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动物的行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动物的行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11-08 17:56:28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小明的宠物日记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了我家,刚开始它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可是很不讲卫生,后来经过我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撒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我们全家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动物行为:就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 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行为先 天 性 行 为后天学习行为具体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 态、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以及各种叫声等。动物有哪些先天性行为?想一想求偶行为青蛙的抱对繁殖行为筑巢、产卵、孵化育雏行为防御行为动物的拟态索食行为通讯行为蜜蜂的8字舞圆形舞求偶行为繁殖行为筑巢、产卵、孵化育雏行为防御行为动物的拟态索食行为通讯行为思考以上的这些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共同特点? 2.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一、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本能)3. 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
活动1.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4. 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
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
行为。事例1:当草履虫培养液与清水滴连通时,草履虫聚集在培养液滴处;当在培养液滴边放一 粒食盐时,草履虫向清水滴处聚集。趋性特点:整个动物体都产生定向运动 事例2:人或其他动物吃东西时流唾液。 事例3:一只失去雏鸡的母鸡,会把两只失去母鸭的小鸭当成自己的雏鸡,对小鸭给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小鸭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跟随母鸡行走,把母鸡当作自己的鸭妈妈。 本能。人有哪些先天性行为?
婴儿吮奶哭笑思考动物的行为都是先天性的吗?老鼠走迷宫马戏团的表演虎鲸的表演二、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

1.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2.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3. 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
4.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
反应方式事例4: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对灰腿鹅的实验。
劳伦兹把灰腿鹅生的蛋分为两组孵化。一组由母鹅孵化,孵出的雏鹅最先看到的活动物是它们的母亲,于是母亲走到哪,它们就跟到那。另一组放到人工孵化器中,雏鹅出生后不让它们看到自己的母亲,而让它们最先看到的是劳伦兹本人。于是劳伦兹走到那,小鹅就跟到那,将劳伦兹当作“妈妈”了。印随学习事例5:20世纪30年代在英格兰,人们发现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的盖,它偷饮了牛奶,后来过了不久,其他的大山雀也学会了偷饮牛奶。事例6:狗吃肉时分泌唾液;后来,人们在狗吃肉前先摇铃,经过若干次训练后,只要铃声响起,不给肉,狗也分泌唾液。我们有没有后天学习行为?想一想思考人的学习行为和动物的有何不同?为什么? 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激,作出反应吃梅、看梅、说梅生来具有的本能不是生来具有,而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无脊椎动物的主要行为方式动物越高级,后天学习行为越占优势大脑皮层以下神经中枢大脑神经中枢后天学习行为后天学习行为提问:
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以利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 为后天性学
习行为下列行为不属于先天性的是A、婴儿吮奶
B、动物的求偶行为
C、鸟类的索食行为
D、蜜蜂跳舞传递信息
E、动物育雏行为
F、马戏团的动物表演
G、鸟类的筑巢行为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练习1. 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行为叫做______________,也称作_________。这些行为的反射活动是由_____________以下的神经中枢来完成的。如婴儿吮奶;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后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_________ ,这些行为的反射活动必须是由__________参与来完成的,如听课,记笔记等。先天性行为本能大脑皮层后天学习行为大脑皮层2.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小狗识字 B. 小孩背唐诗 C. 鹦鹉学舌 D. 蜜蜂通过舞蹈传递信息D练习3. 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本能的是( )
A. 蜜蜂向有花香的地方飞 B. 孔雀开屏 C. 老鼠打洞 D. 鹦鹉学舌D4.如果你家养了一条小狗,请你谈谈你有什么 方法让它一听到你的呼叫就跑过来?再见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观察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2)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培养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言:
复习运动系统的组成?
