本应该倍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啊。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已经无人相识。“翻”在这应该是“却”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啊。
教师小结:读前四句诗,应该读出诗人心中的辛酸、愤懑、悲痛、怀念之情。在后四句,诗人的情感有了一定的变化,由沉沦怅惘到豁达进取、积极昂扬。
请你试着朗诵一下。(学生朗读诗歌)
5.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学生边读边找,勾画出意象)
明确:
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 、 “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作者刚健昂扬的精神。作者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是抑, “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三)理解典故
.教师讲解:
运用典故:就是借助一些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委婉曲折地表达含义。
如何理解典故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用幻灯片展示)
首先,了解典故出处,识记积累;
其次,结合相关背景,知人论世;
最后,咬住大小语境,品味分析。
针对典故,设计以下问题:
1.请找出诗中使用的两个典故,结合注释了解这两个典故。
明确: 闻笛赋 烂柯人
2.作者运用这两个典故,想表达什么呢?请结合背景和语境来理解。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还有人事全非的感慨。
3.这两个典故要抓住哪些关键词来读出诗人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感慨呢?
学生思考后教师明确:
空:无可奈何,徒然空吟;
翻:反而,家乡本是最熟悉最亲切的,然而诗人被贬多年,回到家乡,恍如隔世。
4.这一联,我们要读得——伤感。
(四)赏析名句
请你猜一猜,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哪两句?
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白居易也极其赞赏这两句,称赞他“神妙”。这一联景、情、理相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请你从不同角度赏析此联。(学生分组活动,教师给各组分好赏析角度,学生根据分到的角度去赏析这句诗。)
各组汇报学习结果。
提示:(1)“妙在修辞生动”: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2)“妙在借景抒情”:请闭上眼睛,想象这幅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一叶叶被水流倾覆的船只沉默不语,然而,沉船一侧,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起航,千帆竞发。大江两岸,枯死的树木毫无生机,然而,枯木前方,成千上百的树木竞相争春,生机盎然。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表现出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妙在哲理深刻”:这两句诗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由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或个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也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总是有希望的,前景将无限美好。)
(五)赏点睛之笔
教师提出问题:请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学生思考)
明确:尾联点名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又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用结构图示的方式呈现。
首联——直抒胸臆——凄凉地、弃置身——激愤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闻笛赋、烂柯人——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沉舟、病树 ——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之慨
2.主题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然后幻灯片展示,进一步明确)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间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流露出对已故友人的怀念,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总结提升——把握诗体特点
同学们知道这首诗的题材和体裁吗?
教师讲解明确:
题材:酬谢诗(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 )
体裁:七言律诗(每句诗的字数为7个)
教师讲解律诗特点:(幻灯片展示)
律诗特点
1、约定字数(五律,六律、七律)(常见的是五律和七律,六律的很少见)
2、固定句数(通常每首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严格押韵(只能押平声韵)(本诗韵脚有“身”“人”“春”“神”,押“en”韵)
4、讲究平仄(有平起与仄起两种形式)
5、要求对仗(每首的二三联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且相应词语的词性相同或相近,要平仄相反)
押韵特点(边讲边展示)
1、偶数句要求押韵。
2、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3、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重要特点)
六、课堂总结
刘禹锡的诗文,素以表达哲理见长,如我们熟悉的:“千淘万魂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其八)“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本课学习的这首诗,最为警策人心的诗句就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它跳出个人遭遇和恩怨的樊篱,选取了“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这样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是诗人用乐观的精神看待社会人生的形象写照。这两句诗,也超越了时代,千古以来,成为人们用以鼓舞梦想、放眼未来的激励语。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微写作: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3.做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首联——直抒胸臆——激愤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坚忍之慨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一如既往注意了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的指导,通过朗读示范,让学生学有所依,在突破重点时,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最终解决了一些重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