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犹如(yóu) 水洼(wā) B.凌乱(líng) 雨靴(xié)
C.钥匙(yuè) 喇叭(cì) D.抖动(doǔ) 辽阔(liǎo)
二、书写
2.读拼音,写词语。
荷花凋谢连那qíng yǔ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cán bài了菊花的花枝还dòu shuāng。一年中最好的景致jūn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chéng zi金黄、jú zi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三、填空题
3.查一查,填一填,选一选。
“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明朗,清凉;②(性格)直率;③舒服,舒畅;④不合,违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爽”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1)秋高气爽( ) (2)毫厘不爽( )
(3)精神爽快( ) (4)为人豪爽( )
4.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
春:暖和 春光明媚 春暖花开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形容词。
( )的天空 ( )的叶子 ( )的叮咛 ( )的小鸟
( )的雨 ( )的气味 ( )的海洋 ( )的菊花
6.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__________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___________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_________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____________
7.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当我听到爷爷感叹“唉,人老了,不中用了”时,我便用《赠刘景文》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来劝慰爷爷。
(2)俗话说得好,“一______知秋”。你瞧,秋天的雨把金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_______,扇哪扇哪,扇走了_______。它把红色给了枫叶,____尽染,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啊邮啊,邮来了_______。杜牧尤其喜爱这枫林,用诗句“_______,_______”来赞美它。
(3)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我”背着书包上学,水泥道像______,因为上面落满了像__________________的梧桐落叶,我”感觉门前的水泥道_______!
(4)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背诵了古诗《______》和《______》,知道了秋天的雨给大地带来了_____,给小朋友带来了_______,还听到许多秋的声音,还……
四、语言表达
8.仿写句子。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_______________
五、排序题
9.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变成一个小故事。
(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
( )有一次,一条银白色的小金鱼游到我们身边。
(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回家都到邻居湘湘家去玩。
( )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捉住它。
( )他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有红的、金黄的、银白的、黑的。
( )它尾巴一摆就游跑了,我可差一点儿掉进水池里去。
六、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秋天的雨(节选)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苹果、橘子,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都躲在小雨滴里呢!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小喜鹊衔来树枝造房子,小松鼠找来松果当粮食,小青蛙在加紧挖洞,准备舒舒服服地睡大觉。松柏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杨树、柳树的叶子飘到树妈妈的脚下。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10.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舒舒服服:_____________
丰收:_______
11.第1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选项有( )(多选)
A.秋天果实累累,孩子们可以吃各种各样的美味水果。
B.孩子们在秋天收获种种快乐,因此说秋天给小朋友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C.选段写秋雨的气味,实际上是在赞美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课内阅读。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节选)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増添了水泥道的美。
13.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理解加点词语“熨帖”,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结合上文的“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以及下文的“______”来理解。因此“熨帖”就是_____的意思。
②理解加点词语“凌乱”,可以联系上文的“_____”来理解,所以“凌乱”的意思是_______。
14.文中的“地毯”指_______。
15.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的水泥道很美?用“﹏﹏”画出相关句子。
16.水泥道上除了法国梧桐树的落叶,还会有什么树叶?请展开想象,写一写其他树叶的样子。
______________
拓展提升
课外阅读。
北大荒的秋天
北大荒的秋天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边的天上才会有几缕流云。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17.“燃烧”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物质剧烈氧化而发光、发热;②形容某种感情、欲望高涨。短文中“燃烧”应选择第_____种解释。“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18.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填空。
“一碧如洗”形容________。“清澈见底”指___________。
19.“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拟人 B.比喻、拟人 C.比喻 D.拟人、夸张
20.根据短文填空。
第4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作者具体写了原野上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1.人们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北大荒________的美丽景象。
阅读理解
观 “画”
黄 翠
秋天像童话里一位美丽的仙女,悄悄地走进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大世界。早晨,我坐在窗前全神贯注地欣赏着那神奇而又美丽的“画”。
瓦蓝瓦蓝的天空像一面无边无际的大镜子。如烟似雾的云从天空慢慢飘过,几乎不(留 流)一点儿痕迹。忽然,我欣喜地发现天空出现了一个黑色的字。是“一”字,不,是“人”字,是一群大雁整齐地排着队向南方飞去。啊,“画”中的天空充满着勃勃生机!
一棵棵树都经不住秋天的考验,一片片黄叶(旋 悬)挂在树上,一阵风拂过,黄叶打着旋儿,从树上纷纷落下,我还以为是一群黄蝴蝶飞来了。弯曲得很古怪的枝干上.偶尔有一两只鸟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一动不动,衬着碧蓝的天空像一幅古画。最引人注目的是松树,它穿着碧绿的衣裳、仍然昂首挺胸立在那儿. 活像一名全(副 附)武装的士兵,花儿弯着腰垂头丧气、等待着来年春天给它们新的力量与生命。一些小草枯萎了,还有一些却在跟大自然作最后的拼搏。“画”中的花草树木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虽然秋天没有春天的的生机勃勃,没有夏天的鸟语蝉鸣,没有冬天的银装素裹、可它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比夏天更富有(绚 炫)烂灿丽的色彩,比冬天更富有诗情画意,我爱秋天的一切。
(选自《小学生作文分类》安徽美术出版社)
22.给括号中正确的字下面画“√”。
23.( )没有在作者秋天的画里。
A.花草树木 B.南飞的大雁 C.碧绿的湖水
24.“欣欣向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用“欣欣向荣”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概括最后一段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你会阅读《成语词典》吗?
