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氓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氓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14 18:5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 总集。
内容:
形式:
手法:
收入 时期的诗歌 首。
汉以前被称为 或 。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的源头。
诗歌
从西周到春秋
305
《诗》
《 诗三百》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现实主义
诗经六义
风:多是各地民歌;
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
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相当于排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红玫瑰与白玫瑰
张爱玲: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
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荒唐
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叹息
爱在“笑”与“哭”之间
氓之蚩蚩:
《毛诗正义》:蚩蚩者,敦厚之貌
《诗集传》:蚩蚩,无知之貌,盖怨而鄙之也。
你赞同哪种观点?

你觉得氓因何而怒?
所以,在这蚩蚩的背后,在氓敦厚的外貌下,隐藏着的是一种虚伪、无知、自私、凶狠又谄媚、不庄重,视爱情为儿戏。
钱澄之:“此妇人之失,全在误认此氓为蚩蚩,以为忠实可托终身也。观其假贸丝以诱妇,此岂蚩蚩者?志在利其贿耳。”
秋以为期
女子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善解人意、在爱情中不顾一切(放弃了媒妁之言)。
婚姻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男子只做到纳吉与亲迎,原因只是不愿在财物上有所付出
三书六礼
1.“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
聘书:即定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简。
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诗经 ·齐风·南山》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载笑载言:
女子已经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失去了对爱情的理智判断————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弗洛伊德《爱的艺术》:成熟的爱是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个性条件下的结合
《诗集传》:“夫既与人谋而不遂往,……此其计亦狡矣”此乃欲擒故纵
泣涕涟涟
咥其笑矣:
大笑的样子(含讥讽之语)
“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周易》:“昏礼,男先于女,初以贵下贱,故云求” 封建社会,只有夫休妻,没有妻自归
社会不公 家人无情
爱情是一所学校,教会了我们成长……
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以“其叶沃若”喻女子青春美丽,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与男子过分迷恋爱情。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以“其黄而陨”喻女子年老色衰,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
——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
言笑晏晏:
女子如何对待这份不幸的爱情?
1、认为错在对方,自己已是尽心尽力: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 汉代《大戴礼记·本命》
2、一直勤勤恳恳,操劳多年
看似果敢,却是软弱无奈;虽无视礼法,却屈服命运
这是该女子的不幸,更是整个封建时代女子的不幸
“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东周 《仪礼· 丧服·子夏传》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西周《周礼·天官·九嫔》
“淇水“意象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
三次写到淇水,显示了女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三个阶段: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恋爱——爱河——喜悦
婚变——泪河——悲伤
决裂——启示河——清醒
女主人公送氓过河,淇水和缓,暗示了两人情意绵绵、依依惜别之情。
卫女与氓处于婚变期,淇水汹涌澎湃,暗示了女主人公心中无尽的悔恨甚至愤怒,暗自落泪,伤心断肠
第三处,卫女已从悲愤中清醒过来,决绝已定,心静如水。当所有的誓言成空,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淇水以其无声的浸润让她在痛楚中走向决绝。
三次淇水
淇水见证着主人公恋爱婚姻的整个过程,既为故事产生提供环境,又为主人公情感变化创造氛围,还是贯穿全诗的结构线索,有很强的即视感。
卫风

对“氓”称呼的三次变化:
“氓”(那家伙)
“子”(您)
“尔”(你)
“士”(男人)
卫风

感情线索
①“氓”,意为“民”“外来的百姓”,这里用来指外地男子。女主人公一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的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②“子”是对古代男子的美称,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意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欲望。
③“复关”是借指住在复关的那个人,用地名代人名,流露出热恋中的女子对男子的热烈思念。
④“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是因为女子明白双方的婚姻关系已定,感情的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⑤“士”是对古代男子的通称,女主人公在遭遇婚姻的不幸后,深思教训,用“士”来称呼丈夫,合身份,讲究礼节,却也包含着嘲讽的意味。
女主人公对于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当你老了
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轰轰烈烈地爱过,朝朝夕夕地坚守,义无反顾地放弃
爱在“笑”与“哭”之间
《氓》中的艺术手法
1、对比手法:
A、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生活经历、思想感情的对比
B、氓婚前婚后态度的对比
2、比兴手法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桑之落矣,其黄而陨。”