动物因为有了骨骼、肌肉关节才能运动,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多姿多采灵动的世界。
示图“鹅在水中游”(解说: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几百年年前就对动物的行为有了很多观察,骆宾王在七岁时就写了鹅这首诗)让学生齐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他写的是鹅在水中的什么行为(嬉戏游水)。还有古人的诗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说的就是自然界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尤其以动物的体形、体色、行为最丰富多样,使人着迷。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他们的运动和行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动物的行为,了解动物行为的类型和获得的过程。
一、动物的行为
1.动物行为的概念
(演示动物的一些行为)。
问:看一看:这些是动物的什么动作?这些动作统称为什么?
学生仔细观察讨论
问:想一想:你能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吗?
(动物都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问:老虎的奔跑跳跃是动物的行为吗?老虎的凝神静卧呢?你还能说出一些动物行为的例子吗?
总结: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包括动物的爬行、走动、奔跑、跳跃、游水、飞行、滑翔和其他运动方式;还包括动物的取食、功击、防御、繁殖、迁徙过程中的各种动作;包括体态、体色、声音等正常和异常的状态。
动物行为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为了方便研究我们把动物的行为进行了分类,请同学门阅读课本P65,思考、并讨论问题:动物的行为分为几种?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么意义?
2.动物的类型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影片中的有关动物行为的相关事例,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每种动物的行为的概念以及它们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有什么意义。
(1)觅食行为
概念:是动物通过独特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
意义:觅食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的行为。
“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活动分四步:
第一步:在本节课堂上,通过演示“蚂蚁的觅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作出的假设最合理?制定的探究计划最周详可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二步:播放视频“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范例,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第三步:让学生课后再对探究方案进一步讨论完善并实施。
第四步:选择适当的时间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和展示学生研究成果的机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
(2)争斗行为
概念: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种行为叫攻击行为。争斗的动物双方很少受到伤害
意义: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3)防御行为
概念:动物对付外来侵犯,保护自己或群体中其它个体的行为
意义:对于动物维持个体生存和延续种族必不可少。
(4)繁殖行为
概念: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求偶、占巢、交配、孵卵、哺育等)
意义:使动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使后代得到亲代的良好照顾,提高动物幼体的成活率。(过渡语)有的动物单独生活,有的动物集群生活。集群生活的动物又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有首领或有职能的分工,这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生活。有的是一般的群聚,没有首领也没有分工,像蝗虫、带鱼、麻雀等。
(5)社群行为
概念:是动物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它们具有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
意义:社群行为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问:通过上面的观看和讨论,请同学小结一下我们认识了几种类型的动物的行为
演示:5种动物的行为的分类
问:请学生说一说还有没有其他动物的行为?
(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二、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问:想一想,这些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过程来看,它们又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播放视频及资料分析1—5,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
从动物的行为获得过程看,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1.先天性行为
概念: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一种行为。
特点:具有持久性
2.后天性行为
概念: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特点:具有短暂性,容易建立,也容易消退,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
三、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问:由于动物种类、运动方式等不同而导致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动物的行为有没有共同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已经学过的几种动物行为进行归纳总结)
1.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2.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3.是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问:我们为何要研究各种各样的动物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巩固练习
1.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行为( B )
A.青蛙鸣叫 B.动物体内食物的消化
C.豹追羚羊、羚羊跑避 D.变色龙随环境改变自己的体色
2.下列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D )
A.狗拉雪撬 B. 马拉车 C. 猴子剥花生 D. 蚕吐丝
3.两只雄性织布鸟在繁殖季节为争夺筑巢的树枝,发生激烈打斗行为,该行为属于( B )
A.取食行为 B.攻击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4.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A )
A.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B.找到配偶 C.逃避敌害 D.找到食物
5.下列动物种群中,不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B )
A.密蜂群体 B.绵羊群体 C.白蚁群体 D.蚂蚁群体
6.“蜻蜓点水”实际上是蜻蜓的产卵过程,对蜻蜓该行为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B )
A.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B.是一种学习行为
C.是一种繁殖行为 D.该行为由蜻蜓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
7.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是动物行为的特点的是哪一项( C )
A.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B.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对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
C.动物的行为都是为了扩大生存空间。
D.是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