小明在阅读课外书时,读到这样一句话:“‘啊,大海有这样大呀!跟它比,我实在是太小了。’河伯望洋兴叹。”他不理解“望洋兴叹”的意思,去查《成语词典》,词典里是这样写的:
仔细读了几遍后,小明终于明白了。
26.查《成语词典》时,小明按照音序法,应先查音序“____”,再确定“望洋兴叹”的页码。
27.“望洋兴叹”的“兴”的意思是_______,根据意思,“兴”应读作______。
28.“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_》。
29.“望洋兴叹”这个成语的本义是________,现在多比喻_______。“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_____(本义/比喻义)。
30.下列句子中,对“望洋兴叹”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美丽而神秘的宇宙中,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B.树上的桃子太高了,我够不着,只能望洋兴叹。
C.有人得了98分,他就得意扬扬;而有人得了一百分,他便望洋兴叹。
D.狐狸望着悬崖对面的小白兔,只能望洋兴叹。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
A.正确。
B.有误,雨靴(xié)——(xuē)。
C.有误,钥匙(yuè)——(yào),喇叭(cì)——(lǎ)。
D.有误,抖动(doǔ)——(dǒu),辽阔(liǎo)——(liáo)。
2.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擎”“霜”“橘”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大 八 ① ④ ③ ②
【详解】此题考查部首查字法及词义理解。
爽,用部首查字法可以查大字旁,笔顺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去掉部首再查8画。
秋高气爽: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爽,明朗,清凉。
毫厘不爽:形容一点不差。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
精神爽快:容人头脑清醒,精神舒适。爽,舒服,舒畅。
为人豪爽:为人豪爽:与人交往,气度豪迈、举止大方。爽:爽快,性格爽直的意思。
4. 炎热 烈日炎炎 汗流浃背 凉爽 秋高气爽 果实累累 寒冷 冰天雪地 粉妆玉砌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识记。
平时学习中,我们要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词语可以按照季节、颜色、人物、神态等分类识记。
春天的词语:温暖、生机、春暖花开、四季如春等。
夏天的词语:闷热、汗如雨下、火云如烧等。
秋天的词语:金黄、一叶知秋、春华秋实、天朗气清等。
冬天的词语:寒冬、刺骨、岁寒三友、冰天雪地、滴水成冰等。
5. 明朗 金黄 暖暖 红色 秋天 好闻 金色 美丽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形容天空的词语有:湛蓝、深黑、苍白、无垠、广袤、繁星点点、万里晴空等。
形容叶子的词语有:绿油油、光亮、飘零、青翠欲滴、枯黄等。
形容叮咛的词语有:反复、温柔、慈爱、真诚、语重心长等。
形容小鸟的词语有:美丽、 愤怒、自由飞翔、可爱、翱翔、愉快、聪明伶俐等。
形容雨的词语有:朦胧、 薄薄、 滂沱、 珍珠似、 滴滴答答、 晶莹剔透等。
形容气味的词语有:浓郁、幽香、香气扑鼻、香喷喷、香气四溢、芬芳等。
形容海洋的词语有:蔚蓝、广阔、平静、一望无际、波涛汹涌等。
形容菊花的词语有:漂亮、茂盛、可爱、含苞待放、丰富多彩等。
6.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诗句的含义写出相应的诗句即可。
注意平时对诗句的积累,默写的时候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错诗句即可。
(1)本句中从“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可以得出对应的诗句是杜牧的《山行》中的“远上寒山石径斜”
(2)本句中从“山林深处”“白云缭绕”“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可以得出对应的诗句是杜牧的《山行》中的“白云生处有人家”
(3)本句中从“停下车子不走”“因为我喜欢枫树林”可以得出对应的诗句是杜牧的《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4)本句中从“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可以得出对应的诗句是杜牧的《山行》中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7.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叶 一把把小扇子 夏天的炎热 层林 秋天的凉爽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彩色的地毯 金色的小巴掌 真美啊 山行 夜书所见 丰收 快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的识记理解能力。
(1)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赏析:此句写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2)“一叶知秋”本义是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后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出自陶金鸿的《秋天的雨》
原文节选: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唐代杜牧的《山行》
全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3)张铁生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原文节选: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4)本单元的课文有《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
4.《古诗三首》:
《山行》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赠刘景文》表达诗人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夜书所见》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秋天的雨》一文以秋雨为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联起来,从整体上描绘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听听,秋的声音》一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展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赞美了秋天。
8.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详解】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仿写句子,一般要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1)本句中将“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手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词为“都像”。
仿写一个比只喻句,用上“都像”。
如:原野上,咧着嘴的玉米,猫着腰的稻谷,蓬着发的棉花,红着脸的高粱……都像出席婚礼的宾客一样,喜洋洋地在飒飒的秋风中摇摆欢舞。
(2)例句中将“我穿的小靴子”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词为“都像”。
仿写一个比只喻句,用上“多像”。
如:中秋的月亮多像一个白玉盘挂在开空中。
9. ③ ④ ① ⑤ ② ⑥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能分清“时间”、“空间”、“逻辑”三大类即可,具体顺序应该在解题时根据句段内容再进行确认。
第一句:交代时间、人物、事件;第二句:交代萍萍家的小水池和池中小鱼;第三句:说我经常观察小鱼。第四句:交代小鱼游过来。第五六句:我没抓住它。短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来展开。故答案为:341526
10. 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收成好。 11.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12.ABC
【解析】10.此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插图、联系生活经验、找近义词、查字典等。
舒舒服服:联系上下文,再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得知舒舒服服就是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非常放松舒适。
丰收: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知道是收成好的意思。
11.此题考查中心句。
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自然段中,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第一自然段中“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是中心句,后面具体写了都有哪些好闻的气味。
12.此题考查段意理解。
《秋天的雨》为作者是陶金鸿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节选片段中,描写到秋天果实累累,孩子们可以吃各种各样的美味水果。 孩子们在秋天收获种种快乐,因此说秋天给小朋友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表面在写秋雨的气味,实际上是在赞美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13. 平展 平整##规矩 不规则 不整齐##没有秩序 14.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15.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16.水泥道上还有火红火红的枫叶、全灿灿的银杏叶和细细的柳叶。
【解析】13.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①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理解。结合上文的“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以及下文的“平展”来理解。因此“熨帖”意思是整理妥当;办妥。
②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理解加点词语“凌乱”,可以联系上文的“不规则”来理解,所以“凌乱”的意思是“不整齐”和“没有秩序”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的、闪闪发光的地,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可以得出“地毯”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1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増添了水泥道的美。”可以得出通过这些语句表达了门前的水泥道的美。
16.本题考查的是开放性题目。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文段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想象合情合理即可。写出地上还有什么样的叶子以及形状即可。
17. ② 人们的心被红红的榛树叶子感染了,变得激动慷慨 18. 天空的颜色碧蓝得没有杂色,指天气晴朗 河水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 19.B 20. 原野热闹非凡 大豆 高粱 榛子 21.丰收
【解析】17.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写出词语的含义即可。本题中原文的语境是: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句话指的是使得人们心中的感情高涨起来,所以“燃烧”的意思是②形容某种感情、欲望高涨。原句的含义“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的心被榛树叶子感染了,变得激动慷慨。
18.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
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分析,本题中“一碧如洗”通常指天空的颜色,碧蓝得没有杂色,也就是形容晴空万里时天空的颜色。在文章中形容天空的颜色碧蓝得没有杂色,指天气晴朗。“清澈见底”形容湖水或海水很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在文章中形容河水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
19.本题考查的是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语境“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句话中把小河比作透明的蓝绸子,所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从“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可以得出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这句话主要是围绕原野热闹非凡来展开描写的,可以得出主要写了大豆、高粱、榛子。
2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生活在这里的人,喜欢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可以得出主要是赞美北大荒丰收的景象。
22.留 悬 副 绚 23.C 24.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造句示例:春雨滋润着花儿和小草,它们快乐地生长,天地间呈现出一片鸟语花香、欣欣向荣的景象。 25.作者通过对四季特点的概括和对比,着重表现了秋的美好及对秋的热爱。
【解析】22.略
23.略
24.略
25.略
26.W 27. 发出 xīng 28.庄子·秋水 29. 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做事时因不能胜任或没有条件做好而感到无可奈何 本义 30.C
【解析】26.本题考查音序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是指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是在知道字的读音,不知道字形与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
①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节确定应查什么字母。
②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
“望洋兴叹”中“望”的读音是:wàng;音序“W”。
27.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
“望洋兴叹”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庄子·秋水》。该成语原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微小,后比喻因眼界大开而惊奇赞叹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无可奈何;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所以“兴”的意思是发出,读音是:xīng。表示兴致;兴趣,读xìng。
28.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本题中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据说;河神因河水大涨而自以为了不起。后来到了海边;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洋;于是望洋向若而叹。”
29.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望洋兴叹”出自《庄子·秋水》记载,河伯(黄河神)自以为大得了不得。后来到了海边,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于是仰望着海神,发出了叹息。后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能为力。“河伯望洋兴叹”这句话用的是它的本义。
30.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A.美丽而神秘的宇宙中,人类是渺小的,使用正确。
B.树下的我够不着树上的桃子,所以只能叹息,使用正确。
C.句子中没有无能为力的意思,故使用不正确。
D.狐狸只能望着小白兔,过不去悬崖那边,使用正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